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慧
【摘要】 課堂是整個工作開展的主要陣地,也是師生之間互動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基地。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實施,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還能更好地緩解教師的壓力,活躍課堂的氣氛。尤其是高中化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如何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而又形象這一問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得以解決,但是過度的濫用和多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弊端,使得我們不得不反思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強對其的應用,才能是有的放矢呢?本文正是帶著這一問題,從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實驗教學環(huán)境、探究討論環(huán)節(jié)三個方面,就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進行有機而又高效的整合提出了幾點實踐性的探究。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3-029-01
高中化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基礎性學科。近年來,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經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得到了應用,但是有效的應用則很少,很多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多媒體這一信息技術的輔助下變得十分活潑和踴躍,但是其所取得實質效果則往往難以滿意。而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其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和教師都圍著它在轉,看似一堂生動而又活潑的課堂實際上并非是一堂高效的課堂。因而將其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必須對其應用的度進行控制,做到恰如其分,才能有的放矢。以下就此展開探討。
1. 導入環(huán)節(jié)
一堂課能否成功關鍵就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導入,尤其是高中化學,很多知識方面的遷移量較廣,只有確保導入的成功,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的方法較多,但是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的實際采取針對性的導入方法。例如在教學有關硝酸的新課時,可以采取復習導入法,通過PPT將上一課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再利用常規(guī)的導入語,導入新課即可。一般整個導入環(huán)節(jié)五分鐘即可,2分鐘看PP,3分鐘導入,做到言簡意賅、一目了然。而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有的內容時,還可以采取故事導入的方式。以《化學元素周期表》教學為例,就可以在新課導入前,可以將事前搜集的與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化學元素的相關視頻給學生展示出來,但是視頻的內容必須短小精悍,能直截了當?shù)剡M入主題,從而自然而然的導入新課。
2. 實驗環(huán)節(jié)
實驗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頭戲,所以將其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也是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但是作為教師必須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作用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才能更好地確保應用的針對性。
在筆者看來,將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教學課堂進行整合的關鍵就在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否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學習能力能否提升,否則再熱鬧的多媒體課堂也只能稱之為華而不實。因此在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整合,筆者認為,所有的實驗并不適合由多媒體來完成,因為有的實驗所生產的氣體必須要學生通過辨別氣味來達到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多媒體技術則不可能將氣味體現(xiàn)出來。例如在制備乙酸乙酯時,往往需要利用飽和的Na2CO3溶液,如下圖所示,若用多媒體演示出來,教師在沒有告知學生的情況下,學生不可能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就知道導管末端所插入玻璃試管中是哪一種溶液,若給出三種不同的均為透明無色的溶液,那么由于Na2CO3溶液在制備乙酸乙酯后,就會出現(xiàn)香味,從而就能對Na2CO3溶液進行判斷,而如果采用其他的溶液則不能生成乙酸乙酯,也就聞不到氣味。但是有毒氣體實驗,出于保護環(huán)境的需要,則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其展示出來,這樣在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生也能直觀的感受實驗過程。
當然,信息技術與高中化學實驗的整合并非只是利用其對實驗的過程中進行展示,也能對某些化學實驗若不按照規(guī)定操作帶來的后果展示出來。例如在對氫氣進行可燃性實驗時,傳統(tǒng)的手工實驗,有時由于學生忘記檢測其純度就將其點燃,那么就可能出現(xiàn)爆炸的事故,而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則能將這一誤操作帶來的后果模擬出來,這樣就能使得學生意識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3. 探究討論環(huán)節(jié)
探究討論環(huán)節(jié)是現(xiàn)代高中課堂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探究和討論,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一般而言,一堂課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主要是對新知的探究和對舊知的結合,所以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做好引導作用,而多媒體的真正使用,則應在學生探究討論結束后,教師結合學生所出現(xiàn)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并對其講解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掌握而采取一種輔助性的展示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種豁然開朗的作用,從而學生更好地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探究Fe2+和Fe3+的氧化性時,往0.1mol·L-1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會有哪些實驗現(xiàn)象?學生需要動手才能得到答案,但是在實驗前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現(xiàn)有知識討論,最后利用多媒體將其實驗現(xiàn)象展示出來,發(fā)現(xiàn)加入KSCN溶液后的溶液變紅色的結論,學生就能得到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同時也意識到化學實驗的重要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進行信息技術的整合,并非是將其作為所有手工實驗的替代品,很多實驗只有親自動手實踐才能掌握更多的內容。多媒體在整個教學中,主要是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恰到好處的使用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過度的采用,一節(jié)課從導入到下課都是多媒體在主導,學生的眼球始終放在多媒體上,那么其帶來的作用只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