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摘 要: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工作的實效性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落到實處。班級日志是新時期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載體。本文重點探討了班級日志在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其創(chuàng)新性應用。
關鍵詞:班級日志;思想政治教育;三自;專業(yè)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以課堂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和作為主陣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兩個方面。如何提高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也是高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班級日志的應用,為深入了解當前大學生的日常思想狀況,增加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一、 班級日志在學生不同的成長階段承擔著不同的角色任務
班級日志作為班級管理的載體,在中小學中的應用是相當普遍。中小學的班級日志記錄內容涉及課堂情況、學生生活情況、社會活動情況、學生思想情況等,例如,課堂紀律、學生的出勤率、學生的衣食住行、集體活動、突出情感、情緒表現(xiàn)等。中小學生由于其所處的成長階段而決定了其記錄的班級日志內容簡單,針對性強,更多地突出了班級日志的管理功能。
學生進入大學階段,情感越來越豐富,人格日漸獨立,性格特點更加鮮明,在大學生的班級日志中,沒有了流水賬式的班級記錄,更多地記錄了他們的所感所想所悟,理性地向同學及老師坦露心聲,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情感交流,真正實現(xiàn)了班級日志在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中的功能。
二、 班級日志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 同學間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的平臺
目前,大學生中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在家庭處于核心地位,養(yǎng)尊處優(yōu),沒有兄弟姐妹導致其缺少與同齡人的溝通與遷讓。進入大學后,甚至有的同學對于溝通存在恐懼心理,找不到有效途徑緩解。而班級日志每天在不同的學生手中傳遞,其公開性保證了它作為同學們之間溝通渠道的功能。班級日志的存在給予了學生表達感情、訴說心聲的平臺,促進了學生之間心靈的溝通,使他們心情變得愉悅,生活和學習也更有動力。
2、 師生間心靈溝通,增強信任的橋梁
由于輔導員的工作性質、職業(yè)特點,要求輔導員要充當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等多重角色。輔導員扮演社會角色越多,角色沖突也越大。突出表現(xiàn)在,輔導員既要成為一個嚴格的管理者,又要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往往是前一種身份使學生在不了解的前提下就將輔導員置于自己的對立面,對于輔導員的某些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輔導員對于班級日志的及時關注,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輔導員對于學生的付出,對學生的愛,從而逐漸打破師生間的隔閡,縮短了師生間的距離,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而輔導員也能夠盡快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3、 班級增強凝聚力、向心力的有力手段
班級日志天天記,班會卻不可能天天開。于是,這樣一個日志成為了班級成長的一個有力的見證。在記錄班級日志的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是班級管理的主體,能夠主動地自覺地去認識和思考班級或個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日志中的分享,引起同學們的共鳴,有利于班集體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從而形成民主、活潑、團結、奮發(fā)向上的良好班風,營造出和諧進步的班級氛圍。
4、 輔導員掌握信息、加強管理的得力助手
增強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已提出多年,但至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困擾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部分學生工作的開展脫離實際,缺乏針對性,不能真正迎合學生的需求。班級日志為輔導員及時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加強班級管理提供第一手材料。對于輔導員而言,班級日志無疑是一個公開透明的資料信息庫。以上面節(jié)選的班級日志為例,輔導員及時發(fā)現(xiàn)了學生在時間管理方面的困惑,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借助團體輔導活動幫助同學們澄清個人在時間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的情況,并進行整改,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
5、 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途徑
組織學生記錄班級日志的幾年時間中,最令筆者感動的是,學生的真情實感都毫無保留地流露在日志中。從日志中,筆者讀出了當代大學生的激情、理智、積極向上,相信同樣讀過日志的大學生更能感同身受。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下,青年學生們要能成為有用人才,就要大學期間經受嚴格鍛煉和成長的磨煉,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培養(yǎng)自己,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是自己淘汰自己[1]。班級日志成為了學生發(fā)揮“三自”作用,交流成長的收獲與挫折,互相勉勵的加油站。
三、 班級日志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 部分學生重視程度不夠。
班級日志,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載體,其教育意義的實現(xiàn)具有隱蔽性、滲透性、間接性,需要靠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受來接受教育,也需要時間的考證[2]。故而無法引起部分學生的重視,單純地認為班級日志是為輔導員而記,也就難免出現(xiàn)應付了事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只是像記流水賬一樣機械記錄當天發(fā)生的事情,有些則會應付式地摘錄網絡或書籍上的文字。
(二) 班級日志的形式較為單一。
班級日志多是以記錄本的形式進行傳遞,紙質的本子限制了班級日志的記錄只能是文字,形式新穎一些的或許會配以部分手繪畫。單一的形式,使得部分學生在記錄班級日志時,只關注個人完成記錄,而疲于去閱讀其它同學留下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班級日志的作用的發(fā)揮。
(三) 班級日志的時效性仍不夠突出。
由于大學的組織管理模式不同于中小學,班級日志每天在同學們中傳遞,并不能實現(xiàn)輔導員每日一閱,而只能在周末時集中閱讀本周學生的日志。因而輔導員與學生的交流,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解決便具有了滯后性,不能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而言,每逢重大節(jié)日或對于自己有特殊意義的日子,想要在班級日志上記錄些感悟與同學們分享,卻苦于班級日志并未在此時傳遞到自己手中,而無法在日志中及時記錄,也體現(xiàn)了班級日志在管理過程中不完善的環(huán)節(jié)。
四、 班級日志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
1、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例如,開展班級日志分享的主題班會等,展示班級日志中記錄的學生的成長心路,激起共鳴,引起廣大學生對于班級日志的重視。
2、 網絡在高校中的覆蓋和迅猛發(fā)展,要求輔導員利用網絡平臺,開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將班級日志請進網絡,利用QQ空間、人人群等方式,形式上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片、照片,甚至是視頻等等,既豐富了日志的形式,同時班級同學及輔導員可以第一時間看到發(fā)布的內容,在線交流、分享,甚至組織網絡大討論,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擴大了班級日志的影響,增強了時效性。
3、 逢重要的節(jié)假日,尤其是可以作為教育載體的節(jié)日,例如感恩節(jié)、學習雷鋒日等,可以鼓勵所有同學都參與到這一天的班級日志的記錄中來,發(fā)表個人的感言;逢學生生日或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除了學生可以隨時在網絡發(fā)表日志,所有同學包括輔導員都可以送上祝福或者分享。從而形成一個溫馨和諧的氛圍,各項工作也會隨之順利開展,于無形中達到教育目的,提高了輔導員工作的效率,客觀上促進了輔導員隊伍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李紅艷.對大學生開展“三自管理”的思考.《科技資訊》2010.21.
[2] 孟曉蕾,周瑩瑩.論以班級日志為載體的思想政治隱性教育.《教育與職業(yè)》2009.7.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山東 曲阜 276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