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全 雷慶
摘 要:目前中學物理教學中實驗開出率較低、實驗效果欠佳、學生實踐能力較差。為了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本文提出了開發(fā)低成本物理實驗,充分利用低成本物理實驗開展探究式教學。
關(guān)鍵詞:低成本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6)4-0042-3
物理課程標準提倡科學探究,并且將科學探究納入內(nèi)容標準,物理課程要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2008年5月至8月我們對重慶市的10多個區(qū)縣的初中物理實驗開設(shè)情況進行了現(xiàn)狀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學生實驗開出率較低,探究性實驗的開出率較高,但是教學效果欠佳,實驗儀器較為欠缺,自制儀器很少[1]。因此,大力加強低成本物理實驗,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是一個重要策略。
“低成本物理實驗”強調(diào)利用價值盡可能低的材料、物品或器具做物理實驗,做實驗盡可能少花錢或不花錢,如利用生活中的廉價材料(橡皮筋、氣球、雞蛋、土豆、蠟燭、塑料袋和手電筒等) 、易得材料(水杯、鋼勺、塑料尺、硬幣等) 和廢舊材料(易拉罐、飲料瓶、牙膏皮等)[2]。其主要的價值取向是實驗教學的“經(jīng)濟最小化、價值最大化”,即“成本低而智慧不低、成本低而技術(shù)不低、成本低而價值不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我們積極開展低成本物理實驗,有效開展探究式教學 。下面以《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一節(jié)為例,談?wù)勅绾卫玫统杀緦嶒為_展探究式教學。
1 利用低成本物理實驗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究熱情
為了理解合力與分力的概念,本節(jié)課用兩個實驗來引入。如圖1,利用玩具紙飛機做實驗,為了讓飛機起飛,需要用橡膠彈射器。橡膠彈射器是利用橡膠對機翼的拉力將飛機彈出,橡膠兩邊的拉力是分力。如圖2,老師拿出一塊小木板(五層板),雙手緊握木板的兩側(cè),要求學生用手掌迅速擊打木板中部,木板也斷裂了。手掌對木板的力是合力,這個力可以產(chǎn)生較大的分力。通過這兩個實驗,學生不僅理解了合力與分力的概念,而且探究熱情一下被調(diào)動起來了。
2 利用低成本物理實驗設(shè)計方案,培養(yǎng)學生的設(shè)計能力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學生設(shè)計實驗,合作探究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以下器材:方木板、3個彈簧秤、一盒鉤碼、3根等長的橡皮筋、細線、一盒圖釘、滑輪、刻度尺等。要求學生設(shè)計實驗來探究力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同學們積極動手動腦,用這些簡單物品設(shè)計了許多精彩的實驗,比教材上的實驗豐富得多。
方案1 采用教材上的實驗方案。如圖3所示,先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度地將橡皮筋的結(jié)點拉到某一點,記錄兩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兩個力的圖示,以這兩個力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并畫出對角線F。然后,只用一個彈簧秤將橡皮筋的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記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圖示F'。最后,比較F和F'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是否重合。
方案2 對實驗方案進行了改進,如圖4所示,在水平面用3個彈簧秤互成一定角度拉結(jié)點O,記錄3個拉力F1、F2、F3的大小和方向。 作出3個力F1、F2、F3的圖示,然后以F1和F2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夾在F1和F2之間的對角線設(shè)為 F。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比較F與F3 的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反。
方案3 對實驗方案進行創(chuàng)新,如圖5所示,用Oa細線拉住一個鉤碼,懸掛在彈簧稱A的下面,讀出彈簧秤A拉力F1的大?。‵1的大小等于鉤碼的重力F),然后用另一細線系在繩子上的O點,用彈簧秤B水平向左拉細線Ob,使Oa偏離豎直方向。測出此時彈簧秤A和B的拉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F1、F2的圖示,以F1、F2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夾在F1和F2之間的對角線設(shè)為F',比較和鉤碼的重力F的大小是否相等。
方案4 考慮彈簧秤稱量過程有誤差,有的小組用鉤碼和細線來做實驗。如圖6所示,在用圖釘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然后用細線系在橡皮筋上面,在細線下面掛4個鉤碼,將橡皮筋結(jié)點拉伸到O點,如圖6(a)所示。然后用兩段細線系在O'點,用圓珠筆的筆芯和釘子做成兩個小滑輪,小滑輪分別固定在B、C兩處,在兩段細線兩邊分別掛鉤碼,直至橡皮筋的結(jié)點拉伸到O點,記錄OB、OC兩段繩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如圖6(b)所示。用類似的方法作出平行四邊形,比較(a)圖中繩子的拉力和(b)圖中兩段繩子的拉力的合力大小有何關(guān)系。這個實驗將拉力大小的測量轉(zhuǎn)化為對鉤碼個數(shù)的測量,顯然方法更簡單。為了減小摩擦,用圓珠筆芯和釘子做成滑輪,實驗成本雖低,實驗價值不低。
方案5 有的小組的實驗方案比方案4更簡化。如圖7所示,將滑輪固定在A、B兩處,一根細線的兩段跨過A、B滑輪。在細線兩段分別懸掛重物,記錄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N1、N2。在細線的中點O點用細線OC再懸掛鉤碼,當系統(tǒng)都處于平衡時記錄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N3,用類似的方法作出平行四邊形,比較AO和OB兩個力的合力和OC的拉力F的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反。
方案6 有的小組選擇3條等長的橡皮筋來做實驗(如圖8)。因為在彈性限度內(nèi)橡皮筋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將3條相同的橡皮筋系在一起,結(jié)點為O,然后用圖釘將OA和OB豎直固定在木板上,在第三條橡皮筋下面懸掛砝碼,記錄每條橡皮筋的原長、懸掛鉤碼后的長度。根據(jù)3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圖示,以O(shè)A和OB拉力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比較在實驗誤差范圍內(nèi)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與第三個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反。實驗中將橡皮筋拉力大小的測量轉(zhuǎn)化為對橡皮筋伸長量的測量。
3 利用低成本物理實驗發(fā)散訓練,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習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怎樣應用平行四邊形定則解決實際問題呢?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應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圖9在引體向上的鍛煉中,我們發(fā)現(xiàn)兩手臂間的夾角為零時,手臂用力最小。逐漸增加兩手臂間的夾角,我們發(fā)現(xiàn)手臂越來越費力。通過人體體驗引發(fā)學生思考,人的重力是一定的,為什么手臂夾角不同手臂承受的拉力就不同呢?
如圖10所示,彈古箏的時候,如果琴弦拉得太緊,手指使勁彈奏琴弦,則琴弦會發(fā)生斷裂。通過這個案例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直接用手拉,很難拉斷琴弦,但是當琴弦固定在古箏上時,就容易斷裂。
如圖11所示,夏天乘涼時,人們喜歡躺在吊床上。引導學生思考,當人躺在吊床上的時候,系在樹上的兩端繩子的拉力多大,如果人坐在吊床時,系在樹上的兩端繩子的拉力與躺在吊床上的拉力比較,增大了還是減小了?
如圖12所示,學生玩彈弓的玩具實驗,將小石子放到彈弓的橡膠帶上,拉伸彈弓,小石頭飛出去,如果使勁拉彈弓,小石子飛得更遠。老師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前后兩次小石子飛的距離不一樣,怎樣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來解釋。
通過學生的各種生活體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玩中思考物理問題,增強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宏斌,徐斌全,雷慶.重慶市農(nóng)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策略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2(4):129—132.
[2]羅星凱.低成本、高智慧的物理實驗欣賞[J].物理教學探討,2000,18(9):1—3.(欄目編輯 羅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