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華
(北京師范大學 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
“棄夫”的悲歌:《邶風·谷風》的語境分析
曾建華*
(北京師范大學 古籍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875)
《邶風·谷風》(下文皆簡稱《谷風》)通常被看作《詩經》棄婦詩的代表之作,事實上,這是一首代表性的“棄夫”詩。其真相主要通過三重語境逐漸呈現(xiàn)出來:第一,周代婚俗中存在贅婿婚俗,且“棄夫”現(xiàn)象在《詩經》中已有反映;第二,“宴爾新昏,如兄如弟”是指女方對新入門女婿的重視;第三, “梁”與“笱”意象及詩中所涉職事也從側面揭示了“我”的贅婿身份。
詩經;谷風;贅婿;棄夫詩;語境
對于《邶風·谷風》(后文皆簡稱《谷風》)一詩,歷來很少爭議,通常解作棄婦詩。如陳子展:“《谷風》為夫婦失道,棄舊憐新,棄婦訴苦,有血有淚之杰作……詩義自明,鮮見爭論?!盵1](P109)“棄婦”之說始見《詩序》:“《谷風》,刺夫婦失道也。衛(wèi)人化其上,淫于新昏(婚)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絕,國俗傷敗焉。”[2](P303)此后經學權威鄭玄、孔穎達及朱熹等人皆主“棄婦”之說,致使后世學者極少異說。如牟庭謂“妒婦怒也”[3](P389);王先謙雖不同意 “故親今疏”說,但仍然認定此詩是棄婦對丈夫喜新厭舊行為的怨責;[4](P168—169)即便好作翻案文章的高亨先生,也認為“這首詩的主人公是一個勞動婦女……通篇是寫她對丈夫的訴苦、憤恨和責難”。[4](P48)總之,當今學界,莫衷一是將《谷風》與《氓》等詩作為《詩經》棄婦詩的代表。而事實上,《谷風》并非棄婦詩,我們可從歷史、文本和文化的三重語境發(fā)見其“棄夫詩”的真相。
贅婿,即入贅女方為婿的男子,其稱始見于戰(zhàn)國典籍。《六韜》卷六載姜太公答周武王“練士”之法時,便以“贅婿”與“人虜”同列,謂為“勵鈍之士”。[5]至漢代,“贅婿”已見正史,如《史記·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發(fā)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譴戍?!盵6](P253)《滑稽列傳》載:“淳于髡,齊之贅婿也?!盵7](P902)又《漢書·賈誼傳》載:“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盵8](P2244)《貢禹傳》載:“孝文皇帝時,貴廉潔,賤貪污,賈人、贅婿及吏坐贓者皆禁錮不得為吏。”[8](P3077)由此可知,戰(zhàn)國秦漢時期,贅婿地位較為低下,大抵與商販、流民及犯人處于同一階層。由于贅婿蓄于女家、身份卑微,因此女方“逐夫”之事亦見載籍,比如《戰(zhàn)國策》載:“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9](P1990)《韓詩外傳》卷八亦謂:“太公望,少為人婿,老而見去?!盵10](P296)
《詩經》中也有涉及“贅婿”習俗的詩篇。最具有代表性的“棄夫”詩當屬《小雅·我行其野》,其曰:“婚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贝嗽娨浴靶绿亍迸c“舊姻”相對,《說文》云“特”為“牛父”,《廣雅·釋獸》釋“特”為“雄”,顯然“特”是男子之稱。此外《鄘風·柏舟》謂“實維我特”、《秦風·黃鳥》曰“百夫之特”,也以“特”贊美男子。故班固《白虎通·嫁娶》云:“詩云‘不惟舊姻’,謂夫也?!盵11](P492)就連鄭玄也不得不委婉地指出此詩“不正嫁娶之數(shù),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男女失道以求外昏,棄其舊姻而相怨”[2](P435)。此處,鄭玄所謂“外昏”即指“贅婿婚”無疑。只不過經學思維根深蒂固的孔穎達在作《正義》時并沒有領會鄭玄的良苦用心,而將此詩解作了“棄婦”詩。另一篇《小雅·黃鳥》也是學界同仁研究贅婿婚俗的重要史料[12](P111)。易思平先生甚至認為《王風·葛藟》《邶風·匏有苦葉》《鄭風·褰裳》《小雅·我行其野》《小雅·黃鳥》等詩都是“棄夫”詩。[13](P122—124)此外,清王夫之還認為“歸妹”卦也是“男歸女”之象,[14](P346—347)并謂:“其云歸妹者,乃陽下于陰之詞。二為帝,五為妹,陽反居于內,陰反正位乎外,男來就女之家?;橐鲋Y,至周始定。自周以前,男來就女,如今之贅婿。雖天子之貴,亦或用此制,故曰歸妹,言往歸于妹也……考古者(婚姻)必以其時,于《易》而得周以前之婚禮焉?!盵15](卷一)雖然此說多為推測之辭,但贅婿婚早于《詩》時代,則是不爭的事實。
