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挺
(河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吳水挺
(河海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就是利用情感機制,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因素的積極影響,實現(xiàn)塑造人、培育人的目的。情感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重大,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必要途徑。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就必須研究影響情感產(chǎn)生和變化的制約因素,以便尋求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發(fā)揮途徑,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合理需要;情融理通,排除認知障礙;榜樣引領,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情感功能;需要;認知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情感的產(chǎn)生和變化主要由三個因素引起,分別是需要、認知和環(huán)境。需要是人情感發(fā)生的原始根源,決定著情感發(fā)生的層次、深度。認知在情感的產(chǎn)生和變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是隨著認知活動的進行而產(chǎn)生變化的,同時又反過來影響著認知進程。情感的產(chǎn)生和變化同時也離不開所處環(huán)境的作用,人作為社會存在物,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情感有不同的影響。情感生發(fā)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發(fā)揮極為重要的理論依據(jù),這就要求發(fā)揮思想政治情感功能必須遵循情感生發(fā)機制規(guī)律,充分重視教育對象的合理需要、認知規(guī)律和教育環(huán)境三者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響,并通過對三者的調節(jié)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就是利用情感機制,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因素的積極影響,實現(xiàn)塑造人、培育人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具有其獨特的運行機制,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起著思維和認知難以替代的作用?!盵1]因此,必須重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發(fā)揮,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因素的價值。
1.情感功能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受教育者的接受過程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被貼上枯燥、乏味的標簽,是因為教育者錯把教育活動當成一種單向傳遞,把受教育者僅僅當成知識接收器。因此,當受教育者意識到自己被當成了一件“物品”,而不是“人”,則會本能地反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會對思想政治教育曲解、抗拒。情感作為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chǎn)生的體驗,處于肯定、熱愛、贊賞等積極狀態(tài)下的受教育者會對認識活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強化接受活動的運行;反之,處于否定、憎恨、厭惡等消極狀態(tài)下的受教育者會對認識活動起消極的阻礙作用,甚至終止接受活動的進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情感上的認同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接受程度。因此,必須重視情感功能的發(fā)揮,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使接受主體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內容、情感方法、情感目標產(chǎn)生肯定性的情感態(tài)度,提高接受度。
2.情感功能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人的認知和行動都是在情感的激發(fā)和誘導下完成的,從情感中來,到情感中去?!艾F(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人—人’活動過程,既是認知過程,又是情感互動過程。”[2]然而,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問題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忽視了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也忽視了教育者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力量。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的理論性以及灌輸方法的使用,“重知輕情”的教育理念漠視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使教育主客體之間變成一種單純的“我說你聽,我打你通,我令你聽”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變成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枯燥的、乏味的認知活動,其教育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須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因素,發(fā)揮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使受教育者不僅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而且將思想認識內化為信念,并外化為積極健康的行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情感功能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時代性的必要途徑。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西方文化價值的滲透,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泛濫,給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了不穩(wěn)定因素,在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同時,人的幸福感卻在逐漸降低。人們本以為隨著財富的累積會越來越幸福,卻不想生活變得越來越累,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們過于追求物質財富,而忽視了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新時期需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而情感無疑是需要借助的重要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觀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功能可以自發(fā)的實現(xiàn)。情感的產(chǎn)生和變化由需要、認知、環(huán)境三者引起,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就必須研究這些制約因素。
1.自身需要。需要揭示的是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愿望和需求,在情感發(fā)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個體的需要也是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發(fā)揮的重要因素。它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當個體的愿望、需要得以充分滿足時,個體就會產(chǎn)生積極肯定的情感;反之,則會產(chǎn)生消極的情感。當個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需求得以滿足時,個體思想道德需要會因積極、肯定的情感體驗而得到鞏固強化,同時,思想道德需要強化產(chǎn)生的迫切愿望也會加深情感體驗的感受度,實現(xiàn)個體思想道德品質的提高、境界的升華。比如,作為社會主義的公民,都有參與政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其需要,才能加強其情感體驗,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從而提升自身素質。因此,個體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情感反應,直接構成了影響思想道德內化的最初制約因素,進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有效發(fā)揮。需要是動力的源泉,因為有需要,才會去追求它。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利用積極的情感來調節(jié)、尊重、滿足個體的合理需要,引導其認同并接受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并將其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實現(xiàn)受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和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
2.道德認知。個體的認知決定了對客觀事物情感的內容和方向,只有被認知的事物才能引起人們的情感,而且兩者是成正比的,即認知的程度越深刻,情感越激烈。同樣,情感一經(jīng)形成,也會對認知起著推動作用,認知與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發(fā)揮過程中是相互推動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視思想道德的認知教育,提升人們的判斷力和鑒別力,使其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如果個體缺乏對政治思想、道德規(guī)范等的認知,在遇到具體的客觀事件時就會作出不正確的認知評價以及行為選擇。因此,提高個體的道德認知水平是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發(fā)揮過程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
