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注與了解學生是心理溝通的前提;愛與尊重學生是心理溝通的關鍵;同理心與善傾聽是心理溝通的保障。學生越能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尊重和信任,師生間的心理溝通就越能達致最佳效果,教育越能成功。
【關鍵詞】心理溝通 教育成功 愛與尊重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172-02
所謂“心理溝通”是指師生之間心理上相互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體講,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對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并且化為行動;教師能理解學生言行產生的背景,透析學生言行的真正動機[1]。簡言之,心理溝通是師生雙方之間的理解與默契,愛的充分表達與深切感受,是情感的相通與情緒的共振[2]。以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我知道,“心理溝通”使轉化學困生最有成效,是教育成功的法寶。
我至今不能忘記多年以前的一個學生——學校里出了名的“四大天王”之首海添同學,他在這個學校讀完初中、高中。他淘氣、不受教育,多次被處分,他與另外三位同學一起被稱為“四大天王”。我個子嬌小,也沒上過他課。因為一次響過預備鈴后他沖進我班打了一個學生,我們因此結緣。我在下了課后帶著幾個知情又膽大的學生去找他理論,也許是我的氣勢與氣場把他震懾,又或者我與他“商量私了”的態(tài)度與說的話讓他接受自己確實錯了的事實,總之,這件事馬上得到解決,達成了我的意愿:道歉,賠醫(yī)藥費(被打的同學去醫(yī)院體檢了,沒有受傷)并做被他打的這位同學的“保鏢”。
此事過后,每回遇到他,他總會大聲問好,我指出他不對的行為他也會馬上改正。例如坐在走廊的欄桿上,我去勸說了,他立馬跳下來不再坐?,F(xiàn)在回思那次事件,之所以他能接受我的處理意見,是因為他能接受我的處理方式和教育藝術,在這件事上我們是平等的,我跟他“商量私了”,其實就是:如果他接受我的處理意見,我就不報到學校去,這樣換個角度而言,是保護了他的自尊心,他自然接受。我以為他慢慢長大并懂事了,慢慢改變了。但過了幾年了,他在讀高中時,有一次在辦公室,我看到他粗暴的頂撞一個高大英俊的男老師,連人家的家人、祖宗都被他問候到了,雙方都拍臺叫喊,互不相讓,談話以他憤怒的摔門而出結束……
由此可見,師生做到心理溝通,即使溫文爾雅、形象嬌小的教師也能叫那些頑皮不馴的學生聽話,批評他也能叫他心服口服。如果老師沒有把握好心理尺度就批評學生,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這除了說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還有就是要尊重學生,哪怕他是差生,他也應該得到尊重!這樣,學生理解老師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師的教導,這是一種相互理解的新型師生關糸,體現(xiàn)著心理上的相互溝通[1]。
所以,有效的心理溝通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天窗的鑰匙,是成功轉化學困生的秘訣,是教育成功的法寶。
那么,作為中學教師,如何進行師生心理溝通,使教育達到目的呢?
