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強
(西安石油大學 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
多模態(tài)教學理念視角下的新聞英語聽力教學應對策略
郭 強
(西安石油大學 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摘要:2016年6月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增加新聞英語聽力,將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產生深遠影響。基于此,根據(jù)新聞英語的特點,運用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圖式理論和心理語言學等相關理論并結合新聞英語聽力教學要求和教學困境,提出相關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聞英語;圖式理論;多模態(tài)教學;心理語言學
0引言
2016年年初,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宣布,自2016年6月起,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增加新聞英語聽力,取消8個短對話,這將成為今后英語聽力教學的指揮棒,對英語聽力教學產生深遠影響。
在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而不是“積極地聽”,教師在聽力教學中的角色似乎僅僅是播放音頻者。這就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都會極大下降。面對目前的四、六級考試增加新聞英語聽力的新情況,如何應對是擺在每一位大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全新的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理論應當引入外語教學,特別是新聞英語聽力教學。
1新聞英語的特點
1.1新聞英語在寫作形式和結構上大多采用 “倒金字塔結構”(the inverted pyramid form)
“倒金字塔結構”也稱倒敘法,它的結構可以用“▼”這一圖形來表示。它的特點是按照新聞事實內容和重要性遞減的規(guī)律來安排全文。這樣,整篇新聞報道便形成了一個像反過來的金字塔一樣的文體。即最重要、最吸引人的新聞事實安排在全篇的開頭,成為導語(lead),次要的信息放在導語后,依次排列,最不重要的放末尾。抓住“倒金字塔結構”的特點是提高新聞英語聽力的關鍵。
以中國新華網(wǎng)2016年4月20日的一則新聞為例:
The UN refugee agency said on Wednesday as many as 500 refugees and migrants may have lost their lives after an overcrowded boat sank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between Libya and Italy. The incident, if confirmed, could be one of the worst tragedies involving refugees and migrants in the past 12 months. The 41 survivors of the incident — 37 men, three women and a three-year-old child — were rescued by a merchant ship and taken to Kalamata, in the Peloponnese peninsula of Greece, on Saturday, the Office of the 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 said in a press release.
按照新聞的“倒金字塔結構”,我們不難看出,最重要的信息就是500 refugees and migrants may have lost their lives(500名難民也許喪生)。而最不重要的信息就是最后一段講的41人幸存的事實。而在導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下列新聞要素:
WHO — 500 refugees and migrants
WHAT — may have lost their lives
WHEN — April 20, Wednesday
WHERE —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between Libya and Italy
WHY/HOW — after an overcrowded boat sank
包含以上六個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的導語通常被稱為綜合式導語,它能夠把新聞內容的精髓概括起來。因此可以說了解導語便可以掌握新聞英語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
下面是英國每日郵報2015年11月24日的新聞:
The Queen turns 90 on April 21ST, 2016 and national commemorations will centre on her official birthday weekend in June with a mass street party in The Mall, a service of thanksgiving at St Paul’s Cathedral and the traditional Trooping the Colour ceremony. Today her Majesty appeared outside Westminster Abbey after she heard a speech by 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Justin Welby, at Church House, for a service to inaugurate the Tenth General Synod. The Queen is going all out to mark her 90thbirthday, in contrast with her more low-key 80thcelebrations in 2006. Her Majesty celebrated the milestone by dining at grand Marlborough House in London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the 53 Commonwealth nations and also had an informal walkabout where she was given flowers by well-wishers.
按照新聞的“倒金字塔結構”,我們不難看出,最重要的信息就是British Queen Elizabeth II turns 90 on April 21ST, 2016 and national commemorations will centre on her official birthday(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2016年4月21日迎來90歲生日,屆時全英國的慶?;顒訉⒕劢褂谒墓俜缴?。而最不重要的信息就是最后一段講的英國女王和53位英聯(lián)邦首腦共進午餐慶祝她人生的里程碑的事實。而在新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下列新聞要素:
WHO — British Queen Elizabeth II/ national commemorations
WHAT — turns 90/centre on her official birthday
WHEN — on April 21ST, 2016/ in June
WHERE — in The Mall
WHY/HOW — going all out to mark her 90thbirthday
從以上的兩則英語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新聞寫作與編輯都遵循“倒金字塔結構”。
1.2新聞英語常用被動語態(tài)
在英語中,被動語態(tài)使用得比漢語要多,要普遍。許多課本及考試乃至實際應用中都常常涉及到這個問題。一般說來,當強調動作承受者,不必說出執(zhí)行者或含糊不清的執(zhí)行者時,多用被動語態(tài)。
新聞英語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客觀性(objectiveness),被動語態(tài)通過將主語變成動作的承受對象,從而使得真正的主語即動作的發(fā)出者從凸顯的位置轉移到臺下,成為隱藏的施事者,使得新聞英語的客觀性得到了大大加強。
以央視網(wǎng)2016年4月19日一則新聞為例。
On account of pend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and sensitive US-Russia relations, little is expected from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s upcoming visit to Russia in May. An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 recently between Russian Foreign Minister Sergei Lavrov and his Japanese counterpart Fumio Kishida, along with a consensus to launch negotiations for a peace treaty.
