鞠 華
(1.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300387;2.北京印刷學院,北京102600)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再探
鞠 華1,2
(1.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天津300387;2.北京印刷學院,北京102600)
先進性建設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生命線。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具有一以貫之的特點,無論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表現出先進性的歷史特點。在實踐方面,黨從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等方面的建設更是如此。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延安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在先進性建設方面寫下了厚重篇章。這一歷史特點,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一以貫之追求先進性的歷史共性,也為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不斷實現、保持、發(fā)展黨的先進性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啟示。
延安時期;黨的建設;先進性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實踐中,不斷走向成熟,黨的建設也始終充滿活力,保持著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先進性建設是延安時期黨建最明顯的特點。而延安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也是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習近平指出,“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我們黨90多年的歷史,是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贏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的歷史,也是黨不斷實現、保持、發(fā)展自己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歷史?!盵1]在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深刻理解習近平提出的保持、發(fā)展先進性的要求,繼承發(fā)揚延安時期我黨加強先進性建設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具有重要、深遠的現實意義。
目前,關于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有關學者已經做了不少研究*如:陳燕楠主編的《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經驗及當代價值》黨建讀物出版社2014年,李忠杰的《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的歷史進程和主要經驗》(《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5年第7期,閆長麗的《延安整風運動與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黑龍江史志》2012年10期,陳麗芬、廉永杰的《延安精神與黨的先進性建設》(《甘肅理論學刊》2006年第3期)等。,但就圍繞習近平提出的保持、發(fā)展先進性的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方面還尚顯缺漏。本文擬從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等方面,結合習近平提出的保持、發(fā)展先進性的要求,系統(tǒng)研究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先進性問題上的探索和認識。
在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毛澤東明確地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共中央到達延安后,毛澤東更加強調黨的先鋒隊性質。他在1935年12月《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中指出,“我們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所規(guī)定的十大政綱,不但代表了工農的利益,同時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2]8141937年10月,他在《論魯迅》中指出,“我們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中國共產黨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3]421938年10月寫的《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一文中更明確地指出,“共產黨員應在民族戰(zhàn)爭中表現其高度的積極性;而這種積極性,應使之具體地表現于各方面,即應在各方面起先鋒模范的作用”、“在這里,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薄爸挥泄伯a黨員協同友黨友軍和人民大眾中的一切先進分子,高度地發(fā)揮其先鋒模范的作用,才能動員全民族一切生動力量,為克服困難、戰(zhàn)勝敵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盵4]522
在此,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從黨的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最高綱領與最低綱領、人民解放與民族解放、黨的歷史使命與反“左”防右的結合上,強調中國共產黨應該在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中發(fā)揮先鋒隊作用,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加強先進性建設的歷史必然,為先進性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這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對黨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和黨的歷史任務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列寧主義關于注重黨員質量、保持黨的純潔性這一思想加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在加強黨的建黨學說尤其先進性建設上進行了不懈探索,在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等方面的建設上都有艱辛的探索,極大地推動了黨的先進性建設:
(一)在思想方面,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黨建學說的指導地位,始終注重加強思想建設
在一個以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占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度中,中國共產黨能否建成一個真正具有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直被蘇共領導者包括共產國際在內的多方所懷疑。在毛澤東看來,一個政黨的先進性不是由其組織成員的出身成分決定的,而是由政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和組織成員的思想行為決定的。
1.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發(fā)展黨員“不唯成分”論,重在思想上入黨,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對黨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和黨的歷史任務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關于注重黨員質量、保持黨的純潔性這一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毛澤東尖銳地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盵2]875“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盵2]1094因此,必須在思想上進行整頓,要在全黨范圍內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斗爭”[2]875但是,發(fā)展黨員“不唯成分”,也不是無條件的,而是以思想入黨為其前提的。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是保持黨政治上的先進和統(tǒng)一的前提,也是保持黨的隊伍的純潔性和組織的科學統(tǒng)一性的前提。