一、關注與了解學生——心理溝通的前提
教師要關注學生、了解學生才能更好的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使教育有效。所以,要善于觀察,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關注其情緒和感受,了解其個性心理特點,諸如青少年心理特征包括:不平衡性、沖動性、自主性、盲目性、進取性、閉鎖性等[2],教師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透過學生細微的表現(xiàn)、變化,遵循其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探究出其思想實質,真正做到見微知著,了解學生才能及時有針對的做好師生心理溝通并獲得效果。
作為一位教師甚至班主任,了解學生方式很多,如前所述,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動甚至語言神態(tài),了解學生;可以通過查閱紙質文件,諸如學生檔案、《家庭報告書》等,或者通過其他老師、同學作側面了解;也可以直接與之談心、交流,作正面了解。了解了學生才更利于理解學生,與學生達成心理溝通。
二、愛與尊重學生——心理溝通的關鍵
愛是一切動力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一)愛是無私的,尊重源自愛。教師唯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更容易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特點,才能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唯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關心與包容學生,教育的氛圍才會是和諧的;教師唯有對學生充滿愛心,才會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才能與學生成為朋友。師愛會在學生心目中產生巨大的心理效能,從而使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愛與尊重又是相互的。有愛才有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尊重接納,平等溝通,達致心靈的撞擊、思維的碰撞;“親其師”才能“聽其言、信其道”,師生心理溝通自然有效,教育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魏巍的《我的老師》就寫出了八歲孩子的心聲:老師愛我們,我們也愛老師;老師愛詩,我們也喜歡;老師的幫助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因為遇到了愛自己的老師,從此一生都受到了影響。
(三)完美人格煥發(fā)無窮魅力,贏得尊重與愛戴。都說教師要“以心發(fā)現(xiàn)心,以愛博得愛”,教師要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學識修養(yǎng)、胸襟氣度獲得學生的尊重、信任與愛戴。國內張之鑫與馬麗莉對“中學生心目中的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當今的中學生由關注教師教的能力(教學方法好、知識廣博等)即教師的認知能力轉變?yōu)殛P注教師這個‘人的品質(如和藹、幽默、開朗、平易近人等),這反映出當代中學生在師生關系方面更關注交往的情感因素、人格特點?!盵3]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說明教師唯有具有完善的人格,才能使學生愿意跟教師溝通,師生間的心理溝通才有效。因此,為師者,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觀念,不斷開闊視野,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不斷錘煉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擁有熱情、樂觀、真誠、負責的人格品質,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平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價值觀。
三、同理心與善傾聽——心理溝通的保障
作為教師,能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是師生間能否進行心理溝通的關鍵,但要更好地了解學生,使溝通為教育服務,就要注意講究一些技巧了。
(一)心理互換是心理溝通的橋梁。教師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探究學生發(fā)生變化的思想本質、心理根源或背景原因,以同理心體會、理解學生的意愿和需求,做出最貼切的反應,以促進溝通的順利進行。教師不但要帶頭這么做,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因為這是師生互相理解、消除誤會的過程。
小雪,高二調班時,來到我班,平時不大做聲,課堂表現(xiàn)平平,有一群挺合得來的朋友,家庭條件較好,她們經常一起吃喝玩;聲音條件較好,普通話也很準,是學校的廣播員;自尊心很強。高二一學年表現(xiàn)平平,沒有引起老師、同學注意。在高二下學期接近期末時,隱約感覺到她故意避開我,由于其他工作,我沒有多想。到了高三,她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有點令我惱火,總是我行我素,喜歡就聽,不喜歡就做自己的事情。跟她談了,沒有效果。于是開始了解她、觀察她、分析她。通過從旁細致了解,大致知道了癥結所在:高二下學期兩次語文活動——班內辯論賽、校內朗誦比賽她都沒有獲得獎勵或者老師的表揚,自尊心大受損傷,心里有氣,揚言語文老師沒有眼光、沒有水平,給她穿小鞋,故意不給她獎。于是反感我、躲開我。高三開學了,她更加不喜歡我和我的課,經常去找別的語文老師問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知道了她高一的語文老師是我的學生時,她有點震驚,同時又擔心我是否已經知道了她講我的“壞話”。后來我觀察發(fā)現(xiàn),她在語文課上雖有做別的事,但不敢做得太明顯了。
