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明啟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北京 100872)
南宋中期真率會考
龐明啟
(中國人民大學 國學院,北京100872)
摘要:真率會為元豐六年退居洛陽的司馬光、范純仁等人所創(chuàng)的一種宴飲聚會,以儉樸、隨性為特點,并擬有會約若干條。真率會在宋代十分流行,以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南宋中期出現(xiàn)得最為集中,可考的有十五個,即:曾協(xié)湖州真率會、范成大吳縣真率會、王十朋泉州真率會、趙伯圭湖州真率集、汪大猷鄞縣真率會、洪適鄱陽真率會、吳端朝信州真率集、朱熹崇安真率約、許及之臨安真率會、許及之溫州真率會、曾豐廣州真率會、趙不逷信州真率會、陸游山陰真率飲、沈瀛湖州真率會、葉適溫州真率會。圍繞時間、地點、人物諸要素對它們詳加考證,有助于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真率會在宋代的發(fā)展流變過程,并窺見宴飲與文學關系之一斑。
關鍵詞:南宋中期;真率會;考證
真率會是宋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宴飲聚會,元豐六年由退居洛陽的司馬光、范純仁等人所創(chuàng),并擬有會約若干條*關于真率會約,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十載:“司馬公與數(shù)公又為真率會,有約:酒不過五行,食不過五味,惟菜無限。楚正議違約,增飲食之數(shù),罰一會?!?宋)邵伯溫撰,李劍雄、劉德權點校:《邵氏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05頁。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十記載更為詳細:“真率會約云:(一)序齒不序官。(一)為具務簡素。(一)朝夕食不過五味。(一)菜果脯醢之類,各不過三十器。(一)酒巡無算,深淺自斟。主人不勸,客亦不辭。逐巡無下酒時,作菜羹不禁。(一)召客共作一簡,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別作簡。或因事分簡者聽。(一)會日早赴,不待促。(一)違約者,每事罰一巨觥。四月日押?!?宋)蔡正孫《詩林廣記·后集》卷十《司馬溫公·真率會》中按語,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第九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9797頁。,規(guī)定飲食、禮節(jié)務要儉樸、隨意。真率會及其會約在宋代影響甚巨,后世繼作者不斷,通過對真率先賢的仿慕、對真率會約的履踐、對真率精神的追求,享受同族、同鄉(xiāng)、同僚、同伴之間的親情、友誼,喝酒賽詩、游山玩水,無外物之累、有儉德之賢,娛樂性極強。真率會在發(fā)展中又出現(xiàn)了真率集、真率飲、真率約等名稱,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qū)別。南宋中期的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是宋代真率會出現(xiàn)最為集中的時期,可考的真率會有十五個。這些真率會規(guī)模大小不一、時間長短不同、成員身份各異、舉辦形式有別、地域分布廣泛,然而都以休閑娛樂為目的,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 曾協(xié)湖州真率會(1162—1165)
曾協(xié)《云莊集》卷二《有翼有詩督真率第二會次韻》詩曰:“ 滿眼春光處處山,妨人行樂幾多端。絕憐玄圃一步地,便勝香山八節(jié)灘。莫放賞心閑里過,擬將物化靜中觀。未開桃李留春事,可是芳苞不耐寒”[1]卷二,247。由此可知他與有翼曾參加過真率會。
有翼,即趙有翼,曾協(xié)《賦趙有翼仇池石次沈正卿用蘇翰休韻》詩,題邊有小注:“有翼名師嚴,正卿名清臣”[1]卷一,236。知趙師嚴字有翼,檢之《云莊集》可知,曾協(xié)與趙師嚴多有酬唱,集中于卷一和卷二之中,似作于同一時間段內。其余為《送趙有翼通守吳興》[1]卷一,236、《送趙有翼監(jiān)丞造朝供職》[1]卷一,236-237、《次趙有翼簡徐圣可元韻(自注:圣可名行簡)》[1]卷二,241、《趙有翼招同社出游次韻》[1]卷二,247、《諸公出游,有翼有詩,和者盈軸,次日飲正卿家,出以示余,走筆繼韻》[1]卷二,247。則曾協(xié)、趙師嚴、沈清臣(正卿)、徐行簡(圣可)等人似曾結社酬唱、出游,且趙師嚴曾任監(jiān)丞、吳興通判。
宋仲并《浮山集》卷二中亦有多首與曾協(xié)、趙師嚴、沈清臣、徐行簡諸人的唱酬詩,十分集中,疑為同一時間段內所作,即《題趙有翼叢桂小山》、《李孝叔、趙有翼、趙存中、黃子登、沈正卿、曾同季有觀梅道場之約,仆偶過西山,不得陪六客之末,歸讀眾作,因繼韻》、《和沈正卿諸公西湖賞梅》、《沈國錄席上用趙監(jiān)丞韻》(二首)、《翌日早起再用昨夕韻呈二丈》、《對雪用曾丈韻呈徐丈》、《再用前韻答徐圣可》(二首)[2]卷二,799,800,800,801,801,802,802。最后四題中,前二題用韻相同,后二題用韻相同,為同時所作,可證沈清臣、趙師嚴、曾協(xié)、徐行簡諸人其時相與交游。又《李孝叔、趙有翼、趙存中、黃子登、沈正卿、曾同季有觀梅道場之約,仆偶過西山,不得陪六客之末,歸讀眾作,因繼韻》,與曾協(xié)《諸公出游,有翼有詩,和者盈軸,次日飲正卿家,出以示余,走筆繼韻》用韻相同,為同時所作,則李孝叔、趙師嚴(有翼)、趙存中、黃子登、沈清臣(正卿)、曾協(xié)(同季)六人時相與游從唱和。
曾協(xié)《送趙有翼監(jiān)丞造朝供職》詩中言“久矣高門映衰宗,金蘭投分自諸翁。我嘗聯(lián)曹愧凡庸,竭蹶道上昔所同。重來苕溪奉從容,好若膠漆始且終。……先后唱和如歌鐘,君還清班朝九重?!盵1]卷一,236-237苕溪在吳興(即湖州)。知曾協(xié)曾與趙師嚴等人同在吳興做官,過從甚密,多所酬唱。接著又說“我將轂下居治中,他時涉筆朱墨叢。已見矯翼凌長空,一笑道舊雙頰紅”[1]卷一,237,知曾協(xié)將為臨安通判(“治中”在宋代即通判之意),讓同為赴朝官的趙師嚴先行一步。則二人真率會不在湖州即在臨安。
仲并《李孝叔、趙有翼、趙存中、黃子登、沈正卿、曾同季有觀梅道場之約,仆偶過西山,不得陪六客之末,歸讀眾作,因繼韻》詩題中之“道場”,疑為吳興之道場山。另,沈清臣有《游道場山》[3]第43冊,26883)詩,疑此沈國錄即沈清臣。仲并《沈國錄席上用趙監(jiān)丞韻》 其二有句“不須捧斚歌吳曲”,亦可證諸人在吳。則此真率會當在湖州(吳興)。