《詩經》中將“兄弟”與“婚姻”并舉的詩篇并不止《谷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一例,如《小雅·角弓》曰:“兄弟婚姻,無胥遠矣?!薄缎⊙拧ぢ锅Q之什·常棣》亦曰:“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宜其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這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兄弟之樂與夫婦(婚姻)之歡是對等的或同質的,進而如漢唐經學家一樣將這一現(xiàn)象視為周人“血統(tǒng)”核心價值理論的體現(xiàn)。比如《爾雅·釋親》曰:“女子之夫為壻(婿),壻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父之黨為宗族,母與妻之黨為兄弟。婦之父母、壻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婦之黨為婚兄弟,壻之黨為姻兄弟。”[2](P2593)許慎也認為“婚,婦家也”。[16](P614)對此,“多疑”的錢鍾書先生認為,“新昏而‘如兄如弟’,是結發(fā)而如連枝,人合而如天倫”。[17](P84)可惜的是,盡管鴻博如錢先生,也終究沒能跳出漢人以血緣差序觀念解說《詩》的窠臼。我們不得不為錢先生惋惜,他太喜歡顯示自己的博聞強識,以至于援引了數(shù)十條古今中外有關婚姻、兄弟的生僻案例,卻對最尋常的幾條材料置若罔聞。
《左傳·昭公九年》載:“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吊,且致閻田與禭(送死之衣)。”陸德明引服虔疏曰:“婦之父謂姻,王之后喪父,于王亦有服,義故往吊?!盵2](P2057)按春秋禮制,即使周王外姻有婚喪大事,也不至于“致閻田”這樣隆重,因此,此處之“姻”想必是大國國君。又《禮記正義》引《經解》曰:“婿曰昏(婚),妻曰姻?!盵16](P1617)至此,真相即將浮出水面,因為,“婚”可指婿,“姻”亦可指妻。而《詩經》中,“昏(婚)”出現(xiàn)13次,“姻”出現(xiàn)7次,“昏姻”出現(xiàn)5次,除前文已經論及的《谷風》《我行其野》《角弓》外,尚有如下詩篇:
1.《鄘風·蝃蝀》:乃如之人也,懷昏姻也。
2.《陳風·東門之楊》:昏以為期、明星煌煌。
3.《小雅·正月》:洽比其鄰、昏姻孔云。
4.《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5.《小雅·車舝》:覯爾新昏、以慰我心。
6.《大雅·召旻》: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
這些詩中,除2、4、6三項外,其余“婚”“姻”或分或合,指意也時有差異,多可互訓或反訓。此外《尚書·盤庚上》曰:“施實德于民,至于婚友”(《尚書》中唯一一例),以“婚”“友”并提,表示無血緣關系的異姓聯(lián)盟。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推測出這樣一個結論:《詩》時代“婿”“姻”以及“婚姻”或謂“婿家”,或謂“婦家”,其所指義基本由具體語境決定。但是,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將經學設為官學后,那些不“雅馴”的因素自然得不到經學家的接納。因此,鄭玄一方面承認《谷風》是“淫于新昏,棄其舊室”之作,但另一方面又強解“男子”對待“新昏”(妻子)之恩愛“如兄如弟”,這顯然是漢代經學背景下以“家長”權威思維為依據的曲解。
