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靜
摘 要 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與科技進步,新媒體技術不斷發(fā)展,影響著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通過在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結果。認識到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思政課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在新媒體視域下積極探尋對策,來提高大學生學習思政課實效性、增強思政課吸引力、占領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關鍵詞 新媒體;大學生;思政課;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7-0056-03
新媒體是基于數(shù)字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而言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主要包括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微博、QQ等等,它們具有即時性、互動性、虛擬性等特點。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已經(jīng)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大學生是使用新媒體的主要群體之一。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思政課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討。筆者對無錫一所高校的500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大學生進行了主題為“新媒體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抽樣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有效問卷498份,統(tǒng)計結果真實有效。
1 新媒體對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影響
1.1 大學生廣泛使用新媒體
在本次調查中,問及“您是否有新媒體賬號?”100%的受調查大學生回答“有”。其中100%的學生使用QQ,87.76%的學生使用微信,71.43%的學生使用微博,2.04%的學生使用易信,0.01%的學生使用人人網(wǎng)。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新媒體社交工具前3位依次為:QQ、微信、微博。在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大學生都擁有新媒體賬號,隨時隨地使用新媒體。過去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接收信息,現(xiàn)在通過新媒體平臺,大學生可以足不出戶、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天下事,可以在新媒體平臺海量信息中各取所需。因此,思政課的相關信息也應該進入到新媒體平臺,使學生在課后、生活中,通過廣泛使用的新媒體平臺來獲取。
1.2 大學生為何使用新媒體。
新媒體平臺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獲取學習生活信息的重要平臺。新媒體為何會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發(fā)生聯(lián)系?本次調查中也設置了相關問題,來探究其原因?!澳J為新媒體吸引您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選)”48.45%的學生選擇關注名人、明星,20.62%的學生選擇認識陌生人,擴大交際圈,87.63%的學生選擇獲取各方面信息,29.90%的學生選擇自由討論自己的觀點。在“新媒體主要用途”方面,排前三位的依次為:獲取人或事物的信息、緩解壓力、因為生活無聊。特別是被問到“登陸微博、QQ、微信做些什么?(可多選)”71.75%的學生選擇瀏覽關注的人動態(tài)和觀點,31.96%的學生選擇參與熱點話題的討論,24.74%的學生選擇寫微博記錄心情、發(fā)泄情緒。從學生的選擇上,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使用新媒體最大的驅動就是通過瀏覽人或物的動態(tài),獲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1.3 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程度
當被問及“您平均每天使用新媒體社交工具的時長為?”8.05%的學生選擇0~2小時,32.30%的學生選擇3~4小時,47.72%的學生選擇5~6小時,還有11.93%的學生選擇選項“更多時間”,并寫上了時間,比如13小時。甚至有學生在“更多時間”選項上寫道:除了睡覺都會使用。可見,大學生一天中大量時間都在使用新媒體。新媒體平臺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政課教學應該緊緊把握這一新的形勢,積極利用大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新媒體工具,與大學生進行交流
互動。
1.4 對新媒體平臺信息發(fā)布與篩選情況
新媒體具有開放性與信息海量性特點,大學生在面對海量信息時,是如何篩選的?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新媒體匿名狀態(tài)下,45.32%的學生一直會發(fā)布真實信息,53.54%的學生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會發(fā)布真實信息,還有1.14%的學生不會發(fā)布真實信息??梢娫谛旅襟w平臺虛擬世界中,學生的誠信道德觀受到了嚴峻地挑戰(zhàn)。有的學生通過虛擬信息登陸新媒體平臺,在無監(jiān)管的情況下,可能會利用虛假信息,越過誠信底線。因此,思政課教學要深入到新媒體平臺,指導大學生合理利用新媒體,規(guī)范大學生在新媒體虛擬平臺中的道德言行,占領新媒體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1.5 在新媒體平臺獲取思政課相關信息情況
當被問及“您平時主要通過哪種方式了解時事政治、熱點事件?”70.83%的學生選擇即時通訊(微信、QQ等)??梢?,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獲取不再局限于課堂教學與書本。在平時,通過新媒體正在積極接觸這些信息。并且61.86%的學生希望在新媒體平臺上開通思政課信息交流平臺,獲取對提高自己綜合能力有用的信息。因此,思政課應該積極利用新媒體即時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拓寬思政課教學外延,為大學生提供最前沿的時事資訊,并在這一平臺中進行熱點討論,為提高大學生政治素養(yǎng)與能力提供幫助。
2 對策
2.1 思政課開設新媒體使用素養(yǎng)培育專題單元,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
通過這次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已經(jīng)廣泛使用新媒體,并且越來越離不開新媒體這個平臺,大學生對新媒體依賴程度較高。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新媒體使用素養(yǎng)的培訓,指導大學生合理運用新媒體、如何從新媒體平臺獲取思政課有用信息等等。同時,加強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的誠信道德觀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媒介素養(yǎng)是指公眾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fā)展服務的能力[1]。它決定了現(xiàn)代人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媒介生存能力[2]。良好的媒介素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接觸大眾媒介并能有效獲取相關信息的素養(yǎng);二是,能理解媒介信息并能正確研判信息內容的素養(yǎng);三是,能熟練使用媒介功能并能通過媒介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素養(yǎng)[3]。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可以聯(lián)合學校計算機專業(yè)老師、網(wǎng)絡中心老師,一起可以開設“新媒體使用素養(yǎng)培育”專題單元,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為新媒體在高校思政課的有效應用提供媒介素養(yǎng)前提。在專題單元中可以介紹以下內容。
