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彩
?
讓數(shù)學課真正活起來
文/張玉彩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放開手,給學生活動的自由,讓每個小腦筋開動起來,自己掌握知識。
教師都知道學生自主的學習是最可貴的,可又總是不放心,怕學生走彎路,怕學生掉隊,于是每種知識、每種解題方法都苦口婆心地說幾遍。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沒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這樣他們將永遠不會自己走路。幾年的教學實踐使筆者認識到課堂上教師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自己想、自己做。
學生在課堂上記住了概念、定義、公式,也能運用這些知識去解題,卻不能在生活中運用,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本知識源自生活,通過活動課再還原到生活中,這才是完整意義上的學習。如在學習“長方形的認識”時,筆者專門設計了一堂“找一找教室里的長方形”活動課,學生在教室里找到大小各異的長方形,最后讓全班學生一起數(shù)。這樣的活動課,把課本上的數(shù)學變?yōu)樯钪械臄?shù)學,讓學生生動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生活中處處要用數(shù)學。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局限于教材與教參,局限于許許多多的練習。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活用教材”的觀點,要求廣大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實際,在遵循大綱要求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使其便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一年級連加計算的教學,教材中的例題是:
課堂上,應減少教師的活動,減少教師的講解,讓學生有思考的時間、空間。經(jīng)??吹揭恍┱n堂上人人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似乎教學進行得很順利。其實有時這證明教師提問過詳、過細,落后于學生的思維,學生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并且知道一定正確。這時就需要教師靈活應變,設計或增加一些有深度、有廣度的內容來拓展學生的思維。
例如學習“年、月、日”時,讓學生想一想今年有多少個星期零幾天?小彤今年(2000年)2月29日出生,他什么時候過生日?如果他活到100歲,能過幾個生日?(24個,因為2100年不是閏年)等等。這種類型的題目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對于這類跳起來能摘到的果子,要讓學生自己探索,互相啟發(fā)。
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明白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把相加的結果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筆者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動手擺一擺、算一算,從而獲得不同的算法,然后再比較哪種算法更簡便,這樣教學走出了以書本為“本”的誤區(qū),使教學內容由封閉走向了開放。
爭做小問號 “學貴有疑”,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將自己置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矛盾之中。在鼓勵學生提問的同時,應要求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發(fā)問,做到已學過的基礎知識不經(jīng)復習不問,教師布置的問題未經(jīng)思考不問,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問。
爭做演說家 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說說算理,說說對題意的理解、對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說說數(shù)學原理的應用、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可以說說對數(shù)學問題的猜測以及解題錯誤或成功的原因等等,以促進學生數(shù)學表達能力的提高。
課堂上,應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有機滲透一些現(xiàn)代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學習方法,并提供實踐的機會。尤其重要的是教給學生把新知轉化成舊知的方法,讓學生從小學會用自己掌握的舊知識去尋求探索新知識,使學生獲得一把通向未來大門的金鑰匙。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青云街道明珠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