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貴州榕江高排村苗族“鼓藏節(jié)”文化內(nèi)涵分析

2016-07-01 05:31吳再林程太霞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化內(nèi)涵苗族

吳再林 ,程太霞

(1.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2.貴州民族大學研究生院,貴州貴陽 550025)

■文化傳媒研究

貴州榕江高排村苗族“鼓藏節(jié)”文化內(nèi)涵分析

吳再林1,程太霞2

(1.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貴州貴陽550025;2.貴州民族大學研究生院,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鼓藏節(jié)是苗族獨具代表性的節(jié)日,具有其獨特的儀式與文化價值?,F(xiàn)在世界上只有極少部分地區(qū)仍然保留著鼓藏節(jié)的傳統(tǒng)。苗族鼓藏節(jié)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是苗族人生價值觀的展現(xiàn)。本文以高排村的鼓藏節(jié)為研究對象,對其起源、儀式過程和它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探討,希望能對苗族歷史與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鼓藏節(jié);文化內(nèi)涵;苗族

PDF獲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6.004

“鼓藏節(jié)”,又稱“鼓社節(jié)”或“吃鼓藏”,苗語稱之為“nail nongs”或“moux noj”,主要盛行于貴州南部苗語中部方言地區(qū)。該節(jié)日以村寨或宗族為單位,每13年過一次,但遇龍年或蛇年則要提前或推后一年舉行。具體日期由村寨自定。每逢節(jié)日,少則三天,多達十二天之久,有濃厚的宗教祭祀氣氛;屆時,村寨里的親戚朋友們也都趕來參加,場面很隆重。

鼓藏節(jié)又稱鼓社祭。它是苗族同胞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形成的祭祀祖先的一種儀式。鼓社,苗語為jangd niel。Jangd作為名詞意為社團,作為量詞,有“屆”或“次”的意思。這是一種以父系血統(tǒng)關系為紐帶而形成的祭祀活動,即為“鼓社祭”。苗語稱為nongx jangd,nongx niel或 nongx jangd niel。其中,nongx原意為“吃”,niel意為“鼓”,故翻譯為“吃鼓藏”。

一、鼓藏節(jié)的起源

(一)貴州六山六水調(diào)查中得到的節(jié)日起源

各地對鼓藏節(jié)的來源都流傳著不同的傳說,而作為鼓藏節(jié)主要的流傳地區(qū)貴州,有學者在貴州的“六山六水”的調(diào)查中,希望可以對一些流行于貴州地區(qū)的傳說進行考證,而在調(diào)查過程中也有對鼓藏節(jié)來源的記錄。

六山六水的調(diào)查中關于鼓藏節(jié)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古時候,苗族同胞時常與政府對抗,蜀國丞相諸葛亮為了平息、削弱苗族同胞的反叛情緒,就采取了讓他們斗牛、跳月、吹蘆笙、吃鼓藏等娛樂活動。二是流傳于民間的《鼓藏歌》中的記錄,“吃鼓藏”最早起源于榕江的句喜和務歐這兩位老人。這對老人“吃鼓藏”的時候,引起了八開、定旦、計水、計懷、加化、提拉(均屬于八開區(qū)所轄)、排洞(含丹寨縣排洞鄉(xiāng))、上江(今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區(qū))等地的苗族“寨老”們的極大興趣,于是相邀前往榕江觀看[1]。這些“寨老”回到本寨后就號召本寨村民按照榕江這兩位老人“吃鼓藏”的做法,也開始吃起鼓藏來。

(二)“千戶苗寨”西江流傳的鼓藏節(jié)來源

再有一種說法是與西江苗族的遷徙有關。相傳在很久以前,苗族的一支祖先輾轉(zhuǎn)遷徙幾千里來到了西江地界。西江當時還是一片原始大森林。他們走累了,便躺下來休息。帶來的獵狗跑下山去轉(zhuǎn)了一圈回來,身上粘著幾粒谷子。他們認為是吉兆,就定居下來開墾種植。他們把谷子裝在銅鼓里儲存起來,一年裝一銅鼓,連續(xù)13年,年年都是大豐收。于是決定不走了,永遠在這里住下來。為了紀念這件幸事,就舉行吹蘆笙、跳銅鼓舞、殺牛祭祖的盛大慶典。

