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醫(yī)藥高等??茖W校 張志娟
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之探析
楚雄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 張志娟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學的重要渠道,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nèi)涵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意義的分析,結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策略。
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我國高校自1998年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特別是自“05方案”的實施以來,在教學方法、教學體系等方面都積累了大量的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實效性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進步。但總體而言,其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如針對性不強、與實際聯(lián)系不緊密等,現(xiàn)進行具體的分析。
1.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不足、程度不高。
如今青年大學生受到現(xiàn)代多元社會文化與市場經(jīng)濟觀念的影響,思想與價值取向日趨復雜與多元化,并且少數(shù)學生逐漸出現(xiàn)功利化、獨立化等不良思想,部分學生甚至產(chǎn)生了對馬克思主義的排斥和反感心理,認為其只是一個“空殼”,或者認為其離現(xiàn)實需求太遠,毫無實用價值。并且,如今隨著社會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側重于對主要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就醫(yī)藥學校而言,其由于專業(yè)性強,并且如今就業(yè)壓力不容樂觀,許多學生忽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其完全不重視,一些學生在針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方面也出現(xiàn)功利化現(xiàn)象。
2.學校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工作不系統(tǒng),針對性不強。
如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在高校當中尚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著工作不系統(tǒng)、宣傳不完善、理論工作不重視等諸多問題。例如許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上,存在課時不足,不分年級與層次地進行“大班”授課,甚至是空排課時等現(xiàn)象,并且高校自身在宣傳與授課的過程當中也存在著走過場、重形式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將這門課看作是“可有可無”甚至是“負擔”,逃課成為常事,許多學生學習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追求“學分”,簡單地敷衍了事,而沒有深入理解具體理論,這導致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高校的時效性大打折扣。
3.教師對相關課程的教學,過于注重理論,實踐性、通俗性不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需要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無法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特征來說,其深刻性、抽象性與復雜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感到乏味與空洞,簡單的理論說教只會讓學生困惑,甚至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當今高校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沒有將其同學生的思想、生活與社會實際緊密聯(lián)系,導致學生無法具體深刻理解與感悟運用,嚴重影響到了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效果。
新形勢下,如何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根據(jù)時代特征需求適應學生發(fā)展,利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與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新使命。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眾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成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需以引導大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基礎,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進一步引領大學生思潮。
1.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
十八大明確指出: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所肩負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所面臨矛盾和問題的規(guī)模和復雜性世所罕見,在前進中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世所罕見。這就迫切要求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創(chuàng)新不停滯,理論創(chuàng)新不止步。這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與依據(j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必修課,無論從課程的內(nèi)容構成還是課程性質(zhì)等來看,都應當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的渠道。大學時期是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面臨著各種外界客觀因素的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對引導價值觀日趨復雜的大學生有著重大深遠的意義。同時,大學生是思想傳播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大,對整個社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起著決定性影響。
2.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nèi)涵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要求。
隨著我國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與文化的多元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nèi)涵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體現(xiàn)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三個組成為基礎,并且貫穿于三個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的各種理論都需要綜合起來當做一個整體去認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nèi)容的構建上需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引導學生學習整個馬克思主義的整體體系,促進學生認清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涵,并學會如何堅持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掌握其基本的立場和方法,并學會綜合運用。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特征,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實踐運用與發(fā)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教學、提升大學生素養(yǎng)的同時,也要加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掌握與學習,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讓學生通過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重要思想,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理解與掌握,從而進一步內(nèi)化為價值信仰與行為指南。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也需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要做到讓馬克思主義鮮活并且具有現(xiàn)實的感染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緊密地聯(lián)系實際,具體結合課程所涉及的內(nèi)容與范圍,將其同國際與國內(nèi)形勢的變化與動向聯(lián)系起來,并且要結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問題,從現(xiàn)實入手,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與直接的利益訴求出發(fā),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剖析當前大學生與社會所面臨的挑戰(zhàn),為大學生解惑,促進其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觀察并解決現(xiàn)實問題。
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通過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宣傳,使他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仰,學會利用馬克思主義觀念與原則來分析問題,從而承擔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擔。具體來講,新形勢下高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其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是擺脫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高校文化的不斷豐富,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同時也迎來新的機遇。就現(xiàn)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現(xiàn)狀而言,其表現(xiàn)為很難適應學生與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依然沒有擺脫傳統(tǒng)的單一形式。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以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為主要基調(diào),如何應對新時期社會轉型所帶來的變化進行馬克思大眾化宣傳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新機遇與挑戰(zhàn),同時也是其擺脫教育困境的需要。
2.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是解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需求。
如今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發(fā)展,年輕人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當代大學生多元文化信仰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諸如價值取向模糊、信仰意識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問題。相關針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的調(diào)查顯示,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毫無興趣。因而,新形勢下,面臨著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必然且緊迫的需要。
3.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現(xiàn)實需要。
高校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如今大學中許多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些還存在著排斥的心理。由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缺乏實踐性、時效性等,大學生無法足夠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性。只有在高校當中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才能夠使學生樹立起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青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因此從培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角度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與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現(xiàn)實需要。
當代,唯有符合現(xiàn)代大學生特征,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教學體系,才能夠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要提升影響力與說服力,將其深入到學生思想當中,必須要在方法上改進,模式上更新,必須以形象化、通俗化與人性化為基礎,以入腦、入心、入行為目標,積極開展大眾化之探索和實踐。
1.以方法的改進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枯燥性,要想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在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形式上下功夫,加強感召力與親和力,從而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其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當中,需要遵循“三貼近”的原則,擺脫“填鴨式“的教學形式,教師需要善于將理論用鮮活的活動或者事例展現(xiàn)出來,能夠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積極解決。醫(yī)科學校專業(yè)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枯燥而乏味,因此教師要努力將思想政治教育變?yōu)榻虒W的“調(diào)味劑”,既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同時又促進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與內(nèi)涵。
2.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依托,推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校園文化的建設對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著重要意義。我校以社團為依托,積極開展活動。社團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促進學生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團結、友善、熱愛集體的優(yōu)良品質(zhì)。我校的校風為“遠志勤業(yè),厚德濟世”,為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成才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更需要以校風為依托,營造濃厚的氛圍,建立起以此為基礎的校園文化與價值觀,為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從而促進其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升。
3.以強化教師責任感與執(zhí)教能力為保障,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要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效性,強化教師責任感,建立起職業(yè)化與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提升教師隊伍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責任感,將教師的政治責任感與師德以及黨性原則高度結合起來。同時,教師自身也要意識到所肩負責任的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當中,提升專業(yè)知識與教學能力,用飽滿的熱情與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中去,教師應努力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亮點和特色。
我校大力倡導“科學、嚴謹、仁愛”的教學思想和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意識,打造一支思想過硬,師德高尚,愛崗敬業(yè),學識淵博,嚴謹治學,學生敬仰,社會認可的育人隊伍;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一種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刻苦認真、明禮誠信、精益求精的學習精神。建設“博學善導,敬業(yè)求真”的教風,帶動“虛心好學,善思勤勉”的學風,真正形成“遠志勤業(yè),厚德濟世”的優(yōu)良校風,推動學校特色發(fā)展,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著重要意義。
[1]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郭瓊.關于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0.06
[3]韋湘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