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靜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館員
擷趣拾芳故宮博物院藏牡丹主題繪畫概覽
陶 靜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館員
牡丹主題特展在延禧宮展陳的繪畫作品分為三個單元:「寫真?zhèn)魃瘛?、「?yōu)雅閑適」和「富貴榮華」,共展出七十二件文物。
「寫真?zhèn)魃瘛箚卧故玖嗣?、清時期的《牡丹譜》,即明代畫家沈奎和清代宮廷畫師畫的《牡丹譜》。在沒有照相技術(shù)的古代,人們用「寫生」 、「寫真」的繪畫方式,以精湛的技藝,留下萬物生命的瞬間,使之成為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沈奎(生卒年不詳),活動于明代早期,字士容,杭州人。工花果、翎毛,畫法學元人王淵,敷色艷麗。他的《牡丹譜》將牡丹花姿、花容、花色、花型都逼真地刻畫出來,使人不得不相信當時確有此種牡丹,不覺在牡丹盛開的時節(jié)從花海里尋找畫中形象。
清宮收藏沈奎《牡丹譜》名為《富貴長春圖》,計四冊,每冊二十五開,描繪了一百個牡丹品種。此次共陳列二十五開:姚黃、魏紫、蓮花萼、鹿胎、鞓紅、太平樓閣、佛頭青、墨魁、天香一品、萬卷書、云華妝、醉嬌紅、胭脂樓、壽安紅、并蒂芙蓉、皺葉桃紅、白舞青猊、藕絲霓裳、祥云春瑞、金玉相、天香云錦、禁院黃、五色奇玉、御袍黃、瑪瑙盤。
譜中「姚黃、魏紫、蓮花萼、鹿胎、鞓紅」等名品,皆見于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敢S者,千葉黃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馬坡,其地屬河陽。然花不傳河陽傳洛陽,洛陽亦不甚多,一歲不過數(shù)朵」,說明姚黃極其珍貴?!肝杭一ㄕ?,千葉肉紅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始樵者于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云: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shù)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shù)緡。其后破亡,鬻其園,今普明寺后林池乃其地,寺僧耕之以植桑麥?;▊髅窦疑醵啵擞袛?shù)其葉者,云至七百葉。錢思公(惟演)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后也』」,「魏家花者」即魏紫。
至北宋,「姚黃花王,魏紫花后」稱號始建。譜中「禁院黃、御袍黃」,是「姚黃」品種的同類,均為黃色,皆因花王的至高地位,和皇權(quán)的顏色相同,而被冠以皇家的名字,直至清代宮廷中還種植有此類名字的牡丹。
譜中「墨魁」,也叫「黑牡丹」,近于黑色,并非真的如墨如炭。傳說武則天稱帝之后洛陽大旱,小黑龍偷天雨解旱情,紅花仙為報答小黑龍變成了黑牡丹,顏色紅中泛黑。最著名的有「烏龍臥墨池」、「青龍臥墨池」、「冠世墨玉」、「煙絨紫」等。
譜中白色帶綠的牡丹,如「太平樓閣」、「金玉相」、「白舞青猊」、「五色奇玉」,近似于宋室南渡后,杭州花事大盛時出現(xiàn)的「重臺九心淡牡丹」、「白花青綠牡丹」等新奇品種。
明 沈奎 富貴長春圖冊之金玉相、禁院黃、墨魁、魏紫故宮博物院藏
譜中「醉嬌紅」、「并蒂芙蓉」、「皺葉桃紅」、「天香一品」、「天香云錦」、「祥云春瑞」、「云華妝」,顏色粉嫩嬌艷,使人想起趙飛燕、 「二喬」、楊貴妃等佳人形象。據(jù)《摭異記》,唐開元中,宮中沉香亭前牡丹花盛開之時,唐玄宗、楊貴妃賞花,招梨園子弟助興,李白著名的「清平調(diào)詞」三章即為應(yīng)景而作。
