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為一大事而建——吳瑞蓮教育思想研討會綜述
張蕾
(上海師范大學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上海 200234)
自上海市七寶外國語小學(以下簡稱“七外”)成立至今,吳瑞蓮擔任校長10年來,她堅持育人從宏觀著眼、管理從細節(jié)著手,本著為人民創(chuàng)建優(yōu)質基礎教育的信念,將七外打造成為一所優(yōu)質民辦小學。她的教育理念對于教育教學和管理實踐的成功起著關鍵作用,對于教育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價值和深刻的影響。
一、研討會回顧
七寶教育集團理事長仇忠海首先對吳瑞蓮校長的教育經歷進行了介紹,并對吳瑞蓮校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進行了解讀。在創(chuàng)辦七外之前,吳瑞蓮擔任過三所學校的領導,1989年任向陽小學主管教學副校長,并帶領教師開展“興趣教育”教改實驗;1993年與王小平校長共同創(chuàng)辦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她從高、從嚴、從實要求自己,與王小平一起在探索中前行,歷經幾年使得該校聲譽鵲起,成為上海市民辦小學的標兵;2001年遠赴深圳管理處于困境的百仕達小學,使之成為廣東省省級示范學校。2005年接受七寶鎮(zhèn)政府的邀請,回上海創(chuàng)辦七寶外國語小學,那時候吳瑞蓮已經67歲了。吳校長從教近60年來可以概括為4句話,這就是:涉獵廣泛、治校勤奮、育人嚴謹、工作認真?!秾W校為一大事而建——我與七外這十年》一書體現(xiàn)了吳瑞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就是要為學生的人生成長奠定基礎,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作充分準備,包括知識儲備的準備、道德準則的準備、人際關系的準備等等,一句話就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才——對國家、對人民的有用之才,學校就是為這一大事而建。吳瑞蓮的理想就是學校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的成長世界,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有品質的教學?!坝衅焚|的教學”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讓學生在最恰當?shù)臅r機接受最恰當?shù)慕逃?,也就是教育的時機要把握得正確,這有利于讓學生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第二個層次,就是要明確培養(yǎng)具有什么樣素質的人,要培養(yǎng)他們開闊的視野、為社會貢獻的意識,并且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為社會作出貢獻,才能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而這需要大量的能力與知識儲備,更需要建立適合的目標,堅忍不拔地完成。
七寶外國語小學常務副校長王慧對吳瑞蓮的教育思想進行了詳細系統(tǒng)介紹,她指出,吳校長在辦學思想中堅持“育人從宏觀著眼,管理從細節(jié)著手”。育人,要從宏觀著眼,小學進行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使學生養(yǎng)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在教育過程中堅持一切從學生出發(fā),一心唯學生而為。吳校長的管理重細節(jié)、求精致、追極致。細節(jié),反映出來的就是管理理念。吳校長創(chuàng)設了富有實效的教學管理制度,學校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架構,即取消教導處,實行校長室領導下的教研室負責的教學管理制度,同時以備課組為單位落實課堂教學的要求,教研、科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吳瑞蓮校長以“隨心而動,靜待花開”為主題作了發(fā)言。她首先對所有為七外小學發(fā)展提供幫助和支持的朋友們表達了感恩之心,繼而回憶了自己的基礎教育改革歷程:在向陽小學擔任副校長時負責教育和科研,在一次小升初改革會議中,通過和與會者交流提出了向陽小學改革的一系列做法,使向陽小學公開、公平、透明地解決了當時小升初考試改革的一系列問題。吳校長還回顧了自己走上科研之路的過程,在專家?guī)椭聦⒆约鹤畛醯挠淇旖逃碚撨M一步深入,發(fā)展到追求學生心理上的、乃至于內心世界中的真正的愉快,從而進行興趣教育的研究。吳瑞蓮校長認為教育事業(yè)是為人民服務的,人民需要優(yōu)質的教育,需要接受家門口的好教育,作為教育者就應該給人民一個滿意的答案,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在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擔任副校長期間,吳校長認識到當時德育中存在內容空洞、形式虛假等問題,摸索出一套新的德育理論和做法,借用體操口令融合行為規(guī)范,形成新的德育形式,并發(fā)起了一個新的行為養(yǎng)成活動,即“一二三四手拉手,大步向前走”,由此來養(yǎng)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吳校長辦好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這里不僅有教育專家的指導,還有學校每一位教師的努力。教育專家的教育理論和研究有力推進了教育實踐的發(fā)展,學校每個年級課題組的課題研究貼近實際,使科研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推動二者共同發(fā)展。吳瑞蓮校長還介紹了七外教學中所采取的跨界思想,也就是將企業(yè)的文化用到學校里來,自己去制訂自己的任務,提出自己任務的目標、措施以及評價的方式。這一思想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以及不同層次、不同學力學生練習冊的選擇中都得到了有效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世界級的小學生數(shù)學比賽、橋牌比賽中,分別拿到第一名和冠軍的出色表現(xiàn),使上海市七寶外國語小學成為上海市青少年橋牌運動基地。
