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語成語英譯的優(yōu)化之美——以《漢英詞典》第三版為例

2016-03-28 19:16:41金曉宏
辭書研究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漢英詞典英譯

金曉宏

?

漢語成語英譯的優(yōu)化之美
——以《漢英詞典》第三版為例

金曉宏

摘要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更是兩種文化的交融。作為漢英語言轉(zhuǎn)換和文化交融重要載體的《漢英詞典》,在尋覓漢語成語的英語對應詞過程中努力遵循生動性原則,使?jié)h語成語的英譯形神兼?zhèn)?,更好地為跨文化交際服務。

關(guān)鍵詞漢英詞典成語翻譯生動性

一、 引言

成語不但是一個民族語言表達的精華,也是先哲思想的薈萃,更是歷史文化的沉淀,包含著豐富的意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一些成語的翻譯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其義,而另一些成語的譯義不能僅停留在表面層次,必須探究其淵源和典故才能懂得其含義。為此,成語一般不能逐字直譯成另一種語言,因為它是具有特殊的、通常并不等于各單個詞義總和含義的詞語。(Hartmann 1985: 11)

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哲學思想重要載體的漢語成語,大部分由四個漢字構(gòu)成,具有個性鮮明、韻律和諧、表達生動、含義深刻等特點。漢語成語有著豐富的文化意蘊,一般很難以簡明的英語來展現(xiàn)其意義。因此,漢語成語的英譯要不斷斟酌推敲,努力使其形神兼?zhèn)洌瑥亩玫貫榭缥幕浑H服務。

二、 漢語成語英譯優(yōu)化的生動性原則和實例評注

2010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漢英詞典》第三版(AChinese-EnglishDictionary, 3rdEdition)(以下簡稱《詞典》)。與其他同類漢英詞典的編纂相比,《詞典》具有收詞更合理、釋義更準確、譯文更通順、體例更簡明、注釋更精當、編排更科學等優(yōu)勢,但如比照嚴復的“信達雅”、林語堂的“美學論”、傅雷的“神似說”、許淵沖的“三美論”等蘊含豐富美學思想的翻譯理論,《詞典》對漢語成語的英譯尚有優(yōu)化的余地。

(一) 漢語成語英譯的生動性原則概述

詞匯是反映社會現(xiàn)實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是構(gòu)建任何一座語言大廈的基石。詞組、句子、段落、文章甚至整個翻譯工作實際上就是詞匯的醞釀與抉擇。而“雙語詞典以詞匯為描述對象,兩種語言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淵源,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族個性”(林明金,林大津2008: ii)。

詞典編撰是雕刻詞匯信息、傳播文化內(nèi)涵的藝術(shù)加工創(chuàng)作。(雍和明2003: 130)生動性原則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在對翻譯美學的靈活運用方面,“對美的追求是翻譯中極具價值和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因而是譯者應該最為著力的地方。翻譯的美化具體落實到譯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上”(許淵沖1998: 35),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翻譯文本中的句子、段落、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對詞匯的推敲與斟酌,選擇生動形象、令讀者過目難忘的詞匯是譯文優(yōu)美的基礎(chǔ)。因此,在尋覓漢語成語英譯對應詞時,同樣可以參照翻譯美學中的“三美”標準,體現(xiàn)生動性原則。生動性原則是漢語成語英譯的重要原則。

(二) 漢語成語英譯的“音美”表達——韻律、節(jié)奏之美

“音美”即韻律和節(jié)奏之美,采取用韻、重復等手段,在韻律和節(jié)奏上有規(guī)律地反復出現(xiàn),讀起來富有樂感,聽起來富有美感。

1. 音韻之美

語言內(nèi)在的聲音特性驅(qū)使人們在說話、寫作時選擇具有韻律的詞語,以展現(xiàn)其魅力。音韻的最大功能就是把分散的聲音組織起來,以增添語言情趣。其中的押韻就是通過重復相同的讀音或字母,使結(jié)構(gòu)整齊漂亮,音律鏗鏘有力,增強詞匯的和諧與美感,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

押韻可分為頭韻和尾韻。頭韻是在一組詞中用相同字母或聲韻開頭,能起到美學效應的修辭手法?!对~典》中將“同甘共苦”譯成share weal and woe,就是運用了這種修辭手法,要比譯為share comforts and hardships更優(yōu)美,因為前者運用頭韻w,可以產(chǎn)生韻律美,增強表現(xiàn)力。同樣,尾韻是使用詞尾重讀元音及其相隨輔音相同或相似詞的修辭手法?!对~典》中將“不擇手段”譯成by hook and crook,要比另一條譯義by fair means or foul更好,因為前者運用尾韻ook,音調(diào)和諧優(yōu)美。

