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娜
?
正念訓練對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抑郁情緒及自尊的影響
馮娜
關鍵詞:正念訓練;抑郁癥;復發(fā)性抑郁障礙;自尊
抑郁癥是一種心境障礙,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抑郁癥有易復發(fā)和遷延不愈等特性,復發(fā)次數(shù)在3次及以上者被視為重癥抑郁癥病人,病人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殺傾向。抑郁癥病人常表現(xiàn)出悲傷、失去興趣、睡眠和飲食失調、運動遲緩或易怒、無精打采等現(xiàn)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抑郁癥病人的人數(shù)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加之抑郁癥的致病因素相對較為復雜,所以其治療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傳統(tǒng)治療模式取得了相對理想的效果,但是所需時間也比較長,臨床治愈率有限,復發(fā)率較高。馬薩諸塞大學醫(yī)療中心Kabat-Zinn及其同事創(chuàng)建了正念訓練,引導練習者以接受、不加評判的心態(tài)持續(xù)察覺和關注當下的體驗,并且在焦慮、抑郁等方面已有研究[1-2],我國也有大量研究表明正念冥想技術在改善思維、情緒和注意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3-5]。Teasdale[6]對康復后抑郁癥病人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惡劣的心境激起的思維模式反過來會加劇心境的惡化,形成消極的自我。對消極自我苦思冥想,不僅不能消除抑郁,反而會使之遷延不愈,嚴重時使認知加工模式變成慣性,從而導致抑郁癥情緒的反復發(fā)作。正念訓練強調軀體感覺、思維過程和情緒體驗,倡導以開放接受的姿態(tài)主動關注一些痛苦體驗,提高了個體對內部刺激和經驗的抗干擾能力,而這種抗干擾能力正是來源于思維模式的改變,即將原本與自我相關的負性經驗當作客體存在去認知,不再帶入過多的主觀評價和情緒[3],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效地采取應對策略。護理工作是臨床醫(y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正念訓練的方法,形成針對性較強的抑郁癥病人“正念訓練”護理模式,可以輔助臨床藥物以及心理治療工作的開展,并且也可作為這些工作的延伸,幫助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學習正念訓練,產生對抑郁情緒和低自尊的感知、思維和情緒的調節(jié)作用,緩解其抑郁情緒,改善病人自我認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4年2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69例,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齡18歲~61歲(30.0歲±1.4歲);病程1.5年~23.0年(11.0年±0.7年)。根據(jù)病人的入院順序,按照編號(0,1)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5例。兩組病人年齡、病程、性別以及健康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病人在維持常規(guī)護理措施基礎上,實施正念訓練護理,采用8周正念訓練技術。核心內容就是使來訪者聚焦于當下的體驗,幫助來訪者形成自由靈活的思維模式。每周1次,每次大約2 h。治療活動中運用正念冥想技術對來訪者進行正念訓練,包括全身掃描、②靜坐冥想、行走冥想和3 min呼吸空間4個步驟。其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2.1準備階段由醫(yī)院心理治療師為選定的“正念訓練”護理人員進行方法和技術的講解以及演練;選定訓練場地。①全身掃描:先閉上眼睛,按照固定的順序(從頭到腳或從腳到頭)逐個掃描,精細地覺知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讓練習者排除外界干擾,集中注意力,為后續(xù)的訓練做準備。在對全身進行掃描時,注意力集中到身體上來,有助于緩解緊張、焦慮等情緒。②靜坐冥想:正念冥想技術的實施階段,是最主要的一個步驟。訓練者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有意地、不逃避地、不加評判地觀察自己伴隨呼吸時軀體的起伏,關注身體的各種感覺,同時也注意周圍環(huán)境氛圍的變化,體驗當下的覺知狀態(tài),直至體驗消失。③行走冥想:當體驗狀態(tài)消失時,訓練者要起身行走。這種行走是自由放松的,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腳部及其與地面接觸的覺知。行走整合了瑜伽和正念訓練,強調運動過程中的軀體覺知。④3 min呼吸空間:在這項練習中,訓練者閉上雙眼靜坐。此時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伴隨著均勻的呼吸,訓練者快速掃描全身,細細地感覺腹部等軀體的變化。然后,把注意力停留在軀體異樣的感覺之上,并將這種感覺命名。這種練習簡單易行,但必須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維持8周時間才會有較好的效果。期間,正念訓練護理人員起到的是指導作用,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則體現(xiàn)了自主性和積極性。
1.2.2具體實施階段由護理人員組織選定的抑郁癥病人定期在固定場所為病人進行8周的正念訓練,并在訓練前后進行相關量表的測查工作。