有了這一追本溯源的語義梳理,“宴爾新昏,如兄如弟”一句便很好理解了:盡管這位“新昏”是新上門的贅婿,但女方并沒有因為他的贅婿身份而冷落他,反而像對待兄弟一般宴請他,對比剛剛遭遇放逐的“舊姻”,便更顯得恩寵之深、禮遇之厚。 正因為此,“舊姻”內心深處不斷產生出巨大的不平衡感,他本來還有“德音莫違,及爾同死”的信念,可經歷了“不遠伊邇,薄送我畿”和“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殘酷現(xiàn)實后,他終于接受了“宴爾新昏,不我屑以”的命運,不斷發(fā)出“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痛苦悲吟和“不念昔者,伊余來塈”的絕望。
除了“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外,我們還可從“毋逝我梁,毋發(fā)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后”中的“梁”與“笱”意象及其所涉職事,來進一步分析《谷風》的“棄夫”主題。
桓公使管仲求寧戚。寧戚應之曰:“浩浩乎,囿囿乎!”管仲不知,至中食而慮之。婢子曰:“公何慮?”……管仲曰:“公使我求寧戚,寧戚應我曰‘浩浩乎,囿囿乎!’吾不識?!辨咀釉唬骸霸娪兄骸坪普咚筻笳唪~?!从惺壹?,而安召我居,寧子其欲室乎!”[19](P277—278)
古人多以夫婦喻君臣,“囿囿”即“育育”,乃以魚之能育隱喻配偶(即桓公)之美,而“魚”與“水”意象便構成了一個男歡女愛、其樂融融的想象空間,進而喻示了一種極為融洽的主從關系。唐尹知章注曰:“水浩浩然盛大,魚育育然相與而游其中,喻時人皆得配偶,以居其室中,寧子有伉儷之思,故陳此詩以見意?!盵9](P278)可謂深得其意。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隱喻的本質是“比興”思維的體現(xiàn),其主要借助某一核心意象建構一整套具有權威性的表象體系,并在這一體系中表現(xiàn)出鮮明的“互滲”性,從而實現(xiàn)以“象”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也就是說,借助意象的“互滲”性,因為“魚”意象帶有“配偶”的“隱語”色彩,所以釣魚、捕魚、吃魚等與“魚”相關的行為活動也都具有“兩性”心理的特征。而作為捕魚工具的“梁”與“笱”自然也與男女婚媾之事具有心理上的直接關連,如《齊風 ·敝笱》: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云。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敝笱”喻指女性(即文姜)節(jié)操的喪失,“梁”本為配合“笱”捕魚的器物,此與各種“魚”共同隱喻文姜的淫亂行為。同樣,《谷風》“毋逝我梁,無發(fā)我笱”一句中的“梁”與“笱”也是與“女性”相關的隱喻。因此,“梁”與“笱”既歸屬于“我”, 那么“我”的身份屬性自然就是男性無疑。
眾所周知,古代社會分工中,漁獵、農業(yè)等危險性和勞動強度較大的職事主要由男子擔任,而女子則擔任蟬桑、紡織等較為安全、精巧的職事?!吨芏Y·天官·冢宰》便明確記載“獸人”“人”“鼈人”由“士(男子)”擔任,而“嬪婦”,則主“化治絲枲”,“臣妾”主“聚斂疏材”?!秴问洗呵铩ど限r》亦載:“后妃率九嬪蠶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枲絲繭之功,以力婦教也。是故,丈夫不織而衣,婦人不耕而食。男女貿功以長生,此圣人之制也?!盵20](P1719)這種分工不僅在《周禮》中有所規(guī)定,《詩經》中更有生動的描述。比如《詩經·瞻卬》:“婦無公事,休其蠶織”,聶石樵注引《毛傳》及馬瑞辰《通釋》:“此詩公事當即宮事之假借,宮事即蠶事也?!艜r天子諸侯有公蠶桑室,養(yǎng)蠶、繅絲由后夫人率貴婦人為之?!盵21](P541)
另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絕大多數(shù)為學界所肯定的棄婦詩中多可見“蠶”“?!钡壬婕芭勇毷碌囊庀?,或含有“婦”“女”等直接表明“主人公”身份的用詞。如《衛(wèi)風·氓》以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比,且明言“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直陳“女也不爽,士二其行”“三歲為婦,靡室勞矣”的真實命運,毫不隱晦地揭示其“棄婦”的身份。又如《王風·中谷有蓷》之棄婦也反復慨嘆“有女仳離”以述其“棄婦”之身份,并通“嘅其嘆”“啜其泣”等情感變化過程,彰顯了一個女子的纖柔性情。再如《鄭風·遵大路》一詩則以“摻執(zhí)子之祛兮”“摻執(zhí)子之手兮”等語指明對方為“子”的身份。反之,《小雅·黃鳥》《小雅·我行其野》及《谷風》等“棄夫”詩不僅抒發(fā)情感直接剛強,極具男子之氣,且在意象的使用上或以“谷”“粟”“粱”“黍”等與農業(yè)密切相關的意象起興暗示其職事,或以“姻”“特”對舉以表明其身份,或以“魚”“梁”以及捕魚過程來暗示其身份。這說明,棄夫詩實已通過各種男性職事意象,從客觀上,有意無意地構成了一種迥異于棄婦詩的抒情風格。
