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樂府詩集》“以辭統(tǒng)樂”的編撰體例

2016-09-29 01:55何江波
文藝評(píng)論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歌辭宗廟樂府詩

○何江波

《樂府詩集》“以辭統(tǒng)樂”的編撰體例

○何江波

樂辭關(guān)系如何處理,關(guān)乎孰為主次的問題。從音樂活動(dòng)本身來看,樂曲遠(yuǎn)大于歌辭,多有純器樂之樂曲,如琴曲。歌辭僅僅是音樂活動(dòng)的一個(gè)層面,從屬樂曲。從《樂府詩集》編撰來看,則歌辭為首位,樂曲居從屬地位。根據(jù)不同情況,《樂府詩集》均有相應(yīng)的處理方式。從歌辭收錄來看,以“無辭無目”為編撰標(biāo)準(zhǔn),主要有“有樂無辭”“歌辭不傳”“沿用舊曲”三種情況;從樂辭關(guān)系來看,有兩種情況,一為“以辭釋樂”,一為“因辭割樂”;從歌辭分類來看,有“因辭成類”的情況。

一、有樂無辭

《詩經(jīng)》“笙詩”六篇,有目無辭?!端螘分尽分x莊“宋明堂歌”《天郊神歌》①,有目無辭。《舊唐書·音樂志》“正月上辛祈谷于南郊樂章”“季秋享上帝于明堂樂章”“祭神州于北郊樂章”“孝敬皇帝廟樂章”等多有“詞同冬至圓丘”“詞同夏至方丘”“詞同太廟”體例,有目無辭。②無辭而存目,因其以樂曲為收錄依據(jù)。雖或無辭,仍存其名,以保持完整的音樂體系?!稑犯娂芬愿柁o為收錄依據(jù),有辭則有目,無辭則無目。

漢宗廟樂,《漢書·禮樂志》:“高祖時(shí),叔孫通因秦樂人制宗廟樂,大祝迎神于廟門奏《嘉至》……皇帝入廟門奏《永至》……干豆上奏《登歌》……登歌再終下奏《休成》之樂……皇帝就酒東廂坐定奏《永安》之樂。”③“高廟奏《武徳》《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廟奏《昭徳》《文始》《四時(shí)》《五行》之舞,孝武廟奏《盛徳》《文始》《四時(shí)》《五行》之舞。”④《樂府詩集》僅錄“郊祀歌十九章”“安世房中歌十七章”,無辭則略。

曹魏宗廟樂,有樂無辭?!度龂尽の簳っ鞯奂o(jì)》:“有司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yīng)天受命,為魏高祖,樂用《咸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斌》之舞。三祖之廟,萬世不毀,其余四廟,親盡迭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制。”⑤魏氏三祖,廟樂用舞依次為《武始》《咸熙》《章斌》,未見歌詞。

《樂府詩集》不錄北魏郊廟歌辭,因其有樂無辭?!段簳分尽吩唬骸疤炫d元年冬,詔尚書吏部郎鄧淵定律呂,恊音樂。及追尊皇曾祖、皇祖、皇考諸帝,樂用八佾,舞皇始之舞……皇帝入廟門,奏《王夏》;太祝迎神于廟門,奏《迎神曲》……干豆上奏《登歌》……曲終下奏《神祚》……皇帝行禮七廟奏《陛步》……皇帝出門奏《總章》,次奏《八佾舞》,次奏《送神曲》……太祖初,冬至祭天于南郊圜丘,樂用《皇矣》,奏《云和》之舞,事訖奏《維皇》,將燎;夏至祭地祇于北郊方澤,樂用《天祚》,奏《大武》之舞?!雹蘅梢姳蔽憾Y樂制作十分完備,郊廟、宴饗用樂班班可考。樂志不載歌辭,《樂府詩集》一概不錄。