但《詞典》將“能上能下”譯成able to work either at the top or at the grass roots; be ready to accept a higher or a lower post;將“盛衰榮辱”譯成prosperity and decline, glory and humiliation; rise and fall; ups and downs; vicissitude of life等可能就略顯呆板、平淡。如嘗試將前者譯成prepare for promotion or demotion;后者譯成bloom (boom) and gloom的話,聽起來將更加和諧悅耳。

2. 節(jié)奏之美

節(jié)奏的反復使文本結(jié)構(gòu)顯得對稱、平衡。傅雷(2012)認為,譯文必須為純粹之文本,無生硬拗口之病;又須能朗朗上口,求音節(jié)之和諧;至節(jié)奏與tempo,當然以原作為依歸。這里的“譯文”可變通地理解為雙語詞典中的對應詞。

比如,run neck and neck是《詞典》中“并駕齊驅(qū)”英譯的其中一個釋義,因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與keep abreast of sb.;keep pace with sb.以及be on a par with sb.等釋義相比,旋律更美,節(jié)奏更強。再如,business is business是“公事公辦”的一條釋義,字面上勻稱工整,節(jié)奏感上要明顯強于do official business according to official principles和not let private affairs interfere with public duty這兩個釋義。

如果《詞典》能借鑒上述英譯的義項選擇,將call a spade a spade作為“實話實說”英譯的選擇對應詞(原對應詞為speak frankly; talk straight; tell sth. like it is),將diamond cut diamond作為“棋逢對手”英譯的選擇對應詞(原對應詞為meet one’s match in a game of chess—be well-matched in a contest),不但漢語成語的英譯更加富有節(jié)奏感,而且譯義體例更加體現(xiàn)一致性原則(惠宇版《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將diamond cuts diamond作為一個對應詞,從語法規(guī)則來看是正確的,但成語屬于習慣用法,有不符合語法邏輯的特殊情況,因此還是用原形動詞cut為妥)。

(三) 漢語成語英譯的“形美”表達——簡潔、形象、工整之美

“形美”即形式之美,在編纂雙語詞典的漢語成語英譯時,體現(xiàn)為選擇簡明扼要的對應詞,同時也應注意形象轉(zhuǎn)換、對仗工整、結(jié)構(gòu)一致。這種“形美”建立在“形似”的基礎(chǔ)之上,以體現(xiàn)兩個民族的相似文化內(nèi)涵。

1. 簡潔明了之美

“形美”貴在簡潔?!霸跓o損詞匯含義傳遞的條件下,言簡意賅、不拖泥帶水是任何雙語詞典必須遵守的編撰原則,不重視譯詞的簡明性不僅會浪費詞典的寶貴資源,而且會使譯者在實際工作中難以運用,有時還會節(jié)外生枝,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錢厚生1994: 199)漢英兩種文字差異較大,漢語屬表意文字,英語屬表音文字。一般來說,漢語成語四個字居多,與相應的英語相比,顯得言簡意賅。因此在尋找合適的英語對應詞時,能用英語詞組的,就盡量不用句子;能用西諺的,就盡量不用解釋,因為“翻譯對應詞可插入目的語的句子中,而解釋性文字只是對源語詞義加以說明而已”(李明,周敬華2001: 74)。

《詞典》將“兵禍連結(jié)”譯成ravaged by successive wars; war-torn; war-ridden;將“驚慌失措”譯成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seized with panic; panic-stricken。漢英詞典的編纂者們一般會給出多個對應詞供詞典用戶在不同的語境下選擇。在前述這兩個漢語成語譯文中,有只用一個英語合成形容詞就基本清楚地解釋其對應漢語成語的意義,非常簡明扼要。

