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利民
摘 要: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年來隨互聯網發(fā)展而出現的在線學習方式,它以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的特點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重大影響。同時,對高等院校,特別是國內二、三類高等院校的管理與發(fā)展提出挑戰(zhàn)。人們預測未來高校數量將隨慕課的發(fā)展而減少。未來國內二、三類高等院校會被慕課取代嗎?文章從慕課的形式,學習流程分析其與高校的關系以及對高校發(fā)展影響。通過分析可知從慕課的制作、學習主體、學習過程及學習評價各環(huán)節(jié)來看,慕課的發(fā)展需要有高校依托,慕課的出現是二、三類高等院校發(fā)展的良好契機。將傳統(tǒng)教學與慕課在線學習相結合,轉換教師的角色,使教師成為授課者與學生在線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督促者,才能有效利用慕課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使高校學生得到更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慕課(MOOC);高等教育;教育模式;在線教育;教育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14-0005-05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及應用的普及,2012 年開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有參與、反饋、作業(yè)、討論、評價、考試、證書的完整學習模式稱為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它以網絡為載體,參與學習者可以在線論壇、學習小組、線下見面會等方式進行互動和交流 [1]。人們可以通過注冊使用全世界頂級高校開放式教學資源,如目前三大主流機構:斯坦福的 Udacity、Coursera 以及哈佛與 MIT 聯手舉辦的 Edx,慕課的出現與發(fā)展無疑給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帶來深刻影響。由于具有開放且免費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使用的特點,一時間,慕課的影響,特別是對傳統(tǒng)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有人預測,在網絡時代,傳統(tǒng)學習方式已不再是首選;50年后,如今大學林立的美國最后最多只剩10所實體性大學。而在2013年中國教育家年會暨2013年度中國好教育頒獎典禮上,國務院參事湯敏先生發(fā)表了主題演講,當談到慕課可以解決中國教育資源不平均問題時說到:“利用慕課可以解決三本、二本的學校,以及其他學校沒有好的師資,師資不足的問題,讓他們能夠學到第一流的課程,能夠把北大的課上下去,就有可能把哈佛大學的、麻省理工學院的課都上了”[2]??梢钥隙ó斈秸n的出現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利用,使之成為一種接受知識,取得相關資質的新模式時,我們的高校,特別是國內二、三類的高校還是感受到了未來的生存壓力。那么,在中國,慕課真正帶給我們的是什么?對于現行高校的運行與管理模式的影響又可以到何種程度?作為一名一線高校教師,對高校在校學生有著深入接觸與了解,筆者認為,對于慕課的出現、發(fā)展對現行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影響,以及對高校教育未來發(fā)展的影響,目前的討論與研究過多地關注了慕課作為一種新型在線學習方式在教育資源上的優(yōu)勢,而忽略了慕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如何有效地發(fā)揮慕課的資源優(yōu)勢,使學習者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這是慕課發(fā)展的核心問題。而慕課的發(fā)展不僅對高校有著重要影響,而且與高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慕課特點與發(fā)展
慕課,即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其顯著特點為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按笠?guī)?!敝傅氖菍W習人數,一門 MOOC 可以有上萬人同時在學習,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課堂那樣一個班有幾十個人或幾百個人;“在線”指的是通過互聯網完成學習,不受時空間隔的限制;“開放”指的是無論你來自哪里,只要有網絡的地方,你就可以免費參與到你喜歡的課程的學習[3,4]。
圖1描述一門慕課從制作完成上線到學習者在線注冊成為學員,完成所注冊課程學習內容,通過測評考試,最后拿到該課程認證證書的全過程。
自從慕課產生以來,其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正像edX的發(fā)起人、首任總裁Anant Agarwal 認為:“……the single biggest change in education since the printing press.”(慕課的出現是自印刷機問世以來教育上最大的改變)[5]。 “慕課”真正的井噴始于2011年秋,來自190多個國家的16萬人同時注冊了斯坦福大學的一門《人工智能導論》課。不久后,斯坦福大學兩位教授創(chuàng)立Coursera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4月上線,4個月后學生數便突破100萬,一年不到突破了234萬,后來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62所知名大學加入合作共建在線免費課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宣布整合兩校師資,聯手實施edX網絡在線教學計劃,第一門課《電子和電路》即有12萬名學生注冊;2012年秋,第一批課程的學生人數已突破37萬,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請加入[6]。
