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穎
(宿州學院 音樂學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
賞民俗之畫,悟詩意之美
——淺析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的審美特征
邢穎
(宿州學院 音樂學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四季》作為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的典型代表作品,具有不同的、對比鮮明的12個音樂主題,悠揚婉轉(zhuǎn)的旋律線條,不同色彩主題的發(fā)展,讓人們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宛如看到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民俗之畫,透過音樂感受到了俄羅斯民俗的詩意之美。本文從民俗之畫與詩意之美兩方面為切入點,淺析鋼琴套曲《四季》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四季》;柴可夫斯基;民俗之畫;審美特征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分別采用了12個不同的音樂主題,描繪了俄羅斯春夏秋冬四季各具特色的美麗風光,從其創(chuàng)作背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每一首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不僅融合了柴可夫斯基自身的創(chuàng)作風格,更是取材于不同詩人的經(jīng)典之作。因而《四季》向聽眾呈現(xiàn)的不單是一幅幅俄羅斯美麗的民俗之畫,其悠揚婉轉(zhuǎn)的旋律更如詩人輕喃吟唱,春風般沐浴人的心靈,與聽眾產(chǎn)生了巨大的共鳴。
一、音樂形象的轉(zhuǎn)換勾勒出不同的民俗之畫
鋼琴套曲《四季》創(chuàng)作于1875年,是柴可夫斯基根據(jù)12首涵義不同的詩譜寫而成。12首鋼琴小品體現(xiàn)了柴可夫斯基音樂創(chuàng)作智慧的結晶,更包含了俄羅斯民族及人民的意蘊風情,通過對《四季》的欣賞和研究,我們能感受到的不僅是旋律飄逸出來的動人音符,仿佛俄羅斯人民勤勞勇敢的特征也沁入心間,就連俄羅斯民族豐富精彩的民俗節(jié)日也猶如一幅幅畫卷般映入我們的眼前。而種種這些成果的呈現(xiàn)正是通過柴可夫斯基對不同音樂形象之間的轉(zhuǎn)換來實現(xiàn)的。筆者就從以下三點來淺談一下這首作品通過音樂形象的轉(zhuǎn)換所勾勒出的民俗之美:
(一)美麗旖旎的俄羅斯風光
云雀這種鳥禽被那一時代的人們視為吉祥的象征,其小巧美麗的形象、婉轉(zhuǎn)動聽的歌喉預示著光明的來臨。由此,云雀的象征意義也受到廣大作曲家的青睞,柴可夫斯基將以之命名的《云雀之歌》作為鋼琴套曲的第三首,我們透過俏皮卻又不張揚的旋律線條,仿佛看到了俄羅斯大地的寒冬已將逝去,春天的腳步正在悄然來臨。[1]
松雪草同樣是預示寒冬逝去、春天來臨的吉祥之物,作曲家將其作為作品的第四首,向聽眾展示了俄羅斯大地萬物復蘇、一派生機的春天景象,也用之傳遞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向往。
《六月船歌》是12首鋼琴組曲中較為經(jīng)典的一首,切分音的動蕩、旋律靜謐悠閑的音響,都使得夏天夜晚小船在湖面微波蕩漾的美麗景象映入眼前。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柴可夫斯基正是通過自己的音樂創(chuàng)作,把對祖國大地的贊美之情融入到作品的每一個音符當中,給予了聽眾從音響中獲得俄羅斯秀麗風光的極大想象空間。
(二)勤勞樸實的俄羅斯人性格
俄羅斯是一個性格豪爽、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俄羅斯人的這些民族特點在柴可夫斯基的鋼琴組曲《四季》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七月《割草》樸實無華的音響正是俄羅斯人善良、樸實性格的寫照,而八月《收獲》、九月《打獵》則反映了俄羅斯人民熱愛勞動、勇敢的優(yōu)良品質(zhì)。十月《秋之歌》則一反八月《收獲》與九月《打獵》中的熱情與歡快,緩慢的音樂中透露了俄羅斯人民沉靜思考的一面。
(三)豐富精彩的俄羅斯民俗
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之所以能夠在世界鋼琴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中體現(xiàn)的民族意蘊和民族精神是我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通過不同季節(jié)時令的安排,不同音樂主題形象的轉(zhuǎn)換,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幅不同的、豐富精彩的俄羅斯民俗之畫。[2]
壁爐在很多國家意味著溫暖和幻象,一月《壁爐旁》,在我們聆聽音樂的同時,我們感受更多的是俄羅斯人民不畏嚴冬的寒冷,圍在壁爐旁取暖、幻想未來的恬淡場景。
二月《狂歡節(jié)》則以歐洲民間的宗教節(jié)日為主題。由于宗教教會規(guī)定,在封齋的時節(jié)內(nèi),教徒們需遵循教規(guī)不能吃肉,亦不可舉行任何娛樂慶典活動,所以人們總會在大齋節(jié)的前三天舉行狂歡,由此這天被人們稱為狂歡節(jié)。柴可夫斯基采用了復三部曲式作為這首作品的整體結構,通過跌宕起伏的旋律,歡快的音樂使得狂歡節(jié)中熱烈歡騰的景象猶如在每個人的面前。作品從側面反映了俄羅斯人民風俗節(jié)日中歡慶、喜悅的一面。
茫茫雪原中的俄羅斯異常寒冷,然而作曲家卻把這茫茫雪原看成是大自然對母親大地的庇佑和厚愛,大雪之后即將到來的是萬物的生長和復蘇。以俄羅斯民歌為主題的音樂輕快而富有朝氣,融入了俄羅斯人民對自然的熱愛和尊敬之情。
在這部鋼琴組曲中,作曲家采用了歐洲重要的慶典節(jié)日圣誕節(jié)來結束全曲,圓舞曲輕盈妙曼的舞姿渲染了圣誕節(jié)夜晚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
二、音樂形象的塑造流淌出別樣的詩意之美
(一)音樂主題的詩意化
