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艷
摘 要:初三是整個初中階段最關鍵的一年,也是學生學習任務最重的一年。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三語文教學已被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此,教師要多角度、多層次地把中考語文中各類知識點結合趣味、文采等落實到初一、初二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的初三語文教學課堂,更具“思想性、文學性、情趣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知識點;趣味;初三;語文教學課堂
就語文學科而言,其知識系統(tǒng)也是由多個相互聯(lián)系的知識點構成的。和其他學科相比,它并不具備明顯的知識性,需要進一步突出語文教學“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知識點的趣味性,激發(fā)初三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初三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詩意,更具趣味性,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在中考語文中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為進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做好鋪墊。
一、注重新課教學中知識點的梳理
就中考而言,語文學科的考點會落實到各冊不同文體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輔助者等角色,積極引導學生不斷強化自身梳理知識的意識,正確梳理分散的知識點,實現(xiàn)點線成面,構建全新的知識網(wǎng)絡體系。進入初三階段以后,就課外閱讀文章來說,可以利用課內學習的各知識點回答對應問題。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這首詩歌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表達了詩人杜甫怎樣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考點巧妙地融入新課題教學中,引導學生利用語境、語言表達等去分析、解決對應的題目,不斷完善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全面掌握新的知識點,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對于相同題材的課文來說,教師要巧妙地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相關知識點,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內化新知識點,并經過有針對性地反復練習,把知識點學“活”。以“遷移”為例,古詩、散文、說明文等經常會應用該寫作手法,并能在不同文體靈活應用,實現(xiàn)“人文性、工具性”的統(tǒng)一。
二、趣味中融入細小知識點
進入初三階段以后,學生仍然會寫錯關鍵字,教師要借助相關知識點,優(yōu)化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直觀印象。首先,在課堂教學中,語音必須清晰。以說明方法為例,學生經常分不清楚“舉例子”“列數(shù)字”,經常寫成“例數(shù)字”“舉列子”。教師可以讓學生連同拼音反復抄寫,即“舉例(lì)子”、“列(liè)數(shù)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極易出錯的地方,讓他們反復朗讀,留下直觀印象,避免犯錯。在“清源、釋義法”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小考點,需要弄清相關字詞的意思。比如,“萬人空巷”“十室九空”,要準確理解它們的意思。就“萬人空巷”來說,是指每家每戶都從巷子中走出來,大都用來形容“慶祝、歡迎”方面的盛況。就“十室九空”而言,大都用來形容天災、人禍導致百姓顛沛流離的背景景象。對于這兩個詞來說,其字面意思非常接近,但實際意思恰好相反。為了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教師可以優(yōu)化利用遷移的方法,使其準確區(qū)分這兩個詞語,即用“舉城歡慶”描述“萬人空巷”,用“生離死別”描述“十室九空”。在增加細小知識點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新的知識點。
三、看清題目,掌握技巧
就語文考試而言,其中有一半以上的題目都和課外內容緊密相連,卻需要利用已學的課內知識進行回答。在解題過程中,經常因為粗心,沒有仔細審題,采取適宜的解題技巧,丟掉不應該丟的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主動性。就題目而言,經常會出現(xiàn)一些指向性的字眼,比如,該文章從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作者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哪些方面”便是其中的關鍵字眼。由于這是一篇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課文,可以借助已學過的課文“鄉(xiāng)愁”進行解答。又如,該篇散文中某句話起到怎樣的作用,詩中某句話體現(xiàn)出的氣氛?要牢牢抓住題中的關鍵詞“氣氛”,不要誤以為是“思想、感情”,以至于答非所問,偏離題目,還誤以為是正確答案。以“氣氛”為例,學生需要回想已學過的詩,比如,李白“行路難”;陶淵明“飲酒”,曹操“觀滄?!保滥男┰~語可以用來描述“氣氛”,比如,寧靜、凄清、熱鬧,哪些詞語又和“感情”相關,比如,孤獨、悲傷、難過,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誤認為說的是相同問題。在此基礎上,還要注重歸納、總結,根據(jù)題型,采取的解題技巧,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漸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尤其是學習零散知識點的趣味性。
總而言之,在初三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識該課程,語文教學不要過于功利性,以“知識點+趣味”為基點,多角度、多層次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優(yōu)化教學方法,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其成為整個教學的中心,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不斷完善已有的語文知識結構體系,做好充分準備,更好地迎接中考。同時,在引導學生積極備考的過程中,也能踐行素質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培養(yǎng)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林芳群.知識點+趣味:初三語文教學之我見[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