2.糾正黨內錯誤傾向。中央剛到延安時,以教條主義為特征的“左”傾錯誤對黨造成的惡劣影響還遠未肅清,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等不良作風在黨內嚴重地存在著。這種思想方式和不良作風,這時在黨內雖然不占主導地位,但是,卻時刻危害著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先進性建設。進入延安時期,黨充分認識到“左”、“右”錯誤傾向的危害性和開展黨內反傾向斗爭的重要性,進一步著手糾正和排除“左”傾錯誤,從理論與實踐上做出了很多探索。毛澤東深刻剖析了“左”、“右”傾向產生的根源、特征,揭示了“左”的傳統(tǒng)及其產生原因:土地革命時期連續(xù)出現三次“左”傾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了從思想根源上總結經驗教訓,而過分強調追究個人的責任,結果是以“左”反“左”,造成了不堪收拾的局面。黨內斗爭中出現偏差,主要是因為主觀主義的方法而造成的。對此,要正確地開展黨內斗爭,必須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對待黨內斗爭,反對主觀主義的發(fā)展,正確區(qū)分對待敵人和對待同志的不同方法。劉少奇在《論黨內斗爭》一文中系統(tǒng)闡述了開展黨內斗爭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黨總結了反傾向斗爭的正確原則和方針方法,并通過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延安整風等,對此前的陳獨秀右傾錯誤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和堅決的揭露,從根本上清算了黨內存在的“左”的和“右”的傾向的錯誤,促進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作風上的純潔性,并在與錯誤傾向的斗爭過程中總體保持了黨的團結,實在是難得可貴。直到瓦窯堡會議召開,黨的政治路線實現了根本轉變,黨的建設上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得到了基本糾正,黨也由此不斷走向成熟。
通過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為任務增加難度的方式,即從少量的、兒童會做的內容開始,經過逐步訓練,達到運用自如后,再增添少量同等程度的內容,再把前面學過的內容和新內容結合起來訓練,以此類推,循序漸進。通過為孩子分配帶有難度的任務的方式,不僅能調動他們完成任務的積極性,還能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潛能,促使他們學會思考,從而對事物產生好奇心理。
3.開展延安整風運動。發(fā)展黨員“不唯成分”論,重在思想上入黨,這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對黨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和黨的歷史任務的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與中國特殊實際相結合做出的正確選擇,是對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列寧主義關于注重黨員質量、保持黨的純潔性這一思想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正因如此,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整風形式,在全黨范圍內開展馬列主義思想教育活動,系統(tǒng)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深入開展批判與自我批評活動,引導廣大共產黨員自覺抵制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蝕,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進一步鞏固無產階級世界觀,并成為此方面的先鋒模范戰(zhàn)士。經過延安整風,黨從根本上清算了“左”和“右”錯誤傾向,全黨最終真正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內思想的統(tǒng)一和全黨的團結。
4.形成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將求實與求是辯證地統(tǒng)一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之中,其中最突出的貢獻就是黨形成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實事求是”作了歷史的科學的界定和闡釋。此后,他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作為黨的干部培養(yǎng)和黨員學習的準則。這樣,經過改造后的“實事求是”已進入哲學最高領域,成為黨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的通俗而又生動的表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并在黨的建設實踐中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始終。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根本上說,體現了求實與求是的統(tǒng)一,在引領全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端正思想路線、防止和克服主觀主義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轉變黨的作風、增強黨的團結、促進黨的建設和革命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根本保證。正如后來鄧小平所說:“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盵5]126
實踐證明:注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則,把思想教育作為黨的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確立馬列主義在思想建設上的指導地位,這既是毛澤東同志為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所創(chuàng)造的基本經驗,也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建設做出的重大貢獻,也是當前和今后中國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需要繼承的寶貴傳統(tǒng)。
(二)在政治方面,黨適應政治形勢與根本任務轉變的需要,制定了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始終強調黨的政治路線是關鍵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還根據自身所處歷史階段的具體情況,科學地確定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任務即奮斗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原則,作為當時黨的綱領的具體體現,為黨的全部工作確定方向、目標及途徑,尤其作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方向。
1.轉變黨的政治路線。延安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就是黨經歷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時期的兩次勝利和兩次失敗,尤其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在延安時期的中期和后期又經歷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前期。長征結束后,黨所面臨的形勢和條件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中日民族矛盾已經上升為主要矛盾,另一方面黨在經受了各種考驗后已經變得更趨成熟。形勢的發(fā)展迫切需要黨制定出正確的政治路線,但是,黨內仍然存在著關門主義的錯誤傾向,這種傾向對于黨能否及時實現正確的轉變、開創(chuàng)中國革命新局面存在不確定性。黨中央進駐陜北后,立即致力于政治路線的轉變。在1935年12月召開的瓦窯堡會議上,黨中央科學分析了當時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和階級關系的新變化,通過了《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提出了黨的任務是建立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使黨的政治路線實現了正確的轉變,逐漸形成了一條全面抗戰(zhàn)的正確政治路線。
