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剛 健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普京時期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與國家形象塑造
田 剛 健
(黑龍江大學 文學院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摘要]普京執(zhí)政以來樹立“新俄羅斯思想”的文化核心理念,以提升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文化外交政策,力圖依托全球網絡化媒體和國際傳播平臺塑造良好國際形象,實現國家戰(zhàn)略利益。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作為普京新任期文化外交政策的經典案例,以“俄羅斯夢想”為核心主題,采取了追憶帝國輝煌歷史的敘事策略,以民族文藝經典為美學形態(tài),彰顯俄羅斯實現國家復興的勃勃雄心,體現了當前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和國家形象塑造戰(zhàn)略的國家主義特征,其文化外交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值得同樣面對民族復興重任的中國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軟實力;國家形象
文化外交是政府或者非政府組織通過教育文化項目交流、人員往來、藝術表演與展示以及文化產品貿易等手段為促進國家與國家之間、人民與人民之間相互理解與信任,構建和提升本國國際形象與軟實力的一種有效外交形式[1]55。作為新形勢下繼政治外交、經濟外交之后的第三支柱,文化外交憑借國際傳播平臺的全球化和網絡化實施國家間、社會組織間和民眾間的文化交流活動,通過增強文化認同和情感溝通克服政治障礙、鑄就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聲譽。當前高度注重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已成為俄、美、法、英等大國推行外交戰(zhàn)略,展現本國文化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政治訴求、核心價值和美學魅力,塑造國家形象、增強軟實力和實現國家利益的基本共識。本文擬在概覽普京執(zhí)政以來俄羅斯文化外交戰(zhàn)略的基礎上,通過對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這一經典案例的文本細讀,透視當前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的實施背景和現實意圖,分析其在構建政治修辭和塑造國家形象方面的核心主題、敘事策略和美學形態(tài),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以期為我國文化外交政策制定提供鏡鑒。
一、普京時期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概述
(一)價值失落與形象危機——普京時期文化外交政策的制定背景
俄羅斯作為橫跨歐亞的傳統(tǒng)文化大國,其獨特民族性孕育誕生了諸如普希金、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馬雅可夫斯基、康定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柴可夫斯基等世界文化巨匠,他們以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為世界文化提供了具有典范價值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俄羅斯擁有重視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建立了大量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體育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從而使俄羅斯保持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文化形象。然而,由于“冷戰(zhàn)”期間美蘇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國家利益等方面的對抗,西方媒體長期將蘇聯(lián)刻畫為陰冷、僵化、霸道的“邪惡帝國”和“專制、恐怖的極權主義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期,伴隨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公開性”、“民主化”的口號,蘇聯(lián)社會內部充斥懷疑歷史、自我否定和對西方世界的盲目崇拜的聲音,正中西方詆毀和丑化蘇聯(lián)國家形象的下懷。蘇聯(lián)解體后,葉利欽執(zhí)政期間的政治腐敗、經濟衰弱、精神渙散和道德滑坡,更讓俄羅斯國家形象跌落到谷底,極大影響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國際交往,從而導致普京執(zhí)政前俄羅斯陷入國家形象衰落和文化價值迷失的雙重困境。
