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摘要:區(qū)域活動是一種深受幼兒喜歡的游戲形式,它是一個讓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物質環(huán)境,幼兒在盡情玩耍的同時,各種學習得以進行,各種能力得以培養(yǎng)。在這當中幼兒無意識和有意識地產生交互作用,從而互相促進并獲得經驗。本文將結合實踐探索在區(qū)域活動中應如何培養(yǎng)幼兒合作素養(yǎng)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幼兒;合作素養(yǎng)
“團結就是力量”,所謂團結,也即合作、協作。21世紀的社會將在競爭中獲得發(fā)展,但是獲得競爭的成功更需要團結與合作。幼兒是國民的基礎,幼兒也是未來的人才,為幼兒的合作素養(yǎng)提升奠定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則是父母承擔“教師”角色最好的載體。此外,幼兒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幼兒園可稱為幼兒的第二個家;幼兒的日常生活與個性、品格的形成都與幼兒園的教育密切相關。為此,將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素養(yǎng)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相聯系,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作為重要載體來培養(yǎng)其合作素養(yǎng)將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一、幼兒合作素養(yǎng)的內涵
幼兒合作是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家長,幼兒與同伴之間建立多方面合作關系。合作素養(yǎng)則是通過教師與家長的榜樣示范以及同伴之間的協商、合作與分享,使幼兒在合作意識、合作行為、合作情感等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和修養(yǎng)。在現代社會中,人才必須具備足夠的合作能力,擁有較好的合作素養(yǎng)。學前教育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培養(yǎng)與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應該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和學前教育內容。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親身體驗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快樂,感受其重要性與必要性,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一項重要內容。區(qū)域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園內活動,對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與合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幼兒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以區(qū)域活動為契機,通過豐富多彩的區(qū)域活動,引導幼兒生成合作意識,培養(yǎng)幼兒合作能力。
二、區(qū)域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合作素養(yǎng)的策略
(一)以豐富多彩的游戲為背景,促使幼兒加強合作
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必須搶建一個良好的合作交往平臺。幼兒教育改革倡導“以兒童教育兒童,在游戲中教育兒童”。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也是小伙伴們加強交往與合作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們在幼兒區(qū)域活動中,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游戲,盡可能為幼兒的合作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如:在大班和中班可以開設棋類游戲區(qū),各種各樣的游戲棋是孩子們所熱衷的玩具,而且游戲棋需要幾個小伙伴良好合作才能玩的高興。因此,在玩棋過程中先要跟好朋友發(fā)出邀請,然后協商走棋的順序,統一游戲規(guī)則等,這些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同伴之間良好的溝通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另外,在玩游戲棋的過程中,還能讓幼兒學會等待、接受輸棋的挫折感等。又如在表演區(qū)可以放置一些打擊樂器,打擊樂器需要小伙伴默契配合,才能演奏出好聽的音樂。在這個過程就需要幼兒自行協調分配打擊樂器,統一節(jié)奏,這也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間的合作交往能力。
(二)適當傳授交往方法,幫助幼兒順利交往
在區(qū)域活動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幼兒在玩某個游戲時,彼此有合作的愿望,但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往往會出現不聽別人的意見,有些事不愿做出退讓等現象,以致發(fā)生沖突,不能很好的與小伙伴合作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適時教給幼兒一些交往的方法。第一,要以良好的態(tài)度與小伙伴交往。要想別的小朋友好好與你一起玩游戲,必須勇敢發(fā)出邀請,主動和別人玩。這其中的成功與否,態(tài)度非常重要。良好的合作態(tài)度是同伴間愉快合作的前提。第二,要以合適的語言與小伙伴交流。在區(qū)域活動中常發(fā)現幼兒間發(fā)生矛盾后,常常用哭鬧或打架來解決。此時,為了避免意外,老師通常會馬上去制止,或用許多規(guī)則來約束孩子的行為。這樣雖能有效避免意外,但也會大大減少幼兒們交往的機會。較好的做法是教師在及時制止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語言去與小伙伴交流,讓幼兒自己解決身邊的一些小問題。如:“我們一起玩游戲好嗎?”“我看完了再給你看好嗎?”“你需要我?guī)兔??”等,幼兒熟練掌握這些語言,不僅能使孩子與人更好的交流,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三,教師要適時介入。幼兒可能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時候自發(fā)表現出合作行為,也可能在一起游戲卻不知道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教師及時主動介入,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如:發(fā)現孩子們因為不會合作而中斷游戲時,可以主動要求參與,為大家提供一些建議,給孩子們一些啟發(fā)。然后和孩子們一起商討,找出一個大家都贊同的解決方式。這樣不僅增加了幼兒的合作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讓幼兒在協商過程中學會謙讓、諒解、互助等良好的合作行為,為以后進一步的合作打下基礎。
(三)因勢利導,強化合作意識
區(qū)域活動中,為了調動幼兒合作的積極性,我們要對幼兒已有的合作行為進行及時的評價,給幼兒充分的肯定與鼓勵。比如,“這個游戲一個人是玩不了這么好的,你們配合得太好了!”往往我們一個贊揚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對孩子的撫摸動作,都能讓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讓他們進一步強化合作的動機與欲望,更主動、更多地合作。而對于不太會與同伴合作、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我們也要及時地點撥和引導,針對不同的幼兒給予不同的建議。比如,“你一個人完成得已經很好了,但如果能兩個小朋友一起完成就更好了?!薄斑@個游戲,幾個人一起完成會怎樣?”“你跟小娟說,咱倆一起畫,試試看?!薄澳憧梢匀兔σ黄鸫?。”在教師這樣親切又熱情的鼓勵下,幼兒一定會大膽邁出合作的步伐。
(四)共享合作成果,體驗合作的快樂
當幼兒順利合作完成游戲活動時,欣賞著自己的作品,幼兒常常會產生愉快的心情。但幼兒并不能很明顯地體會到這是合作帶來的成果。這時,教師要主動為幼兒鞏固和強化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如幼兒一起搭建完成了大型主題公園模型后,教師要讓大家一起欣賞,使他們感覺到是幾個小朋友一起合作才有了這樣的成果、這樣的快樂,單靠一個人是完不成這樣大的作品的。再如,對于幼兒捏彩泥、做沙畫的作品,教師可讓其他幼兒欣賞和討論。這樣,幼兒的合作行為在活動中得到強化,可使幼兒在今后的區(qū)域活動中生成更多的合作行為。
結論
當今社會合作行為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幼兒期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更是我們幼教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要讓幼兒充分體驗獨自進行活動與合作進行活動時的不同感受,使他們明白在活動中必須互相幫助、團結合作、共同努力的道理,并逐漸讓幼兒意識到只有與同伴合作才能較快地達到目標,充分認識到合作是成功的階梯。我們應該讓孩子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相互理解、和平共處,學會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從而使其真正成為未來社會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郝艷紅.關于中班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15,20:94.
[2]馮素敏.在區(qū)域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1:233.
[3]廖唐蘭,成云.幼兒園親子活動對幼兒合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06:103-105.
[4]秦月紅.區(qū)域活動中培養(yǎng)大班幼兒合作意識的策略[J].學周刊,2014,32:236.
[5]馬芳.淺談區(qū)域活動中如何強化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34:149.
[6]張理琴.在區(qū)域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J].西藏教育,2013,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