王可喜《曾協(xié)考》將曾協(xié)通判臨安時間系于乾道元年(1165)[4]149。曾協(xié)又有《送趙有翼通守吳興》詩,《曾協(xié)考》根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六中原注“(紹興)三十二年(1162)三月庚戌,自六院除湖州通判”[4]148,確定了此詩所作時間。既送趙赴吳,曾協(xié)不在吳明矣,此詩當為曾協(xié)為官吳興之前。則曾、趙等人湖州真率會當在紹興三十二年至乾道元年之間(1162—1165),曾協(xié)時年應在44—47歲之間。
所以,曾協(xié)、趙師嚴真率會在湖州舉辦,時間在紹興三十二年至乾道元年之間(1162—1165),李孝叔、趙存中、黃子登、仲并諸人也有可能參與其中。
曾協(xié)(1119—1173)*生年據(jù)《曾協(xié)考》補。,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人,曾肇孫,時將為臨安通判。
趙師嚴,生卒年不詳,字有翼,宋宗室*曾協(xié)《送趙有翼通守吳興》“惟公真龍種”,曾協(xié)《云莊集》卷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236頁。,時為監(jiān)丞,通判湖州。
沈清臣,生卒年不詳,字正卿,烏程人,一說鹽官人,時為太學錄*《全宋詩》有小傳,第 43冊,傅璇琮等編《全宋詩》,第 26883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仲并,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時在閑退中*《全宋詩》有小傳,第 34冊,傅璇琮等編《全宋詩》,第 21528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李孝叔、趙存中、黃子登皆不詳。
二、 范成大吳縣真率會(1171-1172)
范成大《石湖居士詩集》卷十一《壬辰七月十六日侵晨真率會,石湖路中書事》詩曰:“白葛烏紗稱老農,溪南溪北水車風。稻頭的皪粘朝露,步入明珠翠網(wǎng)中?!盵5]140作于壬辰即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從詩題即知此真率會是范成大在家鄉(xiāng)蘇州吳縣的石湖別墅舉辦的,時年范成大47歲。據(jù)于北山《范成大年譜》(以下簡稱于譜),范成大于前一年八月之后“以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返里”[6]149,此年“十二月七日發(fā)吳郡赴廣西帥任”[6]159。所以范成大真率會當舉行于乾道七年八月到八年十二月之間(1171-1172年),地點在吳縣。此次真率會其他成員無法確定,據(jù)于譜推斷,范成大在這段時間與徐似道、周必大、崔敦禮、孟嵩、李洪等皆有游從及詩文往還,其中當有真率會成員。
徐似道,字淵子,臺州黃巖人,乾道二年進士,時為吳江尉[6]160-161。
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1128)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全宋詩》小傳)。時領宮祠返里,路出蘇州,與范成大相晤[6]159。
崔敦禮(?—1181),字仲由,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進士,時應為平江府教授*《全宋詩》有小傳,第38冊,傅璇琮等編《全宋詩》,第2376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孟嵩,字嶠之,外戚信安郡王忠厚次子。南渡后家姑蘇,遂為長洲縣人[6]165。
李洪,字子大,揚州人,建炎三年(1129)生曾知溫州及藤州*于北山引《全宋詞》小傳,《范成大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65頁。。
三、 王十朋泉州真率會(1168-1170)
王十朋《梅溪集》卷第十七《提舶欲移廚過云榭,示詩次韻》曰:“雨中前日過蘇端,又欲移廚就稍寬。古榭有風聊可共,衰顏得酒定須丹。謫仙醉后句尤勁,東野老來詩更寒。記取洛中真率會,他年要作畫圖看。”[7]507提舶為官名,乃提舉市舶。宋朝先后設有兩浙、福建和廣南提舉市舶司[8]卷十三,177-179。王十朋曾知泉州,泉州乃福建提舉市舶司所在地。是知王十朋知泉州任上與同僚舉行過真率會。據(jù)吳鷺山《王十朋年譜》,王十朋知泉州是在乾道四年十月(1168)到乾道六年(1170)之間[9]26-27。在《梅溪集》卷十七中,與提舶宴聚的詩歌還有《五月晦日,會知宗、提舶、通判納涼云榭,提舶用仙字韻,即席賦詩,中寓四字,次韻以酬》、《知宗提舶即席贈詩,用元韻以酬,并簡通判》、《提舶攜具過云榭,知宗出示和章,復用韻》、《知宗即席和端字韻三首,提舶退即足之,予第三詩經(jīng)夕方和,錄呈二家》[7]506-508,等等。由詩題即可知同為前后緊密相連的真率會中所作。
諸詩之后,又有《陳賀州速客送酒》詩,再次提到真率會:“賀州呼客細論文,我欲相過與共論。正恐俗他真率會,不如分去圣賢樽。簮當濃緑畫中盍,杯向輕紅擘處翻。即席有詩應寄我,敲門來送月黃昏”[7]509。此詩為陳賀州等人舉辦真率會,因王十朋未能到場而送酒上門所作?!睹废分袑矣信c陳賀州酬答之詩。其中《次韻陳賀州題姜秦二公祠》詩二首,分別為《姜丞相》、《秦隱君》[7]531。又有詩《寄南安鹿宰》,小序曰:“予比至延福訪姜祠,則遷于他所。問姜相墓,則曰不知也。以語南安宰鹿君,越數(shù)日南安見訪,云:‘祠已復舊,墓亦得之,且修治矣。’惟秦君亭未葺,蔡端明詩將與壁俱圯而不知護。因寄南安。”[7]522知姜相墓、祠與秦君亭皆在南安,南安為泉州屬縣。所以,時陳賀州當亦在泉州。此詩亦為王十朋知泉州時作。
由此可知,王十朋泉州真率會的時間為乾道四年到六年(1168-1170)之間,參與者還有提舶、知宗、通判、陳賀州等,其余人皆不詳。
王十朋(1112—1171),字龜齡,號梅溪,溫州樂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1)進士。時知泉州。
四、 趙伯圭湖州真率集(1174—1190)
樓鑰《攻媿集》卷八十六《皇伯祖太師崇憲靖王行狀》曰:“(崇憲靖王)諱伯圭字禹錫,年七十有八……鄉(xiāng)人為真率之集,以勢位遼絕,不敢有請。王曰:‘非所聞也?!古c之周旋。”[10]卷八十九,1580-1589知趙伯圭在家鄉(xiāng)與鄉(xiāng)人有真率集。據(jù)此行狀,其家鄉(xiāng)為湖州烏程縣。