但《詞典》中有些漢語成語的英語對應詞處理卻比較煩瑣。例如,“乳臭未干”譯成still smell of one’s mother’s milk—be young and inexperienced; be wet behind the ears。借鑒《詞典》對前兩個漢語成語的處理,也可將其對應詞譯為合成形容詞wet-eared。同理,可將《詞典》“病入膏肓”的英譯The disease has attacked the vitals.—beyond cure簡化成incurable;將“地廣人稀”的英譯vast but thinly populated area; a vast territory with a sparse population簡化成sparsely-populated;將“罪大惡極”的英譯guilty of the most heinous crimes簡化成last crime。在“鶴立雞群”的英譯like a crane standing among chickens—stand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others后添加be a giant among dwarfs;在“紅顏薄命”的英譯beautiful women suffer unhappy fates后添加ill-fated beauty;在“心如刀割”的英譯feel as if a knife were piercing one’s heart后添加grief-stricken或heart-broken等。這些漢語成語的英語對應詞就具有簡潔之美。

2. 借代形象之美

由于漢英兩種語言中的成語有很大差異,翻譯中絕對的對等是不可能的,因此尋找對應詞時,必須做形式上的調(diào)整。Nida(2001)指出,不同的譯文實際上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對等。這就是說,不能用數(shù)學上的對等意義去理解“對等”,而應該用近似(proximity),即從功能對等的近似程度上來加以理解。當無法在對應詞中再現(xiàn)或移植原語成語中的形象時,可用符合譯語表達習慣,并為詞典用戶所熟悉的形象,以替換原成語的形象,這樣仍可借助譯語中相應的形象,使譯語讀者產(chǎn)生與原語讀者相近或相似的語義聯(lián)想,獲得大體相同的藝術(shù)感受。許淵沖(1998: 35)認為:“語言為了求美,不妨失真。”思果(2002: 60)在談論翻譯時也有類似的表述:“譯者為了讀者,大膽改動原文的結(jié)構(gòu),達到翻譯的目的,也不算狂妄了?!睆埌厝?2001: 32)指出:“本土文化的生存與發(fā)展,總是以與外來文化的交流為其必要條件的?!币虼耍~典中對應詞的選擇也應體現(xiàn)文化互融。雙語詞典中對應詞的形象之美不僅體現(xiàn)出詞匯的意境,而且反映出漢英兩大語系潛移默化的文化交融。

《詞典》中“繁文縟節(jié)”選用插入對應詞red tape,并配有描寫性對應詞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對源語詞義加以說明。red tape原指扎文件的紅帶,后引申為煩瑣而不必要的手續(xù),譯義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对~典》雖未將“掌上明珠”的對應詞處理成英語中的the apple of one’s eye,但在該條成語例句中,詞典編纂者采用轉(zhuǎn)換形象的方法,使用了例句His daughter was the apple of his eye,以產(chǎn)生大致相同的藝術(shù)效果(外研社版《現(xiàn)代漢英詞典》僅提供了a pearl in the palm; a beloved daughter 兩條對應詞,未采用漢英成語互譯的手段)。

但《詞典》將“聲東擊西”譯成make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 in the west純粹是文本上的解釋,欠缺美感。若采用借代的修辭手法,將aim at a pigeon and shoot at a crow作為英譯“聲東擊西”的一條對應語,既對仗工整,又生動形象。又如《詞典》將“人間天堂”譯成heaven on earth,略差美感,不如也采用借代,將Shangri-La(香格里拉)或Arcadia(阿卡迪亞)作為一條插入對應詞以供用戶參考。雙語詞典編纂的“實質(zhì)是兩種不同語言符號系統(tǒng)之間的對應,是兩種異域異質(zhì)文化及思維的對話”(魏向清2005: 26),是在“不對等”的語言文化中苦苦謀求“對等”的理想。人類每天都在創(chuàng)新詞匯以豐富原有詞匯庫,就像現(xiàn)在中國人對“鱷魚的眼淚”“武裝到牙齒”之類的說法已經(jīng)習以為常一樣,兩種語言之間從語際轉(zhuǎn)換到約定俗成需要時間的驗證。

3. 平行對照之美

平行對照是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義相反或相襯的語言單位平行并列,以求得一種勻稱的形式美和強烈對比感的修辭手段。運用平行對照,可以起到良好的說理效果,可以揭示事物內(nèi)部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guān)系,可以加強語勢,可以使文句整齊美觀,使言語音韻和諧,(徐鵬2001: 42)以體現(xiàn)結(jié)構(gòu)類似、意義并重、語氣一致的形美表達效果。

《詞典》使用對照的修辭手法,將“欲速(則)不達”譯成more haste, less speed,比另一條對應語haste brings no success來得傳神。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譯成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have)。這兩條對應詞均采用了兩個平行結(jié)構(gòu)的英語小句,映射了對照之美。