1)媒介的演變過程。
通過詳實的文字資料、圖片、視頻等,讓大學生了解媒介一步步的演變過程。雖然大學生已經(jīng)廣泛接觸各種媒介,但是對于各種媒介的發(fā)展背景卻不一定熟知,也會影響他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使用媒介的效率。通過講授,使大學生進一步熟悉媒介的概念、功能、影響等等,特別是近年來新媒體的發(fā)展過程、類型、現(xiàn)狀、未來發(fā)展趨勢等等,為大學生運用新媒體奠定必要的媒介理論素養(yǎng)前提。
2)如何辨別新媒體平臺信息。
雖然大學生已經(jīng)在學習生活中廣泛使用新媒體,但是對于新媒體中的信息辨別度還是不太理想。調查顯示:對于微信、QQ等各類新媒體中一些無法證實的消息,2.06%的學生會經(jīng)常轉發(fā),44.33%的學生偶爾轉發(fā)。反映出大學生信息辨別能力還有待提高,信息辨別能力不強會影響大學生建立良好的誠信道德觀,進而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梢酝ㄟ^熱點問題討論方法,利用新媒體平臺中發(fā)布的熱點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互相討論,思政課教師進行點評,提高信息辨別能力。
3)指導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中的信息豐富
自己。
這是新媒體使用素養(yǎng)培育的進一步要求。通過指導,使大學生在面對海量的新媒體信息時,可以獲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并且在這些信息中篩選出有利于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知識水平與能力提高的內容。這也是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這一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可以進行積極的引導和
教育。
在對大學生進行新媒體使用素養(yǎng)培育之后,還應建立相應的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考評體系。美國高等教育研究協(xié)會(ACRL)在2001年審議并通過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yǎng)能力標準》,使媒介素養(yǎng)考評有了科學的評估指標。在我們國家,北京出臺了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各個學??梢愿鶕?jù)本地區(qū)實際,借鑒國外做法基礎上,來建立相關考評體系,促進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提高。
2.2 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增強教學
效果
思政課教學一般是合班授課,人數(shù)比較多,思政課教師可能不能夠非常了解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由于授課時間緊、授課人數(shù)多等等條件的約束,師生之間的交流受到了一定地限制。新媒體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調查中發(fā)現(xiàn),70.45%的學生會在新媒體平臺(如QQ、微信等)公開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與老師或朋友分享。59.60%的學生愿意在新媒體平臺上與老師交流互動,表達自己真實想法??梢?,新媒體成為師生交流的新園地。在新媒體平臺,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展示的生活狀態(tài),了解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狀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因此,思政課教師應摒棄過去上完課就提包走人、與學生毫無討論交流的做法。如果因為課時緊、人數(shù)多,思政課很難做到與每一個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話,現(xiàn)在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一平臺,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從而可以打破教室空間的束縛,了解學生真實想法與學習狀況,進而可以盡量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師不能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應積極利用新媒體,引入新媒體先進教學手段,嘗試進行“微教學”,實現(xiàn)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可以真正走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在新媒體時代,思政課教師要重樹教學理念,充分運用新媒體,實現(xiàn)線上線下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增強教學效果。
2.3 構建思政課新媒體教學立體網(wǎng)
思政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應該利用新媒體的獨特優(yōu)勢,構建思政課新媒體教學立體網(wǎng),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傳播不僅僅停留在課堂,形成家庭、班級、學校到社會的思政課教學立體網(wǎng),增強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首先,家庭是大學生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應調動起家庭環(huán)境對大學生接觸思想政治理論的積極作用。在家庭環(huán)境中,比如家長要指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正確篩選、梳理信息,養(yǎng)成科學使用新媒體的良好媒介使用習慣,使思想政治理論可以真正走入大學生家庭生活。其次,利用校園新媒體平臺。在本次調查中,當問到“您所在的班級、社團、學校是否開通新媒體賬戶?”100%的學生選擇“是”??梢?,校園新媒體平臺已經(jīng)開始建立并發(fā)揮作用。思政課也應積極利用校園新媒體平臺,擴大思政課教學外延。比如:在校園網(wǎng)上開設思政課交流園地,在班級微信群、QQ群中進行熱點時政專題討論等等。新媒體平臺具有虛擬性、匿名性特點,大學生往往愿意暢所欲言、袒露心聲,使思政課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要求、期待、疑惑等等。另外,發(fā)揮社會新媒體平臺功能,比如移動電視、戶外LED廣告牌等等。社會新媒體平臺有傳播范圍廣、滲透力較強等特點。社會新媒體平臺應成為正確輿論的導向者、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在社會新媒體平臺中傳播思想政治理論,能夠增強思政課理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通過構建思政課新媒體教學立體網(wǎng),使思政課不再是高校一個孤立的課程,而是形成全方位的立體化教學,進一步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性。
3 結束語
新媒體正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學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高校思政課教學應該牢牢把握新媒體發(fā)展的脈搏,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占領新媒體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
陣地。
參考文獻
[1]榮建華.中國媒介素養(yǎng)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34.
[2]段京肅,杜駿飛.媒介素養(yǎng)導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126.
[3]劉明海.新媒體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淺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