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摘 要 兒童詩歌通常以兒童豐富的想象力為基礎,通過簡單、韻律的語言展示兒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兒童詩歌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育、塑造和培養(yǎng)兒童基本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云南省臨滄市章馱鄉(xiāng)塘房小學為例,按照“新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要求,認真調查了解教學現狀,從對小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角度來查找農村小學兒童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關鍵詞 兒童詩歌 小學教育 教學現狀 原因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9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作了具體要求,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發(fā)展提升兒童的語言能力。兒童詩歌教學是小學詩歌教學的一個分支,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比重。兒童詩歌受到特定讀者對象心理特征的制約,從反映內容、藝術構思、語言運用、語境意境等方面,有著區(qū)別其他詩歌的明顯特征。因此,在兒童詩歌教學中,老師要通過篇幅短小、語言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音律和諧、充滿兒童情趣的兒童詩歌,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構思美好的意境空間,從而啟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增強審美體驗,提升審美素質等。因此,在小學生審美觀形成的初期階段,兒童詩歌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現實中兒童詩歌教學卻不盡如人意,成效也并不明顯,尤其是邊遠地區(qū)農村小學兒童詩歌教學更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傳統(tǒng)的“朗讀-講解-背誦”三步曲教學模式,缺少對詩歌本身意境理解上的“引導”、拓展學生個體思維方式上的“認同”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上的“尊重”。本文以滇西地區(qū)臨滄市章馱鄉(xiāng)塘房小學為例,在充分調查了解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詩歌教學要求來看農村小說兒童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以期找到相關對策,使學生素質得到更好地提高。
1教學仍以傳統(tǒng)模式為主,缺乏詩歌情境體驗
“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么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雹僮鳛榻處煱衙缼Ыo學生也是教師的職責,兒童詩歌恰恰能給學生帶來更多少美的享受。學生也希望在學習兒童詩歌時,教師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美,能在美的意境中體驗詩歌的美。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兒童時代錯過的東西,到了少年時代就無法彌補,到了成年期就更加無望了,這一規(guī)律涉及孩子的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②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教師在兒童時代沒有給孩子帶到美的世界,沒有給孩子形成審美觀念,那是教師的失職。從臨滄市章馱鄉(xiāng)塘房小學課前集體備課,課堂聽課,課后評課等環(huán)節(jié)中了解到多少教師在教學兒童詩歌過程中運用的方法相對簡單傳統(tǒng)。主要采用以講授、背誦為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缺少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中也很難體驗到詩歌中的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
首先是教師教學觀念陳舊?!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第10條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發(fā)揮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本校有9個語文教師,年齡在40歲以上的教師有6個,30歲以上的教師有2個,剛從專科師范院校畢業(yè)的年輕教師有1個。從總體看,教師隊伍趨向老齡化,很多老師要教學崗位上工作15~20年之久,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也相應地桎梏他們的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的種種變化更讓這些年紀偏大的教師束手無策。不能很好地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來進行設計課程。有些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雖然結合了新課標,但教學時仍以教師為主,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次是學校資源相對匱乏,教學設施嚴重不足。《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第11條明確規(guī)定: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而塘房小學教學條件較差,整個學校有一臺電腦但因為沒有教師會用、去用而被閑置,沒有一間多媒體教室,教師上課時仍采用“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這首兒童詩歌教學中,由于沒有多媒體的展現,教師只能用講述的方式來告訴學生北京城的樣子和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學生雖然聽得很入迷,但沒有多媒體逼真的展示,學生很難有身臨其境之感,就很難體會到作者向往見到北京城和天安門升旗儀式的急切之情。這根本無法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來實現教學方法的轉變。