在聽取了吳校長的發(fā)言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顧泠沅發(fā)表了自己的感悟。其一,現(xiàn)代社會處于一個大數(shù)據的時代,但越是數(shù)據占主要地位時就越應該多去考慮細節(jié)之處。在吳校長的辦學思想中,數(shù)據就是一面放大鏡、顯微鏡,她對學生、班級、學校作了難得的細微觀察。這是很重要的方面,在大數(shù)據時代,不僅要數(shù)據,還要有一種顯微的技術,吳校長這種顯微的技術來源于朝思暮問。其二,吳校長的自身修養(yǎng)是其成功之道。教育家都應具有仁愛之心,吳校長能清楚地記得全校學生的名字,清晰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長短之處等,真正使教育達到了個別化、個性化。這里體現(xiàn)了吳瑞蓮校長對宏觀和細節(jié)的辯證把握,育人從宏觀著想,管理從細節(jié)著手,這是宏觀與微觀的辯證法。沒有微觀,宏觀是支撐不起來的,但只有微觀又會迷失方向,所以在處理兩者關系時,需要既有理想和方向,又需要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其三,教育家從低地走來。教育家都是從一所具體的學校,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教育改革應致力于不同的層面,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產生自我改進的動力和超高速度。
原上海市教育局局長袁采認為,上海教育的發(fā)展需要每位校長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將吳瑞蓮校長的教育思想總結為堅守本源、科學辦學、與時俱進三個層面。第一,很多教育者不能堅守教育的本源,現(xiàn)在的教育中有層出不窮的新口號、新提法,而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踐中。吳校長現(xiàn)在正是回歸到教育本身,做別人沒有做但卻是最根本的事情。第二,吳校長在教學過程中探索教學規(guī)律,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第三,教育的本質特征就是與時俱進。我們的社會結構在變,經濟發(fā)展水平在變,科技發(fā)展水平也在變,所有的“變”最后落腳到我們的學生在變。教育服務的對象就是學生,需要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細微的變化,因而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都需要根據時代需求作出相應變化。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期刊雜志社社長何云峰教授也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何云峰認為,吳瑞蓮校長是當今時代少有的有思想、有激情、有夢想、有行動、有魄力和有實力的校長,她能夠把握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教育為了人的終身幸福,實現(xiàn)人本身的發(fā)展,她能夠通過有力的行動將激情和夢想轉化為現(xiàn)實。何云峰教授認為教育應面向學生,研究學生的特點,通過分析把握了解學生的內心,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成功。另外,何云峰倡議,從事基礎教育雜志的工作者,應該通過學術雜志架起一座橋梁,溝通專家高層理論和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先進的科學理論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此外,閔行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楊德妹、閔行區(qū)教育局局長王浩、原上海市教委普教處處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督學陳寶英,在最后也作了重要講話。特別是楊德妹副區(qū)長引用周敦頤的《愛蓮說》這一名篇,贊揚了吳瑞蓮校長“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高潔品質;更希望吳校長的教育思想能得到很好地傳承。
二、吳瑞蓮教育思想探析
通過這次研討會,吳瑞蓮校長同與會專家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展現(xiàn)了吳校長的教育思想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和實踐意義。
1.吳瑞蓮教育思想的實踐價值和意義
吳瑞蓮教育思想的意義,就在于理論在實踐應用中的成功。吳瑞蓮從教50多年,之前曾擔任過幾所學校的領導,并且在她任教期間,對所在學校和教育事業(yè)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向陽小學擔任主管教務副校長期間,吳瑞蓮帶領教師進行興趣教育教改實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受到廣泛的好評,為教改實驗和推廣樹立了成功的榜樣。1993年,在上海市教育局的領導和支持下,吳瑞蓮校長同王小平校長一起創(chuàng)辦民辦世界外國語小學,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取得良好的成效,使其成為上海市民辦小學的標桿。2001年,吳瑞蓮校長應百仕達集團的邀請南下,接手了當時基礎非常薄弱的百仕達小學,經過5年的努力,使百仕達小學實現(xiàn)了很大程度上的反轉,“從薄弱校到合格校,從合格校到區(qū)一級學校,從羅湖區(qū)一級學校到深圳市一級學校,再從深圳市一級學??缭降綇V東省一級學校,并在那里成功地探索了不同于世界外國語小學的小班制教育?!盵1](P3)2005年吳瑞蓮校長回到上海,在其恩師——世界外國語小學第一任董事長施伯云先生的支持和鼓勵下,創(chuàng)辦了民辦七寶外國語小學。經歷10年時間,七寶外國語小學已經成長為一所廣受贊譽的優(yōu)質民辦小學。吳瑞蓮校長的教育思想在實踐中摸索,并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和發(fā)展。
吳瑞蓮校長所作的努力就是辦優(yōu)質教育,服務人民,回報社會。吳瑞蓮校長堅持辦好基礎教育,她認為,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就是要為學生的人生成長奠定基礎,為學生一生發(fā)展作充分準備,包括知識儲備的準備、道德準則的準備、人際關系的準備等等,一句話就是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yǎng)成才,成為對國家、對人民的有用之才。學校就是為這一大事而建。如今我們就面臨著這樣一件緊迫的事情,就是為了每位學生健康而充分的發(fā)展,要更多地從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上作出思考、應答。為每個學生的成長盡教育責任是每個教育者的良心,一所好的學校應為孩子成長創(chuàng)立美好的世界,讓每一個學生都優(yōu)秀,因此每一位教師要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立美好的環(huán)境,每一位家長積極參與做好家?;?,讓學校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展現(xiàn)自己的場所。七外的養(yǎng)成教育成為七外的名片,在堅持中七外走出了一條良性循環(huán)的特色道路,在堅持中彰顯了外國語學校的內涵和品牌優(yōu)勢。育人從宏觀著眼,管理從細節(jié)著手,是吳校長正確科學的教育思想?!坝藦暮暧^著眼”即教育從學生的人生長遠發(fā)展出發(fā),“管理從細節(jié)著手”即認真對待學校教學和管理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
