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莉
[摘 要]在詞語教學中,教師如能把比較的方法引入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還可以使詞語教學充滿魅力。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替換比較中領略詞語運用的適切性;在增刪比較中感受詞語運用的準確性;在褒貶比較中品味詞語運用的獨創(chuàng)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詞語教學 比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8-055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在詞語理解方面,教師往往采取下定義或讓學生死記硬背解釋的方法,這會導致學生對詞語的感知力不強,靈活運用詞語的能力較差。而比較作為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如能引入詞語教學課堂,必能打開詞語教學的另一扇窗。
一、在替換比較中領略詞語運用的適切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詞語的特點讓學生進行替換比較。這樣一來,作者選擇這個詞語的根本原因就在學生的比較中一目了然了。學生真正領略了詞語運用的適切性,為提升自身的表達技巧奠定了基礎。
如在教學蘇教版《燕子》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還有幾只橫掠過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把這句話多讀幾遍,并從中找出描寫比較貼切的詞語。在學生的圈畫批注中,“掠”“沾”兩個詞語很快被挖掘出來。但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遣詞用語的獨到與貼切呢?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通過換詞比較的方式把“掠過”換成了“飛過”,通過朗讀比較,學生認為“掠過”更能體現(xiàn)燕子的靈活、輕巧、飛快等特點。同樣的,有學生把“沾了”換成“挨了”以后發(fā)現(xiàn),“沾”字表明燕子著水的面積很少,而“挨”字不能體現(xiàn)出這點。就這樣,在換詞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從簡單走向了深刻。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引導學生就“掠”“沾”兩個詞語進行換詞比較,使學生對詞語運用的適合、貼切、恰如其分等特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有效深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在增刪比較中感受詞語運用的準確性
所謂增刪比較就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在詞語運用方面,教師或者學生在某一詞語前加上或者在某一詞語后去掉一些詞語,然后讓學生進行比較的學習方法。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詞語運用的準確性。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樓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痹诮虒W時,為了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教師讓學生把原句中的“相當于”“差不多”兩個詞語去掉,然后把去掉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并說說這兩個句子在意思表達上有什么不同。經過比較,學生認為,“相當于”“差不多”這兩個詞語說明了這只是作者對金字塔數(shù)據(jù)的大致估計,并不是精確測量的結果。如果去掉這些詞語,就改變了原句的意思,給人一種肯定的感覺,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因此,這兩個詞語缺一不可。
上述教學案例中,在“相當于”“差不多”兩個詞語的學習與運用上,教師主要采取了刪減比較的學習方法。如此一來,學生真正感受到了作者用詞上的嚴謹性與準確性,從而為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奠定了基礎。
三、在褒貶比較中品味詞語運用的獨創(chuàng)性
在語文教學中,作者為了獨特的表達技巧的需要,在詞語運用上經常會采取一些褒為貶用,或者貶為褒用的手法。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如能引領學生就這些詞語的感情色彩進行比較品味,那么,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詞語運用的獨創(chuàng)性,還可以使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認識更進一層。
如在教學蘇教版《珍珠鳥》一課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在學習“神氣十足”這個詞語的意思時,由于 “神氣十足”本身是一個貶義詞,如果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學生將很難體會到作者在用詞方面體現(xiàn)出來的情味、意味。因此,教師讓學生比較一下作為一個貶義詞,在這兒體現(xiàn)出來的是什么樣的感情色彩。這樣一來,關于“神氣十足”這個詞語在這兒貶為褒用更能體現(xiàn)出珍珠鳥的嬌憨可愛,使人忍俊不禁以及作者對珍珠鳥強烈的寵愛心情就一覽無遺了。這就引起了讀者的共鳴,認為珍珠鳥這么惹人喜愛,它在作者面前能夠有這樣的待遇是理所當然的。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讓學生在詞語運用上對褒貶運用的優(yōu)勢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詞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如此一來,這種詞語運用的表達方式就在無形中內化于學生的頭腦中,為提升學生的詞語運用能力助上了一臂之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在詞語理解方面,比較無疑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學習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的有效方法,能使學生對詞語的感知理解更深刻,進而有效提升學生詞語學習的效果。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