譜中「佛頭青、萬卷書、鹿胎」在清宮的繪畫作品中仍有記錄。史載北京的牡丹栽培盛于明清,清代尤盛。圓明園早期營建的一處園景,位于蓮花池東南方向,四面曲水環(huán)繞,殿前種植牡丹數(shù)百株。雍親王胤禛時期即為園中「十二景」之一,花開時節(jié)如錦似霞,因而作詩吟詠:
清 弘歷 牡丹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疊云層石秀,曲水繞臺斜。
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艷宜金谷賞,名重洛陽夸。國色誰堪并,仙堂錦作霞。
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十二歲的弘歷在胤禛的精心安排下,第一次在牡丹臺見到了祖父康熙帝。弘歷繼位之后將牡丹臺命名為「鏤月開云」,為圓明園四十景之一,又將其地一建筑命名為「紀恩堂」,多次寫下「紀恩」詩文以紀念牡丹臺「承恩此最初」的特殊意義。三代皇帝同賞人間第一富貴花傳為佳話。
清 惲壽平 牡丹扇頁故宮博物院藏
慈禧太后時期,敕定牡丹為國花,故牡丹臺亦稱「國花臺」。清代宮廷畫師畫的《牡丹譜》就是這一時期完成的。
明、清《牡丹譜》具有相同的「科普」功能,可謂「寫真?zhèn)魃瘛?,但繪畫技法的運用各有不同。
中國花鳥畫的畫法可分「勾勒」、「沒骨」、「寫意」三類,前兩種至遲在五代、北宋時就已確立,至元代以前,花鳥畫的主要表現(xiàn),基本上都是在變異這兩種畫法。畫家們更多沿襲「勾勒」畫法的體系,即黃筌「勾勒敷色」法。明代沈奎《牡丹譜》就是變異這一路的畫法,輪廓精準,線條優(yōu)美、圓潤,刻畫細膩,平涂敷色,有一定暈染,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折枝」構(gòu)圖。
沿襲「沒骨」畫法的畫家很少,即徐熙的「落墨為格,色掩其跡」。至清初惲壽平繼承徐熙之孫徐崇嗣的沒骨畫法,開創(chuàng)惲氏「沒骨花」法,沒骨法才得以繼承發(fā)揚。傳至清中晚期,宮廷畫師追蹤擬跡,晚清的《牡丹譜》就是變異這一路畫法,不用線勾勒,構(gòu)圖注重花葉位置,半遮半掩。然而色彩秾麗,有「脂粉華靡之氣」,與惲壽平的「高雅淡逸」異趣。
「優(yōu)雅閑適」單元,展示明清文人畫家以牡丹為主題的畫作。明中期,沈周(一四二七年~一五〇九年,字啟南,號石田,自稱白石翁,蘇州人)開辟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格調(diào),追求「雅人深致」,向往心與跡俱閑、適意寫心的藝術(shù)旨趣。 白陽(陳道復)、青藤(徐渭)是沈周之后出現(xiàn)的文人寫意花鳥畫的代表性畫家,繼而發(fā)展出大寫意花鳥畫?!笇懸狻巩嫹ǔ蔀槲娜水嫾业闹饕憩F(xiàn)形式,工麗一派此時幾成絕響。
清人繪 牡丹譜之朝天紫、云華妝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方薰嘗言:「白陽筆致超逸,雖以石田為師法而能自成其妙。青藤筆力有余,刻意入古,未免放縱處。然三家之外,余子落落矣?!勾嗽挵岛肝娜死L畫」的藝術(shù)標準,即「雅逸」,因此不僅對徐渭薄有貶誚,更不包括萬歷年間的花鳥畫高手周之冕。周之冕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人稱「勾花點葉」法,風行一時。
此次展出陳、徐、周三人的作品,陳道復《牡丹扇頁》、《花卉圖卷》,一為設(shè)色,「寫意」、「沒骨」并用,一為墨筆,「寫意」、「勾勒」并用, 可謂「工而入逸,寫而亦入逸,斯為妙品」;徐渭《四時花卉圖卷》,「任意潑墨瀋,儼然若生,具豪放之逸」;周之冕《百花圖卷》用「勾花點葉」 法,「用筆遒勁縱逸,以墨暈染,別具生意」。
