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
【摘 要】智障學生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在課堂上進行讀寫算的知識學習,他們先天的生理缺陷將直接影響日后在社會上的生活。為此,培智學校的成立和開展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智障學生在日后能夠融入社會、自立于社會。教師盡力施教使這樣一群特殊的群體盡早有能力自食其力,成為社會上的一員。培智學校中的語文教學是針對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開設的。怎樣提高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的效果,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是我們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教師應該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培智語文;教學;思考
培智班的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因此,在學科教學中更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這門學科對于智障孩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為語文課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口語交際,它是人與人之間交往中用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在社會生存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語文課堂也是培智學生學習和鍛煉如何與他人溝通的重中之重的學科,所以,要通過語文教學使智障學生掌握簡單的表達能力,就要求我們真正地用心、用愛去傾聽他們的感受與需求。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更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在這方面的水平,提高語文教學在培智班課堂的教學效率呢?總結近幾年的培智班語文教學實踐,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培智語文教學中同樣適用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存在與生俱來的八種潛能,且每種潛能在其意識形態(tài)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fā)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智障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也存在多種多樣的智力方式,如有的繪畫能力很強,有的樂感很好,有的擅長體育,有的整理物品井井有條,有的做事又好又快,有的具有極強的表演欲,還有的很會朗讀背誦……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肯定他們的潛能。如我班的學生任苗苗,是一個唐氏綜合癥的患兒,雖然她具有先天性的智力障礙和發(fā)音不清等問題,但是卻對閱讀和寫字有濃厚的興趣。她喜歡聽讀,每當我給他們上閱讀欣賞課的時候,她便能很快地安靜下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睛雖然沒睜那么大,但我卻能感受到她渴望的目光,我大聲朗讀,她便小聲跟讀,雖然發(fā)音不是那么清楚,但我能聽得懂她抑揚頓挫的語調。在她的影響下,其他的學生也跟著有聲有色的讀起來,盡管不整齊,出錯誤,但是卻有朗讀的氣息,同時,我發(fā)現(xiàn)領讀和齊讀的形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安靜下來的習慣,形成了一個課堂模式,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語言,促進智障學生思維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語文教育首先是一種語言的生活方式?!敝钦蟽和嬖谥煌潭鹊闹橇Πl(fā)育問題,有些還伴有多種身體殘疾甚至語言缺陷,這些客觀因素構成智障學生在接受和理解過程中的障礙。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常常存在一種誤區(qū):因為學生聽不懂,就一再簡化自己的語言,結果導致教師的課堂語言簡單、不生動、無情感。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為目標,有一種聯(lián)系生活的意識,到生活中去尋找自己話語的源頭活水,注重語言的口語化和通俗性,同時伴有幽默、明快的話語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對智障學生可以起到輔助作用。首先,用精彩的導入,把他們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我們應該多運用一些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運用的生活語言,加以一定的組織整理,運用到導入語中,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他們自然而然地被吸引,投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過程中。其次,課堂提問語言生活化。由于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問話上,要特別注意所提問題必須明白簡練,以學生熟悉的生活語言為源泉,使語言通俗易懂,使學生聽懂教師提問的內容。而且提問語言要簡潔清楚,干凈利落,恰到好處。我們教師必須時時刻刻考慮到學生,以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為起點,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這種介于教學語言和生活語言之間的生活化教學語言提問,似乎更受學生的歡迎。最后,小結語的生活化。課堂小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它不僅在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供導向,更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親切熟悉的課堂小結語言,還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和交流欲望,從而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參與。
三、針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
智障學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異的。所以,學習效果也是有差異的。因此,語文教學要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針對班級中不同智障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問題,讓他們都能在學習中獲得知識。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學習內容,不要一刀切,這樣才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獲得的知識、提高技能、不斷進步。
四、運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能力培養(yǎng),落實素質教育,其優(yōu)越性是不容置疑的。智力落后兒童作為特殊教育需要的群體,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他們的教育、康復與矯正需要同新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緊密結合。皮亞杰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動力,是激發(fā)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源泉。特別是培智教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中,教師是主導的一方,學生是主體的一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就是創(chuàng)設外部條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向預定的教學目標前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變單色為彩色,變結論為過程,變抽象為具體的功能,給學生以如見其人、親臨其境的感受,調動學生各種學習感官,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積極認識傾向和積極進取、樂于探求的良好心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我先以動畫的形式將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播放給學生觀看,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樣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理解透徹、記憶深刻,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就學習了課文,教學效果很好,老師也感覺比較輕松。
智障學生的教學沒有成績檢測的憂慮,因此教學負擔相對較輕。但是這不能成為教師怠慢工作的理由,相反,要更加提高責任心,為每一名學生及他們身后的家長減輕負擔。要知道智障學生的家庭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將心比心,教師一定要增強責任感,保證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