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娜,王麗敏
?
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法在潰瘍性結腸炎病人中的應用
張娜,王麗敏
Application of progressive content increas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Zhang Na,Wang Limin(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摘要:[目的]探討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法在潰瘍性結腸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為建立科學有效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據(jù)。[方法]將78例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疾病知識健康教育法,觀察組采用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法。比較兩組實施健康教育前后病人炎癥性腸病生存質量問卷(IBDQ)評分及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結果]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病人滿意度(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觀察組IBDQ評分(149.23分±3.3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16.87分±3.24分),兩組滿意度、IBDQ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運用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法可以提高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教育滿意度。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健康教育;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法;生存質量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病因尚未明確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和克隆恩病統(tǒng)稱炎癥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和黏液膿血便,病程遷延難愈,容易復發(fā),對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且與結腸癌的發(fā)生存在一定聯(lián)系[1]。2012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提出的潰瘍性結腸炎治療目標為誘導并維持黏膜愈合,防治并發(fā)癥,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2],較為注重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減少疾病的復發(fā),提升病人的生命質量。本研究主要將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法應用在潰瘍性結腸炎病人臨床健康教育中,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消化內(nèi)科接受治療的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病人78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且診斷符合《中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中的相關標準;②年齡14歲~70歲;③思維正常,具備語言交流能力,知情同意后自愿參與調查及相關教育。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并發(fā)癥,肝腎功能不全者;②惡性腫瘤、精神障礙者;③有嚴重認知和語言障礙的病人。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2歲~67歲(54.41歲±10.31歲),<50歲11例,50歲~60歲15例,>60歲13例;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或???5例,本科及以上11例;病程<5年25例,≥5年14例。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34歲~67歲(54.79歲±9.90歲),<50歲10例,50歲~60歲15例,>60歲14例;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或專科12例,本科及以上9例;病程<5年31例,≥5年8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病人入院當天研究者向其解釋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義,取得病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后,采取面對面調查的方式完成炎癥性腸病生存質量問卷(IBDQ)的填寫,之后分別對兩組實施相應的健康教育,出院當天評估兩組病人IBDQ評分及病人對健康教育滿意度。
1.2.1健康教育方法對照組實施護理部及我科制訂的新入院病人宣教、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健康教育、飲食指導、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分別在病人入院、住院期間、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完成。觀察組實施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并根據(jù)疾病不同階段進行督導和心理干預。①教育內(nèi)容的確定:通過查閱文獻,結合我院護理部制訂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重點,預先設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入院、疾病相關知識條目和出院指導內(nèi)容,于2013年1月—6月對19例潰瘍性結腸炎病人、15名消化科醫(yī)生、25名消化科護士進行調查。總結整理病人選擇最想獲得的疾病知識條目前5項、入院及出院指導內(nèi)容前3項、醫(yī)生和護士最希望病人知道的疾病知識前5項、出院指導重點內(nèi)容共19項作為重要條目。②內(nèi)容包括日常行為教育、飲食指導、自我情緒調適、腹痛護理、腹瀉護理、用藥指導、不良反應觀察、情緒管理、病情監(jiān)測、疾病認知、各項檢查注意事項、運動鍛煉、安全管理等。③實施:由責任護士根據(jù)疾病不同階段選擇恰當時間安排教育內(nèi)容,并給予適時督導和針對性心理干預。一般為14 d~21 d。
1.2.2評價方法比較兩組實施相應健康教育前后IBDQ評分及病人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本研究采用的IBDQ量表為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專用量表,已被多個國家學者證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很好地反映疾病本身和相關干預措施對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IBDQ包括腸道癥狀(10個問題)、全身癥狀(5個問題)、情感能力(12個問題)、社會能力(5個問題)4個方面和32個問題,每個問題有7個答案,分別計1分~7分,總分為32分~224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3-4]。