1.3觀察指標兩組病人護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漢密爾頓抑郁評定量表(HAMD)及自尊評定量表進行評價。自尊評定量表滿分100分,包括身體功能(40分)、社會功能(30分)及情緒功能(30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及處理。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病人SDS、HAMD及自尊評定量表得分比較 分
3討論
抑郁癥是目前我國人群中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心理疾病之一,患病的因素主要包括病人的生活方式、神經遞質等。抑郁癥的高復發(fā)性提示著這種精神障礙的復雜性,且疾病的出現(xiàn)又將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精神健康,使其產生程度較為嚴重的負面情緒,嚴重時將會產生自殺傾向[4]。由于抑郁癥屬心理疾病的范疇,因此在對病人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應注重心理護理的措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使病人能夠明顯地緩解不良情緒,并能夠掌握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對其形成正確的引導,最終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5]。
本研究在以前研究的基礎上,將正念訓練這一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技術應用到普通的日常護理工作中,形成針對臨床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的日常護理方式,在精神科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基礎上進行更為充分的護理服務,形成治療頑固的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的新模式,使臨床治療效果最大化,病人受益最大化,精神科護理工作更精細化和專業(yè)化。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病人SDS、HAMD及自尊評定量表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正念訓練護理后病人的自尊也得到了提高,病人表示自卑情況仍舊存在,但是經過正念訓練后,他們對自己不自信的地方不再像以前那樣消極和無法釋懷,而是能學著慢慢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地方。病人的這些變化,體現(xiàn)了正念訓練的核心,培養(yǎng)一種開放的、接受的態(tài)度來應對當前出現(xiàn)的想法與情緒,這種訓練可以在早期察覺到導致抑郁癥復發(fā)的消極思維模式,從而停止應激反應,轉為內省,進而消除抑郁癥復發(fā)的可能[7]。正念訓練護理的實質是要求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讓病人學習并掌握正念訓練的技術,將之變成一種日常習慣,同時鼓勵來訪者接納自己,學會調節(jié)認知和情緒,提升自尊水平,降低消極體驗。在能夠為后續(xù)護理以及治療提供依據(jù)的同時,使病人感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總而言之,臨床中對復發(fā)性抑郁障礙病人實施正念訓練護理,能夠起到有效緩解其抑郁情緒,改善消極思維模式,提高個體自尊水平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中更多實踐。
參考文獻:
[1]石貞艷.正念訓練對大學生焦慮水平的影響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1,26(2):83-85.
[2]Geschwind N.Mindfulness training increases momentary positive emotions and reward experience in adults vulnerable to depress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2011,79(5):618-628.
[3]彭彥琴,居敏珠.正念機制的核心:注意還是態(tài)度?[J].心理科學,2013,36(4):1009-1013.
[4]王巖,辛婷婷,劉興華,等.正念訓練的去自動化效應:Stroop和前瞻記憶任務證據(jù)[J].心理學報,2012,44(9):1180-1188.
[5]陳語,趙鑫,黃俊紅,等.正念冥想對情緒的調節(jié)作用:理論與神經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1,19(10):150-151.
[6]Teasdale J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the mind-in-place in mood disorder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1.
[7]于璐,熊韋銳.正念療法的興起、發(fā)展與前景[J].學理論,2011(12):47-48.
(本文編輯蘇琳)
作者簡介馮娜,主管護師,本科,單位:030045,太原市精神病醫(yī)院。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21.044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7C-2682-02
(收稿日期:2015-11-15;修回日期: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