琴曲本為器樂,多無辭之樂曲。如《樂府詩集》引《琴論》曰:“西漢時(shí)有慶安世者……善為《雙鳳》《離鸞》之操,齊人劉道強(qiáng)能作《單鳧》《寡鶴》之弄,趙飛燕亦善為《歸風(fēng)》《送遠(yuǎn)》之操?!雹摺稑犯娂肪词珍?。又引《琴操》曰:“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一曰《鹿鳴》,二曰《伐檀》,三曰《騶虞》,四曰《鵲巢》,五曰《白駒》。九引:一曰《烈女引》,二曰《伯妃引》,三曰《貞女引》,四曰《思?xì)w引》,五曰《霹靂引》,六曰《走馬引》,七曰《箜篌引》,八曰《琴引》,九曰《楚引》。十二操:一曰《將歸操》,二曰《猗蘭操》,三曰《龜山操》,四曰《越裳操》,五曰《拘幽操》,六曰《岐山操》,七曰《履霜操》,八曰《朝飛操》,九曰《別鶴操》,十曰《殘形操》,十一曰《水仙操》,十二曰《襄陵操》?!雹唷稑犯娂贰拔迩本讳洠熬乓辈讳洝恫贰肚僖?,“十二操”不錄《水仙操》《襄陵操》?!冻鯇W(xué)記》引《琴操》曰:“又有河間雜歌二十一章。”⑨又引《琴歷》曰:“琴曲有《蔡氏五弄》《雙鳳》《離鸞》《歸風(fēng)》《送遠(yuǎn)》《幽蘭》《白雪》《長清》《短清》《長側(cè)》《短側(cè)》《清調(diào)》《大游》《小游》《明君》《胡笳》《白魚嘆》《廣陵散》《楚妃嘆》《風(fēng)入松》《烏夜啼》《楚明光》《石上流泉》《臨汝侯子安之》《流漸涸》《雙燕離》《陽春弄》《悅?cè)伺贰哆B珠弄》《中揮清》《暢志清》《蟹行清》《看客清》《便僻清》《婉轉(zhuǎn)清》?!雹狻昂娱g雜歌二十一章”,清王謨《漢魏遺書抄》輯錄《琴操》曰:“章名、歌辭俱無考?!?《琴歷》著錄琴曲35題,《樂府詩集》僅錄《蔡氏五弄》《雙鳳》《離鸞》《歸風(fēng)》《送遠(yuǎn)》《幽蘭》《白雪》《明君》《胡笳》《楚妃嘆》《風(fēng)入松》《烏夜啼》《雙燕離》等13曲,其余22題均未收錄。琴曲多以純器樂傳世,無需歌辭,與《樂府詩集》編撰標(biāo)準(zhǔn)不符,故不錄。

有樂無辭是樂曲常見表現(xiàn)形式,就音樂來看,自有其完整體系;就歌辭而言,則或有或無?!稑犯娂芬愿柁o為主要收錄依據(jù),故而形成無辭無目的編撰體例。

二、歌辭不傳

《樂府詩集》不錄東漢郊廟歌辭,因其郊祀歌沿襲西漢用樂,詳見后文“沿用舊曲”部分。宗廟歌有所增補(bǔ),如《宋書·樂志》曰“至明帝初……又制舞哥一章,薦之光武之廟”??!白趶R歌”所增光武廟樂舞,見于“舞曲歌辭”之“雅舞”,名曰“后漢武德舞歌詩”。東漢其余宗廟歌不詳。

曹魏郊廟歌辭不傳,《宋書·樂志》曰:“文帝黃初二年,改漢《巴渝舞》曰《昭武舞》,改宗廟《安世樂》曰《正世樂》……其眾哥詩多即前代之舊,唯魏國初建,使王粲改作《登哥》及《安世》《巴渝》詩而已?!?“其眾哥詩多即前代之舊”說明多有歌辭,且沿用舊辭?!巴豸铀臁栋彩涝姟罚裢觥?,“(王)肅私造宗廟詩頌十二篇,不被哥”?,曹魏禮樂制作豐富,惜其不傳。

北魏有《真人代歌》,歌辭不傳?!段簳分尽吩唬骸耙赐ブ懈琛墩嫒舜琛?,上敘祖宗開基所由,下及君臣廢興之跡,凡一百五十章,昏晨歌之,時(shí)與絲竹合奏,郊廟宴饗亦用之?!?雖代有新制,辭皆不傳,“(太和)五年,文明太后、高祖并為歌章,戒勸上下,皆宣之管弦。七年秋,中書監(jiān)高允奏樂府歌詞,陳國家王業(yè)符瑞及祖宗德美”??!稑犯娂凡讳?。

