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義
【摘要】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不論寫“哭”還是寫“笑”,無不生動傳神。作者正是巧妙地抓住這些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物一“哭”一“笑”的特點,展示了人物復(fù)雜而又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反映出他們各自獨有的情感世界和性格特征。
【關(guān)鍵詞】紅樓夢;賈府;教學(xué)設(shè)計;林黛玉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林黛玉進賈府》節(jié)選自《紅樓夢》第三回,通過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概括介紹了賈府一大批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思想性格,展現(xiàn)了這部巨著的序幕部分中的典型環(huán)境,也是全書的主人公寶黛初會的情節(jié)所在。這些內(nèi)容在整部《紅樓夢》中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對于這篇課文,我曾嘗試著以不同的切入點和側(cè)重點來教學(xué),各有收獲,也各有不足。比較眾多的教學(xué)設(shè)計,我以為,從人物分析入手,特別是對課文選段里人物的“哭”和“笑”的深入研讀剖析,可以讓學(xué)生從人物刻畫、主題探索、語言精解、能力訓(xùn)練諸方面都有較大收益,能夠很好地達到“少教多學(xué)”的目的。林黛玉原是賈母的外孫女兒,她父親林如海是巡鹽御史,母親賈敏去世后,因無人照料,父親林如海便托進京謀求復(fù)職的家庭教師賈雨村陪送林黛玉去賈府,寄養(yǎng)在外祖母處。故事就是從林黛玉初進賈府開始的。面對黛玉的到來,賈府上下各色人等,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這一“哭”一“笑”。林黛玉進賈府,見到的第一位人物便是重中之重的賈母。課文中描寫賈母是先哭后笑。賈母的“哭”,集中寫了兩次:第一次是見面,第二次是敘話。其一:(見面)方欲拜見時,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當(dāng)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個不住。其二:(敘話)不過說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請醫(yī)服藥,如何送死發(fā)喪。不免賈母又傷感起來……說著,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眾人忙都寬慰解釋,方略略止住。見面時這一哭,賈母見到遠路投奔而來的外孫女,自然勾起因女兒亡故的悲傷來,是樂極生悲,真心哀傷女兒去世,心疼外孫女的遭遇不幸,但到一家大小坐下來敘話時再哭,顯然已是虛情應(yīng)景之舉了。何以見得?理由有二:
第一,“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的林黛玉,何等的冰雪聰明,她看見外祖母初見時“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自己“也哭個不住”,自然是知道外祖母真心為她傷心;當(dāng)她看見賈母提起母親去世的事,再哭的時候,心里自然分辨得出真情假意,當(dāng)然沒有陪著外祖母“也哭個不住”的必要,而是適時道出癩頭和尚的話:“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
第二,賈母自己也有自己的表演來證明她這“二哭”是虛情。她說:“正好,我這里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痹瓉韺τ谕鈱O女的不幸和體病嬌弱,在賈母這里,只需多配一料藥而已。
賈母因其身處這個“詩禮簪纓之族的寶塔尖兒”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她的職分就是兒孫們承歡膝下,盡享這豪門望族的榮華富貴,所以她的“笑”,則是隨處可見隨時可聞的。這一內(nèi)涵表現(xiàn)在課文里,就是賈府上下眾多人等都要哄著她笑,陪著她笑,學(xué)生很容易挖掘出來的。林黛玉見到的二號人物王熙鳳在《紅樓夢》里舉足輕重,課文描寫王熙鳳卻是先笑后哭。王熙鳳的出場極為精彩,其精彩之處就在于“未見其人先聞其笑”: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王熙鳳一進門,賈母就笑了,不僅開懷大笑,還拿這個寶貝孫媳婦逗樂子。賈母笑道:“你不認(rèn)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而王熙鳳一番對林黛玉“這通身的氣派”的笑贊,完全是為了博得賈母的歡心而說出的一堆鄰人肉麻的恭維話。
王熙鳳的“哭”更是神來之筆: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biāo)致的人物……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王熙鳳聽見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泵D(zhuǎn)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
這個賈府上下人見人愛又人見人怕的王熙鳳,時哭時笑,好生一番表演啊。然而,正是在這一“哭”一“笑”當(dāng)中,王熙鳳的八面玲瓏、機變逢迎、極力討老祖宗歡心的本性就活化出來了。黛玉進賈府見到最神秘的人物,就是那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賈寶玉。課文寫賈寶玉也用了先笑后哭,其意味卻和王熙鳳大不一樣。寶玉見了黛玉,笑是真心愛慕。寶玉看罷,因笑道:“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寶玉笑道:“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賈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寶玉便走近黛玉身邊坐下,又細細打量一番……他的哭也是真心傷懷。(他摔玉之后)寶玉滿面淚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么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睂氂竦目蓿皇且驗楣媚溉ナ辣砻檬?,因為這不是他所關(guān)心的,他的“滿面淚痕”而“泣”,卻是因為這個妹妹沒有那通靈寶玉,便覺自己被一家人愚弄了,便覺自己成了與“神仙似的妹妹”有隔膜的人了。這樣看來,他的“哭”其實是他前面“真心愛慕”的笑的延伸和深入,也可以說,他這一哭,充分表現(xiàn)出對“命根子”強加給他的天命的反抗,以及對賈府上下世俗的嘲諷和對封建禮教的不滿,是他身上根深蒂固的“乖張”性情的體現(xiàn)。至于其他人等,在賈母哭時,“當(dāng)下地下侍立之人,無不掩面涕泣”,在賈母笑時自然少不了附和陪笑。這里,不能放過初進賈府的林黛玉,她多哭少笑,甚至可以說只哭不笑,連僅有的兩次“笑”,一次是見了王熙鳳時的陪笑,一次是應(yīng)付舅母留飯時的假笑。而林黛玉的“哭”,則處處表現(xiàn)出這個亡母失恃寄人籬下的人物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悲傷和看破賈府人眾的虛偽面孔之后的無助,這也是和全書她一生“還淚”的人生命運相一致的。
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不論寫“哭”還是寫“笑”,無不生動傳神。作者正是巧妙地抓住這些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物一“哭”一“笑”的特點,展示了人物復(fù)雜而又微妙的內(nèi)心世界,反映出他們各自獨有的情感世界和性格特征??梢哉f,一“哭”一“笑”,盡現(xiàn)賈府這個小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