在國內方面,“隨著蘇共的垮臺空洞而簡單化的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說教成為過去,與之相對的簡單化的自由主義口號驟然泛起。隨之俄羅斯出現了一個各種思潮雜亂紛呈的局面。”[2]15葉利欽時期俄羅斯文化在復雜多變、動蕩混亂的政治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中,表現出失范、無序、混雜和多元等特點,從總體而言陷入到前所未有的精神迷失和文化危機之中:國家缺乏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最高權力機構受制于各派力量,在各種思潮沖擊下無休止地搖擺,思想上不能統(tǒng)攝人心,政權運作缺乏權威,失去組織能力,社會處于停滯狀態(tài)[3]334。俄羅斯制度變革迅速打碎了民眾原有思想的、價值的、情感的精神寄托,造成了民眾普遍的心理緊張、價值失落與認同危機,致使民族自信心降至最低。
在國際方面,冷戰(zhàn)結束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時逐漸改變了以往硬實力征服的策略,注重借助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信息網絡技術,推行“文化霸權主義”,特別對俄羅斯等主要競爭對手進行國家形象丑化,以削弱其文化軟實力。葉利欽時期西方主流媒體對俄羅斯國家形象普遍采取“貶損化”和“妖魔化”等論調,將焦點集中于俄羅斯的人權、民主、車臣戰(zhàn)爭、黑手黨犯罪、金融寡頭和地方選舉改革等話題上,譏諷和詬病俄羅斯的經濟衰敗、政治腐敗、社會動蕩。隨著普京執(zhí)政逐步加強中央政治權力,調整外交方向,抑制金融寡頭、控制媒體等舉措,“俄羅斯威脅論”又甚囂塵上,西方媒體將普京描述成“沙皇”和“獨裁、專制、陰險、惡毒”的克格勃分子等,將俄羅斯塑造為一個漠視法律、肆意妄為的國度。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的外部輿論環(huán)境和國家形象塑造。
(二)新俄羅斯思想——普京時期文化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
普京對于蘇聯(lián)末期和葉利欽時期國家形象和國際地位的衰落有著切膚之痛,對當前俄羅斯所面臨的輿論境遇特別是對西方媒體普遍的反俄政治宣傳攻勢有清醒認識。在2014年的國情咨文中,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會支持一個充滿多樣性的世界,我們會讓外國人民了解真相,讓所有人都看到一個真實、客觀,而不是被扭曲丑化的俄羅斯。我們將積極推動商業(yè)和人文交往,保持科技、教育、文化的聯(lián)系。甚至在部分國家企圖在俄羅斯周圍豎起鐵幕的背景下也會堅持這樣做。我們自己永遠不會走向自我封閉、仇外、多疑,不會為自己尋找敵人。因為這都是脆弱的表現,而我們強大并且自信。”[4]為此,普京在執(zhí)政之初就提出“新俄羅斯思想”(Новая Российская Идея),并將其確定為國家意識形態(tài)重建和文化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新俄羅斯思想”是普京在反思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和自由主義后,提出的凝聚了“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觀與經過時間考驗的俄羅斯傳統(tǒng)價值觀,尤其是與經過20世紀波瀾壯闊100年考驗的價值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5]10的思想合成體,它以愛國主義、強國意識、國家作用和社會團結為四大支柱,提出建立強大的國家政權,能夠可靠地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在國際舞臺上捍衛(wèi)國家的利益,走一條以“強大的國家”、“民主的社會”和“高效率的社會市場經濟”為特征的“第三條道路”[5]64,其核心要旨就是通過弘揚俄羅斯歷史傳統(tǒng),強化愛國主義思想,喚醒俄羅斯強國意識、民族精神和道德力量,為推動俄羅斯現代化進程、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一種鮮明的以國家主權為立場、國家權威為本位、國家利益為中心的國家主義文化思想。