唐《秦王破陣樂》,原有歌辭,不傳?!杜f唐書》:“《破陣樂》,太宗所造也。太宗為秦王之時(shí),征伐四方,人間歌謠《秦王破陣樂》之曲。及即位,使呂才協(xié)音律,李百藥、虞世南、褚亮、魏征等制歌辭?!?《樂府詩集》錄《功成慶善樂》歌辭,無李百藥等人《破陣樂》歌辭。又《景云河清歌》《一戎大定樂》《六合還淳舞》《神宮大樂》《越古長年樂》《定難曲》《繼天誕圣樂》、高宗及群臣《白雪》,歌辭多不傳。《樂府詩集》僅在解題中提及,選取有歌辭者著錄。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食舉樂”自西晉起,實(shí)則來源已久,《宋書·樂志》曰:“章帝元和二年,宗廟樂、故事、食舉有《鹿鳴》《承元?dú)狻范?,三年自作詩四篇:一曰《思齊皇姚》,二曰《六騏驎》,三曰《竭肅雍》,四曰《陟叱根》,合前六曲,以為宗廟食舉。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曲為上陵食舉。減宗廟食舉《承元?dú)狻芬磺?,加《惟天之命》《天之歷數(shù)》二曲,合七曲為殿中御食飯舉。又漢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三曰《初造》,四曰《俠安》,五曰《歸來》,六曰《遠(yuǎn)期》,七曰《有所思》,八曰《明星》,九曰《清涼》,十曰《渉大?!罚辉弧洞笾镁啤?,十二曰《承元?dú)狻罚弧逗5?。魏氏及晉荀勖、傅玄并為哥辭。魏時(shí)以《遠(yuǎn)期》《承元?dú)狻贰逗5啡嗖煌ɡ≈?。魏雅樂四曲:一曰《鹿鳴》,后改曰《于赫》,詠武帝;二曰《騶虞》,后改曰《巍巍》,詠文帝;三曰《伐檀》后省除;四曰《文王》,后改曰《洋洋》,詠明帝?!厄|虞》《伐檀》《文王》并左延年改其聲。正旦大會(huì),太尉奉璧,群后行禮,東廂禮樂郎作者是也,今謂之《行禮曲》,姑洗廂所奏?!?可見漢魏食舉樂有眾多樂曲。歌辭不傳,故《樂府詩集》不錄。

《樂府詩集》不錄唐燕射歌辭,因《舊唐書·音樂志》不載。實(shí)則唐“十二和”包含宴饗用樂。五代不錄后梁、后唐、后漢燕射歌辭。后梁郊祀樂為《慶和》《慶順》《慶平》《慶肅》《慶熙》《慶融》《慶休》,以“慶”為名;后唐用唐樂,后晉朝用樂為《玄同》《文同》《大同》,“晉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禮院奏:正、至王公上壽皇帝舉酒,奏《玄同》之樂……群臣就坐,再拜受酒,皇帝三飲,皆奏《文同樂》……群臣再拜奏《大同》”?。其余未見,似以“同”為名;后漢“十二成”,后周“十二順”,均有朝饗用樂。歌辭不載,《樂府詩集》不錄。

“梁鼓角橫吹曲”解題引《古今樂錄》曰:“是時(shí)樂府胡吹舊曲有《大白凈皇太子》《小白凈皇太子》《雍臺(tái)》《臺(tái)》《胡遵》《利(丘)女》《淳于王》《捉搦》《東平劉生》《單迪歷》《魯爽》《半和企喻》《比敦》《胡度來》十四曲。三曲有歌,十一曲亡?!?其中《淳于王》《捉搦》《東平劉生》《雍臺(tái)》有歌辭,其余十一曲無目無辭。