據(jù)《行狀》可知,趙伯圭曾于淳熙元年十一月奉祠歸鄉(xiāng),至淳熙九年屢召入宮,到紹熙元年三月賜第于行在,此后直到嘉泰元年賜第失火于四月乞歸,于是年九月卒[10]卷八十九,1584-1586。所以趙伯圭參與鄉(xiāng)人真率會的時間當在淳熙元年十一月至紹熙元年三月(1174—1190)之間*周揚波系之于1191—1196之間,不知何據(jù)?!端未考澖Y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第99頁。。
趙伯圭(1125—1202),字禹錫,湖州人,孝宗同母兄。淳熙十年以端明殿學士奉祠致仕。見高宗,加少保,封滎陽郡王。高宗崩,充總護使,加少傅。光宗即位,以皇伯加少師*俱見樓鑰《皇伯祖太師崇憲靖王行狀》,宋樓鑰撰,顧大朋點?!稑氰€集》卷八十九,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580—1590頁。。
五、 汪大猷鄞縣真率會(1177-1200)
樓鑰《攻媿集》卷二有《少潛兄真率會》詩,卷四有《朱季公寄詩,有懷真率之集,次韻》詩,卷六《適齋約同社往來無事形跡,次韻》詩曰“為作真率集,率以月為期”,卷十二有《真率會次適齋韻》詩、《士穎弟作真率會次適齋韻》詩,同卷《同年鄭貴溫寺丞直華文閣致仕,次適齋韻為賀》詩二首,其一曰:“更欲相邀預真率,車公豈可座間無”,卷十三《朱南劍挽詞》詩三首,其三曰“方期會真率,乃爾變悲歡”,卷八十四《祭趙路鈐》(自注:不枯)曰:“安閑一堂,真率高會,忽焉陳跡,樂不可再”,卷八十八《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致仕贈特進汪公行狀》曰:“真率之約,觴詠琴奕,未嘗以爵齒自居”,卷九十八 《龍圖閣待制趙公神道碑》曰:“趙公粹中……遽退閑居鄞十年,夷然不以得喪芥蒂,與太師史公、丞相魏公、尚書汪公為真率之集”,卷一百九《周伯范墓志銘》曰:“周氏為四明望族……吾邦舊有真率之集,仲舅尚書汪公主盟斯事,君實與焉”*樓鑰撰,顧大朋點?!稑氰€集》卷二、卷四、卷一百十八、卷一百十八、卷一百十八、卷八十七、卷八十五、卷九十一、卷一百五、卷一百十五,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8頁,第102-103頁,第2058頁,第2061頁,第2062頁,第2066頁,第1542頁,第1478頁,第1620頁,第1816-1822頁,第1993-1995頁?!稑氰€集》以宋四明樓氏家刻本《攻媿先生文集》為底本,其中部分篇目卷數(shù)與標題和四庫全書本、武英殿聚珍本、叢書集成本皆有異,上舉諸題中《少潛兄真率會》為《少及兄真率會》,《真率會次適齋韻》、《士穎弟作真率會次適齋韻》、《同年鄭貴溫寺丞直華文閣致仕,次適齋韻為賀》皆無“適齋”二字,《祭趙路鈐》為《祭趙路鈐文》。??梢姌氰€仲舅汪大猷曾主盟鄞縣真率會(或曰真率集、真率約),活動頻繁,參與人數(shù)亦較多。
據(jù)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與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的考證,鄞縣真率會主盟者為汪大猷(號適齋),成員有樓鑰、樓少潛、朱軝朱輔兄弟(朱翌子)、樓士穎、鄭若容、趙不枯、史浩、魏杞、周模等。歐陽光根據(jù)樓鑰《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致仕贈特進汪公行狀》“公既謝事,而鑰得奉祠,六年之間,有行必從,有唱必和”云云,以汪大猷卒年慶元六年(1200)上推六年,將其真率會時間段定在慶元元年到慶元六年之間(1195-1200)[11]241,周揚波亦加以采納。這個時間段的上限有誤,汪大猷為真率會盟主,參加者非徒樓鑰一人而已,故不應以樓鑰得祠之年設定上限,而應以汪大猷謝事家居之年為準。汪大猷晚年閑退居家從淳熙四年(1177)就已經(jīng)開始,據(jù)樓鑰《行狀》推測,汪大猷在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使任上因剿茶寇不利,“遂落職,南康軍居住,至(淳熙)四年自便。十二年始得外祠……”[10]卷九十一,1617,一直到慶元六年(1200)去世未有起復。所以其真率會舉辦時間當在淳熙四年到慶元六年之間(1177—1200)。
汪大猷(1120-1200),字仲嘉,號適齋,明州鄞縣人,時以敷文閣學士致仕。
樓鑰(1137-1213),字大防,號攻媿,明州鄞縣人,時以顯謨閣學士奉祠家居。
史浩(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縣人,孝宗朝拜相,時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光宗登基后進太師。
魏杞(?-1184),字南夫,壽春人,孝宗朝拜相,時以端明殿學士奉祠居鄞。
趙粹中,字叔達,密州人,因父葬于明州遂遷鄞,紹熙六年(1179)后致仕歸鄞。
周模,生卒年不詳,鄞縣人,終身未仕。
朱輔(1142—?),字季公,桐鄉(xiāng)人,隨父朱翌遷鄞,生平不詳。
朱軝,朱輔兄弟,生平不詳。
趙不枯,宋宗室,曾任鈐轄。
鄭貴溫,字若容,曾任寺丞,時以直華文閣致仕。
樓士穎、樓少潛,名不詳,當為樓鑰堂兄弟*諸人信息皆依據(jù)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17—121頁。。
六、 洪適鄱陽真率會(1180)
洪適《盤洲集》卷八十《南歌子(呈葉憲)》詞曰“真率須如約,安排欲效顰”, 又有《南歌子(示景裴弟,時葉憲明日真率)》詞,又有一組自次韻的《滿庭芳》,其中《滿庭芳(酬葉憲)》曰“曾就新年真率”、《滿庭芳(再贈葉憲)》曰“杯盤省,淺斟隨意,真率視前碑”,可見洪適與葉憲曾有真率會。卷十又有《葉提刑挽詩》曰:“凄涼真率會,鷗鷺也離群。”[12]509,509,510,510,114此葉提刑當即葉憲(提刑司也稱“憲臺”、“憲司”。)
《滿庭芳》組詞第一首(自注:辛丑春日作)中說“六旬過四”[12]509,則洪適時年六十四歲,據(jù)清錢大昕《洪文惠公年譜》(以下簡稱錢譜),時為淳熙七年(1180)[13]第四冊,11。據(jù)錢譜,洪適于乾道四年(1168年)三月致仕,時年52歲,“自是家居者十有六年”[13]第四冊,P9,直至去世。洪適家鄉(xiāng)為饒州鄱陽縣。
洪適(1117—1184),字景伯,號盤洲,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曾拜相,時已致仕。
葉憲,不詳,提刑。
七、 吳端朝信州真率集(1180或1181)