這一思想在2014年底正式批準的《俄羅斯國家文化政策基礎》中被上升為國家意志,成為今后一個階段俄羅斯文化建設發(fā)展遵循的基本準則,其中“珍視俄羅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寶貴地位和價值,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確保俄羅斯在當今世界的文化大國地位,與世界各類文明進行對話,引領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方式,增強大國復興的文化美譽度和影響力”[6]被確定為國家文化戰(zhàn)略要旨??梢?,普京對“俄羅斯思想”的全新詮釋實際是全球化語境下對俄羅斯傳統(tǒng)精神價值的重塑,是在還原和彰顯斯拉夫民族特征基礎上的國家內在精神和外在形象提升戰(zhàn)略。
(三)國家形象塑造工程——普京時期文化外交政策的核心戰(zhàn)略
在“新俄羅斯思想”指引下,普京將對抗西方輿論污名、重塑俄羅斯國家形象作為文化外交政策重要的戰(zhàn)略目標之一?!丁岸砹_斯文化”聯(lián)邦專項計劃》(2006—2010年)、(2012—2018年)連續(xù)提出“強化俄羅斯文化在國外的地位,形成俄羅斯作為文化大國的形象,這是國家融入國際關系系統(tǒng)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7]和“在國際社會建立俄羅斯文化的積極形象”[8]等戰(zhàn)略構想;在2013年頒布的新版《俄羅斯聯(lián)邦對外政策構想》中第一次引入了“軟實力”的概念并特別強調其在國家形象塑造中的重要作用,指出“‘軟實力’正在成為當今國際政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俄羅斯要積極塑造與其文化、教育、科學、體育影響力以及公民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形象,完善‘軟實力’運用體系并探尋最優(yōu)的活動方式。”[9]而在競選施政綱領《俄羅斯和變化中的世界》一文中普京更明確提出:“俄羅斯繼承了偉大的文化遺產,這在西方和東方都是公認的?!碚Z空間包涵了幾乎所有前蘇聯(lián)國家和東歐大部分國家。不是帝國,而是文化促進,不是大炮,也不是進口政治制度,而是出口教育和文化幫助建立經營俄羅斯商品、服務和思想的良好條件?!盵10]從而確立了目前俄羅斯國家形象塑造目標,即力求憑借語言文化領域特別是文藝經典、文化巨匠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和國際影響,在東西方思想資源中尋求價值支撐,重建民族國家認同,建構團結、開放、自強和充滿人文情懷和藝術魅力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軟實力。
具體而言,普京執(zhí)政期間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塑造國家形象:一是成立國家對外公關公司,專門制定國家形象塑造的規(guī)劃和政策。2009年5月,俄羅斯專門成立了“國際形象委員會”,其主要職能是負責改善本國的國家形象。該委員會由時任俄羅斯聯(lián)邦政府辦公廳主任的前副總理謝爾蓋·納雷什金領導,總統(tǒng)辦公廳副主任格羅莫夫、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等政要為該委員會成員,聘請了包括米哈伊爾科夫、拉斯普京、康斯坦丁等具有世界影響的文藝體育界名流擔當咨詢委員會成員[11]。2010年2月,俄羅斯兩大國家公共外交機構——戈爾恰科夫公共外交基金會和國際事務理事會成立,兩大公共外交機構成立的重要目的就是為包括文化領域的各層面國家形象塑造提供智庫咨詢和改革措施。
二是設立專項部門和實施專題活動推廣俄羅斯語言文學,彰顯文化傳統(tǒng)資源優(yōu)勢。2007年6月和2008年9月,俄羅斯分別成立了旨在推廣俄語和俄羅斯文化的“俄羅斯世界”基金會和作為俄羅斯外宣領導機構的“獨聯(lián)體和境外同胞暨國際人文合作事務署”。自2002年起,俄羅斯分三期連續(xù)制定實施了《“俄語” 聯(lián)邦專項計劃》(2002—2005)、(2006—2010)、(2011—2015),在國家戰(zhàn)略高度全面推動俄語的對外推廣工作,并將其視為國家開展文化外交的重要內容和工作方向。與中國、印度、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共辦規(guī)模龐大的俄語年、文化年、文學年等文化交流活動,挖掘俄羅斯經典文化名人資源,擴大俄羅斯文藝大國的世界影響。例如2008年俄羅斯開始計劃在世界各國樹立普希金半身銅像[12];在2014俄羅斯文化年專題活動中設置紀念萊蒙托夫和屠格涅夫誕辰200周年的系列活動等[13]。
