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平
摘 要: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既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標志,更是形成健康人格和個性的基礎。因此,在小學生時期重在培養(yǎng)良好習慣,就是為健康人格奠定基礎。
關鍵詞: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人生影響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77-01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既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標志,更是形成健康人格和個性的基礎。小學生的道德素質狀況將會直接關系到新一代公民的道德水平,而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他們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基礎,對他們健康人格的培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生時期重在培養(yǎng)良好習慣,就是為健康人格奠定基礎。在良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做到:確立目標、從小抓起、重在反復、樹立榜樣、嚴格要求。
一般來說,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tài)中形成。相對于其他習慣而言,不良習慣形成以后,要改變它是十分困難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睆母旧险f,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新舊觀念的沖突,獨生子女的增多,小學教育也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和深思的問題。比如,在少年兒童中普遍出現(xiàn)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傾向。這些行如不及時加以矯治,就會不斷惡化、甚至影響一生。正如烏申斯基所說:“人的好習慣就像是在銀行里存了一大筆錢,你可以隨時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個人的壞習慣就好像欠了別人一筆高利貸,老在還款,老還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币虼?,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應當成為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養(yǎng)成良好習慣應從小抓起
心理學研究表明:行為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趁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容易鞏固,不良的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即使在老師的教育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才能徹底改掉。很多人認為小學低年級要讓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級習慣自然就養(yǎng)成了是極其錯誤的,所以從低年級就要開始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如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傾聽他人意見、勇于提問、積極思考、讀書寫字姿勢端正等;另外還要讓學生明辨是非、尋找差距、取長補短,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養(yǎng)成良好習慣應重在反復訓練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習慣易產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同時,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通過“電話”、“QQ”、家訪等方式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對孩子在家的行為提出要求,使家長有的放矢地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當某種良好的行為或動作通過強化訓練,已經滲透到他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滴血液和每一根神經中的時候,才能達到“自動化”的程度。這個時候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才能算真正養(yǎng)成??梢姡B(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長期堅持,反復訓練。
三、養(yǎng)成良好習慣應注重榜樣力量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習慣是在家長、教師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況下形成的。因此,家長和教師要注重言行,做好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習慣傳染到孩子的身上??啤み_勒維耶曾經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小學生模仿性強,為學生樹立榜樣,是行為規(guī)范訓練的有效形式。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以莊重大方、和藹可親的儀表,彬彬有禮的語言給學生作出示范。經常給學生講名人名家的故事,樹立學生身邊的典型,從身邊的人學起,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yè)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對學生的每一點良好行為,要及時表揚。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給他們多講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奮好學、刻苦鉆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導他們多讀一些課外書籍,從中感受良好習慣對一個人成才的重要影響,從而自覺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四、養(yǎng)成良好習慣應貴在嚴格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并且對學生來說,應主要放在課堂上進行。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意志力不堅強,不能長久堅持,難免為一時的貪玩而忘了自己許下的“承諾”,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還在于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制度,隨時督促、及時提醒。同學之間相互監(jiān)督,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平時要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備課,細心指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認真檢查,嚴格督促,使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融于課堂教學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密切配合,步調一致,否則會降低強化效果,影響良好習慣的形成。
總之,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有其發(fā)展過程。良好習慣,對于提高能力,健全心智,張揚個性,成就特長,都具有重要作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家長、學校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班主任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yǎng)成守規(guī)范的好習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在我們的辛勤澆灌、不斷扶持下,一定長成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周南照.孫云曉.《21世紀教師和父母必讀》
[2] 孫云曉.鄒泓.《好習慣 好人生-怎樣培養(yǎng)小學生的好習慣》
[3] 孫云曉.《習慣決定孩子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