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挪威的森林》譯文美

2016-11-15 00:25:27胡湉湉
卷宗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挪威的森林翻譯策略

胡湉湉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在日本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小說,村上春樹也隨著中譯本的發(fā)行受到了中國讀者的歡迎。這部小說,先后至少有5種譯本,其中林少華和賴明珠的譯本屬于質(zhì)量較高但備受爭議、褒貶不一的兩種。本文通過對比兩種譯本,從翻譯學(xué)的角度分析林少華和賴明珠不同的翻譯觀、翻譯風(fēng)格、翻譯策略,從而探討翻譯的評價標準中“信”與忠實的問題。

關(guān)鍵詞:翻譯觀;翻譯風(fēng)格;翻譯策略;“信”與忠實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在日本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小說,村上春樹也隨著中譯本的發(fā)行受到了中國讀者的歡迎。這部小說,先后至少有5種譯本,其中林少華和賴明珠的譯本屬于質(zhì)量較高但備受爭議、褒貶不一的兩種。同一部小說出現(xiàn)了語言風(fēng)格完全不同的多種譯本,取決于譯者主體性。所謂“譯者主體性”就是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其翻譯目的所表現(xiàn)出的主觀能動性。譯者從選擇文本到理解,再到確定翻譯策略進而翻譯,都滲透著譯者的文化意識、品格以及審美創(chuàng)造性。當(dāng)翻譯對象最終以目的語言呈現(xiàn)時,處處體現(xiàn)著譯者的主體性。譯者的主體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譯者翻譯觀

翻譯觀是譯者對翻譯這一實踐活動的本質(zhì)認識。不論是訴諸以語言,還是潛藏在意識中,每一個譯者都潛移默化地受到某種翻譯觀的影響。翻譯觀不僅指導(dǎo)著譯者的翻譯實踐行為,還最終決定著譯作的語言再現(xiàn)。

例如:

僕は三十七歳で、そのときボーイング(波音飛機)747のシートに座っていた。

その巨大な飛行機はぶ厚い雨雲(yún)をくぐり抜けて降下し、ハンブルク(漢堡)空港に著陸しようとし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十一月の冷ややかな雨が大地を暗く染め、雨合羽(雨衣)を著た整備工たちや、のっぺり(形容平坦)とした空港ビルの上に立った旗や、BMWの広告板やそんな何もかもをフランドル派の陰うつな絵の背景のように見せていた。

やれやれ、またドイツか、と僕は思った。(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M].東京)

林譯本:

三十七歲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機上。龐大的機體穿過厚重的雨云,俯身向漢堡機場降落。十一月砭人肌膚的冷雨,將大地涂得一片陰沉,使得身披雨衣的地勤工、候機樓上呆然垂向地面的旗,以及BMW①廣告板等一切的一切,看上去竟同弗蘭德派陰郁畫的背景一般。罷了罷了,又是德國,我想。(林少華.挪威的森林[M])

賴譯本:

我37歲,那時正坐在波音747的機艙座位上。那巨大的飛機正穿過厚厚的雨云下降中,準備降落在漢堡機場。11月冷冷的雨,將大地染成一片陰郁,使那些穿著雨衣的維護人員,和懸掛在一片平坦的機場大樓頂上的旗子,和BMW的廣告招牌等,一切的一切看來都像是法蘭德斯派陰郁畫的背景似的。要命,我又來到德國了啊,我想。(賴明珠.挪威的森林[M].臺北)

這兩段不同的翻譯,直觀地體現(xiàn)了林少華先生和賴明珠先生不同的翻譯觀。林少華先生認為:“翻譯必須忠實于原文,但我所理解的‘忠實主要是忠實于原作的風(fēng)格、意境、韻味,而不局限于一字一句的釋義對應(yīng),不能像中學(xué)生筆下或初中級教科書里的英譯漢那樣亦步亦趨。”對此,賴明珠在記者采訪時這樣回應(yīng)道:“我在翻譯他的小說時盡量不用成語,希望保持他的文意和用意,讓中文讀起來仍能感覺到村上的特色。如果譯者自己的文章風(fēng)格過于凸顯時,可能會使作者風(fēng)格減低?!蔽覀儾浑y看出:在譯本是否應(yīng)該忠實于翻譯對象這一問題上,二者毫無異議皆深以為然。但二者在形式和風(fēng)格上是否應(yīng)該和原著保持一致的問題上發(fā)生了分歧。林少華認為在進行翻譯實踐時,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好更方便的理解,不拘泥于原作的形式進行改變,甚至可以在必要的范圍內(nèi)凸顯譯者的行文風(fēng)格。與此同時,賴明珠則認為在翻譯實踐中不應(yīng)該超越原作的風(fēng)格,應(yīng)不增加刪減、不更改變動,盡量援用原作的字詞、語序、修辭等形式因素,使讀者盡可能感受到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