3.教育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主要包括宏觀環(huán)境和微觀環(huán)境。宏觀環(huán)境,即政治、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等。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各種文化相互碰撞,價值觀念更加多元化,一些封建的、資本主義的思想觀念沉渣泛起,處在這樣的時代漩渦中,人的價值觀念、情感需求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微觀環(huán)境,即單位、學校、家庭環(huán)境等。在這些場所,受教育者都會受到教育者的政治信仰、道德觀念、價值信念的感染,從而彼此之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相通和道德上的共鳴。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個體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在環(huán)境以及周圍人的影響,而在普遍崇尚金錢至上價值理念的當今,利益至上、人際隔閡、道德冷漠等都不利于個體積極健康的情感產(chǎn)生,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發(fā)揮。
依據(jù)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發(fā)揮的三個重要因素,即個體需要、道德認知、教育環(huán)境,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發(fā)揮的路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以人為本,尊重合理需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就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肯定人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需要是情感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把尊重和滿足人的合理需要放在第一位,從而引導并激發(fā)人們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一是,物質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生存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要,人只有在生存的需要得以保障滿足時,進而才會產(chǎn)生高級層次的需要。個體生存需要的迫切性,決定了其對生存資料、生活水平的期待和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的發(fā)揮首先應理解并尊重人的這種基本簡單的物質追求,通過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發(fā)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改善人們的生活條件,保障其最低層次的需要。二是,精神需要。當?shù)蛯哟蔚男枰靡员U蠒r,便會產(chǎn)生情感、道德需要。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要尊重人的情感追求,尊重人的人格,將人視為獨立的主體,了解人的情感與心靈世界,引導教育對象形成內心高尚的情感世界。
2.情融理通,排除認知障礙。“情感是人的認知活動中的必然因素,它伴隨著認知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情感一旦產(chǎn)生,就成為認知發(fā)展的動力并調節(jié)認知結構的發(fā)展?!盵3]因此,要加強主客體之間情感溝通,排除認知障礙。
懷特海曾說過:“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盵4]11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貼近社會實際,通過對某些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與辨析,使教育對象明辨善惡,加深對思想道德知識的認知,同時使受教育者實現(xiàn)情感共鳴,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實踐中真正內化為信念,達到知與情合二為一。在受教育者主動學習過程中,教育者必須進行及時的情感溝通,鼓勵教育對象認真體驗生活,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去,并對其進行引導。這樣,教育對象在日常生活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3.榜樣引領,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教育對象道德認知水平、思想覺悟的高低,與其所處的周圍環(huán)境息息相關。因此,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情感功能,需要樹立典型,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受教育者在榜樣引領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
在宏觀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抓典型,樹榜樣,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讓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比如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就是一場生動感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典型的事例來蕩滌人們心靈的污垢,向全社會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種方法比單純的說教更具說服力,對人們的影響也會更加深遠。
情感生發(fā)理論表明,情感的產(chǎn)生和變化由需要、認知、環(huán)境三個因素引起,情感可以成為一種激發(fā)行為的動力,要想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接受度,必須從情感生發(fā)理論出發(fā),掌握情感生發(fā)機制和生發(fā)途徑,滿足并尊重個體的合理需要,提高認知水平,解決認知障礙,并且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宏觀、微觀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以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培育人的目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1]韓迎春,鄒小華.從灌輸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指向[J].湖北社會科學,2009(9).
[2]秦桂芳.教學過程的情感功能[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2(5).
[3]張宏玉.情感教育與認知教育的統(tǒng)一[J].教書育人,2000(16).
[4]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莊蓮平,王立中,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王愛玲)
On the Emo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U Shuiting
(School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0, China)
The emotional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efined as positive effect of using emotional mechanism and developing emotion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aim is to shaping and cultivate people. Exerting the emotion fun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mportant.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acceptability, actual effect and ag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develop the emotion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study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generation and change of emotions.Then we can find the paths ofdeveoloping the emotion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ain implementation way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we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 and respect reasonable needs; secondly, we should b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solve cognitive disorders; and thirdly, we should set good examples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otion; emotional function;need;cogniton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6.029
2016-10-15
吳水挺(1991-),女,江蘇啟東人,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D64
A
1009-4326(2016)06-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