在我國,慕課的影響也已深入到高校當中。2014年5月8日,中國教育部愛課程網站和網易云課堂共同發(fā)布了中國最大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平臺中國大學MOOC。平臺吸引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二十多所985高校入駐。但根據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巴基斯坦和埃及到慕課網注冊、學習慕課的人數遠遠超過中國。
三、慕課學習與高等教育的關系
從圖1可以看出,慕課學習的整個流程有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慕課制作、學員注冊、學員在線學習、學習評價。從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來看,慕課學習與大學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梢哉f,從一門慕課的成功上線、學員卓有成效的完成學習并達到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最終通過測評考試拿到認證證書,始終離不開高校教育及高校平臺。
1.高校教師是慕課制作的核心力量
信息化教學所需知識包括學科、技術、教學知識。推進美國及全球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倡導者克瑞格·貝瑞特 (Craig R. Barrett) 博士說:“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相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術師?!盵7]從一門慕課設計到上線是一個既科學又繁雜的工作。從圖1可以看出,慕課的制作不僅與計算機技術有關,還包括課程的選題、規(guī)劃、知識點設計、課程設計等,這些工作離不開熟悉本課程的專業(yè)人士完成,而講授該課程的高校教師應該是這一群體的核心人員。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門課的學習效果與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有著重要的關系。教師以何種形式展開知識點、如何把握教學的進程、如何適當地將重點與難點相結合、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本門課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等,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很大的關系。當學員以慕課的形式學習一門課程時,如何在獨立于學校、老師、同學的情況下,將學習堅持下來,并達到該課程的學習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多年的多媒體教學中就有過這種體會,有的教材隨書所附課件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只能當做課件制作的素材,完全不能直接使用。出現這樣問題的原因在于這些課件大多數是由掌握相關計算機軟件的技術人員制作,而他們對課程的相關學科知識與教學過程并不是很熟悉。這些隨書的課件存在制作粗糙、內容有誤,內容與知識的講授進程不能合拍等問題,必須經過進一步地精心編輯才可使用。綜上所述,一門高校某專業(yè)的課程,當以慕課形式在線學習時,慕課的制作質量是首要前提,而完成慕課的設計與制作,最適合的人員應該是高校中授課教師。
2.高校的學生是慕課學習主體
一門慕課制作完成,就可以上線供學習者注冊學習使用了。那么哪類人群是慕課學習的主體?慕課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的特點決定了凡是有需要的,有在線上網條件的人都可以注冊成為某門慕課的學習者。在我國,如同上世紀90年代的函授、遠程教育一樣,有需要學習該課程的在職人員都可以注冊學習。而不同于函授、遠程教育,目前在我國高中畢業(yè)的學生應該在慕課學習者中占絕大部分比例。從年齡及需要來說,結束12年義務教育的高中畢業(yè)學生,需要繼續(xù)學習專業(yè)知識,為將來走向社會,成為具有某類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人群。而這些學生通常根據高考成績,進入不同層次的高一級院校學習。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4年全國有2435.9萬高中生畢業(yè)。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在1977年恢復高考時,參加高考人數為570萬,而當時錄取人數只有27萬,錄取率只為5%。在那些年代,大學生常被稱為“天之驕子”,畢業(yè)后是國家分配工作。上世紀90年代以來政府主動安排增加高校招生人數,最多的一次是在1999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達到42%。而至2014年,參加高考的人數為939萬,高考的錄取率已高達74.3%。據統(tǒng)計,2015年我國高考報名考生共942萬人,部分省市高考錄取率高達90%以上。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從對慕課學習的需要來看,高中畢業(yè)生應是主體,而他們中大部分將在高考后進入高校學習。
3.慕課學習需要高校的管理
如上所述,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高中畢業(yè)學生是以考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為目標來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然而各省市的一本錄取率與高校的錄取率相比,降低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根據全國2014年、2015年高考一本錄取率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教育發(fā)達的一線城市,一本錄取率在20%左右,中部地區(qū)大約在10%左右,但在經濟不發(fā)達省份,一本錄取率只有6%左右??梢哉f隨著我們教育水平的發(fā)展與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但他們中絕大多數是被二、三類高校錄取。試問:如前文所述,人們預測慕課的發(fā)展,將使二、三類高校的生存面臨巨大挑戰(zhàn),或是由于慕課的發(fā)展,二、三類的高校將被取代,如果這樣的擔憂與假設成立的話,那么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的學生是否可以脫離高校,直接走向社會,而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是否可以慕課或其它的形式來完成呢?
