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MRI在胃腸道間質瘤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楊浩
目的 分析MRI技術診斷胃腸道間質瘤疾病的價值。方法 選擇胃腸道間質瘤疾病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CT檢查,觀察組行MRI檢查,比較檢測結果。結果 觀察組研究對象胃腸道間質瘤病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低于對照組;影像學檢查操作時間短于對照組;胃腸道間質瘤疾病術前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證實結果的符合率高于對照組。結論 MRI在胃腸道間質瘤診斷中價值顯著。
MRI;胃腸道間質瘤;診斷
胃腸道間質瘤指除胃腸道之外平滑肌瘤和神經鞘膜瘤的間葉源性腫瘤類疾病,以往在臨床上多數情況下將其歸入平滑肌腫瘤的范疇[1-2],隨著病理學免疫組化及分子生物學應用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人們對胃腸道間質瘤疾病的相關方面的研究也正在不斷的深入[3-4]。本文分析MRI診斷胃腸道間質瘤的價值,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選擇我院收治的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為胃腸道間質瘤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病時間1~16個月,平均(7.2±3.5)個月;男25例,女18例;體重43~74 kg,平均(53.2±6.4)kg;年齡42~86歲,平均(54.7±4.8)歲;觀察組患病時間1~18個月,平均(7.4±3.8)個月;男26例,女17例;體重45~76 kg,平均(53.1±6.7)kg;年齡45~83歲,平均(54.9±4.5)歲。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在檢查開始前患者需要禁食8 h左右,掃描操作開始前30 min應該通過口服途徑給予等滲溫水1 500 ml左右,使患者的胃腸處于充盈狀態(tài)。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CT技術進行病情檢查,選擇我院現有的多層螺旋CT機,幫助患者取仰臥位,掃描操作的范圍應該從隔頂至恥骨聯合水平位置,掃描的層厚及層距水平均應該設定為5 mm,層厚和間距水平也均設定為5 mm,采用1.25 mm層厚薄層進行重建,并實施多平面重組處理,重點對病灶與周圍鄰近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首先實施常規(guī)平掃操作,然后實施雙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操作,采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入90 ml濃度水平為300 mg/ml的非離子型造影劑碘海醇,速率水平控制為3.0 ml/s,分別于造影劑注射后的30 s和70 s兩個時間點開始進行掃描操作,所有的掃描檢查均應該保證患者在平靜狀態(tài)下進行屏氣[5]。采用MRI技術對觀察組患者在術前進行病情檢查,采用我院現有的MRI掃描儀,掃描操作的主要序列包括T2 FSE、脂肪抑制序列、DWI、LAVA/VIBE 3DT1,對動態(tài)增強掃描及多平面成像情況進行對比觀察,為了降低圖像采集過程中的操作時間采用短TR時間和加翻轉角[6]。
1.3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胃腸道間質瘤疾病術前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證實結果的符合率、病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等3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均經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胃腸道間質瘤疾病術前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證實結果的符合率
對照組術前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證實結果的符合率為72.1%;觀察組術前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證實結果的符合率為9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腸道間質瘤疾病術前檢查結果與術后病理學證實結果的符合率比較
2.2病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
觀察組研究對象胃腸道間質瘤病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病情的誤診率和漏診率比較[n(%)]
CT和MRI均是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對胃腸道間質瘤疾病實施診斷的影像學技術,主要在于上述兩項技術可以準確顯示腫瘤的生長方式,確定腫瘤病灶的發(fā)生部位,對腫瘤的具體形態(tài)、大小、分布范圍進行顯示,對腫瘤內部的壞死、囊變、出血等病變的情況進行充分的反映,對與周圍組織器官之間的關系、有無轉移、腫瘤良、惡性的判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7]。同時,MRI技術可以進行多平面成像,以便能夠對腫瘤病灶的全貌有更加系統的了解,在對腫瘤的發(fā)生部位、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對于肝臟、淋巴結轉移情況進行顯示方面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8]。
[1]梁建芳,鄭繪霞,肖虹,等.胃腸道間質瘤病理診斷新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58-64.
[2]楊顯金,陳佳慧,杜江,等.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治現狀與進展[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4,21(8):1040-1045.
[3]鄭育聰,李健丁,張瑞平.胃腸道間質瘤的影像學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1):49-53.
[4]陳立民,姚艷艷,黃艷貞,等.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治:附100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1(10):1266-1269.
[5]宋曉麗,方一,吳正陽,等.MSCT評價胃腸道間質瘤的惡性程度[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4,28(10):1870-1873.
[6]張華,李錫林,候勤明,等.多層螺旋cT雙期掃描對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斷[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3):401-413.
[7]劉永軍,郭晶晶,吳鋼,等.胃間質瘤術后復發(fā)和轉移的預測及治療[J].腹部外科,2013,26(6):394-397.
[8]CSC0胃腸間質瘤專家委員會.中國胃腸間質瘤診斷治療共識(2011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9):836-844.
Application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YANG Hao Radiology Department,Nanyang Cancer Hospital,Nanyang He'nan 473000,China
Objective The value of MRI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Methods 86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each of 43 cases.Routine CT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MRI check,comparative test results.Results 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imaging check operation tim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coincidence rate of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examin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value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as significant.
MRI,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Diagnosis
R445
A
1674-9308(2016)23-0040-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3.024
河南省南陽市腫瘤醫(yī)院放射科,河南 南陽 47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