2.確立馬克思主義建黨路線。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全民抗戰(zhàn)中壯大黨的隊伍的建黨路線。至延安整風前,毛澤東為黨中央起草了一系列關于黨的建設的文件,發(fā)表了《<共產黨人>發(fā)刊詞》和《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論政策》等著作。在這些文件和著作中,毛澤東完整地提出了黨的建設同黨的政治路線相結合的原理,首次提出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的理論。他在《<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一文中指出:“黨的建設過程,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的過程,是這樣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系著,是這樣同黨對于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問題之正確處理或不正確處理密切聯系著的”[4]605。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中共七大確立了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路線,這就是“放手發(fā)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實踐證明,延安時期,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的制定和實施,促進了黨的思想、政治、組織、作風等各方面建設扎實推進,黨的組織迅速發(fā)展、黨員素質不斷提高,黨群關系更為和諧,黨領導的軍隊力量進一步壯大,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決定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和中國革命前途的關鍵抉擇,極大地增強了黨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zhàn)斗力,也為黨的建設和革命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強大活力,充分體現了黨的先進性。
(三)在組織方面,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始終推動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建設
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提出了黨的組織原則、工作方針和建設目標等。毛澤東強調,要“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4]602,并認為這是“一個光榮而又嚴重的任務”,是一個“偉大工程”。在此基礎上,黨對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更為健全和完善。
1.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黨對民主集中制不斷健全和完善,其中最突出的貢獻,就是重視黨內民主建設。毛澤東指出:“擴大黨內民主,應看作是鞏固黨和發(fā)展黨的必要的步驟?!盵4]529根據毛澤東的建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等重要法規(guī)對于諸如開展好黨內民主生活,處理好民主制與集中制的關系,尤其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等問題都做了規(guī)定。這些表明:黨對民主集中制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找到了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的基本途徑和關鍵點,對于此后維護黨內的團結統(tǒng)一對于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促進黨員隊伍優(yōu)化。在黨的歷史上,黨員隊伍在數量和和成分方面經歷了幾次重要變化。從建黨初到大革命時期,黨員隊伍由起初的50余名發(fā)展到近6萬人。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黨員由近6萬人銳減到不足1萬人。經過土地革命的發(fā)展和洗禮,到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前,黨員有30萬人,90%在蘇區(qū),農民黨員約占80%。進入延安時期,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動員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和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提出了大規(guī)模發(fā)展和壯大黨的組織的號召,中共中央于1939年12月發(fā)布了由毛澤東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總結了黨在吸收知識分子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了今后吸收知識分子應注意的具體政策。在黨中央的倡導與號召下,黨開始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運動,黨員隊伍尤其干部隊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到1940年下半年,黨的中下級干部中新干部比例占總數的85%,而新干部大多數是知識分子。到中共七大召開時,全黨121萬黨員中知識分子黨員和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大約占20%,這是黨員成分的第三次大的變化。所有這些,顯著改善了黨員隊伍的成分結構、理論水平、軍事素質和工作能力。
3.加強干部培養(yǎng)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毛澤東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盵4]527他對于干部的標準的總原則是:德才兼?zhèn)?。陳云在這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1939年5月《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一文中,系統(tǒng)論述了黨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提出了共產黨員應達到的六條標準和“黨員的質量重于數量”的重要原則;在1939年6月在《黨的支部》一文中,深刻論述了基層黨組織尤其是基層黨支部建設的重要性、作用和基本任務以及上級黨組織如何領導黨支部等問題。這些為黨員干部隊伍和基層組織建設指明了方向。黃克功案發(fā)生后,毛澤東力排眾議,在給邊區(qū)高院審判長雷經天的信中強調:“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zhàn)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鑒?!盵3]39表現出大情懷和大境界,以此告誡黨員干部。
實踐證明:黨在延安時期建立起了與其先進性建設相適應的黨員發(fā)展和干部教育體系,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干部隊伍,推動了成千上萬的具有戰(zhàn)斗力的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為黨的先進性建設以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制定與貫徹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組織保障。
(四)在作風方面,加強作風建設,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作風建設是一個政黨能否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標志。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培育和弘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并將其作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準則,把保持和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作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要內容,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加強黨建方面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