從研究柴可夫斯基的鋼琴組曲《四季》的創(chuàng)作背景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每首鋼琴小品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主題不是作曲家臆想的,而是從不同詩人的作品中選擇而來:一月——《壁爐旁》由普希金題詩,音樂風格上則采用了安詳?shù)拿裰{風;二月——《狂歡節(jié)》由苗塞姆斯基題詩,象征了無畏嚴冬的寒冷、對春天的期待;三月——《云雀之歌》、四月——《松雪草》由麥可夫題詩,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和萬物的復蘇;五月——《白夜》,由費特題詩,陽光的四溢隱含了季節(jié)的轉(zhuǎn)換;六月——《船歌》,由普雷西捷耶夫題詩,向人們展示了時空交錯中的美麗情景;七月——《割草》八月——《收獲》,由柯里杰夫題詩,在一派田園風光中展現(xiàn)了俄羅斯人民勤勞爽朗的性格特征;九月——《打獵》,由普希金題詩,展現(xiàn)了俄羅斯人民英勇的一面;十月——《秋之歌》,由托爾斯泰題詩,傾訴了人們對時光逝去的感傷與不舍;十一月——《雪橇》,內(nèi)克拉索夫題詩,展現(xiàn)了茫茫雪原中俄羅斯人民對希望的追求;十二月——《圣誕節(jié)》,柴可夫斯基題詩,采用了華麗歡快的圓舞曲風格。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四季》中的每一首作品都是有著深刻的思想和內(nèi)涵,作曲家對每首作品音樂形象的塑造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一個詩意形象在音樂中的具體體現(xiàn)。
(二)主觀思想與客觀客社會生活的體現(xiàn)與融合
《四季》這部鋼琴組曲的詩意之美也體現(xiàn)在作曲家主觀思想的融入與客觀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主觀思想與客觀現(xiàn)實的交相呼應,給欣賞者帶來了別具一格的審美體驗。
1.柴可夫斯基主觀思想的融入
通過對柴可夫斯基音樂特征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抒情性與戲劇性是貫穿其作品創(chuàng)作的兩條主線,如于潤洋老師所說:“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有兩個最鮮明的特征:一個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個是強烈的戲劇性。抒情性特征最突出地體現(xiàn)在旋律上。”[3]這種抒情細膩又不失陽剛的戲劇性創(chuàng)作特征在其鋼琴組曲《四季》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4]
柴可夫斯基將自己溫柔細膩的音樂情思、陽剛的人生情懷完美地融入了鋼琴組曲《四季》的創(chuàng)作當中。整部作品把那個時期俄羅斯人民對光明的追求與黑暗的斗爭,對歡樂的激情與痛苦的沉思等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五月《白夜》,兩個以快板速度活潑進行的樂段,將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喜悅的熱鬧場面展現(xiàn)得恰到好處;六月《船歌》中,A樂段與B樂段的鮮明對比,也將湖面的寧靜與人內(nèi)心的沉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十二月《圣誕節(jié)》則以華麗的圓舞曲風格再現(xiàn)了人們節(jié)日歡慶的喜樂場景。一月《壁爐旁》與四月《松雪草》則以戲劇性的手法描寫了壁爐的溫暖、松雪草破土而出的生機,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贊美、對人們的厚愛和同情。
除此之外,這部作品中悲劇性的流露是其審美的又一特征。如十月《秋之歌》,安靜卻沉郁的旋律如同在向人們傾訴對風中落葉的惋惜,對時光逝去無可奈何的不舍,讓人們從熱鬧歡慶的喜悅之中一下轉(zhuǎn)入了對生命逝去的悲痛和思考。
2.客觀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
上述中我們已經(jīng)提到,十二首不同主題的鋼琴小品,就如同一幅幅不同的民俗之畫,讓我們通過對音樂的欣賞了解到了俄羅斯美麗的民俗和風情。而作品之所以有這樣的審美特質(zhì),正是因為柴可夫斯基把握了藝術來源于生活這一創(chuàng)作真諦,如二月《狂歡節(jié)》,作品采用了俄羅斯的民間舞曲元素,跳躍的節(jié)奏、歡快的旋律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慶??駳g節(jié)的熱鬧場面;七月《割草人之歌》,作品開始直接肯定有力的樂思蘊含了俄羅斯人民豪爽明朗的性格;八月《收獲》則以快速熱烈的旋律渲染了農(nóng)忙時節(jié)人們熱情歡樂、慶祝豐收的一派繁榮景象。九月《打獵之歌》,以飽滿有力的音樂象征了俄羅斯人民勇敢的一面;十一月《雪橇》在描寫俄羅斯遼闊雪原的同時,反映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和希望的追求;十二月《圣誕節(jié)》則以歐洲民俗節(jié)日為主題,采用了華麗的圓舞曲風格,在熱烈歡慶的音樂中結束了全曲。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用自己卓越的創(chuàng)作才華,將自己的主觀樂思與俄羅斯的現(xiàn)實民俗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最終通過12首短小的鋼琴小品體現(xiàn)出來,以其獨特的魅力打動著無數(shù)聽眾的心。
(三)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并存
任何一個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塑造他的時代和土地,也因此任何一個作曲家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那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和時代印記,正如后人所說,他的音樂代表了19世紀末的情緒——浪漫主義運動最后階段的悲觀主義,不僅成為那個時代藝術的尾聲,而且成為整個時代的總結[5]。然而,通過對鋼琴組曲《四季》的解讀和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柴可夫斯基現(xiàn)實悲觀主義的情思下,更多的是隱藏了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唯美。柴可夫斯基通過浪漫的寫作手法、詩意的象征風格再現(xiàn)了當時19世紀沙皇的專制暴力,反映了人民對光明的呼吁,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筆者從以下兩點淺談自己對其的理解:
1.大自然中的典型與音樂形象的浪漫
三月《云雀之歌》:云雀,因其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歌聲深受俄羅斯人民的喜愛,將其視為趕走憂郁帶來光明的吉祥之鳥,作曲家將現(xiàn)實中的存在融入到具體的音樂作品中,通過音樂形象的塑造,用浪漫且富有詩意的“云雀”表達了人們對春天到來的期盼。[6]
四月《松雪草》:上述文中已經(jīng)提到,松雪草是一種寒冬逝去、大地回春之時破土而出的美麗植物,因其生長的特殊時節(jié)和美麗外形受到俄羅斯人民的喜愛和贊美。柴可夫斯基將其作為整部作品中的第四首,通過現(xiàn)實中的來源,將其詩意般地塑造為具體的音樂形象,以此來表達人們對春天的渴望和對希望的追求。
2.詩意的樂思與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
這一方面主要體現(xiàn)在兩點,一是以農(nóng)村生活題材為主的詩意再現(xiàn),二是以俄羅斯民俗節(jié)日為主的詩意再現(xiàn)。如七月《割草人之歌》、八月《收獲》、九月《打獵》,作曲家通過緊密相聯(lián)的樂思,在四季變換的時令中巧妙的融合了俄羅斯人民勤勞、爽朗、勇敢且又熱情的性格特征;而以現(xiàn)實民俗節(jié)日為題材的二月《狂歡節(jié)》、五月《白夜》、十二月《圣誕節(jié)》則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融入了作曲家個人的主觀思想和創(chuàng)作特征,通過不同的音樂題材運用(俄羅斯舞曲、民間歌謠、圓舞曲),詩意地表達了俄羅斯人民細膩的情感變化。
通過以上論述,筆者認為,柴可夫斯基的鋼琴組曲《四季》的審美特征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音樂形象的轉(zhuǎn)換所勾勒出的不同民俗之畫,二是音樂形象的塑造所流淌出來的詩意之美。作為一個鋼琴的學習與表演者,筆者認為,只有對作品的審美特征加以認真的研究和把握,才能真正演奏出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情思和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
注釋:
①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304.
②王岳川.西方藝術精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4.
參考文獻:
[1]滿園園. 從鋼琴套曲《四季》看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風格[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吳金華. 透析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感悟俄羅斯的民俗之畫[J].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1,(4):163-165.
[4]謝曉軼. 試論柴可夫斯基鋼琴組曲《四季》的審美特征[D].湖南師范大學,2008.
[5]吳金華. 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相融合的典范——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審美特征研究[J].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3,(4):249-255.
責任編輯:胡栩鴻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簡介:邢穎(1982-),女,安徽宿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為鋼琴演奏。
中圖分類號:J64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44X(2016)05-0056-03
An Appreciation of Folk Painting and the Beauty of Poetry— An Analysis of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chaikovsky Piano Divertimento the Four Seasons
XING Ying
(School of Music, Suzhou College, Suzhou Anhui 234000, China)
Abstract: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chaikovsky’s piano Divertimento, The Four seasons includes 12 different themes with melodious melody li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themes drives people to see vivid folk paintings through listening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oetry of Russian folk-custom.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seasons through two aspects, namely the painting of folk and poetic beauty.
Key words:The four seasons; Tchaikovsky; folk painting;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