2結果
2.1兩組健康教育前后IBDQ得分比較(見表1)
分
2.2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健康教育滿意度比較 例(%)
3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是目前臨床較為公認的對病人生存質量有明顯負面影響的一種慢性疾病[5]。病情易反復,遷延難愈,活動期會有嚴重腹瀉、黏液便、直腸出血,里急后重,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3]。同時大部分病人及家屬對本病的治療、護理、轉歸及日常注意事項等認識不足,不能堅持飲食調護及持續(xù)藥物治療,導致本病復發(fā)再住院,增加經(jīng)濟負擔和精神壓力。如何在較短時間內(nèi)使病人掌握防止復發(fā)、并發(fā)癥發(fā)生、促進疾病治愈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以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成為護理管理者和施教人員共同關注的重點。生存質量是評價慢性疾病治療效果的一個主要指標。目前,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生存質量已經(jīng)成為評價各種治療和干預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國外專家在生存質量量表的研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獲得了大量的臨床數(shù)據(jù)。本研究顯示,入院時兩組病人的IBDQ得分均較低,表明疾病已嚴重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研究認為,通過加強慢性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將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疾病認知水平,改善不良情緒,提高病人生存質量[6]。本研究觀察組依據(jù)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教育法,病人在護士的引導下自己選擇最希望獲取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先后順序和方式,護患雙方共同制定目標、計劃,使病人和家屬由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訁⑴c,使病人積極參與到知識獲取過程中,在講解過程中增強自信心,樹立改變自身行為的信念。
據(jù)文獻報道,每年有18%~25%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會出現(xiàn)復發(fā)或癥狀反復,引起潰瘍性結腸炎復發(fā)的原因眾多,引起潰瘍性結腸炎復發(fā)的最常見原因依次為服藥依從性不佳、應激或飲食不當、合并感染[7]。本研究觀察組依據(jù)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法從病人最希望獲取的知識教起,不斷激發(fā)病人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針對部分病人對口服藥物依存性差,癥狀緩解后往往自行停藥,片劑服用時間、栓劑用法、保留灌腸方式掌握較差,給予適時督導使病人忽略的卻又在治療疾病中急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逐步成為病人學習的強烈愿望[8],并給予心理干預使病人在較好的心身狀態(tài)下接受健康教育,最大限度滿足病人健康教育知識需求,進而減少其不良行為及生活習慣,提高服藥依存性和遵醫(yī)行為。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后觀察組病人滿意度(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66.67%),觀察組IBDQ評分(149.23分±3.3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16.87分±3.24分),兩組滿意度、IBDQ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運用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健康教育法可以督促潰瘍性結腸炎病人自覺地采取有利于配合治療和恢復健康的行為,滿足病人自身參與的需求,幫助建立信心,以配合臨床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最終提高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生存質量和健康教育滿意度,適合在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臨床健康教育中積極實踐。
參考文獻:
[1]韋宜賓,劉琨榮,陳國忠.中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3):222-224.
[2]楊紅,錢家鳴.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2年廣州):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部分解讀[J].胃腸病學,2012,17(12):724-727.
[3]戴彥成,張亞利,唐志鵬.中醫(y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生存質量評價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世界中醫(yī)藥,2015,10(16):951-957.
[4]韓現(xiàn)紅,戴新娟.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生存質量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5,29(4C):1412-1415.
[5]鄭發(fā)娟,張?zhí)K閩.《炎癥性腸病生存質量問卷》評估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生存質量[J].中醫(yī)學報,2015,30(8):1212-1214.
[6]梁惠萍,何深文.自我護理教育對II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調查[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7):1030-1032.
[7]鐘捷.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需要關注的若干臨床問題[J].內(nèi)科理論與實踐,2013,8(1):12-14.
[8]吳媛,曾玉萍,陶雪斌,等.優(yōu)勢內(nèi)容遞增教育法對胰島素注射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響[J].內(nèi)科,2011,6(4):385-387.
(本文編輯蘇琳)
(收稿日期:2015-09-09;修回日期:2015-12-14)
中圖分類號:R473.57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34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1C-0355-02
作者簡介張娜,主管護師,本科,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王麗敏(通訊作者)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基金項目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課題,編號:YH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