歌辭不傳,從樂辭關(guān)系來看符合《樂府詩集》收錄標(biāo)準(zhǔn),但歌辭失傳,《樂府詩集》亦無收錄依據(jù),故略之。

三、沿用舊曲

東漢郊祀歌,一仍西漢?!赌淆R書·樂志》曰:“南郊樂舞歌辭,二漢同用。”?宗廟歌亦在西漢用樂基礎(chǔ)上有所增補(bǔ),如《后漢書·禮儀志》:“西都舊有上陵……太常樂奏食舉,舞《文始》《五行》之舞。”?“至立秋,迎氣于黃郊,樂奏黃鐘之宮,歌《帝臨》,冕而執(zhí)干戚,舞《云翹》《育命》,所以養(yǎng)時(shí)訓(xùn)也?!?關(guān)于“五郊迎氣”,《郊祀志》記載更加詳細(xì),《后漢書·祭祀志》:“隴蜀平后,(光武)乃增廣郊祀,高帝配食……凡樂奏《青陽》《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翹》《育命》舞?!?“明帝即位……立春之日,迎春于東郊……歌《青陽》,八佾舞《云翹》之舞……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歌《朱明》,八佾舞《云翹》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黃靈于中兆……歌《朱明》,八佾舞《云翹》《育命》之舞;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可見東漢郊祀歌在西漢基礎(chǔ)上有所完善,西漢“郊祀歌十九章”有《青陽》《朱明》《西昊》《玄冥》,東漢增《云翹》《育命》二舞。

曹魏郊祀活動(dòng)用樂多沿用舊樂,《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黃初)四年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鐘繇為太尉”注引王沈《魏書》曰:“有司奏改漢氏宗廟《安世樂》曰《正世樂》,《嘉至樂》曰《迎靈樂》,《武徳樂》曰《武頌樂》,《昭容樂》曰《昭業(yè)樂》,《云翹舞》曰《鳳翔舞》,《育命舞》曰《靈應(yīng)舞》,《武德舞》曰《武頌舞》,《文始舞》曰《大韶舞》,《五行舞》曰《大武舞》?!?詳細(xì)記載魏文帝改樂名而沿用之實(shí)。又《宋書·樂志》曰:“文帝黃初二年,改漢《巴渝舞》曰《昭武舞》,改宗廟《安世樂》曰《正世樂》……《五行舞》曰《大武舞》。其眾哥詩,多即前代之舊。唯魏國初建,使王粲改作登哥及《安世》《巴渝》詩而已?!?明確說明“其眾哥詩,多即前代之舊”,王粲所改歌辭,《宋書·樂志》收錄。沿用舊樂者,西漢以來均無歌辭,故《樂府詩集》不錄。

陳燕射歌辭用梁樂,《隋書·音樂志》曰:“至太建元年,定三朝之樂,采梁故事:第一,奏相和五引……眾官入,奏《俊雅》……皇帝出閣,奏皇雅……皇太子入至十字陛,奏胤雅……皇帝起,奏《皇雅》……祠用宋曲,宴準(zhǔn)梁樂,蓋取人神不雜也。”?郊祀用宋樂,三朝用梁樂,皆為沿用前代之樂。

唐宴饗用樂經(jīng)歷沿用隋樂、改用《秦王破陣樂》《功成慶善樂》、復(fù)用隋樂的復(fù)雜過程,“高祖受禪……(祖)孝孫由是奏請(qǐng)作樂,時(shí)軍國多務(wù),未遑改創(chuàng),樂府尚用隋氏舊文”??!镑氲露晔?,制曰:‘其郊廟享宴等所奏宮懸,文舞宜用《功成慶善》之樂……武舞宜用《神功破陣》之樂?!?“武后毀唐太廟,《七德》《九功》之舞皆亡,獨(dú)其名存。自后宴饗,復(fù)用隋文舞、武舞而已。”?沿用舊樂,且歌辭未見,故《樂府詩集》不錄。

綜上,就音樂而言,傳承有自,體系清晰;就歌辭而言,重復(fù)闕失,多有省略?!稑犯娂犯柁o源自歌錄文獻(xiàn),所以從歌辭來看,非以朝代用樂為線索,而以實(shí)際著錄歌辭為脈絡(luò),故而形成無辭無目的編排體例。

四、以樂釋辭

郊廟歌辭中,多有禮儀過程記錄,正史樂志多以實(shí)際用樂為主導(dǎo),歌辭從屬于樂曲,如《隋書·音樂志》:

(北齊)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辭:夕牲、群臣入門,奏《肆夏樂》辭……迎神,奏《高明樂》辭登歌辭同……牲出入,奏《昭夏》辭……薦毛血,奏《昭夏》辭群臣出,奏《肆夏》,進(jìn)熟、群臣入,奏《肆夏》,辭同初入……進(jìn)熟、皇帝入門,奏《皇夏》辭……皇帝升丘,奏《皇夏》辭壇上登歌辭同……皇帝初獻(xiàn),奏《高明樂》辭……皇帝奠爵訖,奏《高明樂》《覆燾》之舞辭……皇帝獻(xiàn)、太祖配饗神座,奏《武德》之樂、《昭烈》之舞辭皇帝小退,當(dāng)昊天上帝神座前,奏《皇夏》,辭同上《皇夏》……皇帝飲福酒,奏《皇夏》之樂皇帝詣東陛,還坐,又奏《皇夏》,辭同初入門……送神、降丘南陛,奏《高明樂》辭皇帝之望燎位,又奏《皇夏》,辭同上《皇夏》……紫壇既燎,奏《昭夏樂》辭皇帝自望燎還本位,奏《皇夏》,辭同上《皇夏》……皇帝還便殿,奏《皇夏》辭群臣出,奏《肆夏》,辭同上《肆夏》,祠感帝用圜丘辭。?

《樂府詩集》將以上禮儀過程合并為“北齊南郊樂歌”解題,實(shí)則《隋書·音樂志》此段文字乃“南郊”“北郊”“祠感帝”三種祭祀用樂歌辭之合成體。首先,南北郊合并,因?yàn)楸苯几柁o是在南郊歌辭基礎(chǔ)上之改動(dòng),如“惟神監(jiān)矣”,小注“北郊云:惟祗監(jiān)矣”,不同則注明,同則合用。這種歌辭記錄方式不符合《樂府詩集》編撰體例,故將其拆分為“南郊”“北郊”,南郊歌辭抄錄隋志,北郊歌辭將有“北郊云”體例者整首擇出,同時(shí)在解題中選取相關(guān)文字以作說明。郊祀天地,具體禮儀有所不同,故而歌辭稍作變動(dòng),以合乎天地之別。如南郊為“既燎”,北郊則為“既瘞”。又“祠感帝用圜丘辭”為解釋歌辭使用情況,“祠感帝”作為一種祭祀禮儀,從音樂角度來看,有其用樂實(shí)際;從歌辭來看,同用圜丘辭,則屬重復(fù),故《樂府詩集》略而不錄。以上三種祭祀用樂,《樂府詩集》在隋志基礎(chǔ)上有所調(diào)整,以更好地解釋所錄歌辭?!稑犯娂匪洷饼R、北周、隋“郊廟歌辭”均源自《隋書·音樂志》,在編排過程中均截取禮儀過程入解題,以解釋歌辭施用場(chǎng)合?!端鍟ひ魳分尽芬詷窞橹骶€,歌辭居從屬地位;《樂府詩集》突出歌辭,用樂過程成為解釋歌辭之附庸。