但《詞典》將“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譯成pick up the sesame seeds but overlook the watermelons—concentrate on minor matters to the neglect of major ones則略顯拖泥帶水,該成語含義是“因小失大”,只不過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而已。漢英兩種語言中有少數(shù)成語,彼此能在表達上巧合,喻義上對等。英譯時可用譯語中內(nèi)涵再現(xiàn)手段,若取西諺中的penny wise, pound foolish,則長短整齊,對仗工整。當然若再配以解釋性文字就形義兼顧了(惠宇版《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和吳景榮、程鎮(zhèn)球版《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均收錄penny wise, pound foolish作為一個對應語)?!对~典》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譯成If one does not exert oneself in youth, one will regret it in old age; or laziness in youth spells regret it in old age; or idle young, needy old.最后一條對應語前后兩部分顯得整齊工整,但筆者曾見過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的譯法,竊以為更符合平行對照之美。

(四) 漢語成語英譯的“意美”表達——意境、意蘊、創(chuàng)意之美

“意美”即表意之美。從雙語詞典的漢語成語英譯方面來看,通過比喻、用典和創(chuàng)新等手段來選擇具有一定意境的英語對應詞,通過溝通語用差異,變通靈活轉(zhuǎn)換,獲得等同或類似的詞義聯(lián)想,實現(xiàn)等效翻譯,以傳達相似的意美。

1. 比喻意境之美

在漢語成語中,有些往往以自然界存在的事物或現(xiàn)象等具體形象作為比喻,如動物、植物、地理名稱等。這類成語通過比喻形象來描寫特征、本質(zhì)或闡述規(guī)律、哲理。漢英成語中比喻的使用非常頻繁。鑒于漢英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詞典編纂者們在處理一些漢語成語英譯時,應該考慮意境轉(zhuǎn)換,以獲得生動形象的效果。對應詞不僅要傳達原詞所產(chǎn)生的一種意境或聯(lián)想美,表達出其表層意思,更要通過比喻等手段折射出原成語的意義和精神等深層含義,即達到“意美”的境界。

“班門弄斧”在《詞典》中的一條英譯對應語teach a fish to swim就強于其他兩條對應語show off one’s skill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teach one’s grandma (how) to suck eggs。第一條中出現(xiàn)了“班(Lu Ban)”和“斧(axe)”兩個西方人不了解的形象,也許能夠傳遞中國文化,但西方人還是較難理解這種比喻內(nèi)涵;第二條采取了漢英成語對譯,但英語喻意成分對于不少中國詞典用戶來說,比較“唐突”。而teach a fish to swim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更鮮明、更簡潔、更生動地描述了本體,最為傳神。又如《詞典》將“一箭雙雕” 的對應語處理成hit two hawks with one arrow;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不僅為用戶提供了喻義和結(jié)構(gòu)都相同的兩種選擇,而且非常到位地完成了意境的轉(zhuǎn)化。

但《詞典》將“慢條斯理”譯成slowly; leisurely; unhurriedly,雖簡明,但過于平淡,如將at a snail’s pace作為其英譯的一條對應詞就更加生動形象。將“對牛彈琴”譯成play the lute to a cow—address the wrong audience; talk over sb.’s head,比喻形象性全失。英語中有類似的對應成語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兩者均指做浪費精力、徒勞無功的事,而且漢英成語中均含有兩種名詞的類比,具有“等值”效應。

2. 用典意蘊之美

典故泛指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典故使用適當,可以產(chǎn)生很好的修辭效果,既顯得典雅風趣、含蓄有致,又使表達言簡意賅、辭微旨遠。而“翻譯是兩種語言、甚至是兩種文化之間的競賽,看哪種文字能更好地表達內(nèi)容”(許淵沖2000: 2)。在雙語詞典編纂中,配合運用歸化和異化這兩種翻譯策略,針對一些漢語典故尋覓功能對等或近似的對應詞,漢語成語英譯就能在對外宣傳方面令西方讀者產(chǎn)生相近或相似的語義聯(lián)想和藝術(shù)感受,以達到形象具體、動態(tài)統(tǒng)一的境界。如彭宣維(1999: 128)就曾列舉相似的原理:“盡管genesis一詞的文化內(nèi)涵跟‘開天辟地’相去甚遠,但將其用作詞典中一條參考義項的做法仍具其價值?!?/p>