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石濤等繼承和發(fā)揚大寫意傳統(tǒng),自成淋漓灑脫的新風貌。此次展出的八大山人《花卉圖卷》,畫風受沈周、徐渭影響,墨色潤澤,將牡丹用小繩系成一束,好似新采摘的花,獨出心裁,十分別致。
明晚期以「寫意」畫法為主的「勾花點葉」派末流陳陳相因,「沒骨」寫生畫法同工麗派一樣,亦無人繼席。清初,惲壽平恢復和發(fā)揚了「沒骨」寫生花卉的傳統(tǒng)畫法,開創(chuàng)了「清如水碧,潔如霜露」的「沒骨花」法,力挽明末以來寫生花卉的頹靡之風。
清 惲壽平 花卉冊之牡丹故宮博物院藏
此次展出了惲氏不同時期三幅作品。《牡丹扇頁》應(yīng)是其早期的作品,以色點染,微用墨筆勾寫,畫法細膩,設(shè)色淡雅,深得天然之趣?!渡剿ɑ軋D冊· 牡丹》是其四十歲以后的作品,用筆清勁秀逸而不見筆墨痕跡,設(shè)色醇厚而不郁結(jié)膩滯,形象寫實而綽約,真正達到了他所追求的色、光、態(tài)、韻俱佳的境界?!痘ɑ軆浴つ档ぁ窇?yīng)是其五十歲以后的作品,趨向淡雅、清逸,用筆設(shè)色爐火純青。
明 陳道復 花卉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清初以后的文人花鳥畫家,如活躍于乾嘉時期的「揚州八怪」,勇于嘗試新的繪畫技法和方式,如高鳳翰《花卉行書合冊·牡丹》、羅聘指畫《花卉圖冊·牡丹》;晚清海派畫家趙之謙、任頤、吳昌碩等人,更多繼承和發(fā)展「白陽、青藤」及八大、石濤等人的寫意畫風和惲氏「沒骨花」法的畫風。清宮廷畫家中的蔣廷錫、鄒一桂等的花卉畫也或多或少受到惲氏畫風影響,出現(xiàn)「寫意」和「沒骨」畫法相融并兼的繪畫面貌。
上述明、清文人花鳥畫家都是畫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們出身、境遇不同,卻都秉持文人儒澹、清高的品質(zhì),畫作中對牡丹這一主題的表現(xiàn),也是傳達各自內(nèi)心寄寓。有的抒發(fā)文人「素、凈」之心志;有的把牡丹比作美人,描繪羸弱扶風之態(tài);有的以牡丹自況,看其花如同看其人……
明 徐渭 四時花卉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 朱耷 花卉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清 趙之謙 牡丹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富貴榮華」單元展示清宮廷帝后、詞臣、職業(yè)畫家以牡丹為主題的畫作。
清代宮廷繪畫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極盛,具有清宮特色的畫風開始形成,宮廷花鳥畫趨于規(guī)整、嚴謹、細膩、華麗,又受到了歐洲繪畫風格的影響。
皇帝自身修養(yǎng)的品味,與清宮內(nèi)室裝飾審美和出于粉飾太平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審美傾向有一定區(qū)別。例如,乾隆皇帝崇尚文人儒澹的氣質(zhì),墨筆《牡丹圖軸》和設(shè)色《并蒂牡丹圖軸》就是他追求文人淡雅韻致的「幾暇臨池」之作。
