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內(nèi)容摘要:中學時代,語文教師的教學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語言和文筆素養(yǎng)的提高都至關(guān)重要,當然在語文日常教學中的教學設(shè)計關(guān)乎著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教學情景的融入以及學生知識吸收。通過課堂的分析體悟文字的美感,實現(xiàn)語文中教學的情感與思想的升華。
關(guān)鍵詞:教學設(shè)計 奧斯維辛 課堂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關(guān)于二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最大的“殺人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歷史。
(2)了解新聞的三大特征:及時性、真實性、可讀性。
(3)理解新聞寫作中作者突破“零度寫作”的框架,字里行間隱含作者情感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品味文中含有對比手法、細節(jié)描寫的句子,學會運用這些手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德國納粹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犯下的慘無人道、令人發(fā)指的罪行,體會對死難者的同情與敬意,身為中國人,更應(yīng)銘記歷史、擔負責任、呼喚和平及珍愛生命。
二、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作者通過觀察參觀者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及對比手法表達自己內(nèi)心感情的句子,理解本新聞獲獎的原因。
三、教學方式
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1.板書設(shè)計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羅森塔爾
新聞:及時性;真實性;可讀性(結(jié)構(gòu)、語言、角度、細節(jié)、手法及思想情感);首尾呼應(yīng):神態(tài)、動作、語言 對比 銘記歷史、追求 和平、珍惜生命
2.導入新課
(1)播放《紅櫻桃》中女主人公楚楚(原型朱德之女-朱敏)用燃燒的木頭朝背上的德國法西斯鷹徽紋身烙去的片段。
二戰(zhàn)期間像朱敏這樣的受害者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訪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教師板書:奧斯維辛)
(2)提問:這篇課文的體裁是什么?新聞。(教師板書:新聞)
戰(zhàn)后美國記者羅森塔爾在訪問奧斯維辛集中營博物館后寫下這篇新聞,他自稱奧斯維辛這個地方“沒有什么”新聞。(教師板書:羅森塔爾 沒有什么)
3.思考討論
(1)但就是這篇自稱沒有什么新聞的新聞發(fā)表后產(chǎn)生強烈的轟動效應(yīng),獲得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獎普利策新聞獎,被譽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名篇”。它憑什么獲獎?新聞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明確:新聞的三大特征:及時性、真實性、可讀性
(2)獲獎原因分析
①及時性分析:該新聞離1945年解放奧斯維辛已過去了十多年,文中第6段、可看出本新聞并不及時.
②真實性分析:雖真實,但并不具體。
③獲獎的原因是:可讀性:包括課文的結(jié)構(gòu)、語言、角度、細節(jié)、手法及思想情感。
4.師生互動,深入分析
(1)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
①第1段寫了,結(jié)尾也去寫,這種結(jié)構(gòu)叫什么?
明確:首尾呼應(yīng)
(2)分析課文語言及寫作目的
①“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
明確:平和、寧靜的生活使人們開始遺忘過去。
②既然奧斯維辛已無新聞可寫,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這篇新聞?請從文中找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6段)
明確:a祭奠過去;b銘記歷史; c呼喚和平
(3)分析對比手法
①第1、2段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奧斯維辛現(xiàn)實與歷史的對比
②在一個“居然”、四個“不該”、兩個“永遠”有何作用?
明確:表達作者對法西斯暴行的憤怒痛恨及勿忘歷史的態(tài)度。
③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是哪些方面的對比?
(4)分析細節(jié)描寫
①作者有沒有具體地為我們描繪奧斯維辛的恐怖、可怕?是怎樣使讀者感知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可怕?
明確:沒有,通過參觀者的神態(tài)、動作及語言,這就是細節(jié)描寫。
(5)分析課文角度
①新聞講究“零度寫作”,就是在新聞寫作中不摻雜個人情感。那本文在角度方面有何新穎之處嗎?試舉例。
明確:本文打破了常規(guī),在遵循客觀原則的基礎(chǔ)上,表達了自身的情感。通過參觀者在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殘酷遺跡的感受和反應(yīng)后寫下這篇新聞,抒發(fā)的是大眾的客觀情感。
(6)總結(jié)作者情感
文中體現(xiàn)了羅森塔爾怎樣的情感,他想告訴我們什么?
明確:作者情感:對德國納粹的痛恨、對死難者的同情和敬意
傳達:銘記歷史、追求和平、珍惜生命
5.結(jié)語
銘記歷史,歷史不該被陽光、鮮花、綠草、藍天所沖淡,不該被人類所遺忘。
(作者單位:江西臨川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