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富霞
摘 要:跨文化意識作為一種理解、接受和處理文化差異的能力,是外語學習者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由于視聽說教學的獨特性,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上有其優(yōu)勢之處,如能夠提供語言使用的具體環(huán)境、大量直觀的文化信息和非語言交際的內(nèi)容等。教師可以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如比較法、講解法、表演法等,將文化作為主題,培養(yǎng)學習者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視聽說教學;語言;文化
0 引言
“跨文化意識”是西方學者漢維提出的理論(1979),指的是理解和承認文化差異的能力(the capac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accep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國內(nèi)著名跨文化學者畢繼萬將其總結(jié)為,“在跨文化交際中,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沖突具有感覺的敏銳性、理解的科學性、處理的自覺性”。[1]
如果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了解該目標語的文化,并增強敏感性,而不是簡單套用自己母語文化的思維方式翻譯要說的內(nèi)容,是完全可以避免一些交際失誤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上有意識地進行引導,利用各種機會和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文化知識,逐漸培養(yǎng)跨文化能力。Kramsch(1993)就認為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應定位于“提高意識”(consciousness raising),通過外國語言文化學習的“跨文化對話”讓學習者具備跨文化的交流意識和理解意識(cross-cultural awareness),做到母語文化與第二文化的互動。[2]本文將討論如何利用英語視聽課教學的便利和優(yōu)勢向?qū)W生導入文化內(nèi)容,尤其是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1 必要性和可行性
外語教學中的視聽說課程多年來憑借其感性真實,而又生動的教學形式在學生中很受歡迎。其語言真實且密集程度高的特點被不少教師充分利用,在練習學生聽力,提供語用知識方面發(fā)揮了較明顯的作用。不應該忽視的是,除了語言形式,視聽課上豐富多樣的視聽材料所提供的社會文化語境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它“提供了了解目標與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因素和行為的機會”。[3]與別的專業(yè)技能課相比,視聽課在文化方面信息量大,反映面廣的特點和優(yōu)勢就顯得更為突出。不應當僅僅把視聽課的內(nèi)容作為語言學習的材料,而應該從視聽課的綜合性中發(fā)掘更多可用的文化資源,使用恰當?shù)慕虒W形式,使學生了解所學目標語的文化,通過積累與比較,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識別文化差異的能力和跨文化意識,以達到外語教學的目標。
視聽課大多采用電影、電視節(jié)目等聲像資料進行教學,顯然對于跨文化的學習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因為聲像資料會使學生們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而且有明確的交際環(huán)境。影片中的語言來源于生活,又經(jīng)過精心錘煉,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故事主題等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些臺詞還成為經(jīng)典而為人們模仿和津津樂道。有些臺詞重復率較高,語言看似不難,但其蘊含的文化信息對學生的理解卻有一定難度,尤其幽默、典故、雙關語、一詞多義、歧義句等,而這時教師的講解就會使學生印象深,記得也牢。例如,在電影《阿甘正傳》(Forest Gump)中,給阿甘糾正腿型的醫(yī)生對他媽媽說:“His back is as crooked as a politician.”這里,學生不難理解crooked意為“彎曲的”。但為什么要說“as crooked as a politician”呢?這里就有一語雙關的美國式的幽默:“crooked”還有“不誠實的(dishonest)”“腐敗的(corrupt)”的意思。從這句習語可看到美國人對政客的態(tài)度和看法。
影視資料中所提供的很多非語言內(nèi)容,如時間空和間概念、社會習俗與價值觀等,是文化很重要甚至核心的部分,在很多情況下對跨文化交際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但是,由于教學資源的局限性,語言課堂上一般都是強調(diào)語言方面而忽略了非語言層次,并且一般的語言材料和工具,如課本和音頻等,也難以幫助學生了解分辨不同文化的非語言交際差異。而視聽說課上的影視素材在使學生接觸語言的同時,還可以通過畫面、背景和音樂等特點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文化的這些方面,讓學生了解非語言活動在交際中的意義和作用,彌補一般語言課堂的不足。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電影的這些特點和優(yōu)勢,以幫助學生對文化現(xiàn)象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從而也為他們以后在真實語境中的跨文化交際作準備。
2 方式和方法
視聽課的教學有它的獨特性,無論是以語言還是以文化為目標,都必須有一定恰當可行的方式。Michael Byram(1994)等人將文化教學的方法分為三大類:比較、知識傳授、田野調(diào)查。[4]前兩種方法易于操作,最后一種實行起來有一定難度,但可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參與表演實踐,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2.1 比較法
教師可通過對比兩種文化的差異來突出他們的不同特點,增強學生的文化敏感性。通過對比、分析等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善于并樂于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文化的特點。比較法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因為“有比較才能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fā)現(xiàn)母語文化和英語文化之間的異同點。實際上,母語文化在外語教學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學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說,中國文化不僅能用來作為與英語民族文化對比的工具,從而“更深刻地揭示英語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5]還能促使他們對本民族的中國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多次這樣有意識的對比教學,學生不但學到了目的語文化,還逐漸培養(yǎng)了對各種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同時,還能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這也是其積極作用之一。
