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波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師運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技能,是課堂教學手段之一。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是鼓舞學生追根求源,掌握知識的動力。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提問既是增強學生課堂教學效果和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方式,也是主要的課堂交流活動。語文教師要想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就要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增強師生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做好一個拋磚引玉的引導者。
關鍵詞:問題情境 整體框架 思維器官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3-01
教師要想做好“引導者”,重視提問的設計原則非常重要。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重要的教學過程,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師生課堂互動的關鍵。巧妙的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下面,筆者就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設計的有關問題談點體會。
1 要明確目的
在設計提問之前,教師不僅要考慮為什么提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什么,是個問題,還要考慮為什么題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什么,使提問設計語文教學服務。
從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入手。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需要記憶的教學內容信息,教師應從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出發(fā),設計一些知識{回憶}水平的提問,要求學生用所記憶的知識照原來回答,讓學生記住先前所學過的內容。
從培養(yǎng)學生感知能力入手。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應讓學生根據對讀物的總體印象作出積極的反應。了解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層次怎樣劃分,結構有什么特點等。為此,教師可設計一些了解{感知}性提問,陪養(yǎng)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構建閱讀對象的整體框架,李慶文章的來龍去脈,以促使學生的認識活動迅速深化和完善。
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綜合能力入手。在學生對文章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立足點上對全文作出理性的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那樣寫,而不這樣寫,那樣有什么作用和好處等。因此,在提問設計上要考慮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綜合能力。
從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力入手。語文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是學生把所學的基礎知識轉化為閱讀技能,幫助學生應用已學的只是去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以心理學中遷移的理論為依據,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閱讀中去,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從培養(yǎng)學生欣賞、辨別能力入手。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內容,因此,語文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高尚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教學要求設計有關課堂提問。
2 要考慮價值
提問時為了啟發(fā)學生思考,不能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提問都是戳是的提問。因此,教師設計的提問必須有思考的價值。有思考價值的提問應具備兩個特征:啟發(fā)性。設計的提問必須有利于啟發(fā)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 一個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器官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選擇性。語文課堂提問的天地是廣闊的,從字的讀音到字的形體、筆順筆畫,詞的構成、含義,句子的構造及其表達的效果,句段間接照應,作者思路、意圖、感情傾向,語言風格等都可提問,但不能不加選擇,面面俱到。必須有所選擇,做到目標集中,角度恰當。
3 要講究藝術
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重要的教學過程,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師生課堂互動的關鍵。巧妙的提問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在提問設計中應努力講究提問的藝術化:(1)要準確嚴密。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提問必須嚴謹科學。(2)要新穎有趣。
(3)要靈活多樣。
精準且科學的提問能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學生能從老師的提問中,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師的啟發(fā)引導等信息。教師則可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學效果的信息,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一個個的問題,可以不斷引起學生認識上的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總之,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問要注意哪些問題,提問中可能出現哪些問題,怎樣解決等,應考慮好,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