在這一則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如little is expected...和An agreement has been reached...這兩處被動語態(tài)已經成功地將施事者隱藏在幕后,這樣就可以很有效地實現(xiàn)新聞的客觀性。
1.3新聞英語大量使用專業(yè)術語、新詞匯和外來詞
第一,由于新聞英語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災難、環(huán)境、醫(yī)療、戰(zhàn)爭、宗教等領域,因此新聞英語的用詞就出現(xiàn)了專業(yè)化,如curfew(宵禁), jihad(吉哈德)。第二,在新聞英語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原有的舊詞已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因此新詞的出現(xiàn)就順應了語言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如Cross-border e-shopping(海淘),Netizen(網(wǎng)民),Podcast(播客)。第三,當英語不能用其自己詞匯表達時代發(fā)展的新詞時,就有必要借助外來語的詞匯,比如法語單詞coup d’état (政變),Chinese cuisine(中國菜),entourage(隨從人員),fait accompli (既成事實) ,rapport(和諧,親善關系),elite(精英), 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
2新聞英語聽力教學的要求
根據(jù)新聞英語以上的特點,相應的教學要求是:(1)要求學生既能聽懂新聞英語的大意,又能聽懂細節(jié)。(2)掌握新聞英語的寫作形式、結構、用詞、行文技巧,同時需強化新聞英語用詞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學生對新聞英語語言的敏感性,使學生從大量的真實語言素材中吸收正確的詞語和慣用法。
3新聞英語聽力的教學困境
目前高等院校,特別是非重點理工類院校新聞英語聽力教學的困境是,學生在原本詞匯量小、語法基礎薄弱、語感缺失、頻繁使用中式英語的前提下,突然接觸新聞英語這一文體正式、用詞考究、長難句增多、語法復雜的語體形式,他們變得無所適從。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是:抓不住新聞主旨大意,聽不懂細節(jié),不了解新聞英語用詞和句式特征。這樣,學生產生了畏懼心理,大大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將以目前最新的多模態(tài)教學理念為指導并結合新聞英語自身的特點提出一些操作性強的教學建議。
4多模態(tài)教學理念對新聞英語教學困境的啟示
什么是多模態(tài)?Van Leeuwen(2005)認為多模態(tài)就是多種符號模式,如圖像、音樂等在言語交際中的綜合使用。隨著世界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的授課和學生學習已經不再是傳統(tǒng)的紙筆課堂,隨著新科技的發(fā)展,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都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比如多媒體的廣泛運用,圖片、視頻、音樂、教師話語和學習環(huán)境的布置都可以成為影響外語教學的因素。顧曰國(2007: 9)發(fā)現(xiàn),人類的長期記憶力跟獲取信息的媒體與模態(tài)確實有關系。因此,新聞英語聽力教學如果能和多模態(tài)理論結合并付諸實踐,將會使教師和學生都受益。在多模態(tài)的外語教學中,學生的視覺、感覺、聽覺全部參與到信息的編碼和解碼過程中,因此,信息的存儲時間將會延長,信息的存儲效率將會大大提高。聽力是聽者積極參與的聽辨過程,是聲音信號和各種知識的相互碰撞、相互影響的主動心理過程。在多模態(tài)的外語教學中,在圖片、音樂、視頻、各類符號的刺激下,學習者大腦中的圖式(schema)也將會被激活。康德(Immanuel Kant)在1787年提出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他認為“圖式是銜接概念和感知對象的紐帶,概念只有與個人的已知信息發(fā)作聯(lián)絡時才具有意義”。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多模態(tài)的英語新聞聽力教學是實現(xiàn)圖式激活的最佳方式。新聞英語的特點是“倒金字塔結構”,這就是新聞英語的圖式。有一定基礎的聽者在接收聲音信號的同時,如果能夠接受到相關的視覺信號、感覺信號,那么經耳入腦的聲音信息將會與聽者原有的圖式發(fā)生碰撞,相互影響,從語義上產生新的圖式,達到積極的意義構建。這就是聽力理解過程。
第一,針對學生抓不住新聞英語大意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當使用多媒體,利用PPT,加上相關圖片、視頻、背景音樂從視覺、聽覺等各方面刺激聽者的大腦。教師應在PPT中先介紹新聞英語“倒金字塔結構”(畫出倒三角圖形▼),并且不斷使用視頻、音頻訓練學生聽5w(who, what, when, where, why)1h(how)。在訓練中,讓學生明白新聞英語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最先聽到的三四句話,因為這三四句話足以覆蓋新聞主旨大意。