我們在尋覓漢語成語的英譯對應詞時,應著力從西方相關(guān)背景知識中尋找創(chuàng)設(shè)聯(lián)想意義,采用保存信息意圖的方法來傳遞漢語成語中的文化信息,并將這種關(guān)聯(lián)在英語對應詞中再現(xiàn)。這樣既能夠保存漢語中具有濃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語言、文化和典故,又能夠使英語對應詞在新的認知語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認可。

《詞典》將“滄海一粟”譯成a drop in the ocean,將“口蜜腹劍”的一個對應詞譯為Judas Kiss(惠宇版《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和吳景榮、程鎮(zhèn)球版《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均未收錄這種譯法)均源自《圣經(jīng)》,體現(xiàn)了兩種文化的交融性和互補性,增強了翻譯文本的可讀性和欣賞性。

但《詞典》將“大發(fā)雷霆”譯成be furious; fly into a rage; bawl at sb. angrily。其實這也可參考《圣經(jīng)》,將raise Cain作為一條英譯參考對應詞?!对~典》將“一敗涂地”譯成completely; suffer a crushing defeat; be routed。這也可采用源自歐洲征戰(zhàn)歷史典故的meet one’s Waterloo,此役軍事天才拿破侖遭受空前大挫敗。同樣,將“偃旗息鼓”譯成lower the banners and muffle the drums—cease all activities,還不如用bury the hatchet傳神。該詞組源于美洲印第安人之間結(jié)束戰(zhàn)爭講和時采取的莊重儀式, 他們的作戰(zhàn)工具是斧子(hatchet), 所以“埋斧子”特指停戰(zhàn)。將“色厲內(nèi)荏”譯為fierce of mien but faint of heart; threatening in manner but cowardly at heart不如采用an ass in a lion’s skin作為一條對應語。這源于《伊索寓言·驢和獅子皮》的典故,講述一頭驢身披獅子皮在叢林中嚇唬其他動物,后因叫聲被狐貍識破的故事,該成語類似于“外強中干”,從英語字面上來看也通俗易懂。

不同的國家包含不同的文化、風俗和思維方式,文化的復雜性,特別是其中的成語典故,要全部通過詞典來面面俱到地反映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各族人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人類思維和情感的共同性形成了相通、類似的文化現(xiàn)象。共同的認知經(jīng)驗使得各國人民對人類自己及外部環(huán)境達成一些共識。漢英兩種語言中部分含有典故的成語有相似的結(jié)構(gòu)、意義以及色彩?!皾h語成語典故的英譯應該注意既要盡可能再現(xiàn)原文的民族色彩,又要易于為譯語讀者理解和接受,兼顧喻體形象和語言表達,以處理好形象與語言之間的矛盾?!?包惠南,包昂2004: 265)

3. 借鑒創(chuàng)意之美

藝術(shù)之美還貴在創(chuàng)意?!稗o書編撰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科研活動”(汪榕培1994: 3),而“創(chuàng)新精神是詞典編撰的關(guān)鍵所在”(曾東京2009: 103),如果不以新鮮詞語代替陳舊詞語用作翻譯實踐,語言之間的交融就不能持續(xù)發(fā)展。漢語成語英譯不但要字面對應工整,努力達到音美、形美、意美,而且還應“與時俱進”,及時借鑒影視節(jié)目、外報外刊、新聞報道等新鮮素材,尋求功能對等,創(chuàng)新漢語成語隱含意義的形象傳遞方式。

比如,《詞典》將“撥亂反正”譯成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set to rights; restore things to order略顯平淡。元彪主演的電影《執(zhí)法先鋒》(RightingWrongs),講述了主角為調(diào)查警署內(nèi)部的貪贓枉法,單槍匹馬深入虎穴替天行道的故事。如將righting wrongs作為其英譯的一個對應詞也許更具有創(chuàng)意。

又如,《詞典》將“守口如瓶”譯成keep one’s mouth shut; breathe not a single word; tight-mouthed; tight-lipped; discreet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意。美國電影《魔鬼代言人》(TheDevil’sAdvocate)中有一幕: 米爾頓(Milton)向凱文(Kevin)發(fā)誓絕不將秘密透露,用了zip one’s lips這一表達。zip原意為拉鏈,在這個詞組中用作動詞。如也將zip one’s lips作為其英譯的一個對應語,無疑會豐富該漢語成語的英語表達。