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四《聞吳端朝作真率集》詩曰:“他年曾作社中人,骯臟歸來白發(fā)新。闊別常思共杯酌,舊交那得更比鄰?黃雞白酒可勞勸,青筍烏椑未絕貧。恨不從君語終夕,空齋愁坐獨傷神?!盵14]63知吳端朝的真率集,韓元吉未能參與。
循詩意可知該詩當作于韓元吉晚年歸家之時。據(jù)胡可先《韓元吉年譜》,韓元吉于淳熙七年(1180)六十三歲時致仕退居信州南澗[15]162,直至淳熙十四年(1187)七十歲去世[15]168。從詩中“骯臟歸來白發(fā)新”可知,時韓元吉應退居不久。吳端朝真率會當作于淳熙七年或八年(1180或1181),地點為信州。
吳端朝,不詳。
韓元吉(1118—1187),字無咎,號南澗,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南渡后流寓信州上饒(今屬江西),曾任吏部尚書,時罷官家居。
八、 朱熹崇安真率約(1183)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九《三月晦日,與諸兄為真率之約,徘徊石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發(fā)一笑》曰:“春服明朝換,晴川漲綠陰。追隨皆勝侶,邂逅即初心。社跡莓苔古,禪扉竹樹深。移尊真惜日,畢景共披襟。儉德遵賢范,哇詞愧雅音。清和應更好,逸想寄云岑。(自注:是日約后會為仙洲之游)”[16]782知朱熹與諸兄有真率約。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將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結客載酒過伯休新居,風雨不果,二月五日始克踐約,坐間以陶公卒章二十字分韻,熹得“中”字,賦呈諸同游者 》、《游石馬以“駕言出游”分韻賦詩,得“出”字》、《比與鄰曲諸賢修舉歲事,攜壺石馬,追補斜川之游,而公濟適至,飲罷首出和陶之句,以紀其勝。輒亦用韻酬答,兼呈諸同游者,請共賦》諸詩皆系之于淳熙十年(1183年)“二月五日,與士友出游石馬,訪方士繇新居,有詩唱酬”[17]P759條下,則此與諸兄為真率約游石馬之詩亦當作于此時期,不過時間已經(jīng)是三月末了。時朱熹54歲,辭官奉祠家居崇安,開始經(jīng)營武夷精舍[17]761。石馬,在崇安縣。 “社跡莓苔古,禪扉竹樹深”二句應對應詩題中石馬、保福,石馬應為社廟,保福應是佛寺。詩后小注曰“是日約后會為仙洲之游”,可見真率會舉行不止一次,但已不可考。諸兄不明。
朱熹(1130—1200),字符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人。時卸任江西提刑,奉祠家居崇安,經(jīng)營武夷精舍。
九、 許及之臨安真率會(1183-1206)、溫州真率會(1200-1202)
許及之《涉齋集》*《社齋集》作者署名為許綸,《四庫全書》中《涉齋集》提要考證為許綸父親許及之所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405頁。中有多處真率集的記載。卷一《轉庵集客,分韻得作字,見示,次韻奉酬》曰“轉庵詩老手,久不見近作。尚友喜文會,分韻得真樂。聯(lián)翩來巨軸,淋漓想酬酌。……有如得良劑,居然起深瘼。雖微與茲集,所得良不薄。山王果為累,竹林誠可略。何妨贅賡酬,聊復資戲謔。亦欲見真率,正須先宿諾。少待天氣涼,偉觀灑高閣?!盵18]410知許及之因病未能參與轉庵的詩酒之會,收到與會者所作詩篇后分韻作此詩,并與轉庵約定待不久天氣轉涼后舉行真率會。卷六有《次韻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詩[18]444-445,知其與洪莘之有真率集。同卷《次轉庵韻》詩后《再次韻》曰:“有約惟真率,相忘任主賓”[18]447,知其與轉庵有真率約。卷七《積雨簡百七丈郎中二首》其一曰:“鄉(xiāng)里從游不乏賢,薛侯令我自拳拳”,其二曰:“社中真率數(shù)追陪,合有閑緣帶得來”[18]454,455,知其在家鄉(xiāng)與薛百七丈有真率會。關于許及之生平,可見白金《南宋詩人許及之生平事跡考補》[19]112-116一文,下文涉及許及之事跡均出自此文。
《轉庵集客,分韻得作字,見示,次韻奉酬》中“少待天氣涼,偉觀灑高閣”中之“偉觀”,乃許及之在臨安的偉觀樓。淳熙十六年三月(1189年),時任右拾遺的許及之在寧宗即位初廢拾遺、補闕任時待闕遷居偉觀樓,位于臨安城外。一個月后許及之被任命為軍器監(jiān),才結束了前途未卜的生活。然而從詩中的語氣看又不似待闕之時,必在淳熙十六年四月之后。《次韻洪莘之太社真率之集三首》中言“近有同朝喜,今無遠室思”,知其為任朝官時所作。又言“疇昔三洪并,聲名四海知。靈光一老在,鸑鷟九成儀”[18]444。洪莘字莘之,是洪邁的長子,許及之則是洪適的女婿,“三洪”乃洪適、洪遵、洪邁三兄弟,洪遵卒于淳熙元年(1174年),洪適卒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洪邁卒于嘉泰二年(1202年),此言“靈光一老在”,必指洪邁無疑。許及之任京朝官是在1183年之后,故知此詩作于1184年至1202年之間。《再次韻》中言“近復關原舊,頻看邸報新”[18]447,知為開禧北伐之初(1205-1206年)所作,而開禧北伐失敗后,韓侂胄被殺,依靠侂胄得參知政事的許及之也在開禧三年(1207年)降兩官后安置泉州居住,并于嘉定二年(1209年)去世。故其在臨安舉行真率會的時間當在1184年至1206年之間。詩中謂“轉庵”者,當為潘檉*(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四曰:“轉庵潘檉,字德久,永嘉人?!?元)方回選評,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匯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46頁。。
又《積雨簡百七丈郎中二首》言“鄉(xiāng)里從游不乏賢,薛侯令我自拳拳”,知其為在家鄉(xiāng)溫州所作,又言“社中真率數(shù)追陪,合有閑緣帶得來”,知不止一次地舉行過真率會。循詩意可知,當是晚年所作。許及之晚年只是在慶元二年到嘉泰二年(1200-1202年)的三年間歸鄉(xiāng)為后母守喪,所以其與薛百七的真率會也應是在這兩年間舉行的。
許及之(1141-1209),字深甫,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洪適女婿。十五年,為拾遺。光宗受禪,除軍器監(jiān)、遷太常少卿,以言者罷。紹熙元年(1190)除淮南東路運判兼提刑,以事貶知廬州。召除大理少卿。寧宗即位,除吏部尚書兼給事中。以諂事韓侂胄,嘉泰二年(1202)拜參知政事,進知樞密院兼參政。韓敗,降兩官,泉州居住。