第三個說法是苗族有一個叫“耶”的祖先帶著三個兒子和他的族人,經(jīng)過千里跋涉,從洞庭湖邊來到貴州境內(nèi),大家高興了,就聚在一起吹響了蘆笙,跳起了銅鼓。這一跳就是九天九夜,銅鼓跳破了,蘆笙也吹折了。“耶”把碎了的銅鼓和吹折了的蘆笙分成三份,分給三個兒子,要他們各走一方。小兒子興耶帶著一支人馬,沿都柳江上游遷徙,翻過雷公山, 13年后來到了西江[2]。為了紀念祖先,興耶要他的子孫們,每13年跳銅鼓、吹蘆笙九天九夜和殺牛祭祖一次。這就是鼓藏節(jié)的來歷。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都與苗族的遷徙歷史有關,也是他們祭祀祖先和慶祝豐收的活動。

(三)高排村村民們所講述的起源

在高排村關于鼓藏節(jié)來源卻與一個遙遠的傳說有關。當?shù)卮迕窠o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傳說:王母娘娘,苗族稱為鬼老奶,是水家、苗家、客家的媽媽。王母娘娘帶著三個兄弟來到黃河,三個孩子都有了想分路的想法。水家想先走出去,苗家說,想先走出去,但是擔心走遠了,想媽的時候不知道怎么辦?王母娘娘就說,有一個銅鼓,讓幾個孩子跳舞來與鼓合,誰跳的舞與鼓的拍子能合起來,就把銅鼓給誰。水家先跳,但是由于水家的衣服較長,不方便跳舞,水家就生氣不跳;客家去跳的時候也是由于衣服太長不好跳,而沒有跳;苗家跳的舞剛好與鼓音能合起來。于是就把銅鼓給了苗家。苗家說不知道走了以后想媽怎么辦?王母娘娘就說,讓他們每十三年就把銅鼓敲響,她就知道是他們在呼喚娘了。這就是苗族吃鼓藏的由來。

二、高排村鼓藏節(jié)的過程

(一)高排村簡述

高排村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鄉(xiāng),是苗族地區(qū)過鼓藏節(jié)最具代表性的村寨。全村共有408戶人家,2,300多人,共有9個村民組,在高排村大概有七八個師父。村子為群山環(huán)抱,有很多百年老樹。村寨依山而建,房屋為全木結(jié)構(gòu)的干欄式建筑,分為上下2層。下層為自家圈養(yǎng)的牲畜,上層為起居室。村寨海拔較高,風景迷人,人們都穿著銀飾華服。

(二)高排村鼓藏節(jié)的過程

高排村的鼓藏節(jié)是非常隆重的,獨具特色。村民告訴我們,高排村鼓藏節(jié)每13年一次。節(jié)日期間,用水牛祭祀,表示對祖先的尊重;而黃??梢杂糜诮Y(jié)婚等節(jié)日活動,黃牛不能用于鼓藏節(jié),這是因為水牛比黃牛更具有象征意義與珍貴?!豆牟馗琛分幸草d有用水牛慶賀鼓藏節(jié)的好處。

鼓藏節(jié)節(jié)日流程:第一天(馬日)第二天(羊日):招待老人家,念詞請祖先。最初,這一儀式活動是表達對祖先的思念;而現(xiàn)在一般都是表達對祖先的敬仰。這一天要殺豬迎接客人,人們喝酒吃肉。客人到村寨中做客,要送柴禾或帶一些禮金。一般是挑一挑柴禾,而不期而遇的或沒有帶柴禾的客人就要送些禮金。禮金的數(shù)量根據(jù)客人自己的經(jīng)濟實力和意愿來決定??腿怂偷臇|西,主人要記賬??腿藖頃r,主人家要放鞭炮以示歡迎。寓意在于:客人的到來,對于主人來說是為其增光。

第二天:跳寨。圍繞著寨子跳月一整天。苗族人跳月就是指他們吹蘆笙、跳舞。一般有3種長短不一的蘆笙齊奏,即8米、4米與1米。吹蘆笙一般有3根蘆笙,七八根筒筒。筒筒是沒有頭的蘆笙。在高排村跳月的有5甲。每個甲有一個主持人。一個甲接一個甲跳,一般是從1到5。在高排1甲主要是茍家、楊家和莫家,包家包含在茍家;2甲是王家和楊家;3甲是朱家和楊家;4甲是祝家;5甲是劉家和李家。一般按地域分或按家族分甲。如包家包含在茍家是因為包家和茍家在祖先時代曾經(jīng)互相抱養(yǎng),所以兩族在感情上自己認定是兄弟,不可以通婚。

