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藥學院附屬門診部(510224)龔水明 黎麗蕓
腰肌勞損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慢性損傷,主要臨床表現為長期腰部酸痛,是慢性腰痛中常見的一種疾病[1]?;颊叱R娨粋然騼蓚忍弁床贿m,時輕時重,具有病勢纏綿、反復發(fā)作的特點。
附表1 兩組腰肌勞損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附表2 兩組腰肌勞損患者治療結束后6個月復發(fā)率比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康復科治療的160例腰肌勞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6例,女84例,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38.1±4.4)歲,平均病程為(2.9±1.5)年。按就診先后順序隨即分為按摩結合原始點止痛法治療組及普通按摩對照組,每組8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根據文獻報道的腰肌勞損患者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確診。①長期反復發(fā)作的腰背部酸痛不適或鈍性脹痛,時輕時重,勞累后易發(fā),休息后癥狀可減輕。②彎腰工作困難,常喜用雙手捶腰,以減輕疼痛。③腰背部壓痛范圍廣泛,壓痛點多在豎脊肌、腰椎橫突等部位。④肌痙攣,觸診時腰部肌肉緊張痙攣,或有硬結及肥厚感。⑤少數患者有臀部和大腿后上部脹痛或有下肢前內側和其他分布區(qū)痛麻。⑥實驗室檢查未見異常;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并排除其他疾病后,X線檢查均無腰椎病變,神經系統檢查無異常,直腿抬高試驗陰性。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腰肌勞損診斷標準;②簽訂患者知情同意書,自愿配合試驗,完成醫(yī)生治療方案,療程內未用其他方法治療;③治療6個月后完成隨訪或回診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 ①除外增生性脊柱炎、陳舊性腰椎骨折、腰椎結核、腰椎間盤突出癥等容易混淆的疾?。虎诤喜乐匦哪X腎疾患及其他影響該疾病研究的疾病。
2.1 按摩結合原始點止痛法治療組
2.1.1 按摩操作方法 ①患者俯臥位于治療床上,治療師站于一側,沿膀胱經走行對患者的腰背部進行掌根直推,注意手法輕柔,共進行7~8次往返操作。
②采用肌筋膜牽張放松手法,治療師將手平放在腰部最靠近頭部位腰椎的外側,手指壓在髂肌上方骶骨外側;另一只手從第一只手的上面或下面交叉,平放在胸部最靠下的第三或第四個肋骨的上面,雙手沉浸至組織直至感覺到淺筋膜,再向相反方向按壓雙手,用足夠的向下壓力接觸并舒張淺層筋膜,按住直至筋膜得到明顯放松。再以同樣的方法放松腰方肌、內斜肌、外斜肌等腰部肌群。
2.1.2 原始點止痛法 患者俯臥在按摩床上,施術者站在患者一側,在胸椎棘突下部兩側(旁開一橫指)開始往下找最痛點(須經按推、確認、雙方互動才能成立),用肘尖在最痛點進行左右快速按揉,按揉力量適中,一般不超過7~8次為宜,部位與部位之間不留空隙。兩側按摩完后,再用掌跟按揉放松棘突兩側的痛點(從上往下放松),力度輕柔,每個部位3~5秒。
2.1.3 療程 上述治療1次/d,10次為一療程,3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2.2 單純按摩對照組 按摩操作手法、時間、療程同于治療組。
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1 療效標準 安全性指標:血常規(guī)、血沉、尿常規(guī)、心電圖、免疫類風濕、肝功能、腎功能。療效性指標:在治療前、3個療程結束時、6個月隨訪時,詳細、全面、客觀地記錄每位患者的疼痛、壓痛、功能活動受限程度等病情及變化。
3.2 治療結果 患者治療3個療程后,參考上述療效標準,按摩結合原始點止痛法治療組80例患者,臨床痊愈44例,顯效21例,好轉1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25%。單純按摩對照組80例患者,臨床痊愈39例,顯效19例,好轉13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8.75%。治療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附表1)。治療結束后6個月,按摩結合原始點止痛法治療組復發(fā)率為5.19%,低于按摩對照組的15.49%(P<0.05),詳見附表2。結果表明采用按摩結合原始點止痛法治療腰肌勞損,臨床療效顯著。而且血常規(guī)、血沉、尿常規(guī)、心電圖、免疫類風濕、肝功能、腎功能等安全性觀察指標均正常,說明按摩結合原始點止痛法治療腰肌勞損無明顯副作用。
現代醫(yī)學認為,腰肌勞損是各種損傷造成腰部軟組織撕裂、出血、滲出、增生,進而出現變性、攣縮、粘連和瘢痕而形成的無菌性炎癥?;蛴捎谘控摀^重,腰肌力量不足,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致使肌肉、韌帶、筋膜損傷,局部滲液或出血,產生纖維變性,黏連和攣縮,形成肌筋膜炎等,使組織中的神經末梢遭受病變的刺激壓迫或破壞,引起長期反復發(fā)作的腰骶部疼痛。主要病理變化為:彎腰工作時身體呈向后凸的弓形,骨盆后傾,腰椎前凸變小,后部韌帶緊張,椎間盤壓力增大。
當然在治療過程中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也很有必要,因為患者飽受病痛折磨及經濟上的負擔等原因,在精神上往往承受著較大壓力,容易產生焦慮和悲傷失落情緒,護理人員要態(tài)度熱情,理解和關心患者,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建立康復的信心。在護理過程中,開展慢性腰肌勞損的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預防腰肌勞損,幫助患者制定預防腰肌勞損運動保健操的計劃和具體操作步驟。采取護理干預,會有助于保證治療效果和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