第三是教師專業(yè)能力參差不齊。塘房小學老教師占較大的比例,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教學觀念難以轉變。年輕教師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經驗不足,對學生的指導啟發(fā)不到位,學生很少有審美體驗。詩歌《中華少年》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祖國,但教學中,年老教師滔滔不絕地灌輸著中華少年的英姿、祖國山川的壯麗、東方文化的美麗和民族歷史的苦難,年輕教師則將重點詞句講透,只要求學生將課文背下來就可以,對學生就沒有多做深入啟發(fā),以至于在這樣一篇激情贊美祖國的詩歌學習中,卻很難調動學生的激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很難影響到學生,更不消說走進學生的心中。
2教學仍以服務考試為主,詩歌內容呈現較單一
兒童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心靈美有助于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質,詩歌中的生活美和自然美能幫助學生用審美的眼睛、審美的心靈來看這個世界,詩歌中的音韻美可以幫助學生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塘房小學教師在兒童詩歌教學都比較重視字詞句,很少滲透美育因素,詩歌中人物的心靈美、情境美和情感美都被埋沒在了背誦默寫中。
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不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塘房小學地處偏遠山村,學校教師較少,每一個教師要承擔一個班的所有課程的教學,很多教師就用音樂、美術和體育課來上語文數學,很多兒童詩歌在教材中只是略讀課文,不列入考試范圍。所以在教學中,比較重視字詞句的背誦默寫,而不列入考核的審美情感體驗,審美意識的形成自然就被忽視了。像五年級的兩首兒童詩《我想》《童年的水墨畫》,“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帶著一串花苞,帶著萬縷陽光,悠出聲聲的歌唱”。本來很優(yōu)美充滿想象力的詩歌,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趕進度,把詩中的情感、意境都拋棄了。
3學生缺少實踐,情感體驗較少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知識,也可以開拓學生視野,也能將知識與生活融為一體,體驗詩歌中的美、生活中的樂,激發(fā)學生的熱愛生活的情感。
首先,塘房小學圍繞兒童詩歌開展的活動較少。美學專家朱光潛先生說:“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現是聲音節(jié)奏,而文學意義反在其次。文學意義所不能表現的情調??梢杂寐曇艄?jié)奏表現出來?!雹蹆和姼璧囊魳沸灾饕憩F在押韻和節(jié)奏上。詩歌通過句式、韻腳的變化來體現它的音樂美,形成一種回環(huán)的旋律美。小學階段的兒童年齡較小,在具有回環(huán)節(jié)奏的詩歌閱讀中無意識地就能感受到詩歌的音樂美。例如,以小學一年級的同學為主要對象的《雪地里的小畫家》,以a為韻腳,一韻到底,學生在閱讀時朗朗上口,詩歌中所表現的節(jié)奏感,能讓學生在閱讀詩歌時像唱歌一樣,并且能給人以明快感覺,很容易獲得美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這種閱讀不僅課堂上要做,而且還要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但塘房小學由于活動場地有限,學校或班級內很少開展關于兒童詩歌的活動,偶爾在詩歌教學中會穿插詩歌朗誦比賽。例如:在學習了詩歌《像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后,教師隨堂組織了關于春的詩歌的朗誦比賽,朗誦比賽結束后,活動就沒再進行下去,像模仿寫詩、自由寫詩的實踐,可以讓學生在詩歌上得到更多的實踐,投入和體驗更多的情感。學生對兒童詩歌的實踐機會較少,學生沒有能真正體驗到詩中所表達的情感,也無法激發(fā)學生自己的審美情感。
其次是學生缺乏教師的啟發(fā)指導,對一些詩中出現的問題不太理解。而且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很少能閱讀到課本以外的詩歌,知識面狹窄。在兒童詩歌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只是為了趕課程進度而不重視在這個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和啟發(fā),采用“蜻蜓點水”式的教學。還有就是各個老師沒找到正確的適合學生的詩歌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徐健順.吟誦——中國式讀書法.小學語文,2011.11(59).
[2] 藤咸惠校注.人間詞話新注.齊魯書社,1981:12.
[3] 江柳.詩歌美學理論與實踐.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228.
[4] 柴文會.提升教學語言的技藝.小學教學語文,2011.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