2.吳瑞蓮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探析
(1)教育活動以德育為核心
七外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將德育放在首位,吳瑞蓮校長把“七外”的德育活動分為三種,一是常規(guī)性德育活動,即抓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期,以“一二三四手拉手,大步向前走”和“朝思暮問”為內容開展系列活動,著眼于促進學生良好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二是以各種色彩為標志的主體性德育活動,即抓住傳統(tǒng)節(jié)日或學生感興趣的題材為主題,指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原則組織活動,發(fā)展他們“求真、求實、求美”的道德情操和人際交往能力。三是開展“值周制”活動,即讓學校成為社會的縮影,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從“示范一日常規(guī)、檢查各班風紀、主持學校升旗、負責早操領操、策劃主持廣播”等環(huán)節(jié)的實踐中獲得人際交往、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養(yǎng)成為社會大眾服務的道德意識、道德信念、道德判斷和行為品質。“在養(yǎng)成教育方面,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的道德品行、行為習慣已為家長所津津樂道,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行與行為習慣已成為學生自覺與不自覺的行動?!盵2]對學生進行習慣養(yǎng)成教育,從學生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入手,通過多種教育和訓練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做事先做人,對此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養(yǎng)成教育。學校不僅要教育學生怎么學習,還要教會學生怎么做人,做對社會和人民有貢獻的人。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針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基礎行為習慣養(yǎng)成要求,層層推進,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為學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一習慣養(yǎng)成教育也是紳士淑女教育,這不是簡單對西方貴族紳士淑女教育的簡單效仿,而是既吸取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君子之風,又融合了西方文明的紳士淑女要求,旨在培養(yǎng)具有民族精神、國際意識的高素養(yǎng)新人。
“朝思暮問”是七外的校訓,“沐浴晨風,想一想今天該怎樣努力;踏著夕陽,問一問今天有什么進步”。[1](P111)這是讓學生每天都有所收獲,每天的努力都有意義。事物的發(fā)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俺寄簡枴边€有另外一層含義,即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自我反省的思維方式。自省既是前一段實踐活動經驗教訓的總結,也是對接下來實踐活動的調整和修正,使實踐活動在最大程度上達到預期的效果。朝思暮問是通過反思形成自我道德和行為習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一方法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推崇。
為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引導學生從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七外提出了“精彩人生,從每天的‘一二三四’起步”這一口號。一指的是“一句話,一聲真誠的問候,一句誠摯的話語,希望學生用得體、禮貌的話語,傳遞美好的情感,傳播人間的真情”。這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起點,即在處理同他人關系時最基本的禮貌和尊重。二指的是“兩雙鞋,進學校時穿一雙鞋,進專用教室換另一雙鞋”。這是對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公共意識,在社會活動中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具有整體觀念。三指的是“三塊布,每位學生在上學時自帶手帕、餐布和抹布,‘三塊布’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講衛(wèi)生、愛勞動、自己事情自己做、班級事情爭著做的良好習慣,而且增強了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為保護地球獻上了一份心力。”這“三塊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還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這在學生將來的人生中,是良好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指的是“每位學生應該養(yǎng)成四種終身學習必備的習慣,即帶齊課業(yè)用品、科學有序的學習、追求學習效率、善思考愛發(fā)問,以呼喚內心的責任感,促使學業(yè)成績優(yōu)良?!边@既是對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這4個要求讓學生們互幫互助,同時不失自我,在學習中踐行良好的習慣要求,在習慣培養(yǎng)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以色彩為標志開展主體性德育活動,即“色塊性模塊”,其中“‘色塊’指的是具體的主題,賦予顏色為標志,即不同的主題,變換不同的顏色。即使同一主題,在不同的學年,也可能賦予不同的色彩”。[1](P318)“色塊性模塊”包含有“季節(jié)性模塊”和“年級性模塊”等組成部分。“季節(jié)性模塊”即根據自然中一年四季的變化特點設計和開展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自然?!澳昙壭阅K”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征所創(chuàng)設的各類主題性活動,這些活動一般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學校以這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動為依托,賦予其不同的教育內容,使學生在有興趣的活動中得到成長和發(fā)展。