在解題文字選取上,《樂府詩集》也體現(xiàn)出“以樂釋辭”的特點(diǎn)。如《樂府詩集》荀勖“四廂樂歌”共三部分:“正旦大會(huì)行禮歌”“王公上壽酒歌”“食舉樂東西廂歌”。解題引《晉書·樂志》曰:“魏杜夔傳舊雅樂四曲:一曰《鹿鳴》,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聲辭。及太和中,左延年改夔《騶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聲節(jié)。其名雖同,而聲實(shí)異,唯因夔《鹿鳴》,全不改易。每正旦大會(huì),太尉奉璧、群后行禮,東廂雅樂郎作者是也。后又改三篇,第一曰《于赫篇》,詠武帝,聲節(jié)與古《鹿鳴》同;第二曰《巍巍篇》,詠文帝,用延年所改《騶虞》聲;第三曰《洋洋篇》,詠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聲;第四復(fù)用《鹿鳴》?!堵锅Q》之聲重用,而除古《伐檀》?!庇忠豆沤駱蜂洝吩唬骸皾h故事,上壽用《四會(huì)曲》,魏明帝青龍二年,以長笛食舉第十一古《大置酒》曲代《四會(huì)》,又易古詩名曰《羽觴行》,用為上壽曲,施用最在前?!堵锅Q》以下十二曲名食舉樂,而《四會(huì)》之曲遂廢?!庇忠端螘分尽吩唬骸皶x荀造正旦大會(huì)行禮歌四篇,一曰《于皇》,當(dāng)《于赫》;二曰《明明》,當(dāng)《巍巍》;三曰《邦國》,當(dāng)《洋洋》;四曰《祖宗》,當(dāng)《鹿鳴》。王公上壽酒歌一篇曰《踐元辰》,當(dāng)《羽觴行》。食舉樂東西廂歌十二篇,一曰《煌煌》,當(dāng)《鹿鳴》;二曰《賓之初筵》,當(dāng)《于穆》;三曰《三后》,當(dāng)《昭昭》;四曰《赫矣》,當(dāng)《華華》;五曰《烈文》,當(dāng)《朝宴》;六曰《猗歟》,當(dāng)《盛徳》;七曰《隆化》,當(dāng)《綏萬邦》;八曰《振鷺》,當(dāng)《朝朝》;九曰《翼翼》,當(dāng)《順天》;十曰《既宴》,當(dāng)《陟天庭》;十一曰《時(shí)邕》,當(dāng)《參兩儀》,十二《曰嘉會(huì)》。”?《樂府詩集》引《晉書·樂志》解釋荀勖“正旦大會(huì)行禮歌”四首《于皇》《明明》《邦國》《祖宗》分別源自魏“雅樂四曲”《于赫》《巍巍》《洋洋》《鹿鳴》,魏“雅樂四曲”則源自杜夔所傳《鹿鳴》《騶虞》《伐檀》《文王》四曲。如此,“正大大會(huì)行禮歌”四曲之源流一目了然。又引《古今樂錄》解釋“王公上壽酒”及“食舉樂東西廂歌”,“王公上壽酒”漢用《四會(huì)曲》,魏明帝以《大置酒》為樂曲、古詩為歌辭,名之為《羽觴行》,所以荀勖所作《踐元辰》“當(dāng)《羽觴行》”。解釋“食舉樂”僅曰“《鹿鳴》以下十二曲名食舉樂”,較為簡略。魏明帝“以長笛食舉第十一古《大置酒》曲代《四會(huì)》”,亦稍顯突兀。實(shí)則“食舉樂”直接承襲東漢“太樂食舉樂”?!端螘分尽吩唬骸皾h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三曰《初造》,四曰《俠安》,五曰《歸來》,六曰《遠(yuǎn)期》,七曰《有所思》,八曰《明星》,九曰《清涼》,十曰《涉大?!?,十一曰《大置酒》,十二曰《承元?dú)狻?,十三曰《海淡淡》。魏氏及晉荀勖、傅玄并為哥辭。魏時(shí)以《遠(yuǎn)期》《承元?dú)狻贰逗5啡嗖煌ɡ?,省之?!?漢太樂食舉第十一即魏明帝代《四會(huì)》之曲。漢樂共十三曲,除去《大置酒》,則與《古今樂錄》“《鹿鳴》以下十二曲名食舉樂”相吻合。魏時(shí)所省《遠(yuǎn)期》《承元?dú)狻贰逗5啡?,?dāng)作新辭以補(bǔ)充,否則當(dāng)為九曲。從荀勖所奏“當(dāng)××”可知魏食舉樂十二曲分別為《鹿鳴》《于穆》《昭昭》《華華》《朝宴》《盛德》《綏萬邦》《朝朝》《順天》《陟天庭》《參兩儀》《嘉會(huì)》,惜其歌辭不傳。由此可見,《樂府詩集》解題文字以荀勖所作三部分為出發(fā)點(diǎn),有針對(duì)性地梳理樂曲流變及歌辭改作,以樂曲流變解釋所錄歌辭。

