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正
摘 要: 物理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它為人類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財富,可以說,沒有它,就不會有今天文明進步的生活,所以學好物理應該是一個高素質(zhì)公民具備的前提。那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呢?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 活化教學 高中物理 生活實例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教育工作者探討的熱門話題,作為處于高中物理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一直不懈地探究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手段與具體實施策略。
一、活化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平時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學生對學習物理特別害怕,大部分人從初中升到高中感覺物理最難讀。究其學習行為,課堂上只知認真聽講,卻不自主思考;課后只會死記硬背,卻不消化理解;作業(yè)只會生搬硬套,卻不善靈活應用;題海中苦苦掙扎,卻不懂歸納總結,他們學不好物理的主要根源是初中時忽視學習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美國心理學家比格指出:“學習的效率,大半依靠學生所學得知識可能遷移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而定?!笨梢妼W習遷移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應的一個基本問題。為此,在教學生活中教師要“善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重視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要“善學”,探索科學的學法,真正做到“學會學習”
為了正確而有效地進行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讓生活走進物理課堂,并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活化主題,做學習的主人
如在講《力》時,可以請學生舉例說明哪些現(xiàn)象涉及力?(踢球、人提水桶、手拉彈簧、機車牽引列車前進、撐竿跳高等等)再思考上述幾個物理情景中的共同之處是什么?學生回答可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體會。再談談自己對力的認識。講摩擦時鞋底及自行車輪胎上為什么有凹凸不平的花紋。講光的反射和折射時,如“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怎么向上折了?”“看起來池底很淺,下去時怎么這么深???”這些事例更貼近生活是學生熟悉而感興趣的生活例子,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和成長需要,設計這樣鮮活的例子可以散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活化教材,讓教材更貼近生活
活化教材就要對教材進行重新的認識、改造,實現(xiàn)書本知識的情境化。教師有意創(chuàng)設相關生活情境,讓學生的認識在特定情境中互動、碰撞、交流,使其認知思維和實踐等能力的提高。在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內(nèi)容。教師要多思考,多體驗生活,精心備好每一節(jié)課,將課本知識引向生活,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聯(lián)系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以適當?shù)姆绞阶寣W生身臨其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講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時,應用flash動畫講解起來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時間就能把問題講清楚,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一分鐘,課下十年功”這句俗語充分說明了課堂的重要性,充分說明了抓住課堂與提高效率的關系;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是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所以抓住了課堂也就守住了陣地,只有守住了這塊陣地,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才能使夢想成真。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規(guī)范,課堂上進行例題分析時,應將重點放在物理過程的分析并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物理習題做示意圖是將抽象變形象,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從高中剛開始就訓練學生畫示意圖的能力,如運動學中要求學生畫過程示意圖,動力學中要求學生畫物體受力與運動過程示意圖,并且要求學生邊讀題邊畫圖,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三、巧借思維遷移,活化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物理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將現(xiàn)成的書本知識、基本原理傳教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不斷探尋,體驗獲得知識的思維方法。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知識的發(fā)現(xiàn)或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自主地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以實現(xiàn)過程的活化。物理思維遷移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物理認知水平、興趣與動機和思維定式等,尤其以正確運用物理思維,掌握物理基礎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思維定式的不利影響最為顯著。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發(fā)展科學思維遷移能力,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的教學過程中遇到新情境和新問題時,沒有認真分析新舊。
所以教師在教學新知識時,要考慮怎樣有利于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發(fā)生遷移。教師的教學程序必須有合理的規(guī)劃,當引進一個新知識、新概念時,要考量是否適合學生目前的程度、狀態(tài)等。一般在上新課之時,先復習相關知識,以便學生從知識結構上了解新學知識在已有知識結構中的衍生點,這樣有利于學生把新概念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使知識發(fā)生順向遷移。在難點教學時,要依照一定層次組織教學過程,尋找最優(yōu)化的教學程序。比如可以先提出已有的物理認知和相同或相近的生活觀念,確立相關科學觀念——建立先行組織者,這對于化解難點,成功地發(fā)生學習遷移是個關鍵。在教授新知識點時若能對于學生先前所學的知識、概念作連接能幫助學生建構有系統(tǒng)、組織的概念體系。例如講線速度時,與學生先前學過的瞬時速度的概念相聯(lián)系,使學生知道線速度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使它們在本質(zhì)上相統(tǒng)一,使新舊知識之間發(fā)生雙向遷移,這對于建立線速度這一概念非常重要。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活動,教師要真心實意地把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傊罨锢斫虒W十分重要。它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重復有效性。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搞好學習,就必須將傳統(tǒng)的課堂活化。學校教學應該科學地利用各種條件,合理組織教學活動,促進正遷移的產(chǎn)生。這樣教學才有質(zhì)量,教育才有效果,才能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才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周潔.論高中物理力學生活化教學[J].中學物理,2014,19:92-93.
[2]嚴慧.高中物理熱學部分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徐敏.巧借思維導圖,活化高中物理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14:12.