1.提出黨風建設概念。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冷靜地分析了當時黨員隊伍變化的實際。當時黨的成分除主體仍為農民外,知識分子成分和小資產階級成分的黨員數目不斷增加,由此出現了不少由新黨員組成的新組織,這些新組織帶有一些非無產階級、非群眾性的特點,不夠“布爾什維克化”,亟待加以改善,“現在的環(huán)境是復雜得多,現在的任務是艱巨得多了?!盵4]602在此認識下,1942年,毛澤東在《整頓黨的作風》中首次提出了“黨風”這一科學概念及其重要性,“我們要完成打倒敵人的任務,必須完成這個整頓黨內作風的任務?!盵2]812在這里,他深刻揭示了黨風與黨的政治路線的聯系,強調黨的作風是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一個重要條件,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2.形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十分注意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系統(tǒng)的群眾路線。毛澤東在追悼張思德大會上所做“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中,開宗明義地把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用十分樸素的語言作了坦誠而有力地闡述。他說:“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1004。從此以后,“完全徹底”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牢牢扎根于共產黨人心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張聞天在《略論黨與非黨群眾的關系》和《更多的關心群眾的切身問題》等文中,提出了正確處理黨與群眾關系的基本原則。他強調,黨是群眾的一部分,又是群眾中最先進的一部分,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同時又必須強調它的特殊性,成為群眾的政治領袖。同時,還需開展批判與自我批評,推動黨員世界觀轉變,加強黨與群眾的密切聯系,成為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的、采取自我批判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
3.提出并培育黨的三大作風。通過革命實踐和黨建的推進,在毛澤東的大力倡導和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積極推進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作風建設,大力整頓黨內各種不正之風,使延安時期邊區(qū)及各根據地的黨風、干風和學風煥然一新,逐漸形成了一些優(yōu)良作風,并涌現出張思德、白求恩等一批作風建設英雄模范。在1945年中共七大報告中,毛澤東將黨業(yè)已具有的優(yōu)良作風高度概括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使黨對作風的認識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且使黨的作風建設有了現實而明確的目標,這對于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目標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歷史表明: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把黨風建設與黨性教育聯系在一起,把黨風建設與學風建設統(tǒng)一起來,把黨風與黨員世界觀統(tǒng)一起來,把黨風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統(tǒng)一起來,創(chuàng)造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開展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有效形式和措施;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式端正黨的作風,找到了黨的建設的新路,促進了黨的先進性和組織的純潔性建設。
總體而言,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不斷加強和改進先進性建設,為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延安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是在中國革命實踐和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逐步形成的,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不懈追求和對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先進性建設的基礎,是我們黨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新時期,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執(zhí)政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承載著領導全國人民推進“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始終離不開先進性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盵6]以史為鑒,延安時期黨的先進性建設也為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既是一以貫之的,又是與時俱進的。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黨在延安時期加強先進性建設的寶貴經驗,將先進性建設作為貫穿于黨的建設全過程的歷史任務,須臾不可放松。
[1]李章軍.習近平在全國創(chuàng)先爭優(yōu)理論研討會上強調:認真總結和運用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經驗切實加強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N].人民日報,2012-05-22.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N].新華每日電訊,2013-11-16(2).
[責任編輯 高 銳]
Re-explorafion of the Advanced Construction of the CPC in Yan'an Period
JU Hua1,2
(1.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2.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and Communication,Beijing 102600)
Advanced construction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proletarian party.In Yan'an period,the CPC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dvancing the Party's advanced construction, had a consistent characteristics,regardless of theory and practice,showing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historical features.In practical terms,the Part showed the nature especiall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uch as ideology,politics,organization, style and so 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Mao Zedong at the cor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CPC writed a thick chapter of advanced construction in Yan'an period. Such a historical feature,not only embodies the Marxist party a consistent pursuit of the common nature of history,but also provided CPC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useful inspiration to continuely achieve, maintain and develop her advanced nature in the new era.
Yan'an period; party building; advanced construction
2015-04-07
鞠 華(1977—),男,江蘇泰興人,天津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印刷學院講師。
D26
A
1004-9975(2015)03-0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