三是借助大眾傳媒平臺傳播俄羅斯聲音,爭奪文化國際話語權。2005年“今日俄羅斯”英語頻道開播。“今日俄羅斯”是一個不間斷播出的英語新聞衛(wèi)星電視頻道,主要針對包括歐盟、亞洲和美國在內的國外觀眾,其主要任務是向世界介紹俄羅斯的現代社會生活以及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的各種立場,加強克里姆林宮內外政策的對外宣傳,使俄羅斯能夠在國外、特別是在西方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2007年8月,《俄羅斯報》、俄新社、《今日俄羅斯》頻道等俄羅斯數家具有政府背景的媒體聯(lián)合在《華盛頓郵報》《每日電訊報》《印度時報》等媒體上推出了俄羅斯國家宣傳片。該宣傳片以展現帝國歷史、科技碩果、文化成就和遼闊國土盛景等為主要內容,集中呈現了包括托爾斯泰、柴科夫斯基、拉赫馬尼洛夫、門捷列夫、茹科夫斯基、切爾科夫斯基、邦達爾丘克等科學人文領域巨匠大師,以及朱可夫、庫圖佐夫、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等歷次衛(wèi)國戰(zhàn)爭和帝國崛起期的強勢人物,從而“集中彰顯了國家地理、政治、軍事、文化、科技等優(yōu)勢領域,也將其帝國復興的政治訴求顯露無疑”。
四是通過積極設立國際性議題和舉辦國際大型活動,提升文化影響力和美譽度。近年來,俄羅斯通過申辦和承辦2012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2013年20國峰會和2014年8國峰會、2013年喀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4年索契冬奧會、2016年世界冰球錦標賽和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等具有世界影響的大型國際活動,借助全球化媒體站在世界舞臺中央,努力展現強國夢想,全方位展示俄羅斯的主流價值觀、經濟實力、政治影響力和文化魅力。這也成為俄羅斯實施文化外交和塑造國家形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載體。其中,索契冬奧會無疑是近年來俄羅斯文化外交中最具示范性和影響力的典型案例,對于研究目前俄羅斯國家形象塑造具有標志性和現象級的意義。
二、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俄羅斯國家形象塑造的經典案例
當今世界,奧運會以其卓越的人文精神、發(fā)展理念和傳播價值贏得了世界認同,成為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各國爭相承辦,展示國家形象、凝聚民族力量、擴大文化影響和贏得政治認同的重要契機。開閉幕式作為整個索契冬奧會文化傳播效能最高的世界舞臺,是其國家形象塑造工程的重中之重。縱觀以“俄羅斯夢想(Сныо России)”為主題的這場演出,主創(chuàng)人員將追憶俄羅斯發(fā)展歷史和主要成就作為敘事主線,以崇高美學的宏大敘事再現了俄羅斯帝國及超級大國時代的強大繁盛,鮮明彰顯出俄羅斯實現國家全方位復興的勃勃雄心,凸顯出當前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及國家形象塑造的主要特征。
(一)以俄羅斯夢想為國家形象塑造的核心主題,宣誓實現帝國復興的政治訴求
正如普京在闡釋“新俄羅斯思想”時所強調“俄羅斯過去是,將來也還會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诙砹_斯整個歷史進程中,它們還決定著俄羅斯人的思想傾向和國家的政策。即使在今天它們依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5]8。從基輔公國到莫斯科公國,從俄羅斯帝國到蘇聯(lián)超級大國,國家性壓倒一切,成為專制制度和沙皇的象征,以絕對形式統(tǒng)治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帝國思想是俄羅斯政治文化的政治恒量”[14]82。18世紀彼得大帝統(tǒng)治時期,俄羅斯專制主義和民族主義被演繹成一種大俄羅斯主義,其思想主旨就是具有強烈的彌賽亞情結和以第三羅馬上帝選民自居的俄羅斯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強大的民族和國家,而且俄羅斯必然要成為一個強大帝國以解救世界,帝國形象自此成為俄羅斯根深蒂固的政治理想和意識形態(tài)訴求。普京顯然有意繼承這一大國情懷和強國心理,在以新國家主義的鐵腕政策基本實現了經濟振興、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制度轉型后,力圖向世界展現一個經歷20余年的轉型陣痛、精神困頓和自信衰落后的俄羅斯帝國的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通過對帝國輝煌歷史的藝術性回顧,從主創(chuàng)構思到細節(jié)把握均充分體現了“帝國復興”的宏大主題。