可以分析一下目前我國高中畢業(yè)生的學習現狀來回答上述問題。每一年的高考前,我們都會從網絡中看到這樣的圖片,撕書大戰(zhàn),被撕成碎片的復習資料雪片般飛舞,瞬間整個校園銀裝素裹。此種情景一方面反映了12年寒窗學子學習的艱辛,高強度的高考復習使學習身心疲憊,以撕書這種方式來釋放數年來的沉重心情,緩解高考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現行的應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點在高校的學生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新生入學,大部分學生認為,進了大學就可以輕松了,很少有學生在像高中時那樣勤奮。而身處網絡時代,不少學生缺少自控能力,沉迷于網絡而荒廢學業(yè)。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的問題,一直在家長的呵護下成長的學生,在大學開始了獨立生活,有些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欠缺,甚至出現將臟衣服寄回家,這種聽起來很荒誕的事情。再者,學生開始集體生活,沒有家長在生活中的呵護以及中學老師那種對學生的管理方式,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同學間相處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近幾年來,出現在高校中的極端案例已說明問題。那么基于如此現狀的學生,沒有學校的管理,直接以慕課作為學習專業(yè)知識的方式,有多少學生可以自愿注冊慕課?又會有多少學生注冊成為慕課學員后,在線學習時可以克服網絡的誘惑,將學習堅持下來最終達到課程的要求完成學習呢?
同時,人的學習行為與所處的環(huán)境有著重要關系。當學生處于大學環(huán)境中,教師的引導,學校對課程學習、評價的管理體制,學生之間的討論、同學間相互促進的氛圍等都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利因素。同時,教育者的言行也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學生往往是因為教師的言行來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原因推理,并總是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8]。在一項網絡課程對大學生學習方式影響的研究表明,目前高校網絡課程對大學生的學習影響只在量變的層面,學生普遍表現為對網絡課程認知的廣度與深度不夠,網絡課程的利用率是較低的[9]。因此當一個學生獨立于學校之外,單獨參加慕課學習時,需要有非常強的自律能力、堅強的毅力才能順利完成慕課的學習。如前提到的190個國家的16萬學習者注冊學習的慕課統(tǒng)計數據來看,其中2.3萬人考核合格,253人得滿分,而合格率僅為14%。慕課學習過程中高輟學率、低完成率的現象明顯,真正完成一門慕課學習并非易事[10]。另外,必須指出的是,高校的專業(yè)設置要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及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在校學習必須完成本專業(yè)課程體系的全部課程才能畢業(yè)。而離開了學校管理,教師指導,剛畢業(yè)的高中學生,對于專業(yè)與相關專業(yè)課程的選擇等問題都應該是比較盲目的。
4.慕課評價體系需要以高校為平臺
慕課學習的評價體系離不開高校的平臺,應該以高校為依托。在一篇“MOOC不是全能”的文章中談到:“在一個有數萬學生的課堂上,如何組織一場有效的討論?怎樣給作業(yè)打分”。況且并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在線的慕課教學模式,edX正在開發(fā)一種給學員完成的文章進行評分的電腦軟件,讓學生們能夠立即知道他們的作業(yè)水平如何。很多院校都對這款軟件寄予厚望,哈佛大學也在此列。但曾任歷史教授的哈佛校長德魯·吉爾賓·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提出:“我覺得這些軟件還不足以理解文章的諷刺或文筆的優(yōu)美,而且我也不知道應該讓電腦怎樣處理沒有被編入程序里的東西。”[11]
在大規(guī)模、開放式學習模式下,一門慕課會擁有眾多注冊學員。那么,學習結束后的評價、認證是慕課面臨的直接問題。采用何種方式才能嚴格把關,杜絕作弊,使只有真正達到要求的學員通過,這是目前慕課發(fā)展所面臨的艱巨挑戰(zhàn)。前段時間,有一則“65個證書找不到稱心工作”的網絡新聞,首先該生的學習熱情是完全值得肯定的,但其找不到工作的結果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企業(yè)用人,所關心的是被聘人員能為本企業(yè)做什么,而不是被聘人員擁有多少張證書及文憑。在社會激烈競爭環(huán)境下,多學習知識、掌握更多技能無疑會提升個人在社會中的競爭力。而在這里,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大學四年間,學生的時間和精力的問題。除了要完成本專業(yè)課程體系所規(guī)定的課程外,學生有多少時間與精力再完成校外的學習?可以拿到多少證書?需要花多少時間?因此,可以說以上提到學生所獲得65個證書,每個證書的含金量是值得商榷的。這個事例可以延伸到我們對慕課學習的分析。如果慕課的發(fā)展過程中沒有有效的監(jiān)督管理,而只由企業(yè)主辦以簡單商業(yè)模式運行時,真正慕課學習的效果及完成學習拿到的認證就會存在質疑。英國哥倫比亞理學院(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師Carol Edwards認為無論作為教育產品還是商業(yè)模式,慕課都是失敗的(MOOCs are a failure, both as an educational product and as a business model.)。[12] 如果離開高校的平臺,學生以慕課的形式學完課程,當前在社會中的認可,特別是被用人單位認可也是重要問題。
四、結論