五、因辭割樂

《樂府詩集》以歌辭為依據(jù),將實(shí)際用樂割裂開來,以適應(yīng)全書分類體系。如梁雅樂有“十二雅”,《隋書·音樂志》曰:“眾官出入,宋元徽三年儀注奏《肅咸樂》,齊及梁初亦同,至是改為《俊雅》……二郊、太廟、明堂、三朝同用焉?;实鄢鋈搿臑椤痘恃拧贰?、太廟同用?;侍映鋈胱唷敦费拧贰豕鋈胱唷兑拧贰蠅劬谱唷督檠拧贰撑e奏《需雅》……撤饌奏《雍雅》……并三朝用之。牲出入……改為《滌雅》……薦毛血……改為《牷雅》……北郊明堂太廟并同用。降神及迎送……改為《雅》……皇帝飲福酒……改為《獻(xiàn)雅》……北郊、明堂、太廟同用……燎埋俱奏《禋雅》?!?收錄沈約所作歌辭30首?!稑犯娂妨航检敫桎洝痘恃拧贰稖煅拧贰稜谎拧贰吨P雅》《獻(xiàn)雅》《禋雅》六曲,共10首歌辭?!傲喝艠犯琛变洝犊⊙拧贰敦费拧贰兑拧贰督檠拧贰缎柩拧贰队貉拧?曲,共19首。看似將“十二雅”析為郊祀、燕射兩類,實(shí)則《俊雅》“二郊、太廟、明堂、三朝同用”,不只燕射;《皇雅》“二郊、太廟同用”,不只郊祀。其余郊、廟同用者,因其重復(fù),《樂府詩集》不錄。如梁宗廟歌,僅錄“宗廟登歌”及“小廟樂歌”,無“雅”樂。

唐“十二和”樂亦屬此類,《舊唐書》曰:“祭天神奏《豫和》之樂,地祗奏《順和》,宗廟奏《永和》,天地、宗廟登歌俱奏《肅和》,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帝食舉及飲酒奏《休和》,皇帝受朝奏《政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元日、冬至皇帝禮會(huì)登歌奏《昭和》,郊廟爼入奏《雍和》,皇帝祭享酌酒、讀祝文及飲福、受胙奏《壽和》。”?《舊唐書·音樂志》僅錄郊廟歌辭,按祭祀對(duì)象用樂記載,與《樂府詩集》體例相一致?!杜f唐書》“十二和”燕射用樂缺失,《樂府詩集》亦不錄。分割“十二和”入具體祭儀在《舊唐書》已經(jīng)完成,《樂府詩集》采用這種記錄方式,亦可知其編撰標(biāo)準(zhǔn)。雖然《舊唐書》與《隋書》記錄梁“十二雅”不同,但仍以樂為主,有目無辭之體例十分常見?!稑犯娂诽平紡R歌辭重復(fù)者從略,無辭則無目。其以辭統(tǒng)樂之編撰體例十分顯著。

《樂府詩集》截取相關(guān)樂曲入“郊祀”“宗廟”“燕射”等,同用則略。以樂為主,無懼重復(fù),樂曲同用說明其使用廣泛性及重要性;以辭為主,則考慮文本閱讀性,重復(fù)占篇幅且必要,僅需解題文字說明其使用場(chǎng)合即可。

六、因辭成類

新樂府辭,無入樂實(shí)際,若按音樂標(biāo)準(zhǔn),則不應(yīng)收錄。但因歌辭特殊性,自成一類?!稑犯娂贰靶聵犯o”解題與其他類別有明顯不同。先指明“樂府”來源及含義,“樂府之名,起于漢魏。自孝惠帝時(shí)夏侯寬為樂府令,始以名官。至武帝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則采歌謠、被聲樂,其來蓋亦遠(yuǎn)矣”?。這段追本溯源的文字與全書體例不合?!稑犯娂窡o自序,考察樂府源頭自當(dāng)放在第一卷或開篇,而“新樂府辭”解題居第九十卷,殊為怪異。又總結(jié)樂曲、歌辭形成方式及歌辭入樂情況,“凡樂府歌辭,有因聲而作歌者,若魏之三調(diào)歌詩,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是也;有因歌而造聲者,若清商吳聲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是也;有有聲有辭者,若郊廟、相和、鐃歌、橫吹等曲是也;有有辭無聲者,若后人之所述作,未必盡被于金石是也”??!耙蚵曌鞲琛薄耙蚋柙炻暋笔莾煞N樂曲形成方式,“有聲有辭”“有辭無聲”是指歌辭是否入樂。四種情況基本涵蓋了前十一類歌辭。接下來才是“新樂府辭”的定義,“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shí)樂府,而未常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元微之病后人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謂‘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近代唯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fù)倚旁。乃與白樂天、李公垂輩謂是為當(dāng),遂不復(fù)更擬古題。因劉猛、李余賦樂府詩咸有新意,乃作《出門》等行十余篇……如此之類,皆名樂府。由是觀之,自風(fēng)雅之作以至于今,莫非諷興當(dāng)時(shí)之事以貽后世之審音者’。儻采歌謠以被聲樂,則新樂府其庶幾焉”?。節(jié)引元稹《樂府古題序》解釋“新樂府”內(nèi)涵,進(jìn)而得出“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shí)樂府,而未常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可以看出,“新樂府辭”解題共分三部分,一為宏觀敘述樂府源流,二為總結(jié)概括樂府形成方式及歌辭入樂情況,三為解釋“新樂府”概念。只有第三部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新樂府辭”解題。