敘事脈絡方面,開幕式以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改編的一段經典芭蕾舞劇為引導,藝術展現了莫斯科城建立、彼得堡開創(chuàng)、蘇聯(lián)工業(yè)化進程、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和戰(zhàn)后重建等俄羅斯帝國由衰到盛、實現復興的典型階段,以借古喻今的隱喻方式,映射出當今俄羅斯國家復興的強烈訴求和歷史必然;舞臺造型方面,采用至上主義風格,展現蘇維埃標志雕像《工人與集體農莊女莊員》以及鋼爐鋼梁、齒輪鐮刀、航天火箭等頗具帝國象征意味的標志景觀;色調選擇方面,以亮麗明快的紅色、白色和藍色為主要基調,這既是俄羅斯國旗的三原色,同時也是革命歷史、冰雪運動和海洋大國等頗具歷史和現實意味的政治修辭。誠如??滤浴爸匾牟皇枪适轮v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故事的年代”,當“革命的火車頭”、體育摩托車方陣和搭載“太陽”的三駕馬車以未來主義形態(tài)出現時,我們清楚地知道這些象征俄羅斯帝國權威、力量和希望的文化符號既是對沉重帝國意識形態(tài)遺產的繼承反思,也是對當下俄羅斯希冀強國復興的有力召喚和最佳詮釋。
(二)以務實自信為國家形象塑造的敘事策略,積極公關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形象的非議
索契冬奧會期間美歐等國延續(xù)冷戰(zhàn)思維,在格魯吉亞爭端、烏克蘭危機、官員貪污腐敗、同性戀等議題上對俄羅斯進行指責,包括美國、法國和德國等主要西方國家的首腦均未出席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以示抵制。開幕式上,雪花五環(huán)未完全打開的失誤更成為西方媒體調侃嘲笑、借題發(fā)揮的口實。面對來自西方媒體的非議和丑化,俄羅斯當局采用了一系列公共危機公關手段以挽回形象影響。一是針對同性戀議題,普京在冬奧會期間造訪一家同性戀酒吧,與女同性戀者——荷蘭速滑名將伍斯特擁抱并共飲啤酒,以表明俄羅斯對同性戀寬容的基本態(tài)度;二是向社會公開冬奧會建設運營項目的經費決算以澄清腐敗謠言;三是在閉幕式上,再現開幕時4.5環(huán)的失誤并加以糾正,不但有效化解了失誤尷尬,更以自嘲心態(tài)表現出俄羅斯人的幽默、自信的民族心態(tài),體現了權威信息、速度第一、系統(tǒng)運行、承擔責任、真誠溝通的危機公關基本原則,比較成功地應對了這一事件引發(fā)的外交危機。
(三)以民族文藝經典為國家形象塑造的美學形態(tài),突顯俄羅斯文化優(yōu)雅與雄健的有機融合
文藝作為文化傳統(tǒ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的凝結沉淀是一個民族最富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力的存在方式,最能彰顯其心靈境界、精神高度和創(chuàng)造水平。與德意志民族凸顯的哲理思辨氣質不同,俄羅斯民族更善于通過文藝濃烈深郁的審美形象塑造來傳達經驗認識、哲學思考、生存體悟以及政治思想。富有詩意的和理性深度的俄羅斯經典文藝不僅僅是語言的藝術,是思想的回聲,更是其展示精神魅力、推廣國家文化和抵抗角力以好萊塢電影工業(yè)和流行音樂為代表的美國大眾文化侵襲的利器,歷來受到俄羅斯政治家的青睞。普京執(zhí)政以來,特別重視以俄羅斯經典文藝作為打開世界之門的鑰匙,通過民族風格濃郁的經典藝術形式增強俄羅斯在世界舞臺上的文化影響力,塑造其在國際社會中的美好形象。在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上,以芭蕾舞、現代文學、古典音樂、建筑藝術、馬戲等為代表的俄羅斯經典文藝形式成為俄羅斯向世界展示形象最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國家名片,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俄羅斯民族的深厚積淀和持久魅力。“國家是無形的,只有把它人格化方可見,賦予它象征意義才會令人愛,通過想象才能被感知”[15]194。當代俄羅斯國家形象塑造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作為自己獨特的形象符號,以最直觀的方式塑造強盛、開放、優(yōu)雅、經典的對外形象。開幕式文藝表演環(huán)節(jié),有當代俄羅斯古典樂符號之稱的“指揮沙皇”瓦萊里·捷吉耶夫、中提琴家尤里·巴什梅特、鋼琴家杰尼斯·馬祖耶夫、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貝科等世界級藝術名家悉數登場;閉幕式上再現普希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訶夫、馬雅可夫斯基、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布羅茨基、布爾加科夫和索爾仁尼琴等享譽世界的俄羅斯文豪寫作情景,以濃縮時空的藝術手法譜寫出俄羅斯現代文學的黃金時代;在火炬點燃環(huán)節(jié)中,20世紀最偉大冰球門將特列季亞科、女子撐桿跳世界紀錄保持者伊辛巴耶娃、世界最優(yōu)秀的古典摔跤運動員卡列寧、藝術體操女皇卡巴耶娃依次傳遞火炬,向世界訴說著由體育榮耀而鑄就的往昔輝煌,再次讓世人領略了俄羅斯民族力與美高度融合的藝術氣質和精神高度,也完成了一次對于文化等傳統(tǒng)優(yōu)勢和歷史成就的自我梳理和認知強化。正如劉文飛先生所言,在體育盛事中注入濃厚的文藝因素,去千方百計地發(fā)掘和放大體育運動中的審美因素,這或許是舉辦索契冬奧會的俄國人所樂于并善于展示給世人的一種天賦能力[16]。
