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長彬++李詠梅
【摘 要】 信息技術作為時代發(fā)展的產物,將之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如何將信息技術高效引入課堂,則成為廣大教師重點思考的問題。立足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重點分析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這一問題。
【關鍵詞】 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信息技術;結合;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5-00-01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要求初中語文課程要構建高效課堂,初中語文教學要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和突破,計算機在人們的生活中的使用率越來越高,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設備,使初中的語文課程的教學得到很大的幫助,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同時培養(yǎng)學生使用計算進行學習和工作,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發(fā)展。
1 信息技術在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中的積極作用
能夠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極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知識來制作符合教學實際的課件與電子教案,從而更好地理清教學思路,設計教學內容。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增強教師的信心,緩解緊張的心理壓力,使得教師可以有條不紊地按照課件的設計有序地開展教學實踐,從而為構建高效課堂做準備。能夠幫助教師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對于教師的整體評價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對于該科目的學習興趣。特別是當前的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教師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當中,制作輕松幽默的課件內容,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增強學生對于教師個人魅力的認可,雙管齊下,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愛,繼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核心凝聚力,強化教學的實質效果。
2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2.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好方法。例如,在學習《塞翁失馬》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在授課之前,將自己盡心制作的塞翁失馬的動畫片用投影儀播放給學生們看,學生們會對教師播放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感覺到輕松與開心,學生們以看電影的形式掌握故事的情節(jié)與變化過程,使學生們在頭腦中清晰的呈現每一個故事片段,然后,教師在讓學生們拿出書本,認真閱讀課文,學生們會在對故事情節(jié)有一定的了解后進行閱讀,就會感到熟悉而容易理解。最后,通過教師的講解掌握這則寓言的大意,讓學生們感受到這則寓言的內涵“失去一些東西并不一定是什么壞事,也許會因此得到更加寶貴的東西,凡是都是具有雙面性的,都站在不同的立場進行思考,掌握好孰輕孰重”。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們在信息技術設備的幫助下,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大意,減少學生們的心理負擔,自然而然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們堅定學生的信念,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的同時,實現了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2.2利用信息技術開拓學生學習視野
學生學習的內容離不開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離不開生活,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認識跟多的事物與其變化規(guī)律。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由于農村孩子家庭生活水平有限,孩子們沒有更好地條件看見更多的旅游景象,教師在授課之前給學生們用多媒體和投影儀給學生們展示各個國家著名的關于瀑布旅游景點,學生們在觀看的過程中對自己看見的景象感到十分地驚奇,看得是目瞪口呆,然后,教師在要求學生進行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敘述的瀑布具有什么特點?學生們迅速地開始進行閱讀學習,并按照教師的提示,查找著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在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指導。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們認識更多的自然景象,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與變化規(guī)律,更好地適應社會,更好地生活,掌握學習的重要方法,提高在課堂上的聽課效率。
2.3借助網絡平臺,增強學習交流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學校的教學與管理更加離不開先進的網絡平臺。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利用校園網來增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溝通。語文教師可以在校園網中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論壇,制作年級和班級學習主頁,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fā)問的平臺,教師要及時地對于學生的問題反饋做出科學規(guī)范的答復,并引導學生在校園網中對于學習心得進行廣泛的探討,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表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形成一個人人愛語文、人人都發(fā)言的良好學習氛圍。
2.4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師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高技能、綜合性的人才。因此,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要適時、適當地設計一些團隊合作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合作能力。比如,教師在講授“統(tǒng)計”這一節(jié)時,就可以讓學生自由組成若干個小組,然后就某一個小區(qū)近一個月來的用水量進行調查,針對調查的結果,學生可以選擇用統(tǒng)計圖來展示,在調查之后,學生必須上臺對自己所調研的結果進行講解,在講解的時候,學生還要附上自己調查的相關圖片以及一些電費單的電子版等等,這樣學生的調查才會顯得更加真實。在講解的過程中,還必須附上小組成員的分工以及不同成員調查的感想。
3 結語
初中語文教師要將網絡信息與語文教材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方便的學習平臺。當網絡信息技術正式進入語文課堂時,此時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志波.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馬秀麗.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初中作文多元化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張晶晶.論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創(chuàng)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4,0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