第三(猴)、四(雞)、五(狗)、六(鼠)天:散客。跳月跳到牛塘,客人退回去,主人要送客人一些豬肉,其份量根據(jù)主人與客人的感情或客人送的禮金來決定。一般送5、6斤,多的有10到20斤不等。主人的老庚一定要送牛頸上的肉。吃鼓藏或老人過世分肉順序也有講究,一般先是自己、其次是老庚、親戚、朋友。

第七天(牛):客人回村寨過節(jié),主人帶客人砍樹砍木,準備晚上的宰牛吃肉。

第八天(虎):從凌晨0點以后,1-2點鐘左右,雞一叫就殺牛,吃肉。2-3點鐘,客散,青年男女離開村寨(15歲以上的青年男女離寨是因為請了“老人家”在寨子里,怕未婚的男女會因為不離寨而出事,以后的身體健康、事業(yè)、家庭等會不順利)并且封寨。封寨后其他人不能進入寨子,沒離開的客人和村里人都不可以出寨。12小時后,他們方能回村寨。

第十天送老人家走,用牛頭念些禱告詞。如你們先回老墳堆,以后我們有好菜之后再請你回來。

第十三天鼓藏節(jié)結(jié)束。這天要用稻草結(jié)成繩子并插上牛毛扔在遠處,意在將牛和栓牛的繩子獻給祖先,讓他們牽著牛走。在馬羊天必須把豬毛和牛毛扯下來后,師父念詞請祖先。主人家把扯下來的豬毛和牛毛綁在已編好的糯米草繩上。草繩上放牛毛的是送給男祖先的,紅色的布繩上放豬毛,是給女祖先的。扯過毛的豬牛必須殺掉,意思是祖先已經(jīng)將豬牛帶走了。

吃鼓藏吃到13天,就舂粑粑,粑粑用來蓋古桶。但實際上都不這樣做,這預示著鼓藏節(jié)活動進入尾聲了。一年之后的吃薪節(jié),跳月,撒酒糟(每家人都湊糯米,用糯米釀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甜酒),之后才算是這次活動全部結(jié)束了。

(三)高排村鼓藏節(jié)典型儀式的意義

鼓藏節(jié)期間不同的儀式都會有著不同的念詞。這些念詞大都是祈?;蚴且恍┱埳袼蜕瘢砬箜樌?、健康的。

朱老勝是高排村的一位師父,他說鼓藏節(jié)過節(jié)期間先后要念五次:

第一次是“斗揪”,即是請祖先的時候,用(3條、5條、7條、9條)魚、牛角酒、飯、衣服等來念些禱告詞。在“鼓藏節(jié)”中,魚之所以必不可少,不是因為其味道鮮美而是因為其象征著人丁興旺;人們認為吃了魚便可以獲得像魚一樣旺盛的繁衍能力。

第二次是保家,其意在于請求神明保佑家庭,用(3條、5條、7條、9條)魚(干魚)、三碗酒、糯米飯等來念禱告詞。

第三次是念牛,用一只鴨子來念牛,殺一只鴨子,并用鴨子來拍牛頭,禱告詞如:壞的拿給鴨子背走,好的就留給主人家。在殺牛之前要念牛,意在牛走也帶走家里的災難和不順,從此以后家里就留下和美與順利。

第四次是殺牛后,這次是唯一一次可以不用請師父來念禱告詞的,自己操辦即可。其意在于安慰牛的靈魂,并將牛的靈魂趕回下界。這只需要主人用三五竄肉把放在賣牛的地方,以表示自己家里以前的財富不會減少,其用意是家庭越來越富裕,生活越來越好。殺牛祭祖后,人們要把牛角掛在堂屋中央,象征著祖先的靈魂會守護這個家;苗族很多家庭都供奉牛角,祈求人丁興旺。

第五次是殺牛后的第三天,用牛頭送“老人家”回去(這里所說的老人家是指祖先的靈魂)。祈禱老人家們在另一個世界保佑家族子孫后代。

在殺牛的時候,每一家人都要先請鼓藏頭來念請祖先,念完之后,都要放鐵炮,以鼓藏頭為先。宴請客人時,要砍豬腿去舅爺家請舅爺來家吃飯,吃完飯后又要送舅爺一牛腿,外加一根牛尾巴。殺牛時必須先請舅爺來殺第一刀,第二刀請老庚來殺,每殺死一頭牛至少要三刀以上。如果一刀就把牛殺死,就是看不起主人,殺牛的刀數(shù)表示對主人家的尊重,但是殺豬卻只能一刀。