三、普京時期文化外交政策及國家形象塑造戰(zhàn)略的評價與啟示
評估以索契冬奧會開閉幕式為代表的當前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我們關注俄政府在“新俄羅斯思想”及《“俄羅斯文化”聯(lián)邦專項計劃》和《俄羅斯聯(lián)邦對外政策構想》等總體戰(zhàn)略布局下,圍繞增強國家軟實力的戰(zhàn)略目標所采取的一系列外交新舉措。這些基于俄羅斯歷史傳統(tǒng)和民族根性的政治宣誓和文化推廣,彰顯出強國復興夢想、凝聚民族精神的政治訴求,以文藝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獨特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外描繪大國復興愿景和對內提振民族自信的戰(zhàn)略意圖,特別是其高度關注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總體構想、傳播大國形象的創(chuàng)新觀念和弘揚民族文藝經典的本位態(tài)度的確值得我國在建設文化強國過程中借鑒參考。
但同時,我們也觀察到盡管俄羅斯借助傳統(tǒng)文化資源優(yōu)勢在國家形象塑造方面不遺余力,然而俄羅斯整體國家形象卻并未在國際范圍內獲得明顯提升。在由英國著名學者西蒙·安霍爾特與捷孚凱公共事務和媒體咨詢公司合作制訂的國家品牌排行榜(The Nation Brands Index)上,俄羅斯在50個國家中的位次始終在中游徘徊浮動;在軟實力(IFG-Monocle Soft Power Index)和國家聲譽(The World Most Reputable Countries)排行榜中,俄羅斯則幾乎墊底,并未獲得與其文學、繪畫、電影、體育、音樂等受歡迎程度相當的政治認可[17]11。索契冬奧會遭到以美國為首的多數西方國家的集體抵制和媒體敵意的事實就已表明其通過文化外交途徑重塑國家形象、博得國際社會好感甚至獲取國家戰(zhàn)略利益的目的遠未實現。雖然奧運圣火再次蒞臨,但顯然俄羅斯被西方世界合圍攻擊的命運并未因時間的流逝和國家體制變遷而扭轉。索契冬奧會閉幕式上吉祥物“小熊米沙”時隔34年的再度流淚與其說是對運動員離別的依依不舍,不如說是俄羅斯在又一次借奧運尋求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接納失利后滿腹委屈的自我況味?!傲鳒I的小黑熊”也成為當前俄羅斯國家形象陷入隔膜窘境的藝術典型表達。分析當前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以及國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困局,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從整體國際格局而言,美俄戰(zhàn)略對峙的局面并未因冷戰(zhàn)結束而改變,帝國擴張本性和70年社會主義歷史仍是美國對俄的基本印象。作為美國及北約國家最大的假想敵,俄羅斯長期處于美國敵意和防備狀態(tài)中,特別是斯諾登事件、烏克蘭危機、北約東擴和格魯吉亞問題等的嚴重分歧更加劇了美俄矛盾。遏制俄羅斯復興、維持世界霸主地位作為美國國際戰(zhàn)略絕不會因俄羅斯的某些文化外交政策實施而發(fā)生轉變,大國之間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之爭是俄羅斯國家形象無法在西方世界獲得普遍政治認同的根本原因。正如美國著名國際戰(zhàn)略專家羅伯特·杰維斯所言:“如果他們(指美國)認為一個國家對自己有敵意,即便是那個國家表現出其他人認為是中立或友好的行為,他們也會無視或曲解這種行為,甚至認為是故意欺騙?!盵18]61