《谷風》作為一首廣為流傳的《詩經》名篇,長期被作為棄婦詩的代表之作,從根本上說這是漢代以來以經學思維解詩的必然產物。通過多重語境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并非形容夫婦關系的“兄弟婚姻”模式,而是周代贅婚習俗中的一個特殊場景:即女方為了表達對新入門女婿的重視,故以隆重的儀式來招待新婿;“梁”“笱”意象及相關職事,呈現(xiàn)了一個被逐贅婿真實而豐富的情感世界和美好忠誠的個人品德;《詩經》中的棄夫詩與棄婦詩在意象運用和職事分工的描述上已經形成迥異的抒情風格。
[1] 陳子展.詩經直解[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
[2]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 〔清〕牟庭.詩切[M].濟南:齊魯書社,1983.
[4] 〔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5] 高亨.詩經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6] 〔周〕六韜[M].四部叢刊本.
[7] 〔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 〔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4.
[9] 何建章.戰(zhàn)國策注釋[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0] 許維遹.韓詩外傳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0.
[11] 〔清〕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94.
[12] 徐中舒.中國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親屬的稱謂[J].四川大學學報,1980(1).
[13] 易思平.詩經中的贅婚和棄夫現(xiàn)象[J].廣西社會科學,2003(1).
[14] 〔清〕王夫之.周易內傳[M].李一忻,點校.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5] 〔清〕王夫之.周易稗疏[M].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6]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 錢鐘書.管錐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8] 〔漢〕鄭玄,注.禮記正義[M].〔唐〕孔穎達,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9] 戴望.管子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1959.
[20] 陳奇猷.呂氏春秋新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1] 聶石樵.詩經新注[M].濟南:齊魯書社,2009.
責任編輯 王曉芳
曾建華(1983— ),男,湖南邵陽人,博士生。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和文獻學。
I207.22
A
1006-2491(2016)03-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