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穎,馮麗霞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臨床交流·
探討急危重癥患者行早期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效果
包建穎,馮麗霞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研究早期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間收治的68例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給予早期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分析臨床治療的有效性。結果①在68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成功脫機,成功脫機率為94.12%,4例死亡病例,死亡率為5.88%。②實施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的PaCO2、PaO2與機械通氣前相比得到明顯改善,與機械通氣前相較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危重癥患者給予早期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行搶救,有利于促使患者血氣分析指標得以改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早期機械通氣;急危重癥;中西醫(yī);應用價值
急危重癥患者所指的就是存在呼吸心跳驟停、循環(huán)衰竭、呼吸衰竭等情況的病例,患者病情比較危急,搶救的關鍵在于促使患者呼吸快速恢復,通過給予機械通氣,可確?;颊吆粑劳〞场0殡S醫(yī)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呼吸機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中被廣泛應用,機械通氣質量影響著搶救結果[1];同時,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早期機械通氣在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選取我院收治的68例病例進行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間收治的68例急危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齡在18至73歲間,平均年齡(62.17±15.31)歲。4例顱腦損傷、12例呼吸衰竭、15例重癥肺炎、16例創(chuàng)傷失血休克、21例有機磷農藥中毒。
1.2 搶救方法
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的糾正電解質紊亂、氧氣吸入、輸液等基礎處理,若癥狀無緩解,則行機械通氣聯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機械通氣治療:每分鐘呼吸頻率:15-17次;潮氣量:7ml/kg;吸氣時限:1.3s。前3min,吸氧濃度控制在60%至100%間,氣道內壓力不可大于40cmH2O。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給予患者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主要包括化痰、抗感染以及其他對癥治療,對患者進行吸痰、拍背、定時翻身、霧化治療;同時,給予患者“補中益氣湯”鼻飼,配方主要包括10g炙甘草、6g陳皮、3g升麻、12g白術、10g當歸、6g柴胡、10g黨參、15g黃芪。每天服用1劑,早晚各1次。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變化情況,并比較治療前后的改善效果,所有數據均由醫(yī)護人員詳細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收集急危重癥患者的基本資料,經統(tǒng)計軟件(SPSS18.0)分析、處理數據資料,計量資料給予t檢驗,P<0.05表明數據對比有較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脫機成功率、死亡率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68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成功脫機,成功脫機率為94.12%,有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5.88%。
2.2 患者的血氣分析
經研究了解到,實施治療之后的PaCO2的血氣指標為(38.54±7.56)、PaO2的血氣指標為(92.45±9.61)與機械通氣前PaCO2的血氣指標(52.18±7.44)、PaO2的血氣指標(52.31±6.42)相比得到明顯改善,與機械通氣前相較存在顯著差異,兩組數據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機械通氣前后pH值差異不大,不具備可比性(P>0.05)。
3.1 機械通氣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的應用
急危重癥患者通過給予機械通氣,能夠促使不適癥狀得以改善,維持氣道通暢,充分發(fā)揮機械通氣的作用,可以對呼吸道給予更合理的管理。急危重癥患者搶救的關鍵就是盡早給予機械通氣,機械通氣實施人員要掌握專業(yè)的插管技巧,針對患者不同的病情,需給予針對性的呼吸模式,使機械通氣效果提升[2]。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機械通氣技術在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使患者死亡率降低。通過本次研究發(fā)現,在68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成功脫機,脫機率為94.12%,且實施機械通氣后的PaCO2、PaO2指標得到顯著改善,這表明機械通氣在急危重癥患者搶救中應用價值較高。
3.2 機械通氣過程中的呼吸道管理
機械通氣前,需對呼吸機的性能進行監(jiān)測,主要包括節(jié)律、聲音等,若存在異常,則需及時調整,了解呼吸機能否正常工作,對各項參數進行調整,其中包括吸氧濃度、氣道壓力、呼吸頻率、潮氣量等,以患者具體病情為依據,對上述參數進行調整。在機械通氣治療中,血氣分析尤為重要,是患者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為此,在實施機械通氣前,均需明確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可將血氣分析指標作為評估機械通氣效果的觀察指標之一[3]。
建立人工氣道后,會削弱上呼吸道非特異性防御功能,氣道濕化可使正常肺組織非特異性防御功能得以維持,其主要目的在于預防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可有效確保呼吸道通暢。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機體內未攝入充足的液體,即便給予呼吸道濕化處理,其水分也難以進入組織,以至于機體組織出現缺水的現象,為此,在機械通氣期間,需保持液體攝入量充足,每天液體攝入量約在2500至3000ml間[4]。
在機械通氣過程中,要注重對患者呼吸道進行管理,患者需選取半臥位,將頸部適度墊高,使氣道四腔減少,伸直頸部,對通氣有利。對呼吸機的頻率進行調整,確保頻率均勻,不可間斷。確保呼吸道的順暢,同時要預防肺部感染的發(fā)生。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明確吸痰時機,在護理過程中,要傾聽患者雙肺呼吸音的變化情況,若氣道內導管存在分泌物、呼吸機氣道峰壓升高、傾聽到痰鳴音,則需給予吸痰操作。
針對病情危重的病例,在吸痰過程中,可將吸氧濃度適度加大,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等變化情況進行觀察,一旦發(fā)生血壓下降、早搏、心動過緩等情況,則需停止吸痰操作,利用呼吸機,輔助患者呼吸。除此之外,要確保機械通氣室內的干凈與整潔,對病房進行消毒,需處理患者的口腔部位,對氣囊周圍分泌物充分吸引,且需更換氣管內套管。機械通氣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預防藥物、氣體受到污染。
為了使呼吸道分泌物盡可能吸出,可對吸痰管給予潤滑處理,便于加深氣道插入深度,吸痰時要確保動作穩(wěn)、快、準,一次吸痰時間控制在15s內,預防低氧血癥的發(fā)生。若患者痰液比較黏稠,則在吸收痰液前,可取2至5ml生理鹽水,對氣道進行濕化處理,待幾次通氣后,立即實施吸痰操作。實施吸痰操作期間,要注重觀察患者的血壓、血氧飽和度、心率等變化情況,對痰液黏稠度進行有效判斷。
機械通氣對無菌操作的要求較高,為此,室內需給予高壓滅菌處理。通過本次研究了解到,急危重癥患者早期給予機械通氣治療,有利于提高脫機成功率,取得較為理想的搶救效果,同時可有效改善血氣分析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黃效模,郭軍,張謙,等.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搶救急危重癥患者215例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2,33(05):988-990.
[2] 史金妹,時兢.急危重癥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05):76-77.
[3] 嵇亞軍.對急診危重癥搶救中機械通氣作用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2,33(26):5717.
R563.8
B
ISSN.2095-6681.2016.03.00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