《樂府詩集》每類歌辭解題均敘述樂類源頭、歷代演變,或直接征引文獻(xiàn)為依據(jù),或概括文獻(xiàn)以總結(jié)。為何“新樂府辭”解題如此特殊?“新樂府”與其他十一類歌辭迥然不同,從樂曲角度來看,前此十一類均有歷史依據(jù),“新樂府”不符合這一標(biāo)準(zhǔn)。從文本來看,元稹將其看作詩體,與詩騷傳統(tǒng)相聯(lián)系,注重其“刺美”特性,重新定義樂府功用。故謂“儻采歌謠以被聲樂,則新樂府其庶幾焉”,從這一角度看,新樂府具備“準(zhǔn)樂府”屬性?!稑犯娂纷肥鰳犯戳鳌⒏爬犯纬煞绞郊案柁o入樂與否,一則總結(jié)前文,明確收錄標(biāo)準(zhǔn);二則說明新樂府之特殊性。因其特殊,故而自成一類。“新樂府辭”作為最后一類歌辭收入《樂府詩集》,正體現(xiàn)其以辭統(tǒng)樂之編撰體例。

結(jié)論

“有樂無辭”“歌辭不傳”“沿用舊曲”主要體現(xiàn)了《樂府詩集》“無辭無目”的編撰原則,以收錄歌辭為第一標(biāo)準(zhǔn)。“以樂釋辭”“因辭割樂”體現(xiàn)了《樂府詩集》在處理樂辭關(guān)系時(shí),以辭為主、以樂為輔的編撰原則?!耙蜣o成類”表明《樂府詩集》在收錄歌辭時(shí)突破既有音樂類別,根據(jù)歌辭創(chuàng)作實(shí)際,從歌辭功能出發(fā),將其定性為“準(zhǔn)樂府”,充分體現(xiàn)其“以辭統(tǒng)樂”的編撰原則?!稑犯娂芬赞o統(tǒng)樂,以歌辭呈現(xiàn)為目的,不拘泥于既有音樂體系,分類合理,詳略得當(dāng),成為樂府歌辭收錄集大成者。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①???????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571頁,第534頁,第534頁,第537頁,第538頁,第538-539頁,第534頁,第538-539頁。

②????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099-1149頁,第1059-1060頁,第1040頁,第1047頁,第1041頁。

③④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043頁,第1044頁。

⑤?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09頁,第83頁。

⑥??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827-2828頁,第2828頁,第2829頁。

⑦⑧??????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822頁,第822頁,第362頁,第767頁,第184-185頁,第1262頁,第1262頁,第1262-1263頁。

⑨⑩徐堅(jiān)等《初學(xué)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86頁,第386頁。

?吉聯(lián)抗《中國古代音樂文獻(xiàn)叢刊·琴操(兩種)》[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頁。

?王溥《五代會(huì)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6頁。

?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版,第167頁。

????司馬彪《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103頁,第3123頁,第3161頁,第3181-3182頁。

???魏征、令狐德棻《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08頁,第314-317頁,第292-293頁。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xiàng)目“《樂府詩集》整理與補(bǔ)編”(13&ZD110)階段性成果;“北京大學(xué)翁洪武學(xué)術(shù)創(chuàng)新研究基金”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歌辭宗廟樂府詩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樂府詩
論電影《一一》中的儒道生死觀
“敦煌歌辭寫本整理與研究”簡介
孫 健 作品欣賞
東漢初的禮制建設(shè)與政治合法性建構(gòu)
試論遼朝太祖時(shí)期的宗廟制度構(gòu)建
展現(xiàn)樂府歌辭的壯麗篇章*
——《樂府歌辭述論》評(píng)析
天空之城與地球引力
漢樂府古辭在唐代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