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內容摘要:眾所周知,閱讀教學本身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線性過程,而是一個鮮活的、動態(tài)的充滿生命力的場域,如何在知識達成的基礎上做到閱讀教學的松弛有效,將閱讀與表達融為一體。針對目前小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筆者將給出適宜的閱讀教學改進策略,試圖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生成性
一.變被動為主動,有效的構建生成性課堂
通常課堂上主體都是學生,但是對于閱讀教學來說,一般都不太容易提前進行規(guī)約和計劃。生成的課堂是讓學生主動地獲得深刻的感受,而不是知道感受。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都是提前進行預設問題的,并且這些問題通常都繁瑣細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會想盡辦法讓學生走到一條具有統(tǒng)一標準答案的路徑上。但是新的閱讀教學迷失摒棄傳統(tǒng)的“誘騙”、“鉗制”、“強迫”方式,采用“條理化”、“框架化”,“板塊化”的方式,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彈性設計。并且問題有很寬的問域,有較長的解答答距,具有非常強的現(xiàn)場型。比如教師會問“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你覺得哪一句最精彩?”這種非常開放的問題,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理解有較多的選擇,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學生非常熱烈的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示出來,例如在同樣的一個教案,但是在不同的課堂上就會產生不同的問題局面,這樣原先預設的目標可以進行調整,教學質量標準不是看預設目標是否達成,而是充分尊重學生自由而多樣的思考方式,尊重學生的差異,目標會隨時納入彈性成分,看是不是及時的生成了目標。這樣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一定的情景,然后再通過配樂、圖片和文字等方式對其進行渲染,學生就會非常積極、輕松的參與到課堂的討論中,這樣就不會再僅僅局限于一個標準答案。這樣的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學生和教師在進入到一定的情景之中,就會相互真誠的交流,這樣就會依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條不紊的構建有效地課堂生成。例如《秋天的的樹》,這是一篇情感類非常強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絕俗朗讀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到文本,進去情境當中,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與語言實踐。
二.設定有效地閱讀教學目標,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一種比較綜合性的活動,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發(fā)展都非常重要的階段,因此需要充分的利用小學生當前已經存在的主體意識對其進行發(fā)展,使得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日益豐富。通常情況下,學生讀懂文章但是不知道怎樣找到問題的答案。如果將問題分成直接型問題、間接型問題和腦中問題,教師對其進行示范。教師將自己怎樣思考問題的方式告訴學生,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方式進行思考,使得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大腦中所產生的各種想法,這樣教師就能知道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不能回答正確問題,然后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對于學生來說,好的示范、閱讀的難易程度以及恰當?shù)慕滩亩寄芴岣邔W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著重加強學生的語感訓練,這樣學生就能準確的把握語言的感悟,使得學生的預感能力提高,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引導學生正確的感知和辨析,切實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激發(fā)學生的合理想象,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
對于那些在閱讀上面有著比較高效率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看見”文中的人物、活動和一些活動所開展的細節(jié),但是對于閱讀效率比較低的學生來說,就會有一些閱讀障礙,這些學生通常都不能對文本進行想象。學生主要是依靠教材進行學習,學生閱讀需要文本,閱讀需要學生積極的參與。通常在課堂上,老師會提問一兩個可以帶動整篇文章的問題進行提問,通過這些問題使得學生可以進入文本,感受整篇文章意境,使得學生可以產生直接的感受進而使得學生發(fā)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喚起學生情感上的活動,使得學生通過想象來表達出具有個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對于一個人來說,想象可以滲透在閱讀過程中每一個方面,想象可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散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比較直觀的媒介如多媒體、歌曲、文字、動畫、圖畫等對學生的想象情緒進行培養(yǎng),使得學生可以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且不斷的變換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使得學生可以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得學生在一些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對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徹,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