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云(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州 510000)
跨文化語用學在英語課堂中的需求分析及教學建議
許丹云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廣州 510000)
摘要:培養(yǎng)英語學習者的交際能力是英語教育的目標。本文通過分析國內(nèi)外學者關(guān)于跨文化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不同需求討論,探尋跨文化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大學英語課堂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的教學特征及方式,并分別從教師、教材和學生角度提出教學建議,旨在幫助外語教師更好地認識和運用跨文化教學里的教學原則,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語用能力。
關(guān)鍵詞:跨文化語用能力;英語教學;學術(shù)分析;教學建議
英語全球化的發(fā)展已經(jīng)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因素相關(guān)聯(lián),對高校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提出,英語專業(yè)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應拓寬跨文化知識,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和較強的跨文化心理素質(zhì),英語課堂應該從關(guān)注純語言技能的教學向跨文化語用應用的教學轉(zhuǎn)型。
目前教育界就跨文化語用學是否需要應用到教學中有不同的聲音。本文將結(jié)合國內(nèi)外學者觀點和案例探討不需要教授所受的因素,以及需要教授的原因和如何教授的問題如師資、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設(shè)置,以及采用的教材等問題。
跨文化英語語用學主要研究英語學習者如何用英語去和其他英語使用者或者目的語為英語的使用者進行交流,以及研究要理解“說話人意圖”所需要具備的“具體語境知識”,關(guān)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英語這一語言使用者如何應對該語言所帶有的文化因素(如文化心理、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的影響,以便減少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和交際障礙(Cutting,2008)。目前的應用和研究包括跨文化語用語言學;跨文化社交語用學;語際語語用學三個層面。根據(jù)Thomas(1983)的定義,本文將跨文化語用語言學看做是跨文化社交語用學的前提,把二者統(tǒng)稱為跨文化語用學來作為探討的對象。
3.1跨文化語用能力不應成為培養(yǎng)目標
首先,在英語作為外語的教學課堂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語用能力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行為。Rose(2005)和Hardt&Negri(2000)認為自從英語作為全球性的語言,其推廣和學習與殖民主義相關(guān)聯(lián)[1];在此背景下的跨文化語用學在語言教學領(lǐng)域的推廣可能會帶有‘語言領(lǐng)域的帝國主義'的色
其次,有的學者擔憂在英語課堂中教授跨文化語用學的可行性。一方面,他們認為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方案很難在國內(nèi)課堂里實施,因為交際目的的達成通常屈從于語言學習大綱(Ellis,2000)[2]。另一方面,學者認為跨文化語用能力只有在學習者有機會去注意到‘符號使用者' (Graddol,2006)的 情 景 下 才 能 習 得 。Dalmau&Gotor(2007)和Shimizu(2009)等學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住在東道主地區(qū)是提高一個人目標語語用的準確性和流利度的關(guān)鍵因素。不幸的是,這樣的條件在英語為外語的課堂里具備的可能性較小,因為目標語學習者在這種課堂里通常只能接觸到很少或者沒有母語為英語的學習者(Rose,2005),所以操目的語的本族人和非本族人在不同語境下潛在的互動可能性較小[1]。并且,在英語作為通用語的發(fā)展的背景下,即使學習者已掌握簡單的目的語準則規(guī)范的跨文化語用能力,仍不足以在不同的目的語情景里獲得語用成功。如在英國習得的跨文化語用能力并非能夠運用至其他如美國、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
3.2跨文化語用能力應該成為培養(yǎng)目標
一方面由于中國學習者的語用失誤率很高,影響跨文化交際。如在對廣西師范大學50名本科英語專業(yè)一年級未學習過跨文化交際課程學生的‘招呼語'語言語用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的調(diào)查中,李春芳(2002)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招呼語”中犯語言語用失誤率達29.4%,社交語用失誤率達36.14%。他提出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多增加文化背景、社會習俗和歷史知識的介紹,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語用失誤。
另一方面研究發(fā)現(xiàn)本族語使用者似乎很難忍受二語習得者的語用錯誤。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生活時的跨文化語用失誤也成為近年來英語教育界關(guān)注的焦點(孟亞茹,2013)。案例發(fā)現(xiàn)一出國留學生在GRE和托??荚囍腥〉幂^高的語言成績,其在美國作為助教給本土學生上課時,雖然能夠在語言使用上清楚表達自己記憶過的教學內(nèi)容,但是在和學生互動時卻受自己母語的負遷移影響,不能順應特定交際語境和語言現(xiàn)實,把學生對授課教師的失望和無奈誤解成對教師的友善,從而使師生交際受阻,面臨社交語用的失誤。孟亞茹(2013)指出這樣的案例在國際助教教學中并不在少數(shù),提出針對出國留學及出國工作人員的英語教育應注重學生母語負遷移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影響,注重他們在出國之前跨文化語用方面的培養(yǎng)。
以上兩點符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提出的培養(yǎng)目標。大綱提出,在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應突出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拓寬學生的跨文化知識和意識,提高其跨文化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其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通過對接受過跨文化交際課程學習的學生語用能力測試后,喬燕(2006)發(fā)現(xiàn)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較明顯,在實際場景中語言語用較為得體[3]。以上論述和例子表明跨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外語教學課堂中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4.1關(guān)注教學活動本身