三、鼓藏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

據(jù)史書記載,數(shù)千年前苗民祖先的農(nóng)耕文明在當時處于領先地位。苗族的許多節(jié)日,至今仍然保留著遠古農(nóng)耕文明的傳統(tǒng)。這些節(jié)日盡管存在差異,但反映的理念和精神文化都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充分反映出苗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農(nóng)耕生活文化與對祖宗天地的崇拜。

(一)鼓藏節(jié)是了解苗族歷史的縮影

苗族的鼓藏節(jié)是由苗族祖先姜央公(有些苗寨又稱為伏羲公)祭祀其母蝴蝶媽媽興起的。以后按十二支歷法每年舉辦一小祭(后來叫苗年),每隔12年辦一大祭(后來稱鼓藏節(jié)),并沿襲至今。中國有關伏羲的傳說,甲骨文、金文都沒有記載。直到戰(zhàn)國中期后才由莊周把楚國流傳的關于伏羲的故事記在《莊子》里。聞一多、凌純聲、芮逸夫、白壽彝、徐旭生等都認為有關伏羲兄妹在洪水成婚的傳說最先是在苗民間流傳后向其它民族傳播的。田兵編選的《苗族古歌·開天辟地》里記有一個叫燧人氏時代的著名人物或族群名。這樣,苗族的源頭和歷史就可以記述為:燧人氏(火耐)時代——伏羲氏——蚩尤九黎時代——三苗時代——苗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狀態(tài)分布在中國國內(nèi)外。[3]

(二)鼓藏節(jié)中展現(xiàn)的苗族文化要素

1.苗族傳統(tǒng)社會基層組織

鼓藏節(jié)是在鼓社制度下形成的節(jié)日。綜觀鼓藏節(jié),在家族方面,表現(xiàn)為通過儀式對始祖及祖先群體的共同祭祀,強化人們對家族、宗族觀念的血緣意識,特別是對青年一代,可以強化他們的家族、宗族觀念,從而起到統(tǒng)合家族、宗族的作用。

2.苗族的干欄式建筑傳統(tǒng)文化

苗族地區(qū)的房屋保持著最古樸的建造方式和材料,用木頭建起來的干欄式建筑表現(xiàn)出苗族人民在房屋建筑方面的獨特智慧,高排村村民至今仍都住在干欄式的建筑群里。

3.苗族的服飾文化

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外部形象的標志,是一個民族的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和民族氣質(zhì)的生動寫照。高排的苗族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苗族服飾。高排苗族服飾的制作,據(jù)筆者調(diào)研得知縫制一套衣服一般需要用一年的時間。苗族的服飾分便裝和盛裝。在日常生活中穿便裝挽髻,髻上戴花,髻后戴木梳、插銀簪和各式頭飾,看上起高貴典雅,清新脫俗。逢年過節(jié)或出嫁時,姑娘們就會佩戴全身銀飾,穿上自己刺繡的盛裝來展示各自的美麗和家族的財富。

4.苗族的原生態(tài)笙鼓歌舞文化

苗族歷史上沒有文字,其文化沒有文字記載,只有靠人們口耳相傳才得于傳承,其表現(xiàn)形式有傳說、歌舞、習俗、祭祖等。其中歌舞便成了苗家人最好的記錄方式。苗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是離不開歌舞的,上至七八十歲的長者,下至幾歲的孩童都能歌善舞?!肮牟毓?jié)”期間能聽到被第一批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獨具特色的苗族古歌。它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生產(chǎn)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史詩,是在原始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并長期在民間流傳。它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以解釋自然現(xiàn)象為線索,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苗族古代社會制度、苗族的大遷徙到日常生活勞動等等,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在“鼓藏節(jié)”期間,除了政府組織的文藝表演外,每到一家都能聽到歌聲:客人來了要唱敬酒歌,一家人團聚時更是歌不斷,夫妻對飲時要唱歌,一家人圍成一圈相互敬酒時要唱歌。在這里既能找到原生態(tài)的民歌素材又能激發(f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鼓藏節(jié)是傳承苗族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肮牟毓?jié)”作為苗族的一種象征符號,具有族群的專屬性。通過“鼓藏節(jié)”,人們加強了成員之間的認同感 ,并根據(jù)過不過“鼓藏節(jié)”來劃分出了“我者”與“他者”。作為族群儀式的“鼓藏節(jié)”,其象征符號價值和體認是從人們的價值體系中直接產(chǎn)生并只為其內(nèi)部的人們共同分享,而其他的民族和族群則無法體會其中的文化價值,甚至還會產(chǎn)生相反的體認感。[4]

