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巖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教學情境;師生關系;動手操作;課堂練習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3—0097—01
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作為教師,應當將課堂看成是張揚學生個性的“場所”,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氛圍中得到釋放,展現(xiàn)生命的活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過多地強調知識的記憶、掌握,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童心和生命活力。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真正“活”起來呢?
一、 巧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樂學
每位教育者皆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巨大動力,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源泉。因此,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巧妙地編制一些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童話或寓言故事,或是設計一些數(shù)學游戲,將問題寓于其中,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地要學習新知識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興趣。
比如,教學完“圓的認識”后,筆者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并讓他們畫一個半徑為5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長繩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思考:為何現(xiàn)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當有人在表演時,觀看的人群自然地圍成一個圓,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形?等問題。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shù)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shù)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好數(shù)學的強烈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想學
只有師生關系融洽了,學生才敢于想象、敢于提問、敢于表述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也才能發(fā)揮學生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至關重要。筆者是這樣做的:和學生交朋友,真正關心他們;真誠地傾聽學生的心聲,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對“學困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愛。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之前,筆者先與學生進行交流,讓他們大膽地說一說覺得老師人怎么樣?可以談很多方面,如外表、性格、印象等。說到外表時特意提出覺得老師長得如何?觀察臉的左右兩邊一樣嗎?從而為這節(jié)課的教學打好基礎。實踐證明,師生關系平等、融合,學生就敢于交流、樂于交流,教學效果自然更好。
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愛學
學習本身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的過程,人的大腦就是思維活動的中樞,而興趣在其中起的作用就相當于大腦思維的直接動力。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盡量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鼓勵他們從實踐中獲得知識。這樣,可以將枯燥被動的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的探索,從而使數(shù)學課堂“活”起來。
比如,教學“多邊形”的時候,小學生本能接受能力沒有成年人那么強烈,對于豐富多樣的圖形難以分辨。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并將其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合作在操場上找和書上一致的一些圖形。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學生較快地將一些難以分辨的圖形區(qū)分開來,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 重視課堂練習,讓學生思考
課堂練習不僅僅只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鞏固和形成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布置大量的練習,而是要分層次設置練習,并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選做,這主要是考慮到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都存在著差異。分層設計練習,能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嘗到學習的甜頭,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這里要強調的一點是: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教師要及時進行指導,給學生思維以方向。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