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慶蘭
[摘 要]當下的英語課堂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閱讀的興趣參差不齊、閱讀資料匱乏、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和習慣有待加強、教學模式單一、忽視學生的立場等。因此,教師需要設計有層次性、階段性與連續(xù)性的英語提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他們的閱讀視野。
[關(guān)鍵詞]語篇教學 問題設計 思考能力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21-047
在進行英語語篇教學時,教師會不約而同的使用提問這一策略,因為提問是幫助學生理清故事脈絡的重要途徑。當下的英語課堂,許多教師在進行語篇教學時,只是根據(jù)文本的內(nèi)容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而學生只能讀懂故事的表層意思,無法深入挖掘插圖所蘊藏的信息,更無法感知文本的趣味點。那么,如何有效設計語篇教學的提問,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深入理解文本呢?下面,筆者就語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設置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語篇教學中提問的現(xiàn)狀
1.注重知識的提問,缺少人文意識
進行語篇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只圍繞單詞與句型展開,往往忽略了文本所隱含的人文意識,從而造成問題簡單、乏味,難以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少,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
2.注重表層的信息,缺少深度思考
在解讀文本時,教師的提問大多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意思上,提出的問題大多為淺顯易懂,甚至有的都不需要通讀全文就能直接找到答案。這種以直接信息為基礎的事實性提問,忽略了文本的深層意義與學生的深度思考,長此以往,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的思維逐漸僵化、簡單,缺乏豐富的想象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
3.注重語法的講解,缺少興趣激發(fā)
在語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神采奕奕、不斷發(fā)問,而學生無精打采、對提問不感興趣,無法參與課堂學習。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的提問沒有從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僅僅停留在枯燥無味的語法知識點上,從而無法拉近學生與語篇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缺少想要參與表達的欲望,成為語篇教學的“看客”。
二、故事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1.閱讀前的問題設計
第一,激活背景知識,奠定提問基石。在學習新的語篇內(nèi)容時,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可以很好地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閱讀教學前,教師要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筛鶕?jù)文本的特點,有選擇性地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如與故事相關(guān)的詞、句,或者與故事相關(guān)的風俗習慣、人文情懷等,都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進入新的文本的學習。
第二,預測故事內(nèi)容,提供提問條件。預測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積極思考,真正走進課堂學習之中。在語篇學習之前,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文本的標題,結(jié)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猜測故事的大概內(nèi)容,再讓學生帶著猜測進入文本學習,檢驗自己的猜測。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引導學生逐步猜測故事的情節(jié)。
2.閱讀中的問題設計
第一,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在學生進入文本學習之后,教師可以設計有層次性、階段性、聯(lián)系性的問題,并形成一個故事支架,引導學生有效地觀察文本的插圖,發(fā)現(xiàn)文本的細節(jié),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推測文本的情節(jié)。在教學新的內(nèi)容、語言、語法時,教師可以選擇直接性的問題進行提問,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整個文本,再通過綜合性和概括性較強的提問,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
第二,通過提問搭建故事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故事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他們激發(fā)閱讀的欲望,教材中所提供的文本故事大多為童話故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閱讀的口味。因此,教師就要做好激發(fā)學生參與話題探討的興趣,通過提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3.閱讀后的問題設計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彼裕處煹慕虒W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的上表層意義的,還要設置較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深層的思考與想象,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有效地選擇提問的策略,激活學生的言語表達欲望,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他們的閱讀視野。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