(三)鼓藏節(jié)是苗族與其他民族溝通聯(lián)系的紐帶

鼓藏節(jié)真實地體現(xiàn)了苗族古歌“姜央興鼓社,全疆得共和,富裕大家有,繁榮人人享”的共同富裕、團結(jié)互助、和睦相處的理念。通過鼓藏節(jié),鼓社把社內(nèi)社外、族內(nèi)族外的人們緊緊地維系在一起,在蘆笙木(銅)鼓場一起跳蘆笙踩鼓點,分享歡樂。同時,通過誠摯地邀請親朋好友來共度鼓藏節(jié),同吃終生難忘的鼓藏肉,同喝轉(zhuǎn)轉(zhuǎn)酒,以及參加各種歌舞活動,加強了本房族、本寨以及本寨與外寨、本民族與其他兄弟民族之間的交往、溝通和了解,體現(xiàn)了苗族人民淳樸厚道、與人為善、真誠待人、熱情豪爽、心胸寬闊的品格。

隨著對民族文化的宣傳,這個十三年過一次的節(jié)日也吸引著大部分不了解苗族文化和節(jié)日的人們不惜遠距離的趕來參加這個一生都難得遇到幾次的盛大節(jié)日。鼓藏節(jié)的參與讓相對與外界較為隔絕的苗族地區(qū)迎來了不同民族的人們的不同文化,加深了與外界文化的交流,使得苗族文化在節(jié)日的歡樂中走向更為廣大的發(fā)展天地,是營造多民族關糸和諧的紐帶。

[參考文獻]

[1]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diào)查資料選編:苗族卷[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

[2]西江苗族牯臟節(jié)的來歷[EB/OL].(2008-09-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69d270100arhe.html.

[3]雷山苗族鼓藏節(jié)的文化內(nèi)涵[EB/OL].(2011-11-06).http://www.chinamzw.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00

[4]李宇.黔東南苗族“鼓藏節(jié)”中的象征符號意義[J].赤峰學院學報,2012(5).

[學術編輯黃彥震]

[責任編輯朱毅然]

A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Guzang Festival of Miao People in Rongjiang County

WUZai-lin1,CHENGTai-xia2

(1.SchoolofEthnologyandSociology,GuizhouMinz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2.GraduateSchool,GuizhouMinz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Guzang Festival, with a unique ritual and cultural value, is a most representative festival of Miao people. Such a way to celebrate a holiday is less found nowadays. The Guzang Festival has both its vividly ethnic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embodies Miao people’s life with values. Therefore, taking Guzang Festival celebrated by the people of Gaopai Village as a case study, the paper discusses its origin and rituals and intend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Miao people’s history and culture.

Key words:Guzang Festival; cultural connotation; Miao people

收稿日期:2015-12-02;修回日期:2016-01-12

作者簡介:吳再林,男,貴州劍河人,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碩士生;程太霞,女,安徽廣德人,貴州民族大學研究生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理論、民族政策。

中圖分類號:K281/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70X(2016)06-0014-04

猜你喜歡
文化內(nèi)涵苗族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節(jié)慶——苗族牯藏節(jié)
苗族民歌
56個民族56枝花 苗族
對中國傳統(tǒng)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nèi)涵
苗族老照片
乌鲁木齐县| 安塞县| 安义县| 金华市| 澎湖县| 沙田区| 新宁县| 陵川县| 铜陵市| 修文县| 隆尧县| 山西省| 临江市| 苍南县| 阿荣旗| 杭锦旗| 乌兰察布市| 芦溪县| 扬中市| 全南县| 义乌市| 育儿| 柳江县| 海宁市| 托克逊县| 三亚市| 黎川县| 苗栗市| 双柏县| 新余市| 丰都县| 邢台县| 衡阳市| 康乐县| 肥西县| 县级市| 台北市| 鄂尔多斯市| 崇仁县| 许昌县| 永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