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瑛
摘要:豐富多彩的“圖形與幾何”的世界,就是一個“運動”和“變化”的世界。教學中,將這種“動感”呈現(xiàn)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圖形的變化;媒體運用,促進有效教學;交流合作,構建智慧課堂;多樣練習,演繹繽紛思考這幾方面的整合,讓學生在“運動”和“變化”中增強對圖形的體驗,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圖形與幾何;“運動”和“變化”;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1-0182-02
豐富多彩的“圖形與幾何”的世界,就是一個“運動”和“變化”的世界。教學中,將這種“動感”呈現(xiàn)出來,我們可以通過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圖形的變化;媒體運用,促進有效教學;交流合作,構建智慧課堂;多樣練習,演繹繽紛思考這幾方面的整合,讓學生在“運動”和“變化”中增強對圖形的體驗,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就六年級下冊《圖形的放大和縮小》這一課時進行了新的研究和思考。
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的意義,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而教學難點是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的活動中,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觀念。在課的準備上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輔助功能,這樣就更有效地將圖形的“變化”和“運動”的過程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下面我就這節(jié)課的幾個片段作一個呈現(xiàn):
1 片段一:激趣導入
1)出示“男孩”圖片,但圖片很小學生無法看清。激發(fā)學生將圖片放大的欲望。
課件演示圖片放大過程(圖片過大,學生只能看到圖片的局部)。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圖片大小仍不合適,需再次變化。最終課件演示圖片縮小過程,將圖片定格在最合適的尺寸。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巧妙引入,初步感知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將圖形的變化在“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認識。所以我就通過出示一張非常小的圖片,學生看不清,產(chǎn)生“把圖片放大”的需求,接著通過動畫展現(xiàn)了圖片“由小變大”的過程,使學生對放大有了初步的感受。而刻意設置的放得過大也導致無法看清的圖片又使得學生產(chǎn)生了縮小圖片的需求,最終縮小后得到大小適中的圖片,從而學生也感受了圖形的縮小這一知識點?!?/p>
2 片段二:初步感知“形狀不變”
出示四幅圖(如下):
原圖
讓學生說說要將照片放大,選擇③的理由。(照片的長和寬同時擴大了相同的倍數(shù),照片沒有變形。)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借助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照片,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注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呈現(xiàn),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運用了“圖形的放大和縮小”的知識,再通過選擇放大的照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圖形的放大應“形狀不變”,滲透需“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p>
3 片段三:認識圖形的放大
呈現(xiàn)原圖和圖片③,引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研究圖形的放大。
原圖
提問:要研究兩張圖片之間的放大與縮小,需要知道哪些數(shù)據(jù)?
課件演示:將圖片抽象成“長方形”。
學生觀察圖形與數(shù)據(jù),看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回答預設:
1) 關于“2倍”。
學生回答出“放大后圖形的長是原來圖形長的2倍”,教師應及時引導:像這樣“2倍”的關系還有嗎?
追問:這里的“2倍”表示放大還是縮小呢?
2)關于“2:1”
學生回答出“放大后圖形的長與原來圖形的長的比是2:1”
追問:都是“2:1”說明形狀變了嗎?(說明圖形的形狀不變。)
教師引導:將“2:1”與“比值2”聯(lián)系。
提問:2:1的比值是多少?“比值2”表示什么意思?(將原圖放大2倍)
追問:把一個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2:1是哪兩個量之間的比?
如果把這個長方形按4: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長和寬分別是原來的幾倍?放大后的長和寬各是多少?按3:2的比放大呢?
把一幅圖按如2:1、4:1、3:2這些比進行變化,都是把圖形進行放大,這些比都有什么共同點呢?
讓學生明確:比的前項大于后項,比值大于1,就是將圖形放大的。
追問:圖片放大了,但什么是不變的?(形狀不變)
【設計意圖: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jié)合,聲色兼?zhèn)涞泉毺毓δ芎途C合優(yōu)勢,所以通過多媒體的直觀呈現(xiàn),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nèi)容,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構建有效的課堂。在從照片抽象到長方形的過程中,直觀呈現(xiàn),學生便于結(jié)合,之后在放大的教學中也讓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據(jù)和圖形的變化,自己歸納出圖形放大的特點?!?/p>
4 片段四:運用概念,動手操作
4.1 教學例題
1)課件呈現(xiàn),學生審題。
2)在練習紙上完成操作,并在組內(nèi)交流。
3)匯報交流:①介紹作圖后的長與寬各是幾格。
②說一說:圖形1與圖形2之間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縮小的。
圖形1與圖形3之間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縮小的。
圖形2與圖形3之間是按什么比放大或縮小的。
4.2 教學試一試
課件出示試一試:
教師:這是一個什么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這個三角形,會畫嗎?
學生在練習紙上嘗試按指定的比畫出放大后的三角形。
課件演示,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畫出的圖形說說是怎樣畫的。(把三角形按指定的比放大和縮小時,要抓住決定三角形形狀的邊來思考:先按2:1的比畫出放大后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再畫斜邊。)
提問:量一量,三角形斜邊的長也是原來的2倍嗎?
【設計意圖:多媒體不僅能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還有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就是通過課前的充分預設節(jié)省以往課堂繁瑣的演示時間,除了可以化解生硬單一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將課堂的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有更多的時間討論,更多的時間操作,而又不影響教學內(nèi)容的展示,甚至形式更為多樣,畫面更為立體。于是我將多媒體與課程充分整合,對于教學過程和重難點的講解更為細致,將例題和之后的試一試都先充分預設,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觀察感知、學習知識點。然后演示圖形變化由數(shù)據(jù)體現(xiàn),再由數(shù)據(jù)變化畫出變化后的圖形,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
5 片段五:實踐大比拼
按1:2的比畫出等腰三角形縮小后的圖形,再按2:1的比畫出平行四邊形放大后的圖形。
【設計意圖:本課教學的“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實際是在研究圖形的變化,而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是相似變換。相似變換有兩個本質(zhì)屬性:一是不改變圖形中每個角的大小 ,二是對應線段都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教材中選擇了長方形的長寬、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來放大或縮小,因為直角的特殊性掩蓋了圖形放大或縮小后對圖形中角的觀察,所以學生忽略了相似變換的另一個本質(zhì)屬性。因此,我們在練習環(huán)節(jié)增加了對等腰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放大和縮小,通過課件分步的直觀學演示,讓學生學會了一些基本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方法,更主要是讓學生關注到圖形:在放大和縮小時,每一個角度的大小是不變的。讓學生掌握了“放大和縮小“這一數(shù)學知識的本質(zhì),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教師與學生之間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教師與多媒體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了出來,讓多媒體教學在教師的教學中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這里教師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通過學生的實際畫圖操作,初步掌握圖形放大和縮小的方法,并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圖形放大和縮小的本質(zhì)特征:大小變了,但形狀沒有改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三角形放大和縮小的策略和方法,教師通過多媒體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演示,伴隨圖像的變化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和空間想象能力。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平行四邊形的變化,教師充分預設了學生反饋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圖上底的左邊只畫一格的錯誤,所以分步演示變化過程,讓學生清晰明白如何準確放大而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同時學生在相互討論解題的過程中,也會有思維的碰撞。通過教師的揭示,讓學生的思維激蕩更具體也更有價值。鞏固了部分同學的學習信心,也激發(fā)了另一部分同學的求知欲望。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郜舒竹.用運動的眼光看形體[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shù)學,2013(5).
[3] 王光明,范文貴.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數(shù)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