英語教學課堂首先應該界定語用語言和社交語用所包含的教學內(nèi)容,并分類別分難度等級進行施教。以此為基礎(chǔ),教師可以嘗試通過認知活動來讓學生潛意識地了解到兩種語言所需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原則(Judd,2005)。例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可以把具體的英語語用失誤情形融入到具體語言表現(xiàn)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區(qū)分不同語境下的語用原則。
4.2關(guān)注學生的文化背景
教師應該關(guān)注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因為并非每個外語學習者都想表現(xiàn)得像操目的語的本土人士一樣(Harwood,2002)?!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提出,對于學生的跨文化素養(yǎng)的教學上,要把握好注重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原則,即不僅讓學生熟知英美等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發(fā)展現(xiàn)狀、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人文知識和跨文化心理素質(zhì),還要讓學生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漢語言語用能力。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把跨文化語用學作為一種課程選擇的方向,并且應該根據(jù)學習者不同的類型去改良教學計劃,把目的語的語用和學生本土語的語用結(jié)合起來(Kramsch,2010),充分尊重學習者對本土文化的身份認同感,借此更好地建立起學習者對于本土和跨文化交流過程中不同情境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語用情況的批判性思維(Byram,1997),讓其在國際交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4.3關(guān)注教師的培養(yǎng)
Bryam(1997)也提指出,把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教學培養(yǎng)目標實際上可能面臨教師本身的問題[4]。如教師沒有機會接觸到原生態(tài)的語料或者沒有足夠的跨國經(jīng)歷去支撐跨文化語用學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精通學生本族語且擁有目的語跨文化背景的英語教師常常被認為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因為‘固有的內(nèi)在一致性'(Ellis,2000)允許他們通過研究和比較支撐母語和英語的相關(guān)信仰體系和文化規(guī)范的方式來輔導學生,讓英語習得者在擁有自己文化認同感的同時也有能力駕馭英語,而不是單純地成為以母語為英語的使用者一樣的對話者[5]。所以國內(nèi)應該注重這方面師資引進與培養(yǎng),在拓寬本土教師跨文化視野的同時,引進具備豐富海外工作生活經(jīng)歷,深入了解兩種語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的師資。
4.4關(guān)注教材的適應性
Nguyen(2011)和Wierzbicka(2006)認為教師和教材編寫者應該向?qū)W習者描述禮貌用語的社會文化規(guī)范和某個特定的本族人社區(qū)的人際溝通的社會文化規(guī)范,這樣可以讓學習者意識到該社區(qū)約束他們語言使用的地方。此外,教師也應該及時更新教材里的跨文化內(nèi)容,因為從教材的編寫、出版和投入使用所需的時間里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社會交際情況,且有限的編寫空間不能保證學生在實際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獲取每一個準確的語用信息。
只有承認人類有意義的交流的多樣化,跨文化交流才能變得更受尊重??缥幕Z用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在注重語用語言能力提高的同時兼顧到不同的文化語境社交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應該從說話者和聽話者兩個角度去解釋和運用語用內(nèi)容,讓學生學會在語境視野下批判性地審視語用現(xiàn)象,與注重自己的國家認同感相融合,才能做到尊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Rose,K.R.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requests in Hong Kong[C].In Hinkle,E.(5th ed.),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167-169.
[2]Ellis,R.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14(3):193-220.
[3]喬 燕.廣州某高校本科生英語語用失誤的案例研究[D].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4]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UK: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7:102-105.
[5]李春芳.中國學生在英語“招呼語”中的語用失誤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責任編輯:建德鋒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08
作者簡介:許丹云(1988-),女,廣東省湛江市人,助教,從事英語教學研究。彩,這種色彩很可能會幫助霸權(quán)國家強加弱勢國家學習者接受他們的文化統(tǒng)治,即在提高學生對于外國主流文化中存在的價值觀、信仰等文化因素的認同感時,塑造新的文化。
The Needs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Advice of 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in EFL Classrooms
XU Danyun
(Nanfang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0)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ining needs of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the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ultivating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EFL classrooms.Teaching advice concerning required teachers,students'identity issue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will be propos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with the aim to help EFL teach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use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cross-culture pragmatics,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intercultural pragmatic competence.
Key word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EFL Language Teaching;Teaching Ad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