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秀英 關連吉
摘要: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升學考試的壓力和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還普遍較低。本文結合地理教學實踐,從營造和諧課堂融洽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倡導合作探究改變學習方式、科學布置作業(yè)注重建構拓展等幾個方面闡述了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途徑。
關鍵詞:高效課堂;自主;合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261-01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具體體現,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追求的目標。所謂高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進步或發(fā)展。那么應該怎樣打造高效課堂,使我們的學生學得輕松,掌握的牢固,思維活躍,將來會更有所作為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構建高效的地理教學,應從學生的學習激情出發(fā),利用學生對于知識的好奇心,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和語言,結合現實生活的事例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學生感興趣了,課堂的學習氛圍就會好。用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的參與,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和愛好,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動力,那么高效的課程構建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
成功的地理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靈活選用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舉實例、編口訣等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爭論等活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教師的適時引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多媒體的使用必不可少
地理課程標準提出:"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的影響。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通過制作PPT課件、瀏覽互聯(lián)網網頁、建設專題學習網站、觀看錄像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地理教學素材,使教學更手段富有實效。不僅使同學們學習地理數學的興趣提高了,而且有些地理知識更加容易掌握了。課堂既能展示大量的地理信息,又能進行大量課堂反饋練習,還能展示一些不易理解的問題。很多地理概念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自然完成,多媒體為高效課堂提供了平臺,學習、探索、歸納、總結、結果展示一氣呵成,再加上圖文并茂的效果,使學生多方位、立體型感知,教學效果很好,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3.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教師授課的方式不再拘于黑板板書,更多的是課件教學、多媒體授課。所以與時俱進,利用先進的授課方式、精美的課件吸引學生的目光,加深其對重點知識點、難點的掌握??梢岳谜n件對整體性和差異性用不同顏色的字體進行標注突出重點,并配上有趣的地理參照圖對學生進行講解,圖像往往比文字更深入人心。用不同的背景加上地理小故事結合教材和課件進行授課,圖文并茂的模式可以吸引學生的目光,完成高效的課程教學。
4.剖析地理原理,指導學法
自主學習不同于自學。自學是沒有老師指導,自己獨立學習。而自主學習有賴于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需要教師經常組織、啟發(fā)、點撥、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只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逐步培養(yǎng)起來。
高中地理有關地理規(guī)律的內容很多,例如,正午太陽高度角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氣候類型分布規(guī)律等。如果能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進行空間分布、時間分布或演變方面的規(guī)律提煉,則有助于學生歸納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師要善于對習題進行歸類分析,細心揣摩答題思路,精心總結解題規(guī)律,認真解剖思維障礙,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從中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超越。
5.師生和諧互動,獲得生成性知識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具體體現之一。課堂教學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這樣學生就會在滿意、愉快、合作、互動和互助的積極情感狀態(tài)中學習。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學生的聲音就轉化為有效教學的資源。
6.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課堂上要注意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習小組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關任務,從不同的信息源中尋找相關信息,充分發(fā)揮每個組員的作用。讓學生根據目標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和同學們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識,經歷體驗、感知、探索、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況等動手操作活動和思維操作活動,啟發(fā)和誘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思考,幫助學生吸收和內化新知識。這種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具有最好的學習效果。
自主學習過程的基本程序是:設置情境→激發(fā)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其基本要求是:學生要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的動機是自我驅動的;學習的內容是自我選擇的;學習的策略是自我調節(jié)的;學習的時間是自我計劃的。此外,學生也能夠主動地營造有利的學習條件,能夠對學習結果作出較為正確的自我判斷和評價。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角色轉變,由"教"變"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因時、因地、因人、因學習內容而宜。
7.科學布置作業(yè),注重建構拓展
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作業(yè)應成為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設計作業(yè)內容時,應從多角度切入,體現"個性化、多樣化"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教師應關注學生層次,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為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對同一知識點設計出不同的題型等多層次的地理作業(yè),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要求。這對學生而言,完成作業(yè)是成功,個別題目沒完成,但明確了問題癥結所在也是成功。他們將由苦學變?yōu)闃穼W,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從而大大提高作業(yè)效率。新課程向學生生活及社會等廣闊的時空開放,學生的作業(yè)也應由"可預見的、早已生成的、封閉型的"學科作業(yè),走向"以師生共同建構,由新課程產生的新知識為基礎的、開放型的"作業(yè)。
總之,高效課堂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教學理念。作為地理教師,要打造高效、優(yōu)質的課堂,必須改變過去那種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思考、重文字輕圖表、重積累輕運用的教學觀念。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一堂課中做到身動、心動、神動,使每一個學生肯學、想學、會學,讓每一個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學習地理已不再是我們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 《高中地理新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徐留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走進高中地理教學現場》林成策、程 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