二是普京提出的“新俄羅斯思想”這一文化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雖然反映出俄羅斯文化特征和價值訴求,但其民族性和帝國意味過于濃郁的限囿造成了跨文化交際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明顯不足,使俄羅斯文藝在國際交往中僅停留于產生異域文化好感的基本層面,并未上升到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的深層階段。因此,如何跨越文化明星和卡通人物的符號化國家形象塑造階段,創(chuàng)設和傳播足以潛移默化地指導和規(guī)范受眾行為的超越國界的核心觀念應是今后俄羅斯文化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三是普京個人及俄羅斯政府形象的雙刃劍效應。毫無疑問,普京是當今俄羅斯社會發(fā)展及國家形象的核心。一方面,普京執(zhí)政以來建立的威權主義垂直政權體制和新國家主義的鐵腕政策基本實現了經濟振興、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制度轉型,帶領俄羅斯進入相對穩(wěn)定的復興建設期,使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自信心顯著增長;另一方面,普京在國際交往特別是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和南奧塞梯問題等重大事件中所表現出的強硬作風和犀利言辭,經西方媒體放大為“暴君”、“秩序挑戰(zhàn)者”、“專制統(tǒng)治者”的特征,也嚴重加劇了與西方間的緊張氣氛,妨礙了國家形象親和力的形成??梢姡绾螖[脫“普京執(zhí)政能力弱化就難以形成國內凝聚力和吸引力,強化則被西方視為帝國野心的復活”[19]4的悖論應是今后俄羅斯處理國家形象難題的關鍵所在。
中俄兩國同為正在崛起的大國,都將推廣文化外交政策、塑造良好國家形象作為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途徑,也同樣遭遇西方國家出于勢力范圍威脅、政治文化偏見和權威失落恐懼的遏制。當前我國正在籌備2020年冬奧會,再次迎來了提升國家形象的重大契機,也將面臨各種輿論挑戰(zhàn)和突發(fā)事件風險,因而有必要吸取俄羅斯經驗,結合實際、為我所用,規(guī)避和防范可能出現的危機。
一方面,我們應堅持突出民族本位的美學態(tài)度,運用民族經典文藝形式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魅力,增強我國文化外交的精神感召力和審美吸引力?!霸谌蚧谋尘跋拢魏螄叶既找嬷匾暠久褡宓奈幕Y源,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紛紛嘗試著用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去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權和普世主義,日益顯示出文化民族主義的當代價值?!盵20]111與崇尚宗教救世情懷、深邃生存思索、民族價值追求和人道主義精神的俄羅斯文藝相比,中華民族文藝以其天人合一的和諧思想、詩教入世的家國傳統(tǒng)、溫柔敦厚的雅量氣質和親近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影響深遠、飲譽世界。這種豐富穩(wěn)定的文藝傳統(tǒng)從先秦古韻到兩漢辭賦,從唐宋詩詞到元曲雜劇,從明清小說到現代文學經典一路發(fā)展而來,沉淀于中華民族的血液心靈之中,構造了瑰麗獨特的審美形態(tài),是提升當代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與塑造國家形象的基本內涵。因此,我們應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源,深入挖掘和闡發(fā)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同時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民族意識和人類意識、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提升,從而形成當代中國獨具魅力的文化外交敘事話語。
另一方面,應注重突出文化主題、淡化政治意識,拓寬媒體溝通渠道,保持高度政治敏感,形成先期危機公關預案,積極應對西方媒體可能操作的民族宗教、環(huán)境污染、貧富差距、官員腐敗等敏感問題。特別要高度關注網絡公共事件的危機處理,適應網絡民意表達的特點和趨勢,各級政府必須要深刻認識到回應性的重要性,加快建立健全政府回應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提高相關政府部門及其官員的素質和能力,特別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和事由,去做出恰當的回應[21]7。表明對危機事件所持的立場,盡快澄清謠言和負面報道,防止二次傷害,取得公眾信任。
總之,認識和發(fā)揮文化外交相對于政治外交、經濟外交的獨特優(yōu)勢,增強對外話語的創(chuàng)造力和感召力,以民族經典文藝形式讓世界了解中國“天下大同、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增進了解、消除敵意,建構充滿親和力和吸引力的中國形象。
[參 考 文 獻]
[1] 胡文濤.解讀文化外交: 一種學理分析[J].外交評論,2007(3).