洪莘:字莘之,洪邁長子,曾通判信州*辛棄疾有《瑞鶴仙(壽上饒倅洪莘之,時攝郡事,且將赴漕舉)》,宋辛棄疾撰,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5頁。,錢大昕《洪文敏公年譜》:“紹熙三年壬子七十歲,(洪邁)長子莘通判信州?!盵13]第四冊,18,生平事跡不詳。
潘檉:字德久,號轉庵,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曾任福建兵馬鈐轄*《全宋詩》有詩人小傳,傅璇琮等編《全宋詩》第38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24221頁。。
薛百七,名不詳。溫州人,曾任郡守,時已致仕奉祠*見許及之《積雨簡百七丈郎中二首》其一“鄉(xiāng)里從游不乏賢,薛侯令我自拳拳?!瓕幥溯U紆郡紱,豈容謝事引官年?皇天有眼難從欲,暫許祠庭作散仙”。
十、 曾豐廣州真率會(1185-1187)
曾豐《五羊同官真率》曰:“小醵無妨職,嬉游不離城。盤隨豐儉出,杯聽淺深傾。附耳俱情話,巡檐各意行。歸猶有余興,后會莫寒盟?!盵3]第48冊,30237由此詩可見曾豐曾于五羊即廣州與同僚不止一次地舉行過真率會。曾豐《赴廣東漕屬到官謁廟文》有“淳熙十二年二月丙寅朔初四己巳,具官曾豐”[20]卷二十,230的記錄。其《豪豬說》又有“歲在丁未(淳熙十四年),余年四十六矣。自廣東漕掾滿,航而歸”[20]卷二十,224的記錄。可見曾豐曾于淳熙十二年至十四年(1185-1187)年在廣州任漕掾,即廣東轉運使幕職官,則此真率會亦當作于此段時間內,即在曾豐44至46歲之間?!巴佟?,不詳。
曾豐(1142—1224)字幼度,號撙齋,吉州樂安人。時為廣東轉運使幕職官。
十一、 趙不逷信州真率會(1194-1202)
辛棄疾《壽趙茂嘉郎中二首》其二曰:“鵝湖山麓湛溪湄,華屋眈眈照綠漪。子侄日為真率會,弟兄剩有唱酬詩”[3]第48冊,30004云云,知趙茂嘉郎中居于鵝湖山麓,與弟兄子侄常為真率會,多有唱酬。鵝湖,位于信州鉛山縣。
今存稼軒詞中有與趙不逷趙不迂兄弟子侄唱酬的詞多首,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皆系之于卷四“瓢泉之什”、“起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迄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21]341-351之下。此《壽趙茂嘉郎中二首》當作于此段時期內。
鄧廣銘在《洞仙歌(趙晉臣和李能伯韻,屬余同和。趙以兄弟皆有職名為寵,詞中頗敘其盛,故末章有“裂土分茅”之句)》箋注中說“趙晉臣為士稱子,兄弟六人先后登進士第,時人名所居曰叢桂坊。晉臣、茂中(即茂嘉)諸人均歷任顯秩。據(jù)《宋史·世系表》所載,六人者為:朝請大夫直華文閣不逷、中奉大夫直敷文閣不迂、朝請郎不遂、贈通奉大夫不跡,朝請大夫不辶目、儒林郎不辶亞。”[21](P500)稼軒詞中屢稱趙晉臣為“敷文”,如《滿江紅(呈趙晉臣敷文)》、《滿江紅(游清風峽和趙晉臣敷文韻)》,知趙晉臣即趙不迂,趙不逷之弟。又稼軒詞中有《南鄉(xiāng)子(送趙國宜赴高安戶曹,趙乃茂嘉郎中之子,茂嘉嘗為高安幕官,題詩甚多)》,知趙國宜為趙不逷之子。稼軒詞中又有《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等三首與趙國興酬唱的詞,趙國興當亦不逷、不迂子侄輩*諸詞皆在《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卷四。。又,宋信州人陳文蔚《克齋集》中亦有與稼軒、茂嘉(不逷)及諸子侄唱酬詩多首,除趙國興、趙國宜外尚有趙國開、趙國晉、趙國呈*《克齋集》卷十六《送趙國開赴崇安丞》、《用趙國興梅韻自賦》、《國興招飲后圃即席賦》、《上巳游惠泉和趙國興韻》、《送趙國晉隨侍之江西》、《送趙國宜赴筠州戶掾》、《送趙國開赴湘陰》,卷十七《送趙國呈赴金壇》,陳文蔚《克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第120頁,第125頁,第125頁,第125頁,第126頁,第131頁,第131頁,第137頁。,則諸人亦可能參與其中。
故趙不逷信州真率會時間為光宗紹熙五年至寧宗嘉泰二年(1194-1202),成員還包括趙不迂、趙國宜、趙國興、趙國開、趙國晉、趙國呈等。
趙不逷,字茂嘉,生卒年不詳。宋宗室,信州鉛山人,隆興元年進士[22]卷五十《選舉二》,620,紹熙五年六月除江西提舉*(宋)陳公亮《(淳熙)嚴州圖經(jīng)》卷一“賢牧”條所附“題名”記為“江西提刑”,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68頁。應為“提舉”,《樓鑰集》卷三十五“外制”有《趙不逷江西提舉》。顧大朋校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661頁。,慶元五年,以“置兼濟倉”除“直秘閣” 、“繼升華文(閣)”*(宋)徐元杰《楳野集》卷十一《嘉遯趙公贊》,言除直秘閣時間為“慶元間”;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引《鉛山縣志》確定為“慶元五年”,第431頁。趙不迂,字晉臣,趙不逷之弟,生卒年不詳。慶元間任江南西路轉運副使[22]卷四十六,487,慶元四年任江南西路轉運使兼隆興知府*《夷堅三志》壬卷第六《滕王閣火》,(宋)洪邁撰,何卓點?!兑膱灾尽?,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515頁。,慶元六年前已除直敷文閣*(明)費元祿《甲秀園集》卷四十四《文部·邑乘私抄》“山川”條,《四庫禁毀叢刊·集部》第6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638頁。。
趙國宜,生卒年不詳,趙不逷之子,曾官高安戶曹*辛棄疾《南鄉(xiāng)子(送趙國宜赴高安戶曹。趙乃茂嘉郎中之子。茂嘉嘗為高安幕官,題詩甚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卷四,第525頁。、筠州戶掾*陳文蔚《克齋集》卷十六《送趙國宜赴筠州戶掾》,《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1冊,第131頁。,曾官于杭州*陳文蔚《克齋集》卷十七《送趙國宜之官武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1冊,第141頁。。
