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摘要】處于新形勢與之社會變革相交叉的重要歷史時期,職校生備受多元化思潮的影響,在享受互聯(lián)網信息科技等帶來的種種便利時,也面臨著諸多潛在危險。對其展開全面且深入的德育教育,必須用過硬的政治理論充實其頭腦,提高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借助“馬克思主義原理”的先進指導,積極營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建構優(yōu)良的育人體制,在多樣性思想活動中切實增強職校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職業(yè)學校 德育教育 教育理念 傳統(tǒng)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087-01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品德思想至關重要,具有實效性的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在基本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下,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性活動,在積極、主動與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活動中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從而提高自控能力,夯實核心價值觀,學會靈活利用好現(xiàn)有條件,防患于未然,進而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不斷強化自身素質,于日后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當中。
一、新形勢下職校學生思想的新變化
職校學生由于個人及家庭,甚至學校與社會等方面的原因,在道德品質方面表現(xiàn)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呈現(xiàn)出集體意識淡薄、個人利己主義情結嚴重;片面追求價值多元化,誤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禁區(qū)等缺陷,這不僅是其個人成長道路上的阻力因素,更是當代教育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精神風貌建設的“絆腳石”。同時,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發(fā)展,以及世界政治環(huán)境的復雜化,職校生德育教育工作迎來了新一輪的發(fā)展變化。
具體地說,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第一,當代職校生多為家中獨子獨女,多數人的成長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未有經歷過挫折、打擊,也由此導致他們內心承受能力較弱,怯于人際交往,亦不善于分享。此外,當國內與世界有了更廣泛、更深入地聯(lián)系時,也讓各種各樣的思想價值觀念相互纏繞交織在人們的生活之中、思想之中和行為之中。職校生作為社會人中的重要群體,同樣也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第二,對自我個性的追求更強烈。職校生正處于向成年人過渡的關鍵時期,追求新鮮刺激,沖動且叛逆,有著自己的思維和信仰,喜歡時尚自由,追求快樂無約束,有著特立獨行的個性。同時,立足新的信息時代下,其學習渠道亦已得到縱深化的拓展,可以通過不同途徑、方法、形式來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因此對理想、對自我的追求表現(xiàn)的更為強烈。
二、新形勢下職校德育教育的新趨勢
因為職校生在新形勢下思想發(fā)生了新的改變,職校德育教育手段與形式也由此發(fā)生了變化,職校應結合實際學情與具體情況適當調整,與時俱進,相互適應。具體地說,其主要趨勢如下:第一,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實踐相結合產生了大量知識,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不斷挖掘,大大豐富了德育教育的內容,使職校生的德育教育更加豐富多彩。因此,新形勢下德育教育既要包括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宏觀知識內容,還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律、誠信等與自身修養(yǎng)密切相關的教育內容,使之教育既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又蘊含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最新理論,促使學生思想不斷豐富、發(fā)展、完善。第二,教育手段更加多元化。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比較呆板,一般都是教師“說教式”的灌輸觀點,教師“苦口婆心”講得枯燥,學生聽得“心不在焉”,教育實效相當堪憂。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科技教育手段更加多樣化。多媒體技術可以讓枯燥的文字擁有優(yōu)美的動態(tài)畫面,文字與聲音的相結合,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出德育宣導內容;而“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也可以使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改善職校德育教育實效的具體措施
(一)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化德育教育內涵。中華文明不僅是世界上延續(xù)時間最長的文明,且是唯一從未中斷的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中華民族雖然幾度遭遇外來侵略,但仍然經久不衰。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曲折而殘酷的進程中得以傳承,與其另一個特征“創(chuàng)新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達爾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言論,同樣適用于文化發(fā)展范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是憑借其在傳承的過程中的不斷變化、不斷改革,來適應不同階段的時代要求,通過自身的“優(yōu)勝劣汰”,完成了自我保存與更新,因此在教育領域、文化建設的道路中,更要注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注重在批判與繼承過程中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并以此來作為培養(yǎng)當代職校生道德素質的基石,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優(yōu)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利用信息互聯(lián)網技術優(yōu)勢,拓展德育教育范圍?;ヂ?lián)網在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上給職校生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事實也已經證明,人們的學習和生活離不開互聯(lián)網。因此,德育教育應對互聯(lián)網和計算機采取一種歡迎的態(tài)度,并做到取其長處,為我所用,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覆蓋面廣的特點建立多種德育教育平臺,比如,建立德育教育專題網站,優(yōu)化模塊設置,創(chuàng)新內容布局,將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融合為一體,吸引更多的學生;建立更多讓學生自由表達觀點的渠道,比如校園“BBS”等,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聲,借此收集學生的言論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軟件拓展與學生交流的渠道。需要注意的是,網絡在為德育教育工作帶來的各種便利性的同時,也在提醒德育教育工作者應將自身工作范圍擴大,以便于將更多的學生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
(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性活動,實踐德育教育理念。隨著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公益既是一種高尚的道德意識,也是一種無私奉獻的高尚行為。積極組織職校生參加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既可以讓他們通過各種事件本身去全面地認識社會,也可以激活自己服務社會 、創(chuàng)造個體價值的激情。例如,維持交通秩序、清除小廣告、到敬老院服務,以及到社區(qū)或公園開展體育項目或技能教學指導活動等。讓職校生在不同的社會體驗中,完成自己的社會化與各種模擬性教育,從而在自己的感悟、總結與教訓中完善與提升自己。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新形勢下的職校德育教育還需要滲透到每個學科領域,這些蘊藏在各學科中的思想內容有利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能夠有效促進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提高;其次,要以課外活動為補充,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課外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德育系統(tǒng);最后,可以通過社會實踐使理論知識進一步內化,渠道開闊學生視野,磨練且意志,讓學生在生活中提升自身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錢海成.德育教育融入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對策探討[J].成功(教育),2011(10)
[2]申姚.中職生德育教育的新探索[J].成功(教育),2011(16)
[3]譚紅.探索中職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徑——分級管理[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2)
[4]靳艷玲.簡論中職生德育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途徑[J].廣西教育,2009(27)
[5]高燕.中職學校科學德育方法實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
[6]夏文燕.提高中職學校德育針對性的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