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了北京,我就發(fā)現(xiàn)——我的生活已經(jīng)被餃子包圍了!
不是嗎?無論是除夕、初一、破五、小年、冬至、立冬、立秋、秋至、伏天兒……要不是粽子和月餅這兩樣偉大的吃食搶占了端午和中秋,真沒準全年所有節(jié)日都要吃餃子。
尤其是在冬至。
去年冬至,依舊歷歷在目。
買菜的時候,再次發(fā)現(xiàn),今天又到了“餃子日”。菜市場就那么大,十分鐘就能逛完,這期間我和N個攤主進行了交談:
“要不要買幾個西紅柿?包餃子好吃。”
“冬至啊,不吃餃子吃什么?來點兒大白菜唄!”
“黃瓜,洞子貨,拿來包餃子,最甜!”
“買肉嗎?我這兒有現(xiàn)成的餃子餡兒,不是機器搖的!”
……
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冬至就要吃餃子的?心累,有那么一兩秒時間,想要穿越去西門慶家玩耍,至少,西門慶家的冬至,是不吃餃子的。
《金瓶梅》成書的明代,人們到了冬至,都做什么呢?
第一件大事是:發(fā)黃歷。
所謂黃歷,就是古代的日歷。那時候,黃歷可不是隨便可以發(fā)的。
到了冬至,由欽天監(jiān)向皇上進呈編定的下一年的歷書,皇上看一下,表示:“好的,同意?!比缓筠D(zhuǎn)發(fā)給大臣,此后民間便可以公開發(fā)賣,這就是后來所謂的“黃歷”。新歷書上市,是北京乃至全國的大事,每個人都互相饋贈,算是新年禮物。能夠收到新歷書的,第一批是皇親國戚們,所謂VVIP;第二批是大小官員,所謂VIP;第三批才輪到西門慶這樣的縣市級意見領(lǐng)袖。所以,《金瓶梅》里,到十一月底,便有胡知府和宋巡按,各給西門慶送了一百本歷書。到臘月初一,本縣縣衙又送來二百五十本。知府和巡按的官都比西門慶要大,卻要巴結(jié)西門慶,這當然因為西門慶乃是本地著名土豪,并且結(jié)交了內(nèi)府公公,當然不能怠慢。
除了發(fā)歷書,京師里對于冬至食物也有規(guī)定,一句民俗可以概括:“冬至餛飩夏至面”。注意,不是餃子,是餛飩!
對于冬至為什么吃餛飩的說法,比較靠譜的一種是,冬至之日,京師各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奉經(jīng)、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氣未顯的第一大世紀。故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
這種習俗并不單只有京師有,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
西門慶家到了冬至,吃的便是餛飩。他還特意吩咐春梅,“把肉鲊打上幾個雞蛋,加上酸筍韭菜,和上一大碗香噴噴餛飩湯來”。我今秋在南京時,曾經(jīng)吃了一碗類似的餛飩,攤主說,這是馬鞍山風味,湯底咸得可以配飯。
書中的最后一個冬至節(jié),對于西門慶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十一月十日,朝廷下發(fā)了正式的官員升遷文件照會,并要求各省刑事監(jiān)察官員在冬至前到朝廷謝恩。這一次,西門慶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職位——從副提刑升到了正提刑,他收到文件,趕緊和夏局長收拾行裝,帶了下人行李往汴梁而去。在東京汴梁時,西門慶喝了內(nèi)府才有的特制藥酒,也參加了盛大的宴會,只是到了夜里,他居然做夢,夢見李瓶兒站在窗外,穿著素白長衫和淡黃色軟緞鞋,他沖上去抱住瓶兒痛哭,然而,夢醒,只有窗外月光,和窗臺上搖曳的花影。
次日早晨,他當然不會想到,這是他這輩子吃的最后一碗餛飩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