慕課的出現是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發(fā)展結合的產物。由于應用慕課可以接受最優(yōu)的教育資源,而它的在線、開放、大規(guī)模的特點正在改變著人們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同時,對目前高校的管理及在校學生的學習模式都有著重要影響。人們預測慕課的發(fā)展與壯大將使中國高校,特別是中國的二、三類高校面臨挑戰(zhàn)。與此同時,由于慕課學習模式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問題,對慕課的應用也不乏一些反對之聲。
慕課的到來不能取代大學,大學時光是人生重要階段,沒有大學人生會有遺憾。多少人走出大學,回憶當年大學時光,無不感慨大學時光的美好。在大學,既沒有高中時的高考壓力,也沒有走進社會后的就業(yè)與生活壓力。大學的精神、大學林蔭小道、圖書館、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宿舍文化、大學同學等等都給人的一生留下美好的回憶,對人生有著重要影響。同時,大學四年也是學生在走進社會之前一個過渡期。大學期間,學生不僅學習了專業(yè)知識,而且在人格、心智等方面得到健全與發(fā)展,為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結合中國高?,F狀及發(fā)展趨勢來看,慕課的出現與發(fā)展對于高校應該是“強心劑”,特別是對于二、三類本科院校來說,慕課的出現不應該是“狼來了”。正如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說“做人,做事,做學問!”,教育本質不僅是教書而更重要的是育人。正是由于慕課的出現給二、三類本科院校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機會。如果將慕課學習資源科學地引入高校課堂,引導學生高效率的學習,使學生同樣可以分享一流的教育資源,彌補這些院校在硬件設施與高水平師資方面的短缺問題,從而縮小與重點院校在教育水平的差距,提高教學質量。而教師將有更多時間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有效的管理學生的在校生活,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適合時代要求、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同時,慕課制作離不開高校教師的參與,慕課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慕課的有效運行及評價體系也離不開高校管理機制。慕課學習只有以高校為平臺,將目前傳統(tǒng)教學的面對面教學與慕課在線學習有機結合,轉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為課程的講授者、信息傳輸者,學習引導者、促進者,慕課資源才能得到有效利用。正如德國波茨坦大學克里斯托夫·梅內爾教授所說:“MOOC是對傳統(tǒng)大學的延伸而不是威脅或者替換,它不能取代現存的以校園為基礎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將創(chuàng)造一個傳統(tǒng)的大學過去無法企及的、完全新穎的、更大的市場?!?/p>
參考文獻
[1]Oxford Dictionaries.Definition of MOOC in English[DB/OL]. 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MOOC.
[2]湯敏.“慕課”是一場輸不起的革命[DB/OL].http://edu.china.com.cn/2013-12/14/content_30895685.htm.
[3]郝丹.國內MOOC研究現狀的文獻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11):42-50.
[4]劉和海,張舒予,朱麗蘭.論 “慕課” 本質,內涵與價值[J].現代教育技術,2014, 24(12): 5-11.
[5]Ross Cunninham. This is the Year Colleges Will Start Taking Online Education Seriously[DB/OL]. http://mic.com/articles/29316/this-is-the-year-colleges-will-start-taking-online-education-seriously.
[6]Mahraj K. Using information expertise to enhance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J].Public Services Quarterly,2012,(4):359-368.
[7]李節(jié).鏈接教育未來——“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評價[DB/OL].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1/lian.htm/.
[8]鐘揚. 大學的根本在于大師[DB/OL]. http://finance.sina.com.cn/emba/fdsm/20130704/153416017470.shtml.
[9]繆子梅.網絡課程對我國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基于對某高校在校學生的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94-98.
[10]劉增輝.中國MOOCs:與其被動不如主動變革——訪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焦建利[J].中國遠程教育,2013,(14):16-19.
[11]瑪雅藍. 慕課崛起,大學的未來在網絡?(上)[DB/OL].http://mooc.guokr.com/post/610661/.
[12]Carol Edwards.MOOCs An Analysis for BCIT [DB/OL].http://www.elearnspace.org/blog/2012/08/26/moocs-learning-points/.
(編輯: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