趙國興,生卒年不詳,曾任知錄(知錄事參軍事)*辛棄疾《念奴嬌(和趙國興知錄韻)》,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卷四,第399頁。。
趙國開,生卒年不詳,自號橘隱*陳文蔚《克齋集》卷十六《送趙國開赴湘陰》自注“國開種橘,自號橘隱”?!毒坝∥臏Y閣四庫全書》第1171冊,第131頁。,曾任崇安丞*陳文蔚《克齋集》卷十六《送趙國開赴崇安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1冊,第120頁。,湘陰令[23]卷一百十二,2348。
趙國呈,生卒年不詳,曾官金壇*陳文蔚《克齋集》卷十七《送趙國呈赴金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1冊,137頁。。
趙國晉,生平不詳。
十二、 陸游山陰真率飲(1194以后、1204)
陸游《破陣子》二首其一曰“仕至千鐘良易,年過七十常稀”,其二曰“蠟屐登山真率飲,笻杖穿林自在行”[24]95-96。陸游《劍南詩稿》卷六十一《歲暮與鄰曲飲酒,用前輩獨酌韻》曰“出會稽南門,九里有聚落。雖非衣冠區(qū),農圃可共酌?!F達則不同,亦踐真率約。予年過八十,故物但城郭。”[25]3479知陸游于七十多歲、八十多歲時皆參與真率飲。
《破陣子》二首,夏承燾、吳熊和《放翁詞編年箋注》系之于淳熙八年至十二年(1181-1185)[24]3479,地點為陸游家鄉(xiāng)山陰[24]85,其年57到61歲之間,則與詞中自陳“年過七十常稀”不符。陸游七十歲時為紹熙五年(1194),依然在山陰。真率飲成員已難確定。
《歲暮與鄰曲飲酒,用前輩獨酌韻》詩,錢仲聯(lián)系之于嘉泰四年(1204)冬于山陰作,認為“出會稽南門,九里有聚落”二句乃明言三山*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引《嘉泰會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25頁。。時陸游致仕家居,年八十。詩中也說“予年過八十”。真率約成員不確定。
陸游(1125-1209),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時奉祠家居。
十三、 沈瀛湖州真率會(1200以后)
沈瀛《竹齋詞》有《減字木蘭花(諸齋作真率會,又用前韻賦木蘭花令三首)》[26]1662-1663,乃其48首自次韻《減字木蘭花》中最后三首,應是同一時期所寫,這組詞內容大抵為宴游間祝壽、勸酒、詠物,闡揚達天知命的人生哲學,頌美富貴福壽的歡樂現(xiàn)狀,極有可能為致仕后所寫。據(jù)王可喜《沈瀛考》[4]169-174,沈瀛紹興三十年(1160)登進士第,“仕四十余年”*葉適《沈子壽文集序》宋葉適著,劉公純、王孝魚、李哲夫點校《葉適集》卷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205頁。,致仕當在寧宗慶元六年(1200)以后。
沈瀛(1135—?),字子壽,號竹齋,吳興(今浙江湖州)人。曾任太平州、常州教授,秘書省正字,國子錄,樞密院編修官,知江州,時應致仕。
十四、 葉適溫州真率會(1208-1223)
據(jù)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卷十九《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閣致仕薛公墓志銘》曰:“公(薛紹)由少奉常領祠官至再焉,未七十屢自請,以直秘閣致仕。家有司馬文正公真率約,接舊事,率年及六十者行之。余亦預往?!盵27]卷十二,365知薛紹、葉適六十歲后在溫州永嘉有真率會。從墓志銘得知,薛紹為永嘉人,卒于嘉定五年(1212)正月。又據(jù)周夢江(《葉適年譜(三)》[28]57-70,嘉定二年(1209)葉適六十歲,落職后居于永嘉水心村,并將與薛紹的真率會姑系于此年。則二人真率會當在嘉定二年到嘉定五年之間(1209-1212),地點為永嘉。真率會其余成員不詳。
又葉適《水心先生文集》卷七《余知府挽詩二首》曰:“憐我抱空意,鬢間饒白絲。已從真率集,那復少年時”[27]卷十二,102,知葉適與余知府晚年亦有真率集,具體時間、地點、其他成員皆不詳?!棒W間饒白絲”,亦老年之謂。葉適嘉定元年(1208)五十九歲到嘉定十六年(1223)七十四歲一直皆家居永嘉。則此與余知府真率會當在嘉定元年到嘉定十六年(1208-1223)之間。
葉適(1150—1223),字正則,人稱水心先生,溫州永嘉人,曾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沿江制置使,時落職家居,講學授徒。
薛紹(1139-1212),字承之,永嘉人,曾為戶部郎、淮東總領,以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閣致仕。
余知府,不詳。
十五、 鄭昭先長樂真率集(1221-1225)
據(jù)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卷第二十八《日湖文集序》:“《日湖集》者,故觀文殿學士長樂鄭公所為文也?!陨俸脼楦柙?,晩釋政涂,優(yōu)游里社,凡巖谷卉木之觀題詠殆遍,真率之集倡酬遞發(fā),忘袞服之貴,而浹布韋之歡,又非樂易君子弗能也。”[29]441-442知觀文殿學士長樂鄭公致仕后曾于家鄉(xiāng)長樂縣與鄉(xiāng)中布衣之人作真率會。
長樂鄭公即鄭昭先,明黃仲昭《弘治八閩通志》卷六十二《人物》載:“鄭昭先字景紹,閩縣(即長樂縣)人……有《日湖遺稿》五十卷,真德秀為序?!盵30]3405-3406鄭昭先致仕時間不詳,宋劉時舉《續(xù)宋編年資治通鑒》卷十五載鄭昭先于嘉定十四年(1221)十二月罷參知政事。則鄭昭先致仕當在1221年之后。真德秀《日湖文集序》寫作時間為“紹定二年(1229)九月甲申”,時鄭昭先已經(jīng)去世。其真率會當作于1221至1229年之間。再據(jù)《福州日報》2010年10月23日、11月8日載吳用耕兩篇文字略有不同的《謁鄭昭先墓》,鄭昭先墓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年被發(fā)現(xiàn)于福州連江縣蓼沿鄉(xiāng)溪東村,有碑銘載墓主事甚詳,文中簡述曰:“鄭昭先(1157—1225年),字景昭,號日湖,祖籍連江縣邵地,先世避禍遷閩縣洋嶼(今屬長樂市)。他30歲中進士后30余載宦途生涯順達,從浦城主薄、歸安縣令升監(jiān)察御史,嘉定七年(1214年)拜端明殿學士兼攝參知政事(副相)。1217年統(tǒng)領大軍荊門平寇功在社稷。宋寧宗詔鄭昭先任樞密院兼中書右丞相、資政殿大學士,可他卻屢辭相位,以參知政事銜歸鄉(xiāng)養(yǎng)老?!眲t鄭昭先閩縣真率會的舉行時間當在1221到1225年之間,其他成員不詳*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宋代耆老會一覽表”載“鄭某(觀文殿學士)等真率集”時間為1229年左右(第101頁),誤。吳用耕《憂樂為國分——記宋朝名宦鄭昭先》(《炎黃縱橫》2009年第3期)又詳載其生平事跡,可以參看。。