“值周制”的推出意在使學生參與學校日常管理,作為“體驗性模塊”,這一制度的實行是為了引導學生在模擬社會的各種生活情境中參與、表現(xiàn)、展示才能和當家做主,從而獲得真知灼見和真才實學。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一制度使學生在自我管理過程中發(fā)揮了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發(fā)展了自身。
(2)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教學方法上,吳瑞蓮校長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自身學力,因材施教。在練習冊的選擇上并不是不加區(qū)別統(tǒng)一規(guī)定,而是采用A冊和B冊的形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的內容,講求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特點,進行具體的學習開展過程。吳校長帶領七外對學生進行“有品質的教育”,開展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同時提倡課程的創(chuàng)新。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自身所處的七寶古鎮(zhèn)的地區(qū)特點,聘請各個學科的專家,集中本校的教研力量,對課程學科、內容、要求、課時、課型、師資、資源等要素,在作了大量深入的理論探討之后,將研究和實踐相結合,從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角度出發(fā),對學校課程作了一系列的調整和改革。
在學生的培養(yǎng)中,注重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和力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使之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家庭教育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七外注重建立家?;幽J?,同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和互動。家?;拥姆绞接泻芏啵梢蚤_展“家長參與學習活動日”,讓家長參與到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建立班級家委會等一系列活動和措施,讓家長參與到日常的學習和管理當中,增加家長和學校的互動,使家庭和學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3)有效的管理理念
理論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茖W的理論是有效實踐的先導。吳瑞蓮校長在帶領七外前行的過程中,始終注重理論同現(xiàn)實的結合。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積極學習教育專家的教育教學理論,并應用到教學和工作當中,先進理論的指導,是七外獲得飛速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專家的理論固然重要,然而,一線教師在實踐中所形成的問題和方法同樣能夠促進教學發(fā)展。吳瑞蓮校長對此形成了特色管理方式,管理“重細節(jié)、求精致、追極致”,細節(jié)反映出來的就是管理理念。她創(chuàng)立富有實效的管理制度,即學校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架構,學校取消教務處,實行校長領導下的教研室負責的管理制度,教研組以原生的形式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變成課題開展研究。備課組抓教研,教研組抓科研,教研、科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其結果是迅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作為一個教育者,吳瑞蓮校長努力為人民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以回報社會,回報人民。憑著一直秉持的這一教育理念以及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吳瑞蓮校長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為教育的發(fā)展貢獻了許多有價值的理論和經驗。
參考文獻:
[1]吳瑞蓮.學校為一大事而建 我與“七外”這十年[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
[2]王小平,吳瑞蓮,夏惠賢.構建德育新模式,塑造“有教養(yǎng)的人”[J].上海教育,1997,(1).
[3]吳瑞蓮.在孩子心田播下思想的種子[J].現(xiàn)代教學,2014,(12).
[4]吳瑞蓮.不一樣的校訓:“朝思暮問”[J].現(xiàn)代教學,2014,(24).
[5]吳瑞蓮.精彩人生,從每天的“一二三四”起步[J].現(xiàn)代教學,2014,(10).
[6]吳瑞蓮.“值周制”:一個激發(fā)與展示孩子潛能的管理平臺[J].現(xiàn)代教學,2014,(22).
[7]吳瑞蓮.“養(yǎng)成”是奠定精彩人生的基石[J].思想理論教育,2013,(22).
[8]夏惠賢,王小平,吳瑞蓮.著眼于國際型人才的基礎素質,積極發(fā)展學生個性[J].上海教育,1995,(4).
[9]吳瑞蓮.養(yǎng)成教育:一項“著眼于孩子終生”的前瞻性實驗[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2,(4).
作者簡介:張蕾,山東臨清人,上海師范大學知識與價值科學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員,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哲學認識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