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娜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好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的應用能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錦上添花。本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大學生的現狀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介紹了幾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學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大學生 應用
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人數的增加,隨之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很大,對求職擇業(yè)產生焦慮、緊張、抑郁等情緒。有的大學生由于人際關系、學業(yè)壓力等方面的因素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教育部對此也是高度關注,在2001年頒發(fā)了《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由此很多高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而且還把這門課程作為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帶著興趣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進而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發(fā)展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也是各個高校追求的目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合理的教學方法的應用十分重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大學生的現狀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有些大學生會出現一些認知方面的問題。他們有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學習缺乏興趣,課堂討論和互動環(huán)節(jié)不能積極地參與,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較好。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大學生還會出現一些常見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有些學生由于對此門課程缺乏興趣出現逃課; 還有的害怕考試內容不會做而出現考試焦慮心理,甚至出現考試作弊現象;還有部分學生出現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心理不成熟、獨立生活能力差、易受多種思想沖擊等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用有效的、科學的教學方法顯得尤其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是教學目標模糊。有些教師教學中會出現教學目標不明確,對課堂的教學重點缺乏把握的情況,一節(jié)課講的內容挺多,學生也不清楚這節(jié)課具體要掌握什么東西,模模糊糊的。無論是什么課,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課程也不例外,教師的備課、教學設計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這樣才能使本次課講解到位,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本堂課上學習得清清楚楚,掌握知識。
二是偏重知識的傳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要求決定了此課程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課,更重要的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實踐應用課。但是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是進行純理論知識的灌輸,要求學生對概念和條條框框死記硬背。我們的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該重視對理論與實踐訓練的結合,把我們的學生引導到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來,杜絕純理論知識的傳授,多開展心理訓練活動,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調適的方法與技巧,這不僅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促使其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三是忽視課后實踐與理論知識的結合。很多心理健康教師課堂上講得很好,講完課之后對學生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卻沒有考慮,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了實踐操作的一些技術,在實踐中卻運用得少,“水過地皮干”,沒有多久也就忘記了,以至于遇到此類心理問題時還是沒有解決的方法。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學生經常會遇到的那些心理問題,激發(fā)他們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督促大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課后實踐與理論知識結合了,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起到很好的、有效的促進作用;否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只能是流于形式,而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應用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有角色扮演法、藝術渲染法、討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過表演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認識心理問題的一種方法,最常見的形式是設立心理情景劇。曾湘玲(2014)把心理劇引入到《健康心理學》的教學中,研究發(fā)現采用心理劇形式有利于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張興偉(2014)把心理情景劇引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課程教學中,研究結果發(fā)現心理情景劇的介入能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這些研究都發(fā)現心理情景劇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自發(fā)性,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從而減輕心理壓力,適應大學的生活,并學會自我探索自身的心理問題,在角色扮演中解決心理問題。
(二) 心理游戲
心理游戲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學幫助與指導的重要方式,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發(fā)展良好的適應能力。在教學中使用心理游戲一定要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身心特點以及大學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等原則開展。心理游戲應用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能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對于那些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提不起精神、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能使大學生增強自我意識,對自我進行正確的定位。在心理游戲的作用下,學生能正視自己的缺點,進而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改變,同時還會學會怎么理解與寬容他人。心理游戲還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團隊意識,讓大學生在愉快歡樂的游戲中感受到集體的友愛,逐漸消除人際交往障礙。
(三)藝術渲染法
藝術渲染法是通過電影、電視、歌、舞、詩畫等藝術形式呈現,活躍課堂氣氛,體現文化氛圍和藝術色彩的教學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傳授多少心理學知識,而是在多大程度上能正面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心理,讓他們對學習、生活和社會有更多的正面感受。例如把經過精心篩選的電影作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資源,它集聲、像、色、形等多種元素于一身,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緩沖心理、放松心情的地帶,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快樂、安慰,還能引起學生對電影中人和事的共鳴,從而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利于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藝術渲染法能使學生體驗生活,拓展心理感知的外延,同時還能使學生進行快樂的學習,增強他們心理的健康意識;另外,藝術渲染法的說服力比單調的說教要強得多,可以樹立學生自強不息的精神。
(四)測評法
心理測評法是通過采用心理測評工具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的一種方法,主要包括智力測驗、性格測驗、職業(yè)興趣測驗、氣質測驗、情緒測驗、記憶力測驗等。心理測評法的原則是:1.要認認真真做一次心理測試,并請相關專業(yè)人士或資深從業(yè)人員提出建議;2.在自測時,自己怎么想、怎么認識就怎么回答;3.要以最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去做;4.心理測試時要幫測試者了解自己,從而制定相應的對策;5.理性地對待結論。
(五)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專業(yè)技能、知識和理論。案例分析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并且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因而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和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實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更重要的是能夠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融洽師生關系。
四、小結
以上教學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給我們的教師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能夠達到教學目標,從而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茜.心理技巧設計在心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6):241.
[2]崔巖.心理游戲在高職心理教學中的應用[J].華章,2013(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