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娥
[摘 要] 許多教師苦苦尋覓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好方法、好材料,殊不知“眾里尋它千百度”,語文教材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作為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教材課本往往容易被教師所忽略,而它卻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最好良方,是源頭活水。豐富的寫作素材、新穎的標題、深刻的立意、巧妙的寫作技巧、優(yōu)美的語言都蘊含在語文教材中,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融合為一體,則語文教師再也不用因為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頭痛了。
[關鍵詞] 語文教材;寫作素材;寫作技巧
《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也在作文的擬題、立意、技法、語言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寫作模板。從《語文》教材中汲取寫作的滋養(yǎng)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一、從教材中積累素材
寫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學生寫作的難題,殊不知《語文》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寶庫,等著學生去發(fā)掘。尤其是《語文》教材中有著許多名人故事,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豐富寫作素材,增加作文的文學底蘊。
例如學習瑪麗·居里的《信念》,就知道了居里夫人的故事。她50年攻關鍥而不舍,執(zhí)著地探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鐳。為了贏得時間,她甘愿清苦,甘于寂寞,一個人專心致力于求學,她雖然功成名就但一生都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學習《再塑生命》,就可以認識海倫·凱勒這樣一位美國女作家,她自幼因病成為集聾、啞、盲于一身的人。但她身殘志堅、志強不息,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并且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上了名牌大學,一直堅持寫作最終成為著名作家。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就能了解到宋濂是怎樣克服無書、無師的種種困難,勤奮刻苦,發(fā)憤圖強,最終學有所成,成為飽學之士。這三個故事都可以用于以勤奮、刻苦、堅強等為主題的寫作中。
再如學習魯迅的《藤野先生》《記念劉和珍君》等課文,就能進一步認識魯迅,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用筆作武器,口誅筆伐那個時代的黑暗社會。他的故事就可以適用于以人格、自強、愛國等為主題的寫作。
總之,語文教材中,諸如此類可被用于寫作中的素材不勝枚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掘并靈活運用。
二、從教材中學擬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它可以洞悉文章的靈魂。新穎獨特的文題,可以使讀者耳目一新,引起閱讀興趣?!邦}好一半文”,可見擬好文題很重要。初中《語文》課本中所收篇目,標題可謂豐富多彩?;蚋爬▋?nèi)容,揭示主題,如《藤野先生》《我的母親》《敬畏自然》;或借物喻人,含意豐富,如《荷葉母親》《行道樹》《馬說》;或意境高遠,飽含深情,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孤獨之旅》;或言語簡潔,意思豐富,如《俗世奇人》《香菱學詩》《智子疑鄰》……
對于這些標題,在講解時,教師要著重從內(nèi)容、主題、意境等方面啟發(fā)學生,抓住文章的“眼睛”,讓學生明白標題的重要性。學生既可以掌握命題技巧,又能體味文章主旨。同時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化用詩詞、歌詞擬題法,設置懸念擬題法,巧用修辭擬題法等新穎的擬題技巧,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就會擬出很多新穎靚麗的題目。
三、從教材中學立意
好文章當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讓人茅塞頓開,久久難忘。好文章要靠好的立意來支撐,好的立意能使文章增色,使文章出彩。古人講“意猶帥也”,意是文章的靈魂,是文章“氣和勢”之本?!墩Z文》教材中的文章在這一方面也提供了很多范例。
例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此文記敘了他攀爬懸崖的經(jīng)歷和得出的人生感受: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要化整為零、堅持不懈,才能贏得勝利。把小題材放到廣闊的社會及歷史背景中展開深入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中挖掘出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刻認識。這就是通過敘述一件小事來表現(xiàn)大主旨的以小見大的立意方法。張之路的《羚羊木雕》通過一件平凡的家庭瑣事來反映子女與父母的矛盾,引起人們的普遍思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選擇角度特殊的背影來表現(xiàn)父愛。冰心的《荷葉母親》中由荷葉護蓮寫到母親對子女的愛,由物及人。
對這些構(gòu)思精、立意深的課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掌握“怎樣寫”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準類似處,選好依據(jù)的范文,快速構(gòu)思成文。學生經(jīng)過這樣由模仿到創(chuàng)新的歷練,很快就能寫出有遠見卓識的文章。
四、從教材中學技巧
語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經(jīng)過精挑細選,因此每篇文章都有著精妙的寫作技巧。
《春》《濟南的冬天》《秋天》這些課文有著共同的寫作技巧: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進行描寫,巧用修辭,能把自己對景物的真情實感融入字里行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講解這些技巧。
教學《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欲揚先抑”,即先表達對所描寫的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后在一兩件小事中,突然轉(zhuǎn)變看法。但在轉(zhuǎn)變過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這種手法的好處是,能夠很好地表達出作者真實的感情,使情節(jié)多變,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真實可信,容易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中學生所經(jīng)歷的大是大非不多,也沒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經(jīng)歷,生活中大多是一些瑣碎小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運用生活中的小事件寫出大道理、大感動。這種寫作技巧就是“以小見大”。教師在講授《散步》《臺階》《生物入侵者》等一些課文的時候可以結(jié)合課文講解這種寫作技巧。
《背影》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描寫的寫作技巧,給人以馳騁想象的藝術境界。《王幾何》中作者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寫好人物神韻的技法。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中的詳略得當、《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對比、《羚羊木雕》插敘的寫作技巧等等,這些《語文》教材中優(yōu)秀的寫作技巧,教師都可以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到寫作當中。
五、從教材中學語言
《語文》教材所選的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典范文章,可謂字字珠璣。先說修辭,語文教材中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語等修辭,使語言生動形象飽含感情的文章比比皆是。例如《春》中的“春天是……,春天是……,春天是……”,《觀舞記》中的“假如我是……,我就要……”,《社戲》中的“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藤野先生》中的“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實在標致極了”等。
再說詞語。如《土地的誓言》“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中的“埋葬”表示自己的歡笑已隨著那片土地的淪陷而一去不還,還使句子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情?!侗秤啊贰拔铱匆娝髦诓夹∶?,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中的“蹣跚”一詞寫出了父親走路搖擺不穩(wěn)的樣子,更能表現(xiàn)出父愛。
然后說哲理性,《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飽含哲理的句子。如《故鄉(xiāng)》:“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薄段业男拍睢罚骸吧顚τ谌魏稳硕挤且资拢覀儽仨氂袌匀滩话蔚木??!薄斗毙恰こ晒Φ幕ā罚骸俺晒Φ幕ǎ▋海┝?,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薄?/p>
最后說說妙趣橫生的語言風格,如《列夫·托爾斯泰》中“植被多于空地”“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崎嶇”“部件”等,或大詞小用,或貶詞褒用,或莊詞諧用,很有情趣,極具張力。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要品味語言,感受它的美;二要做讀書筆記,摘抄課文中及課外書的好詞好句;三要仿寫并學以致用,用在作文中。
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好《語文》教材,讓它成為學生作文的寶藏,引導學生在《語文》教材中積累素材,學會擬題,學習立意,掌握技巧,妙用語言,不斷地從教材中吸取寫作的滋養(yǎng),讓教材成為寫作教學中的源頭活水,潤物無聲。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