詞臣畫家和宮廷畫師的繪畫風格,則同時會趨向皇帝的品味和宮廷裝飾的需要,「淡雅」和「富麗」兩種格調(diào)并存。例如康、雍朝重要的詞臣畫家,大學士蔣廷錫(一六六九年~一七三二年),他的畫作面貌就有兩種,即工筆重彩和墨筆寫意?!赌档D扇頁》具有文人儒澹的寫意畫風,《臨內(nèi)苑牡丹十六種》(即《牡丹十六種圖冊》)則是工筆重彩一路,但由于受惲壽平的影響帶有寫意筆致,設(shè)色也加入暈染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牡丹圖扇頁》款署:「戊戌六月戲?qū)W海西烘染法,請學老年長兄教,弟廷錫。」 「戊戌」即清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年),蔣廷錫時年五十歲,在與宮內(nèi)西方傳教士的接觸中,掌握了一定的西洋畫技法,此圖作為「仿學」戲作,最終沒有達到西畫的效果。但是,蔣廷錫在畫學上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其畫藝精湛的保障,也反映出當時清宮研習西畫的時尚和潮流。
清 蔣廷錫 牡丹圖扇頁故宮博物院藏
宮廷中最具代表性的西洋畫家,就是意大利人郎世寧(一六八八年~一七六六年)。他歷任康、雍、乾三朝宮廷畫師,乾隆帝對他喜愛有加。郎世寧擅長肖像、花鳥、走獸等,畫法寫實,曾嘗試將西法技能融入中國畫之中。他的《花鳥圖冊·牡丹》畫法精工,色彩鮮艷,注重對物象的刻畫,發(fā)揮西畫中的明暗及透視特點,是一幅以西法為主、參用中法構(gòu)圖,但更多具有油畫效果的作品。
頗受乾隆帝賞識的宮廷畫師余?。ㄗ衷桇斖?,江蘇常熟人),和弟弟余穉自幼在其父余珣教誨下,工于花鳥寫生,以筆法工致細膩、造型傳神生動、設(shè)色清麗而在當?shù)匦∮忻麣?。余省二十余歲時與余穉同至京城,與戶部尚書兼內(nèi)務(wù)府大臣海望等權(quán)貴結(jié)交,每每揮毫作畫,樂不思鄉(xiāng)。乾隆二年(一七三七年),四十六歲的余省被海望力薦入宮,從此在咸安宮畫畫處供職。他的《牡丹雙綬圖軸》繪蒼松、湖石、牡丹、綬帶鳥、吐綬雞、水仙、菊花、竹,寓意「富貴長壽」、「富貴吉祥」,技法兼工帶寫,敷色鮮艷,形象逼真寫實。
清 郎世寧 花鳥圖冊之牡丹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廷畫師要投合皇帝的品味和喜好,清朝詞臣們也要有意如此。由此次展出的牡丹主題繪畫可見,詞臣們的畫風都比較接近。錢維城(一七二〇年~一七七二年,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初從陳書學寫意折枝花果,供奉內(nèi)廷。其《牡丹二十四種圖卷》盡顯清宮廷繪畫皇家富貴的格調(diào),「祥云紅、紫絲桃、慶天香、佛頭青、禁院黃、萬卷書、金系腰」等二十四種名品被一一精心刻畫,觀之恍如置身園中賞花。董誥(一七四〇年~一八一八年,董邦達之子,乾隆二十八年進士,官至內(nèi)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太子太傅),秉承家學,花鳥畫雅秀絕塵?!斗鹿潘臅r花卉圖卷》敷色妍麗,筆法兼工帶寫,帶有寫生畫譜功能?!痘ɑ軋D冊·牡丹》工細精致,追求「雅人深致」的藝術(shù)旨趣。汪承霈(?~一八〇五年,汪由敦之子。乾隆十二年舉人,官至兵部尚書),能書,善畫山水、人物及花卉。《花卉圖冊·牡丹》繪折枝牡丹,花姿嬌美,筆法率逸?!度f壽長春圖冊·牡丹》繪牡丹、湖石,花、葉采用「沒骨」法,湖石以水墨逸筆皴擦,粗獷與細膩相映。福長安(一七六〇年~一八一七年,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傅恒子,官至戶部尚書),其《綺序臚芳圖冊·牡丹》,繪折枝牡丹,筆法工致,設(shè)色明麗。
清 余省 牡丹雙綬圖軸故宮博物院藏
三個單元展示了明清畫家描繪牡丹的盛宴,雖已成為歷史,但余香仍純。正如清代書畫鑒藏家高士奇曾題惲畫中云:「每于讀書困倦時倚囊展觀,如步蔬籬野徑一回?!?/p>
清 錢維城 牡丹二十四種圖卷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