[2] 張樹華,劉顯忠.當代俄羅斯政治思潮[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3] 董曉陽.走進二十一世紀的俄羅斯[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3.
[4] 普京2014國情咨文全文稱有人試圖在俄周邊打造新鐵幕[EB/OL].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4_12_05_302531_s.shtml,2014-12-05.
[5] [俄]普京.普京文集(2000—2002)[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6]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Осно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культурной политики [EB/OL].http://www.consultant.ru/document/cons_doc_LAW_172706/, 2015-01-15.
[7]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целевая программа “Культура России (2006—2010 годы)” [EB/OL].http://pravo.roskultura.ru/documents/118048/page15/,2014-07-07.
[8] Федеральная целевая программа “Культура России (2012—2018 годы)” [EB/OL].http://archives.ru/sites/default/files/186-prill.doc,2014-05-07.
[9]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Утверждена Президентом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В.Путиным.12 февраля 2013 г. [EB/OL].http://www.mid.ru/brp_4.nsf/,2014-03-06.
[10] [俄]普京.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摘要)[EB/OL].http://rusnews.cn/xinwentoushi/20120228/43351591.html.2012-01-19.
[11] 王薇.俄羅斯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改善國家形象[N].京華時報,2009-06-19(01).
[12] 俄羅斯開始鑄造將在世界各地樹立的普希金半身銅像[EB/OL].http://rusnews.cn/eguoxinwen/eluosi_wenhua/20080411/42104921.html.2013-05-06.
[13] Об 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лана основных мероприятий по проведению в 2014 году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Года культуры[EB/OL]. http://government.ru/dep_news/9379.2014-07-02.
[14] [俄]伊萬諾夫.俄羅斯新外交:對外政策十年[M].陳鳳翔,譯.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
[15] Michael Walzer,On the Role of Symbolism in Political Thought[J].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Direct Marketing,1967(2).
[16] 劉文飛.俄羅斯文學是怎么做大的[EB/OL].http://culture.ifeng.com/wenxue/detail_2014_03/13/34736931_0.2014-03-16.
[17] 許華.俄羅斯國家形象與軟實力[J].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13(3).
[18] [美]羅伯特·杰維斯. 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 [M].秦亞青,譯.北京:世界知識版社,2003.
[19] 許華.俄羅斯的軟實力與國家復興[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15(1).
[20] 陳旭. 文化民族主義與民族文化自覺之辨[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21] 李放,韓志明. 政府回應中的緊張性及其解析——以網絡公共事件為視角的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
[責任編輯:秦衛(wèi)波]
Russian Foreign Policy of Culture and National Image in Putin Period
TIAN Gang-jian
(School of Literature,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Since Putin’s administration, h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New Russia Idea, to enhanc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as the strategic goal,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a series of cultural diplomacy, based on a global network media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build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to achieve national strategic interests. Sochi Olympics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as a classic case of Putin’s new foreign policy term culture with the core theme, “Russia’s dream” adopted reminiscing about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the Russian empire, in national literary classics as the aesthetic form, reveals the Russian national revival of ambition, reflects the current Russian foreign policy and national culture nationalism characteristics of image creation strategy, its cultural diplomacy policy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experience is worth the same in the face of national image shaping and mission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thinking about and referencing.
Key words:Russia;Foreign Policy of Culture;Soft Power;National Image
[收稿日期]2016-03-1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3&ZD12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3JJD750007);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青年基金項目(14YJC751039)。
[作者簡介]田剛健(1979-),男,山東龍口人,黑龍江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
[中圖分類號]D8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6201(2016)03-0091-07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