跨文化題材電影就有這方面的優(yōu)勢,應該拿來利用,如電影《推手》《喜宴》《刮痧》和《喜福會》等,就在情節(jié)進展和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出中美文化,包括飲食和其他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等在內(nèi)的差異和共通之處。
2.2 講解法
這種方法類似于Byram等人所說的“知識傳授”法,也就是教師結(jié)合與視聽內(nèi)容相關的文化背景和現(xiàn)象加以講解,特別是對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甚至忽視的文化場景和含義進行解釋。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以利于以后正確使用所學外語進行交際。例如,在藝術(shù)片《卡倫·卡彭特的故事》(The Story of Karen Carpenter)中,卡彭特的經(jīng)紀人看到他妻子來時笑著說“Here comes your rib.”,此處為來自《圣經(jīng)》的典故,因為在《圣經(jīng)》中,上帝用亞當?shù)囊桓吖牵╮ib)創(chuàng)造了亞當妻子夏娃,該詞在這里實際上是“妻子”的代名詞。
非語言交際也會傳達一些特定的文化信息,如在《生命因你而動聽》(Mr. Holands Opus)中,通過一些與主要人物和情節(jié)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場景說明當時特定年代及其特點。其中,一個特寫為兩名左耳掛耳墜的男子親密地手拉手。這種現(xiàn)象學生也許不會多想。但實際上這兩人是同性戀,因為西方同性一般不會手拉手,特別是男性,又加上左耳都帶著耳墜,就是明白無誤的表明他們的關系身份。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美國六七十年代的一些社會特點,就是除了反戰(zhàn)、民權(quán)等運動外,同性戀也開始公開。
但是,文化內(nèi)容是廣泛而復雜的,課堂的時間和教師的講解都是有限的。教師應該鼓勵督促學生在課外通過各種方式積累文化知識。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更快更容易地理解所看所聽內(nèi)容,同時對積累知識也是檢驗和深化,將會有助于文化的進一步學習和意識的提高。
2.3 表演法
選取教學內(nèi)容中的經(jīng)典片段,有必要的話可以改編對話讓學生進行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語言和文化。這樣,“文化教學緊密結(jié)合語言交際實踐,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產(chǎn)生較好的良性循環(huán)效應”。[5]其中要特別注意有意義的文化細節(jié),角色扮演時努力使之體現(xiàn)出來,提高他們對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識。
獲多項奧斯卡獎的《阿甘正傳》(Forest Gump)就是一部富含美國文化信息的電影,可以充分在教學中加以利用。例如,有一個場景是阿甘在得知媽媽重病后趕回家來到她的床前,面對為自己擔憂的兒子,病中的媽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討論生命和死亡。例如,當阿甘問道:“Why are you dyin',Momma?”時,媽媽答道“It's my time.It's just my time.Oh, now,don't you be afraid,sweetheart.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It's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I didn't know it,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I did the best I could.”當他又問“What's my destiny,Momma?”時,媽媽的回答是:“You're gonna have to figure that out for yourself.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s,F(xiàn)orrest.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這些話語因為樸素的隱喻而通俗易懂,但確極具深意,而且場景溫馨感人,可以讓學生學習后模仿表演。不僅在語言上有所體會,還能揣摸話語中的文化哲學含義,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除了以上幾種方法,還有很多可以在課內(nèi)外實行的方式,如講座、討論等。為了能有效地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目的,在教學中要注意一些事項,如在內(nèi)容選擇上應該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每次或每幾次的教學要有個主題,“不至于使教學內(nèi)容顯得過于零碎 ”;教師講解時要控制一定的度,既能給學生以啟發(fā),有留給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參與的機會;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和教學環(huán)境等選擇有關的文化細目,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盵5]
3 結(jié)語
視聽說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優(yōu)勢。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該課程真實、生動的聲像資料,給學生提供最接近現(xiàn)實的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再通過具體有效的課堂設計和組織,從而促進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畢繼萬.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9:25-26.
[2] 顧嘉祖,陸升.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56-157.
[3] 張津海.根據(jù)影視特點改進教學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02,84(2):15-19.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7,53.
[5] 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