小結
以上所考真率會各有特色,如在成員關系上,曾協(xié)、王十朋、曾豐的真率會是公務閑暇之余同僚的小聚,趙伯圭、汪大猷、洪適、陸游、沈瀛、葉適的真率會是老年退居家鄉(xiāng)之際同鄉(xiāng)的暢飲。趙不逷真率會是在榮官鄉(xiāng)梓時家族內部的歡宴。在舉辦形式上,曾協(xié)、朱熹、陸游的真率會偏重登山臨水中的流憩小飲,王十朋的真率會則是在哪里聚會便要移廚到哪里*王十朋《提舶欲移廚過云榭,示詩次韻》:“雨中前日過蘇端,又欲移廚就稍寬”,《王十朋全集》第507頁。的日常娛樂,曾豐的真率會是為了節(jié)省開銷、不影響工作而湊錢買酒、城內嬉游*曾協(xié)《五羊同官真率》“小醵無妨職,嬉游不離城”,《全宋詩》第48冊,第30237頁。,葉適的真率會只是和眾友人一起游覽薛紹的園池、把玩薛紹的珍藏*葉適《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閣致仕薛公墓志銘》:“家有司馬文正公真率約,接舊事,率年及六十者行之。余亦預往。公園池不多,而花草疏闊,游止自在;樓甚低小,而江山隱約可識。書畫精粗雜而觀者各有取,惟靈壁石舊物也,相與考擊為樂。如是,歲一遍?!薄度~適集》第365頁。。
雖有種種不同,卻皆具“真率”的形式與精神。他們的真率會一般都較為樸素,便于備辦,如朱熹曰“儉德遵賢范”*朱熹《三月晦日,與諸兄為真率之約,徘徊石馬,晚集保福,偶成短句奉呈,聊發(fā)一笑》,《朱熹詩詞編年箋注》第782頁。,洪適曰“盤洲有山肴野蔬,安用設雞彝”*《滿庭芳·酬葉憲》,洪適《盤洲文集》//《四部叢刊·正編》第5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第509頁。,樓鑰曰“菜羮草具烹彘肪”*《朱季公寄詩,有懷真率之集,次韻》,《樓鑰集》卷四,第103頁。,曾豐曰“盤隨豐儉出,杯聽淺深傾”*《五羊同官真率》,《全宋詩》第48冊,第30237頁。,陸游曰“農圃可共酌”*《歲暮與鄰曲飲酒,用前輩獨酌韻》,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479頁。。他們還時不時表示對真率先賢的追慕和對真率會約的遵守,如王十朋說“記取洛中真率會,他年要作畫圖看”*《提舶欲移廚過云榭,示詩次韻》,《王十朋全集》第507頁。,明言是對元豐洛陽真率會繼承;朱熹說的“儉德遵賢范”之“賢范”即真率先賢所樹立的榜樣;樓鑰說“耆英古有約,不勸亦不辭。此意豈不美,謹當守良規(guī)”*《同社往來無事形跡次韻》,《樓鑰集》第2059頁。,表示謹守真率會約的規(guī)定;而薛紹更為典型,葉適說他“家有司馬文正公真率約,接舊事,率年及六十者行之”,并被人喚作“真率翁”*《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閣致仕薛公墓志銘》,《葉適集》第365頁。。在寫詩助酒侑興一點上也頗能體現(xiàn)“真率”之精神,如對于陳賀州的邀請,王十朋雖然未能親自到場卻通過遣人往還詩酒而間接參與其中:“即席有詩應寄我,敲門來送月黃昏”*《陳賀州速客送酒》,《王十朋全集》509頁。;許及之夸贊潘檉在真率會中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聯(lián)翩來巨軸,淋漓想酬酌”*《轉庵集客,分韻得作字,見示,次韻奉酬》,許及之《涉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第410頁。,又贊嘆薛百七的詩酒相濟是“筆端有力能扛鼎,飲量無涯可吸川”*《積雨簡百七丈郎中二首》,許及之《涉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第454頁。;而樓鑰更是驚訝于仲舅汪大猷趁著真率會的余興都能夠寫出讓人驚嘆的詩篇:“夜歸更作驚人語,舅氏從來筆有神”*《真率會次韻》,《樓鑰集》第2061頁。。這段時期內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久的當屬汪大猷、樓鑰等人的鄞縣真率集,可謂宋代真率會發(fā)展的最高潮。周揚波在《宋代士紳結社研究》一書中對其有詳盡的考證分析*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14-127頁。,不再贅述。
參考文獻:
[1] 曾協(xi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40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 仲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7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3] 傅璇琮,等.全宋詩:第43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4] 王兆鵬,王可喜,方星移.兩宋詞人叢考[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5] 范成大.范石湖集[M].富壽蓀,標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 于北山.范成大年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7] 王十朋.王十朋全集:卷二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8] 章如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937冊[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9] 吳鷺山.王十朋年譜(下)[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26-27.
[10] 樓鑰.樓鑰集:卷八十九[M].顧大朋,點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11] 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12] 洪適.盤洲文集[M]//四部叢刊·正編:第5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3] 陳文和.嘉定錢大昕全集:第四冊[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
