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燕
【摘要】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的關愛、尊重、理解……是教師的天職,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愛學生,是培養(yǎng)他們的涵養(yǎng)和寬容待人的高尚的品格與進取心,更好地促進其健康成長,從而獲得教育的真正成功!
【關鍵詞】 關愛學生 樹立自信 尊重人格 公正平等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1-087-010
關愛學生,不能只是說說而已,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在一種興趣盎然的教學氛圍下去接受老師的關愛。高爾基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師者,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學生,多理解,多表揚,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只有愛,教育的陽光才照耀著學生的心靈。
一、走近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聲
了解學生,從其興趣愛好、心理特點,情感、道德等多方面去認知,多與學生聊天,深入其中,聆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和思想動態(tài),加深師生間的溝通,增進感情升溫。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就道出了愛學生的教育真諦。學生心中有師愛,老師才能真正地走進其心靈。
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與學生打成一片,一起畫畫,一起游戲……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其時刻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采取一些有辱人格的方法和手段來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會影響其身心發(fā)展。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教師適當?shù)刂更c讓其在迷途中感受到像親人一樣的愛。
教師只有真心實意地了解、關心學生,細心聆聽他們的心聲,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他們才從內(nèi)心深處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愛,塑造美好的心靈。
二、贊賞學生,欣賞其“閃光點”
著名的心理學家威詹姆女士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獲得他人的贊賞是每個人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天真無邪的小學生更加如是,對學生的贊賞就像人們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學生心理一旦得到滿足,便會形成愉快的心情,對其有興趣的事會發(fā)揮更大的積極性,老師多鼓勵贊賞學生,讓其揚起自信之帆,體驗成功的快樂。如:五年級男生小馮,平時美術課紀律性較差,老師經(jīng)常力勸無效,但在一次手工課時就改變了他,那時快下課了,同學們各自打掃紙屑,奇怪的是,他也打掃,還幫助同學呢,看他那積極的樣子,我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并向全班同學表揚他,揚長避短,調(diào)動其積極因素。下次美術課他全然不同了,進步就從這里開始。在我不斷地表揚和鼓勵中,他的自信心得到增強和升華,這心理上的滿足化為動力,作業(yè)的進步更上一層樓。
老師欣賞學生,要用寬容的心包容其的不足,老師的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巨大的信心、他們會更多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學習中逐漸走向未來的成功。
三、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
關愛學生,尊重人格,老師對每一位學生都要接納其感受,傾聽其意見,包容其缺點,分享其喜悅。即使是“后進生”,也只是暫時不懂開發(fā)自己之人。在教學實踐中,差生變優(yōu)生的事例屢見不鮮。正如陶行知曾經(jīng)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學生的未來是無可衡量的,他們出現(xiàn)問題時,要講究批評的藝術,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再進行激勵教育。這樣學生不但容易接受,還會增添其前進的信心與勇氣。
老師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其發(fā)自內(nèi)心、主動地與老師交朋友。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理解學生,讓他們在愛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四、愛優(yōu)生,更愛后進生
老師以民主、平等的心態(tài)來看待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fā),愛優(yōu)生更愛后進生,對于后進生這個“與眾不同”的特殊身份,老師必須正確認識他們,將濃濃的師愛灑向這些遲開的“花朵”上,讓其沐浴在陽光雨露當中。教師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在后進生身上花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一些,注入了更多的關心與愛護。
優(yōu)生和后進生是學習上最好的搭檔,必須讓后進生明白優(yōu)生之所以優(yōu)秀,是因為他們懂得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去取得成功;優(yōu)生也要清楚后進生之所以后進,是他們不愿意付出真誠的努力和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彼此互相理解,共同促進,優(yōu)生帶動著后進生引領其踏上前進的征途,走上進步的港灣。如:在五年級1班里安排一位優(yōu)生晴和后進生悅一起畫畫,晴以她畫得棒來帶動悅,開始悅畫錯了又察,重復多次,晴虛心地教她怎畫才不出錯,悅怕出錯就接納晴的方法,結(jié)果畫好了,這小小的驚喜就鼓動了悅,悅想進步了,晴也不甘落后,一起往前走。她們之間取長補短,晴帶動著悅往成功方向挺進!
老師愛優(yōu)生,更愛后進生,將神圣的師愛均勻的灑向每一個學生。
五、關愛學生,就要嚴而有情
《三字經(jīng)》中說得好:“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過?!薄皣缼煛币恢笔墙逃牡浞?,千百年來被人們所推崇和敬仰,甚至達到極高的位置。從事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在愛的基礎上必須成為嚴而有情、嚴而有法方可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老師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愛好,他們之間可以說是千差萬別。老師必須心存真愛,嚴而有情,激勵自信,以理服人、用知識點化他們,用經(jīng)驗指導其不足,用人格的魅力去感染他們,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和感化他們,給他們以無限的理解和信任,多與他們交流、溝通、理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找到更適合的教育方法,爭取與他們心靈對話。老師多給學生以關心和愛護,鼓勵和贊美,其親其師而信其道,在老師的感染和點化中,讓學生感受老師像親人一樣的關愛,塑造美好的心靈。
老師的關愛是照亮學生前進的指明燈,老師多欣賞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揚長避短,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更好發(fā)展,在老師關愛下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