分析發(fā)現(xiàn):她自尊心極強,兩次語文活動,都跟語言表達有關,是她的強項,但她都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機會充分表現(xiàn),而我忽略了她的感受,沒有及時跟她做心理疏導,導致形成心結、造成誤會。
我嘗試把自己放進她的位置進行思考,尋求對策:1.她自尊心極強,即使她已經想明白自己錯怪老師了,也不會主動認錯,那我就主動關心她、主動找她談心,特別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她、指導她;2.她說老師沒有水平和眼光,那我就更用心研究、用心備課和上課,在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上注意方法和技巧,務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有收獲;3.她會更在意于我對她的態(tài)度,她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只要不違反原則問題我該多包容她,即使是原則問題,我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技巧進行教育;4.利用課堂教學、個別談心,有所側重的開展正面教育、暗示教育和面對面交流。經過努力,隔閡慢慢消除。在高三下學期的一次模擬考試后,小雪對自己的作文審題心里沒底,主動問我,我了解了她的作文情況后說:“要使作文符合題意,就要在準確審題的基礎上扣材料提煉觀點或選擇寫作角度、寫簡單提綱、緊扣材料進行分析論證,這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上老師反復強調,你有印象嗎?”“沒有……”“別太主觀了,自以為是只會影響自己進步啊,以后專心聽課吧!”她沉默了,第一次看到了她沉思的神情,我知道,她在轉變中。在她準備單考單招面試時,我感覺到她渴望幫助的眼神,我主動特意關照她參加小組討論、搶答時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吩咐的很仔細,她聽得很用心。結果順利通過面試,獲得錄取資格,她非常開心。
(二)用心傾聽使心理溝通更有效。在跟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意用心傾聽學生的表述,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心體悟和感受,適時作出回應,然后把握機會進行巧妙的分析、引導,使溝通有效,使教育有效。
高三的學生小梅,上課經常走神,孤僻不合群,但感覺她還是喜歡學習語文的,課后喜歡站在老師旁邊聽別的同學對老師的問話。一次課間我跟她單獨聊天。她說:“老師,您很像一個媽媽,如果您是我的媽媽就好了……”自然地她告訴我她有兩個母親,一個生母一個養(yǎng)母,親生的媽媽為了要生一個兒子,把她兩姐妹都給了養(yǎng)母撫養(yǎng),而最大的大姐和最小的弟弟跟著生母生活,卻因生母的疏忽導致大姐病死,她的心里從此留下一個結,恨生母,因自己是女生而自卑,常常學習分神,想姐姐、恨生母。我用心聽著她的自述,眼淚忍不住潸然而下,心里很難過,特別心疼她,她見我淚流不止反而勸慰我:“老師,別哭了,我都不哭了!”我聽她這么說,心里更難過,心里慨嘆“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深蒂固,為眼前這女孩痛惜,她居然找出紙巾為我拭去淚水,顯出堅強的神情說:“老師,放心啦!我會懂事的?!?/p>
于是,我跟她聊她的生母的無奈、養(yǎng)母的厚道,生母養(yǎng)母都是好人,在她們的有生之年里都不該遺棄她們……到最后,她笑著說:“老師,您真好!聽您說了我也覺得我媽可憐,我以后可不學她!放心吧,我會輕松上陣,專心復習,一定不令您失望!”從此,她不恨生母,還回去看望生母。她慢慢的改變著,高三下學期,她做了語文課代表,大膽開展工作,專心學習,喜歡幫助同學,有事沒事總愛站在我身邊聽我說話、跟我聊天。后來,接受我的建議,參加職業(yè)技術學院自主單招并被錄取了,然后馬上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上大學做準備。她不再是多愁善感的女孩子了,而是干練、陽光、有想法的學生干部。
教育之道,貴在心靈相通,重在愛與尊重。教師要有一股對教育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熱情,并把這股熱情投放在對學生無條件的愛與尊重上,關愛學生,善于傾聽、以同理心理解學生。學生越能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尊重和信任,師生間的心理溝通就越能達致最佳效果,教育越能成功。所以說,心理溝通是教育成功的法寶。
參考文獻:
[1]龔仁芳.心理溝通——教師的一把成功的鑰匙[J].教育論壇2013.10
[2]張佩珍.家長與孩子心理溝通的藝術.PPT. http://max.book118.com
[3]張之鑫,馬麗莉.關于“學生心目中的教師”的調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5,(1):57-58
作者簡介:
杜青霞,女,廣東省肇慶市端州中學副校長,語文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