第二,針對學生聽不懂細節(jié)這個問題,教師應將新聞英語的語音、語調、句型的講解圖片化、視頻化、形象化,從而激活學生頭腦中原來灰色的詞匯和灰色句型,使之變?yōu)榉e極詞匯和積極句型,這樣,新聞英語的難度在多模態(tài)教學環(huán)境下將大大降低。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習新聞英語聽力既可以了解新聞英語特點,積累新聞背景知識,擴大視野;還可以根據(jù)新聞的圖片、視頻中的動態(tài)畫面猜測句型的意思并掌握新聞的細節(jié)含義,這將是新聞聽力教學的一大突破。由于在多模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原本難度較高的新聞文體大大降低,這樣就可以保證i+1的有效輸入。在多模態(tài)的課堂中,教師可以加大和學生互動的力度,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復述新聞,或者更進一步,教師可以把有爭議的新聞話題拋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讓學生做口頭報告,甚至舉行一場小型的辯論賽,從而把原本單模態(tài)教學環(huán)境下的被動地聽,變成了多模態(tài)教學環(huán)境下的積極地聽,積極地參與,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新聞英語特點的認識,更加有效地提高新聞英語聽力。
第三, 針對學生不了解新聞英語用詞和句式特征(頻繁使用被動語態(tài))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借助多模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中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平臺,借助圖片、音樂、視頻、各類符號的刺激,向學生展示新聞英語各類詞匯,比如教師在講解災難類新聞英語詞匯時,可以借助網(wǎng)絡圖片、視頻或者PPT讓學生猜測該圖片、視頻中主題單詞的意思并要求學生造句,這樣,原本抽象復雜的詞匯借助圖片、視頻或者PPT變得非常生動形象,容易識別,便于記憶。關于句式特征,學生由于受到母語常使用主動語態(tài)的影響,僅僅靠教師個人的講解很難改變學生的句式習慣,而借助多模態(tài)的教學環(huán)境中的全方位、立體化的教學平臺,借助圖片、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教師完全可以直接進入新聞英語語料庫,通過輸入關鍵句式結構(被動語態(tài)),讓該句式結構(被動語態(tài))在語料庫中被大量地、重復地凸顯出來,這就是語境共現(xiàn)(Concurrence)。通過語境共現(xiàn),學生一定可以深刻理解并自覺應用新聞中的被動語態(tài)。這就是多模態(tài)教學理念和多模態(tài)教學平臺給英語新聞聽力教學帶來的革命性的改變。
5結語
在新的形勢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新聞英語聽力教學已經是迫在眉睫。筆者分析了新聞英語的特點,指出了新聞英語聽力的教學要求和新聞英語聽力教學的困境并結合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理論和圖式理論以及心理詞匯等理論,說明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已經是勢在必行。同時作者根據(jù)新聞英語的特點并結合新聞英語聽力教學要求和教學困境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教師應該調集一切積極因素為學生的學習打造平臺,例如圖片、音樂、視頻,并通過各種課堂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yōu)化學習效果??偠灾?,在新聞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傳統(tǒng)的粉筆黑板教學模式向超文本的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過渡。這樣,在多模態(tài)教學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新聞英語語言的語感,使學生從大量的真實語言素材中吸收正確的詞語和慣用法這樣的教學要求將最終得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王文琴.高校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技巧與訓練[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2]許明武.新聞英語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3]顧曰國.多媒體、多模態(tài)學習剖析[J].外語電化教學,2007,(4).
[4]梁玉.多模態(tài)話語對外語課堂的啟示[J].中國科技教育:理論版,2012,(6).
[5]姜毓峰.基于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的外語教學模式構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富春凱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3.048
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簡介:郭強(1981—),男,山東鄆城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隱喻、認知語言學、批判式語篇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6341(2016)03-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