2 原文、譯文風(fēng)格

2.1 原文風(fēng)格

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與早期的日本名著不同,該書多以口語呈現(xiàn)。通篇來看皆是簡單的句式,并沒有難以理解的復(fù)雜長難句,從語法角度講并不難理解和翻譯。但是,一部小說的翻譯,其難度并不在原作的字句本身,而在于能否準確而不失真地將原作的風(fēng)格傳達給讀者。王向遠說:“村上的小說在輕松中有一點窘迫,悠閑中有一點緊張,瀟灑中有一點苦澀,熱情中有一絲冷漠。翻譯家必須具備相當(dāng)好的文字感受力,才能抓住它,把它傳達出來。(《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xué)史》)”從這一點上看,林少華先生大量運用的四字成語等修辭方式以彰顯其個人的行文風(fēng)格,賴明珠先生則謹慎地對文體、語體進行把握,更加準確地還原了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2.2 譯文風(fēng)格

林少華先生在譯本中選擇使用“文語體”、“書面語體”,用詞考究而豐富,語言精練而流暢,四字成語的使用更加體現(xiàn)了他在現(xiàn)代漢語上的文學(xué)悟性及修養(yǎng)。也正因為如此,更符合中國人閱讀習(xí)慣的林譯本,受到了極高的評價。但也有人認為,村上春樹的原作使用的是口語體,林少華的翻譯有過于“濃妝艷抹”之嫌。賴明珠先生則秉承原作的風(fēng)格,沿用口語的方式,盡可能地保留原作的“本來面目”,簡潔干凈,讀起來別具一格地輕松。

3 翻譯策略

歸化是以目標語或譯文讀者為對象,將源語本土化的翻譯策略。歸化的翻譯策略要求譯者向目標語的受眾靠攏,通過增減、更改等方式提高譯本的可讀性和欣賞性,采取讀者習(xí)慣的表達方式來呈現(xiàn)原作的內(nèi)容,從而使讀者得以更好地理解原作。異化則是以目的語文化為對象,讓讀者向作者靠攏的翻譯策略。它要求譯者在翻譯實踐中,考慮到不同文化的民族差異性,突出異域文化的語言特點,采用異域民族特有的表達方式來呈現(xiàn)譯文,從而使讀者得以更好地感受到異國風(fēng)情。

林少華先生和賴明珠先生又是采取哪種翻譯策略呢?

舉例說明:

十八年という歳月が過ぎ去ってしまった今でも、僕はあの草原の風(fēng)景をはっきりと思いだすことができる。何日かつづいたやわらかな雨に夏のあいだのほこりをすっかり洗い流された山肌は深く鮮かな青みをたたえ、十月の風(fēng)はすすきの穂をあちこちで揺らせ、細長い雲(yún)が凍りつくような青い天頂にぴたりとはりついていた。

空は高く、じっと見ていると目が痛くなるほどだった。(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M].東京)

賴譯:

就算在十八年后的今天,那片草原風(fēng)光也仍舊歷歷在目。綿延數(shù)日的霏霏細雨沖走了山間光禿禿的地表上堆積的塵土,漾出一股深邃的湛藍,而十月的風(fēng)則撩得芒草左右搖曳,窄窄長長的云又凍僵了似的緊偎著蔚藍的天空。天空高踞頂上,只消定睛凝視一會,你便會感到兩眼發(fā)痛。(賴明珠.挪威的森林[M].臺北)

林譯:

即使在經(jīng)歷過十八載滄桑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記起那片草地的風(fēng)景。連日溫馨的霏霏細雨,將夏日的塵埃沖洗無余。片片山坡疊青瀉翠,抽穗的芒草在10月金風(fēng)的吹拂下蜿蜒起伏,逶迤的薄云仿佛凍僵似的緊貼著湛藍的天壁。凝眸遠望,直覺雙目隱隱作痛。(林少華.挪威的森林[M])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二者對“十八年”的翻譯截然不同。賴明珠先生譯成“十八年后”并不帶任何個人情緒色彩,我們并不能單純地從譯文中揣測出主人公心理。而林少華先生則根據(jù)他對原作的理解對辭進行潤色加工譯成“十八載滄?!?,顯現(xiàn)了主人公的痛苦。對于景色的描寫雖然用詞有些不恰當(dāng),但林少華先生此處采取的歸化手法令景物描寫又多了幾分氣氛渲染的魔力。賴明珠先生則堅持傳統(tǒng)忠實觀,不增減、不更改原文的語序、句式及修辭,雖有些語句上的生澀,但這樣不僅在語言、氛圍上,更令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與主人公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共鳴。

4 “信”與忠實

嚴復(fù)在《天演論》譯例言中提出:“譯事三難:信、達、雅。”長久以來,“信達雅”在我國的翻譯界有著不可動搖的標桿地位。所謂“信”即忠實于原文,即譯文的情感和價值取向、意義內(nèi)容和風(fēng)格必須符合原文。在這一點上,林少華先生和賴明珠先生是沒有分歧的,但關(guān)于形式和風(fēng)格的采用,二者卻產(chǎn)生了分歧。他們對“信”與忠實有著自己的理解,在不同的翻譯觀指導(dǎo)下,采取著不同的翻譯策略,發(fā)揮著各自的譯者主觀能動性,呈現(xiàn)了風(fēng)格迥異的兩種譯本。許均老師認為:“譯者必須對原作者保持尊重,翻譯應(yīng)該求真求美。負責(zé)的譯者應(yīng)該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應(yīng)該保持對原文本的忠實,應(yīng)該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基調(diào)與風(fēng)格。由于兩種語言在語匯文化上的差異,因此語言之間不存在著絕對的對等關(guān)系。當(dāng)兩種語言之間處于一種具有差異的互補關(guān)系時,譯者的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就有了發(fā)揮的空間。機械的對等必然會偏離原文,翻譯即叛逆。對原文進行一定程度的叛逆,其目的正是為了達到和原文在更高層次上的忠實。(許均.翻譯論[M].武漢)”

不管是林少華先生還是賴明珠先生,都在不同的層次和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原作。但譯者的主體性是一個必然的客觀存在,古人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譯者要做到真正百分之百的忠實實屬不易。通過對比研究,筆者認為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譯者理應(yīng)樹立一個正確的翻譯,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把握好譯者主體性與原作客觀性之間的平衡,在翻譯實踐中既不過于創(chuàng)作也不過于拘泥于形式,為讀者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原作的文學(xué)性和藝術(shù)性,這就是翻譯的美學(xué)藝術(shù)。

參考文獻

[1]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M].東京:講談社,1988

[2]托馬斯赫胥黎.天演論[M].嚴復(fù)譯.江蘇:譯林出版社,2011

[3]藤井省三.村上春樹のなかの中國[M].朝日選書:2008

[4]賴明珠.挪威的森林[M].臺北:時代文藝出版社,2013

[5]賴明珠:http://www.cunshang.net/book/norwood.htm

[6]林少華.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7]林少華.挪威的森林[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8]王向遠.二十世紀中國的日本翻譯文學(xué)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

[9]許均.翻譯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挪威的森林翻譯策略
《挪威的森林》閱讀解析
《挪威的森林》選讀
淺析《挪威的森林》中的迷失與尋找
淺談青島市公共標識語英譯現(xiàn)狀及翻譯策略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5:46:35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12:28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9:43
《挪威的森林》 兩個譯本的翻譯特色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19期)2016-04-14 19:14:29
從《挪威的森林》翻譯看文學(xué)翻譯的標準
鄂托克旗| 沂源县| 运城市| 怀柔区| 肃北| 红原县| 临沂市| 乾安县| 两当县| 会泽县| 盘锦市| 桃江县| 富平县| 五常市| 临沭县| 老河口市| 兴仁县| 巴里| 临西县| 江达县| 阿瓦提县| 台东市| 历史| 观塘区| 万全县| 合水县| 黔西县| 隆回县| 鱼台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东光县| 吉首市| 崇明县| 德钦县| 抚州市| 汉中市| 惠安县| 阳谷县| 永福县| 南江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