再如,《詞典》將“好高騖遠”譯成reach for what is beyond one’s grasp; aim too high也顯得過于普通。筆者見過一篇外報上用have two-star abilities with five-star ambitions來形容當前眼高手低的年輕人,表達傳神得體,也不失為一種借鑒。

三、 結(jié)語

生動性原則中的“音美”“形美”和“意美”能夠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兩種語言的文化特點?!叭馈睒藴手g并非“非你即我”的關(guān)系,而往往體現(xiàn)為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翻譯中也力求音、形、意“三位一體”、統(tǒng)一兼?zhèn)?,體現(xiàn)漢英成語互譯的語言美。

漢語成語的英譯既涉及漢英兩種語言的表達形式,又涉及兩種文化的交融,語言層面的問題僅僅是成語翻譯的一個方面,而文化層面的問題才是更值得重視的問題,這是因為翻譯過程是文化移植過程,文化內(nèi)涵的轉(zhuǎn)換是對應詞選擇成敗的關(guān)鍵因素。所以編纂中除了要忠實地表達原文的意義以外,還應盡可能保持漢語成語的形象比喻、豐富聯(lián)想、修辭效果及其民族特色,以語義相符、功能相似為客觀標準,通過文化轉(zhuǎn)換,求同存異,形神兼?zhèn)洌缺A魸h語成語的文化特色,充分表達原文的意蘊,又自然、貼切、流暢地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本著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一、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的原則,反復推敲,權(quán)衡得失”(包惠南,包昂2004: 197),減少文化虧損,為詞典用戶謀求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和諧與平衡,闡釋漢語成語所蘊含的美感,更好地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以推動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包惠南,包昂.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北京: 外文出版社,2004.

2. 傅雷.傅雷談藝論學書簡.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3. 惠宇.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 李明,周敬華.雙語詞典編纂.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5. 林明金,林大津.詞匯文化對比與雙語詞典編纂.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6. 彭宣維.從“漢英詞典”到“現(xiàn)代漢英詞典”——談我國綜合性漢英詞典的編纂.∥姜治文,文軍.詞典學與雙語詞典學研究.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7. 錢厚生.雙語詞典釋義原則與問題.∥張后塵.雙語詞典學研究.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8. 思果.譯道探微.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9.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辭書部編.現(xiàn)代漢英詞典.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8.

10. 汪榕培.雙語詞典學研究大有作為(序言).∥張后塵.雙語詞典學研究.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1. 魏向清.雙語詞典譯義研究.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2. 吳景榮,程鎮(zhèn)球.新時代漢英大詞典.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9.

13. 徐鵬.莎士比亞的修辭手段.蘇州: 蘇州大學出版社,2001.

14. 許淵沖.知之·好之·樂之·三之論——再論發(fā)揮語文語言優(yōu)勢.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6).

15. 許淵沖.新世紀的新譯論.中國翻譯,2000(3).

16. 姚小平.漢英詞典(第三版).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17. 雍和明.交際詞典學.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18. 曾東京.雙語語文詞典批評研究.上海: 上海大學出版社,2009.

19. 張柏然.當代翻譯美學的反思.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8).

20. Hartmann R R K. Four Perspectives on Dictionary Use: A Critical Review of Research Methods.∥Cowie A P. (ed.)TheDictionaryandtheLanguageLearner: Papers from the EURALEX Seminar at the University of Leeds.Tübingen:MaxNiemeyer,1985.

21.NidaE. Language and Culture.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 2001.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服務外包職業(yè)學院江蘇215021)

(責任編輯李瀟瀟)

猜你喜歡
漢英詞典英譯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要目英譯
社會科學家(2020年8期)2020-02-21 08:28:30
要目英譯
米沃什詞典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0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詞典例證翻譯標準探索
話題鏈在漢英篇章翻譯中的統(tǒng)攝作用
從目的論看環(huán)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漢英文字的幽默修辭功能淺探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四平市| 永善县| 始兴县| 札达县| 温泉县| 营山县| 北碚区| 舟山市| 阳泉市| 淮安市| 河源市| 河西区| 大庆市| 湄潭县| 鹰潭市| 淄博市| 渝北区| 宝兴县| 惠州市| 九寨沟县| 应用必备| 财经| 西贡区| 阿坝| 滁州市| 宿迁市| 曲阳县| 宁强县| 钦州市| 隆化县| 来宾市| 准格尔旗| 息烽县| 农安县| 南川市| 前郭尔| 胶州市| 会同县| 丹巴县| 龙陵县| 江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