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澤
【摘 要】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展開。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政治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政治學科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戲。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產(chǎn)生興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生活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展開。他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政治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么,在他們的眼里,政治學科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戲。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產(chǎn)生興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如何使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生活化的基礎
課堂教學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師和學生生活其中的預設背景,要求把教師和學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體,而不是一方主體,一方客體;要求把課堂看成是師生之間的交往行為,而不是知識授受的認知行為。師生之間的交往關系是建立在生活認識基礎上的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和諧、民主、寬松的師生關系是授課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課堂生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基礎。為此,在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出發(fā)點,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指導學生的精神生活。
尊重學生人格。作為政治課教師在角色定位上,要擺正位置,減少“身份角色”,不以勢壓人,不以壓代教,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語言表達上,不用命令式、訓斥式教育,多一些商討、對話式教育,循循善誘,因勢利導,以平等的姿態(tài)、平易近人的風格來教育人、引導人、感染人,引用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道理,教育學生。
發(fā)揚教學民主。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揚民主,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看法,鼓勵學生之間的辯論,也允許學生和教師辯論。在討論中,不扣帽子,不用諷刺、挖苦的語言,在民主平等的氣氛中,師生共同追求真理,去除迷霧。在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和自己的思想實際進行爭論,并由教師結合教材內(nèi)容用正確理論對學生的爭論進行綜合評述和正面分析,從而澄清學生的混亂思想,扭轉學生的錯誤認識。
二、開放教學內(nèi)容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源泉
新的課程觀認為,教材內(nèi)容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jīng)驗、活動;它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求知識的過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huán)境四因素的整合。因此,政治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精神,開放教學內(nèi)容,關注熱點、貼近生活,切實增強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代感。
關注社會“熱點”。教學中應緊密圍繞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和國際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設計教學,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努力思考、熱烈討論,形成正確的觀點或處理方法,這不僅是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必然要求,也是引發(fā)學生思想共鳴和師生“思維共振”的重要途徑,更能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和熱情。
貼近學生生活。政治課教學背靠的是社會大舞臺,面對的是時代新天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堵“圍墻”隔不斷課堂和社會的聯(lián)系。現(xiàn)階段學生往往通過媒體、網(wǎng)絡等大量吸收信息,他們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學生都開闊。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除了從報紙上、網(wǎng)上找供討論的問題,更注重著眼于身邊事,注重尋找學生身邊的“熱點”,使討論的問題來源于學生可感知的社會活動及現(xiàn)實生活,也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尋找案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加強學生真實的感受。這樣可以把課堂內(nèi)外聯(lián)在一起,把情感與態(tài)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也有利于進一步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增強政治課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三、更新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保證
首先,教學過程中所呈現(xiàn)的材料不單是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關系的中介物,而是作為類主體與施教者、受教者相互交流,與主體的生命和情感溝通;其次,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系也不機械地劃分為相互對立的主客體關系,或是在不同條件下互為客體關系,施教者與受教者必然發(fā)生交往行為,產(chǎn)生交互作用,達到相互溝通和融合。新課程觀指出,課程不應僅僅理解為教材,而應當看做是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的過程,使學生參與活動,增加體驗,獲得發(fā)展。因此,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應更新教學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自主活動以及在活動中來體驗和感受,即由傳統(tǒng)的師生授受教學向體驗教學轉變。
那么,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如何促使學生去體驗?一方面,教學內(nèi)容從傳統(tǒng)的科學世界轉向生活世界,為課堂教學過程中體驗的生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如高一思想政治(上冊)關于“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的教學,學生普遍缺乏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認為這一知識點抽象難懂,學生往往一知半解。如果課前教師布置幾個思考題,“為什么商場上同樣一種商品(用處相同),如電視機、文具盒等價格不一樣,而不同作用的商品有的價格卻相等?為什么人們選購商品總要貨比三家,希望自己選購的商品物美價廉,這種希望能實現(xiàn)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到市場上去體驗一下,這樣再來上課,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學生帶著問題到商場體驗,就會獲得相應的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感性認識,課堂上學習時就不會感到抽象難懂了。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的體驗創(chuàng)設一定的環(huán)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體驗。
四、拓展教學時空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續(xù)
傳統(tǒng)的高中政治課教學,一般局限于書本和教室,教學空間單一、封閉,教學時間固定,隨著教學的生活化,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間,教學時間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兩課時上。政治課要溝通課堂內(nèi)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廣闊的社會背景為學生提供了一片學習思想政治的天空,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的拓展過程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實現(xiàn)。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讓學生走進社會,開展參觀訪問、赴敬老院獻愛心、秋游、研究性學習等有意義的活動,把政治課置于社會生活中,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扇了解社會的窗戶,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時時有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