[14] 韓元吉.南澗甲乙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5] 王水照.新宋學第二輯[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16] 朱熹.朱熹詩詞編年箋注[M].郭齊,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0.
[17] 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8] 許及之.涉齋集[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9] 白金.南宋詩人許及之生平事跡考補[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1(3):112-114.
[20] 曾豐.緣督集:卷二十[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6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1] 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M].鄧廣銘,箋注.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2] 謝旻.江西通志[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3] 曾國荃,等.湖南通志[M].臺北:華文書局,1967年.
[24] 夏承燾,吳熊.放翁詞編年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5] 陸游.劍南詩稿校注[M].錢仲聯(lián),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6] 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27] 葉適.葉適集[M].劉公純,王孝魚,李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61.
[28] 周夢江.葉適年譜(三)[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5).
[29] 真德秀.西山文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30] 黃仲昭.弘治八閩通志[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Textual Research on Zhenshuaihui Party in the Midd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PANG Ming-qi
(School of Chinese Class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Zhenshuaihui Party is a kind of social gatherings created by Sima Guang and Fan Chunren et al in the sixth year of Yuanfeng Period(1083) after they retired in the city of Luoyang. With several rules and characterized by simplicity and casualness, this kind of party was very popular in Song Dynasty, especially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s such as Xiaozong, Guangzong and Ningzong in the Midd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Up till now,fifteen such parties have been confirmed and verified, which are Zeng Xie's Zhenshuaihui Party in Huzhou, Fan Chengda's in Wuxian, Wang Shipeng's in Quanzhou, Zhao Bogui's in Huzhou, Wang Dayou's in Yinxian, Hong Shi's in Poyang, Wu Duanchao's in Xinzhou, Zhu Xi's in Chong'an, XuJizhi's in Lin'an, XuJizhi's in Wenzhou, Zeng Feng's in Guangzhou, Zhao Buti's in Xinzhou, Lu You's in Shanyin, Shen Ying's in Huzhou and Ye Shi's in Wenzhou. Focused on time, place and figures of each party, the textual research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variety of the Zhenshuaihui Party in So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parties and literature.
Key Words:Middle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enshuaihui Party; textual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4-12-01
作者簡介:龐明啟(1985-),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05X(2016)04-0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